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11中草药活性成分治疗慢性肝病的现代研究

    作者:程书权;孔淑敏

    对中草药活性成分如姜黄素、甜菜碱、水飞蓟素、汉防己甲素、黄芩素、氧化苦参碱、桑黄、冬虫夏草菌粉、木糖醇、水苏糖等在治疗肝纤维化、肝硬化及酒精性肝损害等慢性肝病方面的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做了扼要总结.

  • 中药制剂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改善方法探讨

    作者:恽菲;狄留庆;蔡宝昌;赵晓莉;毕肖林;王令充;陶金华;杜秋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并结合实验室工作成果,以中药活性成分口服吸收机制为出发点,提出通过改善难溶性中药活性成分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控制中药活性成分在胃肠道中代谢、改善中药活性成分的胃肠吸收和转运、发挥中药组合活性成分之间的有益影响等方式提高中药活性成分的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

  • 让逆流色谱技术为中药现代化服务

    作者:张天佑

    逆流色谱技术是一种新颖的分离技术.它是不用任何固态支撑体的液液分配层析法,则能够完全排除支撑体导致的不可逆吸附和对样品的玷染、失活、变性等影响,能实现对复杂混合物中各组分的高纯度制备量分离.本文概述了这一技术的特点、发展简史和应用情况,并就中药成分高纯度标样的制备、新药研究、高质量中间体生产和生产过程的质控等问题,对如何使此项技术为中药现代化服务提出了建议.

  • 中药系统的方法学--中药系统原理

    作者:朱旭祥;朱沁未

    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是自身庞大系统的方法学,即中药庞大数目的综合化学成分和复杂体系的整体药理作用的方法学.中药系统原理是处理中药庞大系统一般规律的方法学.中药系统原理以中药化学特征谱来表达综合活性成分,以基因组学和基因表达的细胞因子来揭示整体活性作用.

  • 抗心律失常中药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作者:李蕾;孙美利;张舒媛;薛峰;张晶;徐暾海;刘铜华

    心律失常是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等活动异常的一种疾病,中药中生物碱、黄酮、皂苷、挥发油、酯类、萜类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影响 Na +、Ca2+以及 K +通道,使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延长,进而对肾上腺素、缺血复灌以及氯化钙等引起的心律失常具有明显的抵抗作用。本文对这几种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活性成分以及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抗心律失常新药的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 中药有效成分对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何婵;徐玉兰

    整理和总结中药有效成分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以中药、中药有效成分、神经系统疾病及神经保护等为主题词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药有效成分对神经系统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现中药有效成分可以通过对抗神经毒性(对抗β淀粉样蛋白和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损伤、提高乙酰胆碱保护作用),抑制神经损伤部位炎症水平(减少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及一氧化氮的水平)和氧化应激损伤(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降低丙二醛),抑制细胞异常增生及凋亡(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凋亡前蛋白Bax的表达),促进血管生成(上调血管生成素1及内皮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的表达)和神经生长修复(促进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趋化因子细胞基质衍生因子-1)及抑制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等机制对神经系统进行保护.本研究通过总结和分析近年研究的新成果,探索新的研究思路和用药选择,以期为神经系统疾病的神经保护作用的基础研究、新药开发及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 中药保护心肌缺血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

    作者:高兆慧;卢少海;赵启韬

    近10年来,中医药学人新发现了对心肌缺血有明确保护作用的中药活性成分18种.这些成分是从22种中草药中提取出来的,多数是含苯环的强极性分子,具强氧化性或强还原性.它们通过调控不同的信号通路扩张冠脉血管、阻遏血栓形成、逆转过度氧化应激、抑制钙超载及心肌细胞凋亡、促进心肌侧枝循环的建立等多方面发挥抗心肌缺血作用.文章全面概述了这18种成分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源自何种中草药,以及它们发挥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机制,对中药“益气活血、开胸除痹”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领域10年来的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

  • 活力素对荷艾氏腹水瘤(EAC)小鼠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邬晓东;张纽华;何容开

    目的 探讨一种国家专利技术通过药食同源的“工程菌”转化含硒的中药灵芝孢子等提取多种中药活性成分(简称为活力素)的抑瘤及对抗肿瘤药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 将活力素、环磷酰胺分别及共同用于荷艾氏腹水瘤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活力素组,环磷酰胺组,活力素+环磷酰胺组)及对照组,观察小鼠的存活天数,体重及瘤重变化情况.结果活力素组小鼠的存活天数明显延长,当活力素浓度为0 276g/mL时,能将小鼠生存时间延长24 4%;活力素组小鼠治疗后四周体重增加8 49g,明显高于对照组;环磷酰胺+活力素治疗组体重也有所增加,体重增加6 9g,略高于对照组;治疗四周后,将皮下瘤取出称重,发现活力素组肿瘤重量为0 531g,肿瘤小于对照组的0 686g,抑瘤率达22.6%,环磷酰胺组与环磷酰胺+活力素组肿瘤明显减小,抑瘤率更明显,分别为56.27%和76.68%.结论 活力素能提高腹水瘤小鼠的生存时间,并对实体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环磷酰胺联合使用不但能明显提高抗肿瘤药物的抗肿瘤作用,还能减轻化疗药物降低体重的副作用,展示出与化疗药很好的协同抗癌作用.

  • 药物筛选模型和技术及其在中药活性成分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张志琪;张延妮;田振军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和药物作用靶标的揭示,为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本文就整体动物模型、受体模型和分子生物色谱、细胞模型和细胞膜色谱、基因芯片技术4种药物筛选模型和技术及其在中药活性成分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综述,为推动中药活性成分研究、加速中药现代化步伐提供参考.

  • 噬菌体展示技术与中药活性成分靶点蛋白筛选研究

    作者:张芳;邱郑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所需多肽/蛋白从大量变异体的集落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高通量的体外筛选技术,因其高效、实用、便捷的优势现已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的多方面领域,在中药活性成分靶点蛋白中也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靶点蛋白是药物分子在体内的结合位点,良好的靶点是获得优良药物的基础.该文综述了噬菌体展示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活性分子靶点蛋白筛选中的应用.

  • 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中药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郑华;戈延茹

    对胰岛素抵抗(IR)以及近3年来改善IR的中药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IR是2犁糖尿病发生和进展的驱动因素,IR的发生有多种分子机制.现代研究表明,多种中药活性成分能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改善IR达到降糖作用的目的.

  • 代谢组学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陈海彬;周红光;俞晓忆;文红梅;吴勉华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组学”研究的终方向.它能用反映整体的代谢物图直接认识生命体的生理和生化状态,因此能提供区别于其他“组学”而来的大量信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代谢组学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中药整体药效评价、中药活性成分研究及中药安全性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中药活性成分介导的lncRNA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

    作者:贾婷婷;周菊华;李延敏;邵艳霞;郭鸽

    从目前来看,在危害人类生命的各类疾病中,肿瘤是可怕的,它的死亡率一直在不断上升,并且居高位.当前研究出的大部分的抗癌药物没有靶向选择性,病人在接受放化疗治疗时,肿瘤细胞和自身的正常免疫细胞都会受到损伤.根据目前对中医药的研究发现,在病人进行放化疗的同时配合中药的治疗,不仅缓解了病人的毒副作用,也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因此,人们对中医中药治疗肿瘤的兴趣愈来愈大.本文主要介绍了白藜芦醇甘、姜黄素和紫杉醇等几种中药活性成分,在调控lncRNA,影响肿瘤免疫上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有效的中医中药抗肿瘤提供新思路.

  • 固定化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

    作者:杨玉秀;李苏颖;张倩;夏之宁;杨丰庆

    基于小分子化合物与生物材料(细胞、细菌、蛋白质等)的亲和性质发展起来的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方法在中药研究领域应用广泛.固定化技术能以一定的方式将生物材料固定在载体上,在保持生物材料活性的同时,具有高效、操作简便、易于连续化和自动化等优点.载体材料包括硅胶、磁性微球、中空纤维以及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芯片等均已成功实现不同生物材料的固定化,并应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本文对固定化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为固定化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 6种中药活性成分植物雌激素作用的比较研究

    作者:赵丕文;牛建昭;王继峰;王大伟;陈家旭;王玲巧

    目的 观察蜕皮甾酮等6种中药活性成分对MCF-7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以探讨它们的植物雌激素样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MTT细胞增殖实验观察6种中药活性成分:蜕皮甾酮、红花黄色素A、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对雌激素受体(ER)阳性细胞系MCF-7增殖的影响,并以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干预,探讨其发挥雌激素样作用的可能机制.同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这些活性成分对MCF-7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结果蜕皮甾酮、红花黄色素A、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能够促进ER阳性细胞系MCF-7增殖,并将细胞周期由G1期向S期推进,促进DNA合成,提高细胞分裂增殖指数.同时,加入ER拮抗剂ICI182,780可抑制其促增殖作用.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能够抑制ER阳性细胞系MCF-7增殖,但对其细胞周期影响不显著.同时,加入ER拮抗剂ICll82,780可减弱其对MCF-7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蜕皮甾酮、红花黄色素A、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能够促进MCF-7增殖,而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可抑制MCF-7细胞增殖,其作用均是通过ER介导的.

  • 药物磷脂复合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翟光喜;娄红祥;邹立家;毕殿洲

    目的介绍药物磷脂复合物新研究进展.方法从药物磷脂复合物的制备、鉴别、理化性质、种类及其药理活性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行介绍.结果磷脂复合物可增强药物的药理作用及疗效,延长药物作用时间,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结论药物磷脂复合物有良好的研究应用价值.

  • 九种中药活性成分抗耐药肿瘤细胞体外研究

    作者:李峨;陈信义;王玉芝

    目的分别从温阳、益气、化痰、活血类中药里选择九种单味中药活性成分,拟通过体外细胞培养证实其是否存在抗肿瘤耐药效应.方法采用MTT比色法,选择耐长春新碱的人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KBv200)为靶细胞,观察上述单味中药活性成分细胞毒与增敏效应.结果桂皮醛、大豆甙元、金雀黄素、薯蓣皂苷对KBv200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结论桂皮醛、大豆甙元、金雀黄素、薯蓣皂苷在抑制肿瘤生长方面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 中药活性成分血管舒张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丁莹;贺晴;胡源

    现有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主要包括舒张血管、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从传统中药中研究和发现能够平稳降压、防止反跳的药物是当今中药研究的热点之一.中药活性成分的抗高血压机制主要包括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非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抑制C反应蛋白以及抑制蛋白激酶C(PKC)等,本文就中药活性成分的舒张血管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按照其作用机制分别进行综述.

  • 中药成分的生物学活性评价及筛选

    作者:李建锋;荀丽英;李航;赵启韬

    中药成分的生物学活性评价是探索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主要手段.分别从整体动物、细胞、分子3个层面,系统论述了10年来该领域的技术进展,以及依托新技术筛选出的新中药活性组分及单体化合物.同时分析了不同技术的长处及不足,以期能为中药新药研发提供资料及思路.

  • 中药活性成分改善心肌胰岛素抵抗研究现状

    作者:彭爽;刘康

    心肌胰岛素抵抗是多种心脏疾病共有病理基础,中药活性成分通过多通路多靶点可改善心肌胰岛素抵抗及心功能.本文就此展开综述.

64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