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避免发生献血全身不良反应的防范措施

    预防和降低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是显示采供血机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标志,是保护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避免意外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有效降低不规则采血量及血液的报废,更避免由于其引起的负面影响而给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困难的事情发生。那么在日常的采血工作中,做好这项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近几年的工作经验,得出一些关于如何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的心得和方法。

  • 机采成分献血者流失原因分析和再招募策略

    为了使一次或多次机采成分血献血者成为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进一步提高临床应急状态下的机采成分血保障能力,本文对机采成分献血者流失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再招募策略。

  • 人本位思想在无偿献血服务中的应用和影响

    由于无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不同,护士实施无偿献血护理过程中,应把人本位观念作为主要指导思想应用到无偿献血整个过程的护理文化建设中,激发护士的自觉行为,培养护士良好的语言艺术水平,营造更为和谐的献血服务环境。通过人本位思想的服务理念,注重无偿献血服务的护理质量,努力把高质量的服务贯穿于献血全过程,让每一位献血者感受到亲情、优质的服务,促进自愿无偿献血事业的稳步可持续发展。

  • 献血不良反应的分析及防护对策

    目的 探讨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防护对策.方法 对首次、再次、不同年龄及职业的无偿献血者,自采血开始观察血压、心率、意识等,至采血结束30min,对出现不良反应者中止采血并对症处理.结果 29864名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13%,其中首次、再次献血者分别为1.34%和0.71%;职业分布以其他组高1.89%,医务人员低0.50%,二者及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13,73.51;均P<0.01).结论 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献血史、职业分布、年龄密切相关,宣传、预防护理,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 无偿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前后血液学指标的变化

    作者:吕海军;郑东;于杰

    目的 了解单采血小板前后献血者血液成分的变化,观察捐献血小板对机体造成的影响.方法 取60例献血小板者采集前后外周静脉血,分别检测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 单采前后献血者PLT分别为(267.63±63.01)×109/L和(191.88±42.41)×109/L,单采后较单采前降低了17%~35%;RBC、HGB、HCT、WBC、MPV和PDW单采后均不同程度略有上升(P>0.05).结论机采后血小板数目有所下降,但不影响其功能;其他血液学指标未有明显变化.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献血者HCV抗体的应用评价

    作者:姚仁南;陈复兴;陈玲;朱月华;刘秀宁

    目的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检测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并与常规抗-HCV ELISA法和HCV RNA-RT-PCR荧光定量检测法进行比较.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8月的5985例献血者血清标本,先应用HCV-CLIA法和试剂①、试剂②两种抗-HCV ELISA试剂进行常规初检、复检检测.对HCV-CLIA法和试剂①、试剂②检出的阳性标本,再进行HCV RNA-RT-PCR荧光定量检测.结果 在被检测的5985份标本中,HCV-CLIA法HCV阳性14份:抗-HCV ELISA法初检阳性15份和复检阳性为16份(其中初检、复检均阳性的14份);HCV RNA-RT-PCR荧光定量检测阳性的13份.结论 本组HCV-CLIA法与HCV ELISA法初检、复检结果比较符合率分别为93.33%和87.50%;与HCV RNA-RT-PCR荧光定量检测比较符合率为92.86%.HCV-CLIA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适合献血者抗-HCV的筛查.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献血者8年追踪观察

    作者:季阳;贾桂芳;周琼秀;刘福荣;倪声全;彭登厚;文锦;任勤惠;朱志义;史宣玲;周义英;马义才

    献血者发生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大多数要向慢性肝炎发展,其中一部分要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这已有许多文献报告[1].上世纪90年代我国献血者中发生了严重的HCV感染传播.据季阳、任勤惠、朱志义等人报告,1993年~1994年调查我国四川,广东,新疆三省区20280名献血者首次检测抗-HCV的流行率达13.5%[2],估计当时我国全国已有几十万献血者因参加单采血浆而发生HCV感染.关于这些感染者的疾病进程和转归已引起了医学界的严重关注.为此本研究组于1993年10月选择了30名新发生HCV感染的献血者进行了长期追踪观察,其中11名于2002年1月作了肝组织检查.现将情况报告于下.

  •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单采前后血液参数变化观察

    作者:孟妍;孔祥荣;刘兰青;杨文娟;张晰

    目的研究机采血小板前后献血小板者血液参数的变化.方法自愿无偿献血小板者188例,在血小板单采前半小时和单采后半小时分别检测献血小板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定量(Hb)、红细胞压积(HCT)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结果单采后PLT有所降低(P<0.001),MPV变化不显著(P>0.05),WBC、RBC、Hb和HCT均较单采前有升高,(P<0.001),MCV在单采前后无变化(P>0.05);各变化的参数仍然保持在正常值范围.结论机采血小板对于献血小板者外周血液参数的影响是安全和可以接受的.

  • 血站实验室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试剂的评价及应用

    作者:隋丽丽;张微;李琳琳;李天君

    目的:对本血站实验室两种梅毒抗体筛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试剂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北京市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GB18467-2001)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17963例,进行梅毒抗体的 ELISA 筛查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TPPA)确证。结果17963例无偿献血者标本中,107例血样呈ELISA法梅毒抗体反应性,反应性率为0.6%,TPPA确认反应性为83例,反应性率为0.5%,在本血站检验判断规则下,梅毒抗体ELISA检测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99.9%;其中两种ELISA试剂均呈反应性的为88例,灵敏度为98.8%,特异度为100.0%。103例金豪ELISA试剂检测反应性的标本中TPPA确认反应性数为82份,灵敏度为98.8%,特异度为100.0%,漏诊率为1.2%;92例万泰试剂检测反应性的标本,确认反应性为83份,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99.9%,漏诊率为0.0%。结论 ELISA方法单一种试剂梅毒抗体反应性假阳性率高,建议相应血液报废,献血者进行归队允许再次献血。

  • 献血者丙氨酸转氨酶筛查的历程与展望

    作者:武丽萍;王智红(综述);王洪(审校)

    献血者丙氨酸转氨酶( ALT)检测不合格曾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一度困扰着国内血液机构。随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核酸扩增检测技术的进步,ALT值早引入献血者筛查的目的已经发生了转变。相比于国际上许多国家的做法,国内输血界对现行国家标准产生了质疑,是否取消ALT的筛查或改变ALT筛查限值的讨论曾成为国内血液行业热议的焦点,同时许多地区对当地献血者ALT参考值开展了调查。多项举措降低了ALT不合格的血液报废,使该难题的解决看到了曙光。

  • 无偿献血者筛查项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作者:魏淑梅;王洪;张红梅;王志梅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病毒性肝炎的非特异性指标,病理因素和非病理因素均可使ALT值异常升高,ALT检测结果超标是国内采供血机构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目前GB-18467-200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规定的ALT上限是否适合国内新时期献血人群值得探讨,开展对ALT参考值的调查,分析ALT不合格的影响因素,对于ALT标准的修订、血源的保护以及指导血液机构采供血工作均具有重要意义.

  • 献血者满意度调查在献血者招募中的应用

    作者:高炳谏;李惠玲;廖小凤

    目的:了解云浮市无偿献血者的服务需求,为建立固定自愿的无偿献血者队伍及改进献血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设计献血者满意度调查表,每年2次每次200份随机发放给献血者进行问卷调查,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整改措施.结果:献血者对该站的总满意度由2008年的90.4%上升到2010年的96.5%,无偿献血人次由2008年的15 639人次上升到2010年的17186人次,街头无偿献血人次由2008年的1 157人次上升到2010年的3 278人次,献血400ml人次由2008年的149人次上升到2010年的4 072人次,固定献血者人数由2008年的1 720人上升到2010年的4 812人.结论:开展献血者满意度调查能及时改进献血工作中的不足,提高献血服务质量,招募更多自愿固定的无偿献血者.

  • 两种方法检测献血者梅毒的结果分析

    作者:黄申忠;刘英霞

    近年来,随着自然人群中梅毒感染率的不断上升,对献血者进行梅毒的检测已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国内大多采用梅毒非特异性血清试验[1](如TRUST、RPR等)来进行献血者梅毒的筛检,这种方法灵敏度和非特异性存在着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

  • 血站内、外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比对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赵建鹏;杨晓芽;杨秀萍;徐云鹏;李立宏

    目的 比较站内和站外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结果,制订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不同仪器设备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日立7100和半自动生化仪Photometer 4040对同一献血者进行ALT测定;以全自动生化仪日立7100的检查结果为标准结果X,半自动生化仪Photometer 4040的检测结果为待评价结果Y(采血车上Photometer 4040为Y1,站内Photometer 4040为Y2)计算Yn减去X的差值dn,比较d1和d2的差异,并做折线图直观反映站内、站外ALT检测结果的差异,对造成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日立7100和血站外4040检测结果差值d1为(5.07±4.33),日立7100和血站内4040检测结果差值d2为(2.40±1.3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13,P<0.05).d1的折线图波动幅度明显大于d2.结论 站外半自动生化仪ALT检测结果的不稳定性明显高于站内检测结果,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为实验操作的环境因素,仪器的电流、电压的稳定性,末梢血采集过程中出现溶血等血样的问题等.

  • 赤峰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的筛查分析

    作者:何广文;胡晓川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母婴垂直途径传播,但不慎输注了含有梅毒螺旋体的血制品也是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一直把梅毒抗体筛查列入献血者体检化验标准的必检项目,近年来ELISA试剂已普遍用于献血筛查,并已证实梅毒抗体阳性率逐年上升,为血液报废的重要原因之一[1,2].笔者对本市20 283名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进行了筛查,现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关键词: 献血者 梅毒 筛查
  • 血站消毒效果监测与质量管理

    作者:高美英

    加强站内消毒管理,预防站内感染的发生,要做到安全输血,站内各环节卫生消毒质量控制是采供血过程中关键环节之一.从献血者的筛检、血液的采集、成分血的制备、血液的贮存和发放等各环节均要对环境卫生进行有效的消毒.为了加强站内环境消毒管理,评价目前消毒方法、消毒效果,保证血液的质量,笔者对我站采、供、血各环节的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和捐血者采血部位的消毒效果进行了检测.

  • 单双份机采血小板采集前后血常规变化

    作者:王芳;龚宏伟

    目的:通过对单份、双份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采集前、后血常规的监测,评价采单份或双份血小板对献血者的影响。方法抽取本站2015年9月份的单份、双份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各30例,用血小板计数仪分别检测其采集前、后的血常规,并对血小板血常规的主要参数(Hb、Hct、Plt)进行分析。结果采单份或双份血小板的献血者采集前、后的血常规分别比较,其中血红蛋浓度(Hb)、红细胞比容(H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采双份血小板,外周血的血小板相对下降较多,但仍在正常范围。结论采集单份或双份血小板都是合理可行的,对献血者身体健康无明显影响,对缓解临床血小板供应的紧张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 HBsAg酶免筛查反应性献血者确证与追踪分析

    作者:杨涛;李玲;牛丽彬;贾慧琴

    目的:通过对HBsAg酶免筛查反应性献血者进行确证和追踪,为制定献血者归队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NAT检测、HBsAg酶免、抗-HBc酶免、中和试验进行检测后,每隔3个月追踪1次。结果48例HBsAg酶免筛查反应性者,确证阴性19例(39.6%)。结论制定和实施可行的血液酶免筛查反应性献血者确证指南和归队策略,可以大限度地减少血源(献血者)流失。

  • 互动性月度教育简报在提高医生实践水平中的作用

    作者:Irwin Gross;Tiffany Nelson;Melissa Lemieux

    1 介绍美国的血液供应情况不容乐观,很多地区都存在血液储备不足的情况.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对供血量的要求日益增加.同时为了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对献血者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导致了有效献血者数量的减少.因此对于很多患者来说,输血的治疗费用比较昂贵.

  •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枸橼酸盐反应分析及对策

    作者:张燕林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枸橼酸盐反应与性别和循环量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单采献血者1751名发生枸橼酸盐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观察献血者的性别及循环血量和枸橼酸盐反应的关系。结果1751名献血者中,出现枸橼酸盐反应91例,其中女性枸橼酸盐反应多为11%,中度反应发生率较高;男性枸橼酸盐反应为2%(P<0.01),多为轻度反应,循环量越多发生枸橼酸盐反应的比例越高(P<0.01)。结论对发生枸橼酸盐反应的高发献血者采取有效的预防,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使其成为捐献血小板的固定献血者,不断壮大无偿单采的献血队伍,满足临床对单采血小板的需求。

1991 条记录 10/100 页 « 12...78910111213...9910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