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起伤寒暴发的调查分析
进入80年代以来,伤寒在我市一直处于较低的发病水平,年均发病率1.52/10万.1999年9月26日至10月20日在禹州市的西部山区发生了伤寒暴发,患病116例,发病率达3.19/10万.现分析报告如下.
-
205例次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1临床资料1.1性别、年龄与发病季节我们对在1987年5月~1999年5月,12年间,门诊和住院的205例次老年肺炎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男性患者159例次占77.6%,女性患者46例次占22.4%,发病年龄在63~70岁,91例次占44.4%,71~90岁,114例次占55.6%,并且在冬春二季发病较集中,占年均发病率的81.4%.
-
广西壮族自治区1990~2001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
广西是我国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的重灾区之一,为此就广西近12年来人间钩体病流行情况进行分析.1990~2001年全区累计发病8 381例,死亡408例,病死率为4.78%,年发病率在0.26/10万~5.08/10万,年均发病率为1.55/10万.
-
浙江省台州市1990~2001年麻疹监测
1990~2001年全市共上报麻疹3 13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93/10万.麻疹疫苗(麻苗)使用前麻疹发病呈自然流行状态,年均发病率达1 222.46/10万.麻苗使用后,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不断进展,特别是实现计划免疫"三个85%"目标后,接种率和接种质量不断提高,麻疹发病率呈明显的阶段性下降,年平均发病率从1 222.6/10万下降到226.7/10万,直至上个世纪末进一步下降到4.93/10万.
-
北京市昌平县1990~1998年主要传染病疫情分析
昌平县1990~1998年主要传染病发病率波动在305.83/10万(1990年)至141.14/10万(1995年)间,年均发病率219.24/10万.10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普遍高于其他年龄组,其中以3岁组高;昌平城区镇发病高于其他地区,且呈上升趋势,由1990年301.01/10万上升到1998年518.15/10万;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以夏秋季发病较多,其中7、8月份占总病例的38.47%.
-
江苏省赣榆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因素调查
江苏省赣榆县自建立省级疾病监测点以来,系统收集有关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人间疫情、动物宿主、社会经济因素及其他自然疫源性因素资料,为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赣榆县HFRS防制对策,现调查了HFRS相关流行因素.1991~2003年赣榆县HFRS年均发病率为12.47/10万(1637/13 127 289),历经三个阶段.
-
白血病的神经系统损害表现
白血病在我国发病率为2.76/10万,年均发病率为2.68/10万.白血病的典型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浸润症状等,一般诊断不难,但当其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或为主要表现时极易误诊.笔者复习有关文献就其神经系统的损害表现概述如下.
-
嘉兴市秀城区糖尿病现状
为了解秀城区糖尿病(DM)的患病情况,笔者对2002年全区所有新发DM患者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人口资料来源于秀城区户籍部门2002年人口统计年报,全区总人口数454 557人,其中,男性228 832人,女性225 725人.发病资料来自秀城区各公共卫生监测点,监测对象为本地户口的居住人群.DM的诊断和分型采用1999年WHO专家咨询报告DM的诊断和分型.监测统计新发DM的年均发病率见表1.
-
泗水县1956年~2003年传染病病谱分析
目的:为了解本地区不同时期传染病病谱的变化,找出不同时期的传染病控制重点,指导疾病控制工作.方法:本文将1956~2003年的疫情资料分五个时段进行分析.结果:48年共发生乙类传染病22种,年均发病率1355.36/10万.结论:影响发病率和病谱变化的因素是疫苗及行政干预,提示今后的工作重点应放在结核、艾滋病等性接触传染病上.
-
营口市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麻疹是儿童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随着麻疹疫苗(MV)的广泛应用,麻疹发病率明显下降.营口市自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1985~2004年,年均发病率为3.4/10万(2004年无麻疹发病报告).但2005年麻疹疫情有所回升.现分析如下.
-
信阳市1991~1998年急性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为探讨乙型肝炎在信阳市的发病规律,指导预防与实践,现将信阳市1991~1998年乙型肝炎发病动态及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乙型肝炎发病动态 1991~1998年信阳市共发生乙型肝炎1399例,占甲、乙类法定传染病总数25.67%,占病毒性肝炎发病总数的54.04%。年均发病率为62.46/10万。纵观历年发病率,乙型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乙肝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构成却呈明显上升趋势,1991年发病率为99.48/10万,随后以年均4.15%的速度下降,1998年发病率为33.00/10万。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也以年均4.41%的速度从1991年的409.02/10万下降到1998年的144.33/10万,使乙型肝炎发病顺位一直保持在第2位,仅次于痢疾发病。
-
广西全州县1988~1998年伤寒流行特征
伤寒(含副伤寒)是我县主要报告的传染病之一,40余年来其发病率一直居我县法定传染病的前12位.自1950年建立疫情报告以来至1987年共报告伤寒病例307例,病死9例,年均发病率1.60/10万,病死率为2.93%,期间发病率高的年份为1959年达12.52/10万.尤其近10多年仍呈上升趋势,局部地区屡有暴发或流行.现将1988~1998年全州县伤寒流行特征报告如下.
-
脑梗死季节性发病的特点及预防
脑梗死是由于局部脑组织,包括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管血液供应缺乏而发生坏死所致的脑软化[1],根本原因是供应脑组织血液的颅外或颅内动脉发生栓塞性病变而未获得及时充分的侧肢循环,使局部组织代谢需要与可能得到的血液供应之间发生超过一定限度的供不应求[2].根据我国1996-2000年大规模人群调查显示,脑梗死年均发病率93/10万,患病率495/10万.由于脑梗死发病率、患病率较高,因此对该病的季节性预防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研究观察我院神经内科2000-2003年住院患者脑梗死的发病情况,探讨季节性发病对脑梗死的影响,为脑梗死的预防和护理提供了有效依据,现报道如下.
-
吉林省布氏菌病防治工作回顾与思考
吉林省地处我国东北中部,现有人口2 700余万人,畜牧业较发达,共有羊、牛、猪、鹿等各类家畜1000余万头(只).布氏菌病(简称布病)在吉林省流行较久,危害严重.1936年于白城子种羊场发现病羊,1938年在该种羊场发现布病患者.解放后为了发展畜牧业生产,各县(市)分别从内蒙古和吉林省西部地区购入大批未经检疫的牛、羊,造成畜间布病疫情扩散,人间发病也逐渐增多,1955~1958年是人间布病发病高峰期,年均发病率为5.18/10万.
-
浅谈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康复
脑卒中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在我国年均发病率为219/10万,患病率为719/10万,死亡率为116/10万,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67.8%的人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脑卒中致肢体残废患者有90.0%需要他人援助,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
-
华北地区1995年~2000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
1流行情况1995年~2000年共报告病例46例,平均发病率为3.89/10万,无死亡发生.从1998至2000年华北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出现较大波动:1998年共发生10例,发病率为4.11/10万;1999年共发生20例,发病率为9.43/10万;2000年共发生11例,发病率为4.52/10万.其余年均发病率在1/10万以下.
-
深圳市中心城区消除麻疹的难点与对策
福田区是深圳市的中心城区,1985年起将麻疹纳入计划免疫管理,1988年疫苗接种率达85%以上,1990年达90%以上,从1994年起维持在95%以上.麻疹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每隔3~4年麻疹出现流行高峰,峰值大于10/10万,呈周期性流行.1985~2000年年均发病率6.82/10万,15岁以下病例占70.33%.消除麻疹形势不容乐观.
-
山东省基本消灭疟疾后567例现症病人分析
山东省是以中华按蚊为媒介的疟区,历史上不断有疟疾暴发流行,上世纪60~70年代年均发病率高达10%以上,一些县(市)发病率高达40%~50%.自开展大规模群防群治以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1988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致谢本文得到程义亮所长的指导审阅,特此致谢.
-
宁波市北仑区1985~1999年伤寒疫情分析
宁波市北仑区地处浙东沿海,自1985年建区以来,伤寒(副伤寒)疫情波动较大,年均发病率为26.59/10万,有些年份出现了较大流行,发病率高达117.3/10万。为分析伤寒的疫情特点和流行规律,有效地落实防制措施,现对北仑区1985~1999年伤寒疫情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 疫情资料来自区卫生防疫站档案室疫情资料汇编;人口资料来自区公安局人口统计报表;病例确诊依据按卫生部传染病诊断标准。为便于比较,根据我区发病情况,将发病率≥20/10万的年份称高流行年,发病率<20/10万称低流行年。
-
文成县1950~1998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为完善我县的传染病管理制度,制定相应措施,特对本县1950年以来传染病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现将情况报告于下。资料来源1 疫情资料来源于文成县卫生防疫站传染病疫情年报表。2 人口资料来源于文成县统计局。结果1 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 49年来本县传染病发病率1979年高达4051/10万,1969年低为25/10万,年均发病率为1177.88/10万;死亡率1952年高达51/10万。1993、1995、1996年低为0,年均死亡率为6.42/10万。从发病率动态变化来看,本县传染病疫情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0~1969年20年间发病动态波动明显,年均发病率为1060.95/10万,第二阶段从1970~1989年,年均发病率增高到1750.25/10万,第三阶段从1990~1998年,发病率明显降低,年均发病率为165.78/10万。从死亡率动态变化来看,1950~1968年起伏波动明显,年均死亡率达12.88/10万。1969~1987年死亡率明显下降,年均死亡率为3.44/10万,从1988~1998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且较稳定,年均死亡率为0.41/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