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UFLC-PDA同时快速测定藏药翼首草中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快速测定藏药翼首草药材中绿原酸、马钱苷、獐牙菜苷、吴茱萸苷、大花双参苷A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仪、Agilent Poroshell 120 SB-C18色谱柱(100 mm×4.6 mm,2.7μm),柱温30益,流速1.0 mL·min-1,进样量4μL,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7 nm、325 nm。结果:绿原酸、马钱苷、獐牙菜苷、吴茱萸苷、大花双参苷 A分别在8.72~218.0、1.52~38.0、2.44~61.0、29.36~734.0、3.00~75.0μg·mL-1范围内(r>0.9996,n =6)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6%、99.41%、100.14%、98.89%、99.42%,RSD 分别为0.69%、0.66%、0.60%、1.21%、0.64%(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同时快速测定藏药翼首草中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
藏药翼首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翼首草为藏族常用药材,本文主要综述了藏药翼首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其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主要为三萜皂苷和环烯醚萜苷,并系统地阐述了三萜皂苷和环烯醚萜苷的抗肿瘤活性及其研究进展,以期为翼首草的研究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
分光光度法测定藏药翼首草不同药用部位总皂苷的含量
目的:测定藏药翼首草不同药用部位总皂苷的含量,并比较其不同部位之间的差异.方法:以熊果酸为对照,用5%的香草醛-冰醋酸及高氯酸进行显色,在540 nm波长下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翼首草不同部位总皂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0.0582 ~0.2038 mg熊果酸的吸光度与含量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平均回收率97.06%,RSD 1.93%.结论:翼首草地上部分总皂苷平均含量高达5%,结合目前藏医院用药情况及药理研究现状,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同时又不影响其疗效的情况下,建议以地上部分为其入药部位.
-
翼首草溶剂提取物的红外光谱
用极性不同的溶剂对藏药翼首草的根进行提取,分别对溶剂提取物与提取后的药材残渣测定红外光谱,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极性不同的溶剂各提取物与各药材残渣之间的光谱差别较大,红外光谱既可快速鉴别药材质量(有效成分是否已被提取),也可为初步的化学提取提供指导.
-
翼首草的红外光谱鉴别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直接测定藏药翼首草不同产地、不同药用部位的红外光谱,并比较了它们的红外光谱差别.实验结果表明:翼首草药材根与地上部分的红外指纹图谱有明显差别,可用于药用部位的鉴别;产地相距较远药材的红外光谱差别也较大,此方法也可用于鉴别药材产地.翼首草的红外光谱对不同药用部位、不同产地的翼首草有一定的鉴别意义.
-
翼首草的鉴别研究
目的:研究翼首草药材的鉴别方法和质量标准.方法:使用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薄层色谱进行鉴定研究.结果与结论:确立了翼首草方便有效的鉴别方法,为翼首草的质量标准制定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HPLC测定藏药翼首草中马钱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藏药翼首草中马钱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可为翼首草质量标准提高提供参考.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Welchrom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12:88),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40 n m.结果:马钱苷在0.06 ~1.2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0%,RSD 1.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可靠,可以为翼首草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基于大熵模型的藏药翼首草生态适宜性研究
研究翼首草的生态适宜性,为翼首草GAP种植选址和区域发展提供参考.通过中国数字标本馆、文献和实地考察等收集67个翼首草分布点,利用Maxent和GIS技术对翼首草进行适宜性分析.发现翼首草潜在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西藏东部、四川西部、青海南部、云南西北部、甘肃南部;对翼首草生长和分布贡献率大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海拔(62%)、暖季风降水量(14.4%)、降水量变异系数(7.2%)、干季度平均温度(3.5%)、土壤导电率(3%)、阳离子交换总量(2.4%)、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2.2%).应用Maxent模型对翼首草进行生态适宜性研究,其准确度高,可为翼首草野生抚育及GAP种植选址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
基于数据挖掘的含翼首草藏药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该研究在收集含翼首草处方的基础上,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1)"软件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 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分析《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藏医成方制剂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常用藏成药诠释》等含翼首草组方中翼首草用药规律.分析含翼首草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等.通过处方收集终纳入方剂215首,共涉及376味药材.通过"频次统计",分析出含翼首草的处方主要治疗感冒发热,瘟毒及各种温热病与关节炎疾病等.高频药物(频次≥15)包括矮紫堇、藏黄连、麻花秦艽等.高频药物组合包括"翼首草、矮紫堇"、"翼首草、藏黄连"、"翼首草、麻花秦艽"等.含翼首草处方主治疾病主要为外感湿热秽毒类病证、发热类、关节炎等疾病,如瘟毒、肺炎以及流行性感冒、类风湿关节炎等,所用药物多具清热解毒、消炎、祛风除湿等功效,亦常与清热类药物配伍运用,用药较为集中,组方法度清晰.
-
藏药翼首草UFLC指纹图谱研究
建立不同产地藏药翼首草的UF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实验采用UFLC-PDA检测法,使用Agilent Proshell 120SB-C18色谱柱(4.6 mm× 100 mm,2.7 μm),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238 nm.建立了21个批次翼首草药材的共有图谱,提取了15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结合对照品对其中的5个色谱峰进行了指认,分别为绿原酸、马钱苷、獐芽菜苷、吴茱萸苷、大花双参苷A;21批药材中第13,18,20批次与对照指纹图谱比较相似度小于0.9,其他批次的相似度均大于0.9.该研究首次采用UFLC-PDA建立藏药翼首草的指纹图谱,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为翼首草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
-
基于DNA条形码及UFLC技术的藏药翼首草相关性的品质评价研究
该研究基于DNA条形码和UFLC技术从生物物种遗传和化学指纹图谱鉴别等方面进行藏药翼首草的品质评价研究.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翼首草进行品种鉴定;采用UFLC对翼首草地上地下部位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并运用SPSS、灰色关联度等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翼首草遗传信息与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DNA条形码技术可准确鉴定翼首草药材;UFLC指纹图谱分析发现藏药翼首草地上、地下不同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通过遗传信息与化学相关性研究揭示了翼首草遗传基因可能对其所含药效成分环烯醚萜苷类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藏药翼首草遗传和化学相关研究为其为其品质评价及资源保护提供新思路.
-
UPLC-PDA同时测定藏药翼首草环烯醚萜苷和酚酸类10个化学成分的含量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PDA)同时测定藏药翼首草环烯醚萜和酚酸类10个化学成分的含量.采用AcquityUPLCR BEH C18(2.1 mm×100mm,1.7 μm)色谱柱,流动相0.2%磷酸水(A)-乙腈(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7,325 nm,流速0.4 mL·min-,柱温30 ℃,进样量1 μL.研究结果表明UPLC-PDA法定量分析翼首草10个化学成分在考察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加样回收率为96.30%~103.0%(n=9),RSD为0.72% ~2.9% (n =9).所建立UPLC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同时测定藏药翼首草中10个化学成分的含量.
-
翼首草中糖的含量测定
目的实验中发现翼首草所含糖分较多,为较全面地考察翼首草药材的质量,故测定其还原糖与多糖的含量,为制定翼首草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结果翼首草含糖量较高,且不同药用部位含糖量不同.结论糖的含量可考虑作为质量标准的指标之一.
-
翼首草的抗炎作用与急毒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藏药翼首草的抗炎作用,并进行急毒实验.方法抗炎作用研究采用大鼠急性足肿胀实验、小鼠棉球肉芽肿实验、小鼠急性耳肿胀实验和小鼠急性渗出实验等方法.结果翼首草能显著地抑制炎症的产生;且毒性不大.结论翼首草皂苷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无明显毒性.
-
亚毒性中药使用应加强管理
亚毒性中药是指具有毒性或有小毒而未列入国务院《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法》规定的有毒中药品种,临床使用过量或应用不当会中毒或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应用或药房管理上需加以注意.《药典》及《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收载的品种《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品种:有小毒品种:丁公藤、九里香、土鳖虫、大皂角、川楝子、小叶莲(藏药)、飞扬草、木鳖子、水蛭、艾叶、北豆根、仙茅、地枫皮、红大戟、两面针、吴茱萸、苦木、苦杏仁、草乌叶、南鹤虱、鸦胆子、重楼、急性子、蛇床子、猪牙皂、绵马贯众、紫萁贯众、蒺藜、榼藤子、鹤虱、翼首草(藏药).
-
藏药甘松及翼首草生药学鉴定
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鉴定的方法对藏药甘松、翼首草进行系统的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通过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图研究能够很好地鉴定原植物.
-
藏药翼首草种群特征及指标成分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藏药翼首草种群生物学特征,分析代表性有效成分随空间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方法,调查典型样地翼首草密度、生物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样地翼首草中马钱苷、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结果:翼首草在主产区密度大、产量高,马钱苷、齐墩果酸与翼首草分布的海拔高度成显著负相关.结论:翼首草野外能形成优势种群,需要进一步研究可持续采收方法.
-
藏药翼首草的研究与应用
翼首草为藏医广泛应用,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湿、止痛等作用,本文根据固内外有关文献研究,对藏药翼首草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结果发现现代药理学研究结论与文献记载该药的功能主治相一致,这为该药的研究与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预见随着研究的深入,该药应用前景广阔.
-
翼首草化学成分及其神经保护活性
目的 研究翼首草Pterocephalus hookeri(C.B.Clarke) Hoeck的化学成分及神经保护活性.方法 翼首草95%乙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Sephadex LH-20、DM-130大孔树脂、硅胶、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构建DAT:EGFP转基因斑马鱼帕金森疾病模型研究其神经保护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花双参苷A(1)、茶茱萸苷(2)、林生续断苷Ⅰ(3)、二甲氧基-林生续断苷Ⅲ(4)、林生续断苷Ⅲ(5)、laciniatoside Ⅰ-7-dibutyl acetal (6)、laciniatoside Ⅰ(7)、laciniatosideⅡ(8)、林生续断苷Ⅳ(9).首次发现其中的含双环烯醚萜正丁醇活性部位具有对神经元有抗氧化方面的神经保护活性.结论 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翼首草对神经元有保护活性.
-
HPLC测定不同批次、不同产地翼首草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
目的 测定不同批次、不同产地翼首草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Boston Symmetrix C18柱(250mm×4.6 mm,5 μm),甲醇-0.1 mol·L1乙酸铵溶液(85:15),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结果 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728~25.92 μg(r=0.999 9)、2.188~32.82 μg(r=0.999 9),齐墩果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2.12%,熊果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1.66%.通过比较不同产地和批次翼首草样品的测定结果,可知不同产地和批次中翼首草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有着较大差别,其中甘肃、青海和四川西宁所产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远远高于其它产地.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试验结果为翼首草的药用研究、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