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ALP方案治疗86例耐多药结核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金关甫;林明贵;陈红兵;王金河;李静

    目的通过对耐多药结核病例化疗疗效的分析,探讨MDR-TB的治疗方法.方法 86例住院的MDR-TB病人中,浸润型肺结核72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14例.痰标本经Bactec-960培养、鉴定均有结核杆菌生长,药敏试验耐异烟肼、利福平(HR)26例,耐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HRS)及耐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HER)者38例,耐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HRSE)22例.应用丁胺卡那霉素(A)、左旋氧氟沙星(L)及对氨基水杨酸钠(P)为基础化疗方案,加用1~2种未曾应用过的抗痨药物,平均治疗3个月.结果 86例病人痰菌阴转率70.9%,病灶吸收好转率77.9%,空洞治疗有效率58.3%.疗效较好,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ALP组成的化疗方案对细胞内外的结核菌都有杀灭作用,三药联用协同作用好,副作用不多,是治疗MDR-TB的较好的化疗方案.

    关键词: 耐多药 结核 治疗
  • 2013~2015年乌鲁木齐市耐多药结核病就诊延迟现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杨建东;陈阳贵;马丽;张为胜;吐逊古吾拉英;芮宝玲

    目的:通过对2013~2015年乌鲁木齐市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病案信息的分析,了解该市耐多药结核病就诊延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降低耐多药结核病就诊延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乌鲁木齐市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病案信息,并分析该类患者就诊延迟现状及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就诊延迟中位延迟时间为31 d,(P25- P75)为(28.00~83.75)d;大延迟时间为378 d,小延迟时间为4 d。3年期间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比例无趋势性变化(χ2=1.311,=0.252)。治疗结局以治愈比重大,其次为失访及死亡。影响因素除HIV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3.082,=0.002),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人口类型、患者来源等11种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HIV检查结果呈阳性的患者耐多药结核病就诊延迟率较HIV检查结果阴性的患者低;就诊延迟患者完成治疗情况较未就诊延迟者差(=0.035)。结论该市目前耐多药结核病存在就诊延迟现象,且就诊延迟率较高(66.667%);今后应加大管理力度,变被动监测为主动监测;同时加大对普通人群(至少是耐多药结核病易感人群)的结核病筛查力度,以便早期发现耐多药结核病患者,降低该市耐多药结核病就诊延迟率,严防耐多药结核病就诊延迟现象的反弹。

  • 血清干扰素-γ浓度变化水平与耐多药肺结核早期疗效相关性研究

    作者:姜君;刘鹏;张伟

    目的 评价血清干扰素-γ(IFN-γ)浓度变化水平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早期疗效判定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2009年2月-2013年10月对医院122例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末及治疗后6个月末3个不同时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血清IFN-γ浓度.治疗后6个月末时按照耐多药肺结核病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分别对两组IFN-γ浓度变化水平进行治疗两组间同期比较,同组3个时间段前后比较.结果 治疗有效组68例在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末及治疗后6个月末血清IFN-γ浓度水平分别为[(23.17±15.59 pg/mL)]、[(43.69±11.24 pg/mL)]及[(44.25±12.07 pg/mL)],治疗2个月末及治疗6个月末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个月末与治疗6个月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组54例在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末及治疗后6个月末血清IFN-γ浓度水平分别为[(24.11±13.52 pg/mL)]、[(27.69±16.32pg/mL)]及[(25.17±12.11 pg/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在2个月末和6个月末同时期组间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6,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筛选血清IFN-γ浓度值34.6 pg/mL作为诊断点,判定耐多药肺结核疗效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分别为85.6%和81.7%.结论 测定治疗前后血清IFN-γ浓度变化水平有助于对耐多药肺结核疗效进行早期评价.

  • 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不良反应

    作者:梁静;袁应鑫;魏萍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对治疗方案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45例MDR-P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6ZAm(Cm)Lfx(Mfx)PAS(EMB)Pto/18ZLfx(Mfx)PAS(EMB)Pto方案治疗,回顾分析上述研究对象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5例MDR-PTB患者,其中16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6%.轻度9例(56.3%),中度6例(37.5%),重度1例(6.2%).16例不良反应阳性患者,共发生不良反应64人次,其中胃肠道反应、肝脏毒性、肌肉或关节痛、肾脏毒性、骨髓抑制分别占比34.4%、21.9%、17.2%、12.5%、7.8%.男性组与女性组之间(χ2=0.1234,P=0.7333)、年龄<40岁组与≥40岁组之间(χ2=0.0887,P=0.7711)、初始耐药组与获得性耐药组之间(χ2=0.1128,P=0.7408)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人次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较轻而维持原方案治疗、更换药物、调整药物剂量、中断治疗分别占比62.5%、26.6%、7.8%、3.1%.结论 抗结核药物治疗MDR-PTB易发生多种不良反应,从而进一步影响治疗方案的实施.

  • 力克肺疾与莫西沙星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近期疗效

    作者:洪梅;郑泽锋;吴捷;翁加豪

    目的 评价力克肺疾与莫西沙星联合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疗效.方法 100例MDR-T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用莫两沙星0.4 g/d,力克肺疾1.0 g/d.对照组用左氧氟沙星0.4 g/d,丁胺卡那霉素0.6 g/d,疗程12个月,同时辅以其他抗结核药.结果 第3个月末,治疗组痰菌转阴率为7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痰菌转阴率为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力克肺疾与莫西沙星联合其他抗结核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对MDR-TB疗效肯定,痰菌转阴速度快,值得继续临床探索.

  • 氧化还原指示剂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和广泛耐药菌株的研究

    作者:王少华;朱岩昆;郑丹薇;罗江卫;马晓光;石洁;邢进;李辉

    目的 评价氧化还原指示剂(CRI)法检测耐多药结核病(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的效能.方法 由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参比实验室菌株库中抽取复苏成功的155株结核分枝杆菌,使用氧化还原指示剂法和固体比例法药敏试验,分别检测菌株对异烟肼、利福平、氧氟沙星、卡那霉素、卷曲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性,以固体比例法药敏为标准,比较计算CRI法的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 155株结核分枝杆菌中,固体比例法药敏试验检测耐多药为42株,广泛耐药为15株;CRI法检测耐多药结核分枝菌47株,符合率为94.2%,灵敏度为95.2%,特异性为93.8%;CRI法检测广泛耐药菌16株,符合率为98.1%,灵敏度为93.3%,特异性为98.6%.CRI检测方法相对于固体比例法,药敏、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appa值均>0.75,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氧化还原指示剂法与固体比例法比较有很好的符合率,且具有操作快速、简便的特点,可以作为检测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结核病的快速方法.

  • 利福布汀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志强;赖晓宇;江桂忠

    目的 探究利福布汀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PTB)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我所接诊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共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6个月Rft-Lfx-Pto-PZA-AM/18个月Rft-Lfx-Pto-PZA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实施6个月Rfb-Mfx-Pto-PZA-AM/18个月Rfb-Mfx-Pto-PZA化疗方案.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X线胸片病灶有效率、痰菌阴转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4个月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87.5%,对照组为67.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个月后,观察组痰菌转阴率为7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灶情况比对照组的改善效果好;观察组治疗后闭合有效率为80.0%,而对照组为5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利福布汀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明显,明显促进痰菌转阴,不良反应低,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护理干预

    作者:韦燕芳;邝浩斌;陈媛媛;廖雅怡;岑瑞贤

    目的 探讨耐多药肺结核(MDR-TB)病的护理要点,进一步指导临床,提高康复率.方法 回顾总结我科收治的4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加强社会支持、提高用药依从性、不良反应及疗效的观察、出院指导等.结果 4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在抗痨药物的治疗过程中,31例患者出现胃肠道紊乱,17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8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5例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6例患者出现关节疼痛,7例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分别进行了护理干预和重点观察,并及时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护胃、护肝、营养支持、加强免疫力、抗过敏等处理,使患者的不良反应得到缓解,并使抗痨方案得以顺利进行.结论 用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提高用药依从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加强社会支持、出院指导,这些在MDR-TB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耐多药 肺结核 护理
  • 95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katG基因序列分析

    作者:竺澎波;孟繁荣;苏雯婕;谭守勇;刘志辉;周惠贤;石琳;张言斌

    目的 分析广州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katG基因突变的分子特征.方法 应用PCR-测序法对来自广州地区100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株katG基因的261~330位密码子长度约210 bp目的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并与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菌株katG基因序列(GenBank:X68081.1,1-4810)进行对比,并应用DNASTAR软件推测氨基酸突变情况.在PCR和基因序列测定中,引物设计相同,上、下游引物分别为5'-GAAACAGCGGCGCTGATCGT-3和5'-GTTGTCCCATTTCGTCGGGG-3'.结果 100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中,95株成功扩增出katG基因,95株中有70株呈现katG基因突变(73.68%);基因突变类型均为点突变,突变均发生于315位点,未见插入或缺失型基因突变;氨基酸突变包括3种类型,其中:66株发生AGC(Ser)→ACC(Thr)突变即S315T(94.28%),2株发生AGC(Ser)→ATC(Ile)突变即S315I(2.86%),2株发生AGC(Ser)→AAC(Asn)突变即S315N(2.86%).结论在所测菌株范围内,广州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katG基因突变率和突变类型具有其特点.

  • 402例广州市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人口学特征分析

    作者:吴玲;刘志辉;雷杰;王楠;牛群;谭守勇;邝浩斌

    目的 通过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人口特征分析,初步探索本市耐用多药结核病流行规律.方法 依托本院广东地区结核病生物样本库信息资料系统,对2009-2015年来就诊且相关资料齐备的402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患者性别构成、户籍类别、居住地域分布、年龄结构等方面探讨其人口学特点.结果 在402例耐多药结核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2.12.其中:广州市户籍人口患者占56.96%(229/402)、广东省内流动人口患者占15.92%(64/402)、广东省外流动人口患者占27.11%(109/402);中心城区人口和城市郊区人口患者分别占56.72%(228/402)和43.28%(174/402);少年(<15岁)、青年(15~44岁)、中年(45~64岁)、老年(≥65岁)年龄别患者分别占0.25%(1/402)、57.96%(233/402)、30.85%(124/402)、10.95%(44/402).结论 广州市耐多药结核病流行具有以中青年为主、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心区居住与流动人口所占例大等人口学特点,预示其控制难度大,必须高度关注并采取强力措施以遏制耐多药结核病的蔓延.

  • 抗痨口服液的制备及临床观察

    作者:乔立新;张兴国;卢乙众;刘清珍

    近年来,结核病有上升的趋势,特别是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增多,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案效果不甚理想.我院结核科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服抗痨口服液,对复治耐药病人,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 embB基因突变与乙胺丁醇药敏表型及耐多药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厚明;曾敏;李全;赵艳敏;邹婧;林牧;赵丹;肖颜玉;邓群益;单万水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embB306位点及其他突变位点与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的耐药表型及耐多药(multidrug resistant,MDR)的关系;分析embB基因突变与EMB药敏表型及MDR的关系. 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MTB采用BD MGIT 960 SIRE试剂比例法进行药敏试验,取48株EMB耐药、46株EMB敏感但耐其他药及7株四药均敏感MTB提取核酸并扩增embB基因全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embB基因序列,与H37Rv标准株序列比对,分析embB基因各突变位点、形式及频率. 结果 101株MTB发现embB基因序列上有17个不同位点突变形式.53株MTB在embB基因序列上发生突变,其中46株为EMB耐药,7株为EMB敏感;embB基因野生型的MTB有48株,其中2株为EMB耐药,46株为EMB敏感;embB突变型与embB野生型的MTB之间EMB耐药率有显著性差异(x2=68.95,P<0.01).101株MTB中MDR有51株,其中有42株发生embB突变,9株为embB基因野生型,embB基因突变率在MDR和非MDR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36.9,P<0.01). 结论 embB306位点与EMB耐药及MDR中度相关,embB基因突变与EMB耐药及耐多药结核菌(multidrug resistant-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DR-TB)高度相关,embB基因突变可作为MDR-TB的检测分子标记物,指导临床用药.

  •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既往治疗情况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李哲明;谭守勇;邝浩斌;李艳;覃红娟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既往治疗情况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诊断为耐多药肺结核并接受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含有丁胺卡那、左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6个月注射期抗结核治疗方案治疗。观察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抗结核治疗史、治疗前痰菌情况、耐药情况、胸部影像学资料等数据,通过χ2检验分析不同情况下的治疗效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终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6个月末痰菌阴转77例(61.1%);男性痰菌阴转率为55.6%,女性75.0%(χ2=4.091,P=0.043)。既往累计治疗≤12个月、13~24个月及≥25个月阴转率分别为79.1%、66.7%和40.4%(χ2=14.765,P=0.001)。既往有二线药物治疗史患者阴转率为51.6%,无二线药物治疗史阴转率为85.7%(χ2=12.343,P<0.001)。治疗前痰涂片菌量(++)及以下患者阴转率为74.3%,治疗前痰涂片菌量(+++)及以上患者阴转率为42.3%(χ2=13.17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累计治疗时间超过2年、既往有二线药物抗结核病史、治疗前痰细菌负荷量是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6个月未阴转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累计治疗时间超过2年、既往有二线药物抗结核病史、治疗前痰细菌负荷量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个月疗效有影响。规范二线药物使用,重视耐多药结核的初次治疗,在治疗早期根据药敏调整用药方案是提高耐多药肺结核阴转率和治愈率的关键。

  • 心理干预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陈珣珣;钟球;周琳;高翠南;吴惠忠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广州市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 Kessler 10量表(K1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在广州市确诊并登记治疗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中选择罹患心理疾病危险水平中等以上的患者70例进行研究,患者随机分为干预和对照两组,每组35例,两组均给予个体化方案治疗,干预组增加心理干预措施。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治疗依从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患心理疾患的危险程度高,社会支持度得分较低。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 K10量表得分是(18.42±6.3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78,P <0.01)。干预组患者社会支持度得分(43.95±5.86)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94,P <0.01)。第3个月末治疗依从率干预组(94.29%)较对照组(74.29%)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3,P <0.01)。结论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罹患心理疾病的危险程度高,总体社会支持度得分低,心理干预可改善并有效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 左氧氟沙星片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致不良反应28例分析

    作者:温恩明;钟球;尹建军;梁冰;梁志强;周琳;吴惠忠;陈亮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片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左氧氟沙星片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致不良反应的28例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处理方法.结果 28例患者不良反应表现为消化系统15例(53.6%),皮肤6例(21.4%),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反应各2例(7.1%),泌尿系统反应1例(3.7%).所有患者经调整剂量或对症处理后症状减轻或消失,能继续抗结核治疗.结论 左氧氟沙星片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发生的不良反应与疗程、剂量、合并用药、年龄等因素有关,临床医生应考虑上述因素,注意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作者:陈瑜晖;钟球;李朋方;蒋莉;温良焕

    目的 探讨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63例MDR-TB患者及对照组进行测评,并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结果 MDR-TB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和精神病性等6项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的差异更为突出(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更是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心理健康与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具有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 MDR-TB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得到的社会支持低,社会支持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 莫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对耐药性肺结核患者临床疗效的研究

    作者:谭剑明;季秋平;李茂清;陈大发;廖小云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联合常规抗结核药治疗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2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方案6ROfxAmZ/12ROfxZ,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将氧氟沙星换成莫西沙星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痰菌转阴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而对照组为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12,18,24个月痰菌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0.0%,与对照组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西沙星联合常规抗结核药治疗耐药性肺结核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的特点,是目前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案.

  • 罗红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尊杰;符慧;杨仪;黄钥藩;谢汉彬;黄俊明

    目的 观察和评价罗红霉素缓释胶囊联合其它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 MDR-PTB)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的MDR-PTB患者120例做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司帕沙星、丁氨卡那霉素及其他三种抗结核药物作为抗痨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罗红霉素缓释胶囊,疗程12个月;观察两组转阴率和疗效.结果 第3个月末,治疗组痰菌转阴率为64%,对照组为4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2,P<0.05).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痰菌转阴率为91%,对照组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2,P<0.01);治疗组病灶吸收显效率为89%,对照组为7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4,P<0.05).结论 罗红霉素缓释胶囊联合其它抗结核药物治疗MDR-PTB疗效肯定,对促进痰菌阴转、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有显著作用.

  • 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研究分析

    作者:陈卫群;张楷辉;林文汉;肖增坤

    目的分析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3LioTHAMK/9LioTH或3LivTHC/9LivTH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996年8月-1999年6月我院肺科收治的26例同时耐INH、RFP的耐多药肺结核,采用3LioTHAMk/9LioTH或3LivTHC/9LivTH方案治疗,疗程中每2~3个月进行痰结核菌检查和肝功能检查,疗程中3、6、12个月摄胸片.结果26例完成疗程时痰菌阴转率8 8.4 6%,随访1 2个月的痰菌复发率为3.84%,无1例因副反应停药.结论对耐多药肺结核3LioTHAMK/9LioTH或3LivTHC/9LivTH方案,治疗效果满意,药物副反应轻微,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管理状况分析及干预对策

    作者:宋涛;梁丽敏;梁志强;刘国标;龚芳;何凯立;骆燕鸣;江丽英

    目的 分析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管理状况,探讨干预对策.方法 调查广州市胸科医院一分所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8例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了解患者管理情况.结果 38例耐多药患者,其中初治患者7例,复治患者31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18 ~ 80岁.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10例,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28例.有8例患者(21.05%)已完成治疗病情稳定.有19例(50%)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副反应,包括肝功能异常8例(21.05%),关节疼痛6例(15.79%),胃肠道反应5例(13.16%),白细胞下降3例(7.89%),皮疹3例(7.89%),尿酸升高2例(5.26%),药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2.63%).有13例(34.21%)患者出现治疗中断的现象,其中8例(61.54%)是药物副反应,费用高而停药的有7例(53.85%),疗效不明显4例(30.77%),治疗时间长6例(46.15%),缺乏用药监督6例(46.15%),对治疗信心不足5例(38.46%),交通不便3例(23.08%).治疗过程中接受了不少于4次的家庭访视,其中13例中断治疗患者接受了超过5次的家庭访视,而未家访到位的患者多采用电话和手机进行沟通联系.结论 应加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管理工作,特别关注首诊时的健康教育,保证治疗中督导服药管理,采用多形式的随访模式建立同患者和家属的信息沟通平台,促进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以提高治疗效果.

573 条记录 22/29 页 « 12...19202122232425...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