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agerl和Brooks联合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

    作者:尹庆水;刘景发;夏虹;吴增晖;章凯;权日;张余;昌耘冰;钟润泉;曹正霖;李菊根

    目的探讨和评估Magerl和Brooks联合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 方法对18例寰枢椎不稳或经牵引已达复位的可复型及经口前路松解后牵引复位的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进行Magerl和Brooks联合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1例螺钉疑误打入椎动脉;1例术中导针误穿过C1前弓皮质约3.5 cm,进入咽部,未发生脊髓损伤及伤口感染并发症.本组术后脊髓功能改善为优3例,良9例,有效4例,无变化2例,无加重病例.内置物无松动,无断裂. 结论 Magerl和Brooks联合固定确实起到了三点固定作用;本术式能在术中完善复位效果;对已复位或接近复位的寰枢椎脱位患者,只要C1,2后部结构完整,有必要行力学稳定性佳的该联合内固定术.

  • 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解剖与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杨运平;徐达传;赵卫东;朱青安;钟世镇

    目的研究肘关节外侧软组织对维持肘关节后外侧旋转稳定的作用。方法通过解剖肘关节,观察外侧软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将16侧上肢标本分为两组,通过生物力学试验,研究按顺序切断桡侧软组织结构时肘关节旋转度的变化。结果肘关节伸肌起始于肱骨外髁的肌腱膜上,肌腱膜部分随肌肉走行成为肌间隔,部分止于尺骨鹰嘴外侧骨面;桡侧副韧带止于尺骨冠突的部分为桡侧尺副韧带,其与桡骨环状韧带在尺骨上的止点有2种类型。肘关节桡侧副韧带复合体对维持关节外侧稳定的作用约占50%,伸肌及伸肌腱膜的作用约占11%;在桡侧副韧带复合体中,桡侧副韧带(包括桡侧尺副韧带)起主要作用,桡骨环状韧带起协同作用。结论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除桡侧副韧带的损伤外,可能还有外侧伸肌及伸肌腱膜的损伤。

  • 经口咽入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

    作者:赵士杰;全仁夫;翟晓军;陈恩良;李强;孙观荣;胡文跃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寰椎骨折经口咽入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8年6月-2014年6月经口咽入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21例横韧带完整的不稳定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1~ 57岁[(40.9±10.6)岁].前1/2 Jefferson骨折12例,半环Jefferson骨折9例.患者均有明显的颈椎活动受限.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4 ~9分[(7.6±1.3)分].术前颈椎活动度:屈曲(15.4±3.9)°,伸展(10.8±2.5)°,左侧屈(18.3±3.1)°,右侧屈(18.9±2.7)°,左侧旋转(21.8±5.8)°,右侧旋转(22.4±4.6)°.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 VAS;术后3个月复查颈椎X线片及颈椎CT、VAS,测量颈椎屈曲、伸展、左侧屈、右侧屈、左侧旋转、右侧旋转活动度,评估颈椎活动度;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86.3±25.3) min,术中出血量(120.5 ±33.3)ml.与术前比较,术后3dVAS 0 ~3分[(1.6±0.4)分](P<0.05).随访12~48个月[(23.7±5.9)个月].与术前、术后3d比较,术后3个月VAS 0 ~2分[(0.6±0.1)分](P<0.05).术后3个月颈椎活动度:屈曲(38.6±4.5)°、伸展(39.3 ±4.0)°、左侧屈(39.2±4.0)°、右侧屈(39.2±2.9)°、左侧旋转(66.8±8.8)°、右侧旋转(66.3±9.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切口感染、椎动脉/脊髓损伤.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未见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颈部屈伸旋转活动无明显受限.结论 经口咽入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创伤小、愈合率高,可保留上颈椎活动功能.

  • 寰枢椎后路三种组合固定技术治疗寰枢关节不稳的临床评估

    作者:徐荣明;胡勇;马维虎;顾勇杰

    目的 评估寰枢椎后路三种组合固定技术治疗C1~2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2年8月至2008年3月,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寰枢关节不稳68例.(1)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32例,其中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20例(陈旧骨折7例,新鲜骨折13例),Ⅲ型新鲜齿状突骨折6例,寰椎横韧带断裂4例,先天性游离齿突并寰枢椎不稳2例;(2)采用经寰椎后弓椎弓根螺钉联合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治疗20例,其中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关节向后脱位8例,向前脱位4例,齿状突骨折不愈合2例,Ⅲ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关节不稳3例,寰枢关节前脱位伴横韧带断裂3例;(3)对16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经牵引已达复位的可复型及经口前路松解后牵引复位的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经颈后路Apofix椎板夹和C1~2关节突螺钉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结果 (1)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32例患者共置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120枚,其中有3例在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时,因后弓细小发生破裂,改用寰椎侧块固定.术中无一例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术后CT显示2例一侧枢椎椎弓根螺钉部分进入椎动脉孔,另1例枢椎螺钉偏内致椎弓根内侧皮质破裂,均无症状,未发现与螺钉有关的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32例患者均获随访6~42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JOA评分13.2~16.8分,平均14.8分.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现象,均已达到骨性融合.(2)采用寰椎经后弓椎弓根螺钉联合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治疗20例患者共置入枢椎椎板螺钉32枚,枢椎椎板螺钉位于椎板中,无偏斜.术中无一例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20例随访6~14个月,平均11.2个月.术后X线片未见明显颈椎不稳、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现象,均获得了良好的骨性愈合.(3)16例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无神经症状加重表现.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6例随访8~26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患者在3~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脊髓功能改善优5例,良8例,有效2例,无变化1例,无加重患者.内置物无松动、断裂.结论 寰枢椎后路三种组合固定技术是治疗上颈椎疾患的有效方法,具有固定牢固、固定节段短和三维固定的优点,在临床应用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组合固定.

  • 四点内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作者:胡勇;杨述华;谢辉;聂宇;阮永平;徐荣明;许伟华

    目的 探讨对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行后路四点内固定术(联合Apofix椎板夹和C1~C2关节突螺钉固定)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 方法 对16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经牵引已达复位的可复型及经口前路松解后牵引复位的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经颈后路使用Apofix椎板夹和C1~C2关节突螺钉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 结果 所有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无神经症状加重表现,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6例随访8~26个月,平均16个月,均在3~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本组术后脊髓功能改善为优5例(占31%),良8例(占50%),有效2例(占13%),无变化1例(占6%),无加重患者.内置物无松动、断裂. 结论 Apofix椎板夹和C1~C2关节突螺钉内固定确实起到了四点固定作用;对已复位或接近复位的寰枢椎脱位患者,只要寰枢椎后部结构完整即可行力学稳定性佳的四点内固定术.本术式可使寰枢椎复合体获得三维稳定,为骨性愈合提供良好的力学环境.

  • 后路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

    作者:

    目的总结侧块螺钉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效果,探讨寰枢椎不稳的固定方法. 方法采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对15例寰枢椎不稳的患者进行固定.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39.5岁.术前行颅骨牵引.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20 mm,与后弓下缘以上2 mm的交点,钉道方向在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头端向头侧倾斜约5°.枢椎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夹角约15°,横断面夹角约30°.螺钉直径3.5 mm,寰椎侧块螺钉长28~32 mm,枢椎椎弓根螺钉长22~26 mm. 结果本组平均随访14个月.所有患者症状消失,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 结论侧块螺钉与椎弓根螺钉技术稳定性良好,具有三维固定的优点.

  • 后路椎弓根置钉顶棒技术治疗C2椎弓根骨折的疗效

    作者:王高举;王清;王松;杨进;徐双;钟德君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置钉顶棒技术治疗C2椎弓根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4年4月-2014年4月经口腔顶棒推顶C2椎体前表面、行C2椎弓根骨折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2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27 ~ 71岁,平均42岁.记录双侧C2椎弓根钉道制作和螺钉放置状况、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观察C2椎弓根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颈脊髓功能变化和颈肩部疼痛.术后观察有无咽喉肿痛、咳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咽后壁损伤.结果 顺利完成C2椎弓根螺钉固定21例,螺钉置入操作2~3次者3例(3个椎弓根),改为C1~C3椎弓根固定各1例.手术时间(83.2±16.6)min.术中失血量(171.2±115.5)ml.反复C2椎弓根复位固定的患者中术后出现一过性小脑缺血躯体平衡障碍1例,2d后自愈.术后X线片和CT扫描显示行C2椎弓根固定的26例患者完全复位17例;不全复位9例.所有C2椎弓根均于术后6个月骨性融合.本组20例获随访3 ~ 46个月,平均26个月.末次随访时,19例得到解剖复位骨性愈合,1例畸形愈合.脊髓功能均得到良好恢复,除1例术前ASIA分级为C级恢复到D级外,其余脊髓功能均为E级.颈肩部疼痛VAS术前3~8分[(5.2±2.5)分),未次随访时为0~4分[(1.6±1.5)分](P<0.05).术后诉咽喉部轻微肿胀疼痛4例.术后3d喉镜检查咽后壁黏膜Ⅰ度损伤6例,Ⅱ度损伤2例,术后5~7d均自愈.结论 在C2椎弓根骨折的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中,经口顶棒在C2椎体前表面间隙性推顶有利于维持C2椎弓根骨折的复位和稳定,对C2椎体前表面的咽后壁黏膜等软组织不会造成明显损伤.

  • 双向可调式椎板撑开压缩固定器的研制及应用

    作者:赵定麟;陈德玉;赵杰;王新伟;严力生;沈强;黄文铎;肖建德

    目的研制双向可调式椎板撑开压缩固定器,并观察其治疗颈椎脱位及不稳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无磁性医用钛金属加工制作成双向可调式椎板撑开压缩固定器,治疗寰枢椎脱位4例及下颈椎脱位7例.其中压缩复位8例,撑开固定2例,压缩-撑开并用1例.术后定期X线检查,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和复位及骨融合情况. 结果随访6个月~3年,平均15个月.X线平片显示,双向可调式椎板撑开压缩固定器复位和固定性能良好,骨性融合时间3~4个月.除1例固定器脱钩外,无其他并发症. 结论双向可调式椎板撑开压缩固定器操作简便,复位和固定可靠,适用于颈椎后路复位及椎板间固定.

  • CD-cervical 系统在枕颈区腹侧减压术中的应用

    作者:宋跃明;黄思庆;龚全;李涛;沈彬;刘立岷;成都

    目的探索和完善枕颈区腹侧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经枕颈后外侧入路在进行枕颈前后方减压的同时,采用CD-cervical系统枕颈内固定,髂骨植骨融合,Ⅰ期重建枕颈部的稳定性.于2000年1月~2001年1月共治疗18例,其中枕寰区畸形伴寰枢脱位13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脱位5例. 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感染发生.1例患者术后肢体运动障碍加重,术后2周开始恢复.其余患者术后感觉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全组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内固定无松动,枕颈植骨融合. 结论在完成枕颈部前后方减压的同时,应用CD-cervical系统做枕颈固定植骨融合,可在术后即刻恢复枕颈部稳定性,不仅有利于患者早期起床活动,亦可促进枕颈部植骨的融合.

  • 联合万向钉和单向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研究

    作者:王许可;周英杰;李长青;王洪伟;程继伟;周跃;王建;张正丰;赵卫东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单向钉)和万向钉经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方法 6具新鲜冰冻小牛腰椎标本(L1~L5)制备成L3椎体爆裂骨折模型,将标本随机分为骨折未固定组、万向钉组(伤椎及伤椎上位、下位椎体均使用万向钉)和联合钉组(伤椎上位椎体使用单向钉,伤椎及伤椎下位椎体使用万向钉),比较L2~L4节段三维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和中性区的差异. 结果 联合钉组与万向钉组两种固定方式在前屈、后伸、侧曲、旋转方向上的运动范围和中性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折未固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单向钉和万向钉联合应用不会降低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联合钉与万向钉均可为骨折模型提供可靠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 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微;李剑;康汇

    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PLRI)是肘关节不稳中常见的一种,因交通事故和体育运动等原因引起的肘关节PLRI越来越常见.了解肘关节的解剖、肘关节PLRI的相关生物力学、发病机制等相关知识,掌握肘关节PLRI的治疗原则,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肘关节PLRI的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以防止漏诊及误诊,尽早恢复肘关节功能.笔者就肘关节PLRI的生物力学、诊断及治疗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大样本的调查或长期随访研究提供参考,有利于肘关节PLRI获得更加肯定的治疗效果.

  • 后路钉板寰枢关节、枕颈固定融合术

    作者:李应国;郑亚才;林建聪;严康宁;郑毅全

    目的 报告后路寰枢椎侧块、枕颈钉板固定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用特制螺钉及连接板固定寰枢椎、枕骨枢椎,治疗12 例寰枢关节不稳定的患者.其中横韧带松弛3 例,先天性齿突不连3 例,寰椎骨折2 例,齿状突粉碎骨折2 例,寰枢椎脱位2 例.结果 本组12 例获得5~28个月随访,平均16.3个月,均获得了骨性融合.没有神经、血管损伤和断钉、断板的病例.结论 后路使用螺钉、固定板的寰枢关节、枕颈固定融合术具有短节段固定作用,不仅疗效可靠,而且便于寰枢关节复位.

  • 交通事故致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法医学鉴定1例

    作者:杜广玲

    1 案 例1.1 简要案情金某,女,51 岁,因"交通事故摔伤致右肘部疼痛、畸形、出血"入院. 急诊X线侧位片显示右肘关节脱位,右桡骨小头、右尺骨冠突骨折.临床诊断为右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并行右桡骨小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右尺骨冠突骨折行骨片摘除术,以及关节囊修复术及外侧副韧带修复术等治疗,术后予石膏托外固定制动.1个月后,患者再次就诊,诊断为右肘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予抗感染、止痛等治疗,并指导患者右肘,右腕关节及右手指指间关节功能康复锻炼,配合康复师行康复治疗. 伤后6个月患者要求行伤残评定.

  • 关节失稳与应力集中在膝关节骨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王建华

    从膝关节的应用解剖和生物力学方面详细阐述膝关节骨关节炎(KOA)发病的失平衡与应力集中机制.分析临床中三种治疗KOA手术方法(胫骨高位截骨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腓骨近端截骨术)的机制与疗效,三种手术均做到了重塑膝关节平衡并逆转了应力集中,有效阻断了疾病进展,进一步证实了KOA发病的失平衡与应力集中机制.

  • 应用计算机重建瞬时旋转轴精确评估腰椎节段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宋梦雄;周传利;齐宗华;祝凯;彭琛;马学晓

    目的 应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结合瞬时旋转轴(IAR)理论评估在体腰椎节段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L4-5单节段不稳并伴有半年以上下腰痛症状患者42例作为病例组,7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三维CT扫描获得受试者中立位和右旋50°位腰椎DICOM数据,应用Mimics软件重建L1~S1的三维模型;以每节段下位椎体上终板重心为坐标原点建立局部坐标系,KINZEL法计算各节段运动椎体沿IAR旋转角度、IAR到坐标原点短距离及IAR到坐标原点近的P点坐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间运动椎体沿IAR旋转角度及IAR到坐标原点短距离进行比较,组内各节段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SNK-q检验.组间P点弥散程度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人群L4-5节段IAR到坐标原点短距离大于其他节段(P<0.05);L5-S1节段IAR旋转角度大于其他节段(P<0.05),IAR到坐标原点短距离小于其他节段(P<0.05).病例组L4-5节段IAR到坐标原点短距离及P点弥散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IAR旋转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结合IAR理论既可为腰椎失稳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又可为腰椎不稳动力学机制提供精确的研究方法.

  • 掌侧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蔡锦林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7% [1].手法复位外固定通常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一些不稳定型关节内严重粉碎性骨折,保守治疗难以做到精确复位和有效固定,常导致腕关节功能严重损害.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对成人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 [2].

256 条记录 13/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