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单侧枢椎棘突椎板钉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志朝;王梅;王大勇;陈四木;徐荣明

    目的 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单侧枢椎棘突椎板钉加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4月,采用枢椎棘突椎板钉结合寰枢椎椎弓根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10例寰枢椎不稳定患者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16~ 62岁,平均39岁;单侧椎动脉高跨畸形伴寰枢椎不稳定7例,枢椎单侧关节突破坏累及椎弓根致寰枢椎不稳定3例.患者均表现为颈部活动受限及疼痛,VAS评分1~8分,平均(3.70±2.11)分,其中3例伴肌力下降及感觉异常.术前常规行影像学检查,术后7d及1、3、6、12个月行X线和CT检查,了解内固定位置及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结果 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3个月.术中无一例发生颈脊髓和椎动脉损伤,除1例颈部肌肉肥厚者需另开软组织通道置入螺钉外,其余均一次性置钉成功.1例术后第3天切口出现渗液,考虑为同种异体骨排异反应,对症换药后5天停止渗液,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VAS评分(1.01±0.89)分,较术前明显减轻.术后X线片示颈椎序列恢复良好,CT示1例患者寰椎椎弓根钉道内侧皮质破损,椎管未侵犯,余螺钉位置正常;术后6个月X线片及CT检查均见骨性融合.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单侧枢椎棘突椎板钉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近期疗效肯定.

  • 寰枢椎脱位与不稳定388例住院病例分析

    作者:周海涛;党耕町;王超

    目的分析不同原因引起的寰枢椎脱位与不稳定的特点,为诊断、治疗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对1975年1月~2000年4月收治的寰枢椎脱位或不稳定患者388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寰枢椎发育异常引起的寰枢椎脱位262例,创伤性寰枢椎脱位71例,其他原因55例.发育异常中骨性畸形238例,包括枢椎齿突发育异常、寰椎枕化、颅底凹陷等,以单纯枢椎齿突畸形为多见,但出现脊髓损害的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随着病史的延长出现脊髓损害的可能性增加,出现重症脊髓损害的可能性也明显增加.陈旧性骨折比新鲜骨折复位更困难.陈旧性骨折(35例)中有19例伤后脊髓损害加重.伤后超过1年的陈旧性骨折患者,症状加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病史不足1年者.结论畸形等发育性异常导致寰枢椎脱位与不稳定比创伤性原因更常见,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应积极治疗.创伤性寰枢椎脱位患者应早期积极治疗,避免晚期脊髓损害加重.

  • AXIS颈椎侧块钢板治疗下颈椎不稳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作者:尹庆水;张余;刘景发;曹正霖;夏虹;权日;钟润泉;章莹;昌耘冰;吴文;徐国洲;区锦华

    目的观察AXIS颈椎侧块钢板治疗下颈椎不稳的近期疗效.方法于正常成人颈椎标本上观察侧块的解剖特点,测量侧块进针点、进针角度和深度.临床应用AXIS颈椎侧块钢板治疗下颈椎不稳22例.结果进针点宜选在术中可视侧块中点内下1~2 mm处;进针角度分别为:矢状面36°~54°(平均45°);水平面23°~35°(平均29°);进针深度为10.8~17.5 mm(平均14.5 mm).无术中血管、神经损伤.22例平均随访10个月,未见钢板螺钉松脱、断裂等并发症.19例获骨性融合,脊髓功能除2例按ASIA分级为A级者术后无改善外,余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AXIS颈椎侧块钢板适合各种原因引起的需后路减压的下颈椎不稳患者的治疗.侧块固定有一定风险,但只要熟悉其解剖特点,正确选择进针点、角度和深度,规范操作,此技术是安全的,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CT双重对比关节造影术在诊断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中的作用

    作者:王晓滨;黄公怡;张耀南;孙常太

    目的探讨CT双重对比关节造影术(CT double-contrast arthrography,CTA)在诊断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中的作用,评价其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自1990年3月~2003年5月共治疗31例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男23例,女8例;年龄22~46岁,平均26.7岁.术前均行CTA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关节镜或开放手术所见进行比较.结果盂唇和关节囊韧带复合体的损伤是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常见的病理变化,手术发现31例中28例有关节盂唇病变,CTA发现26例(敏感度为92.8%,准确率为93.5%),表现为盂唇撕裂、分离和退变;术中发现20例有关节囊病变,CTA发现19例(敏感度为95%,准确率为87.1%),表现为关节囊肩盂起点的内移、剥脱,肩胛骨边缘的软组织撕裂或消失;7例(4例经手术证实)肩胛下肌及其肌腱的异常,表现为撕裂、变薄及不规则;15例Hill-Sachs缺损,全部与手术所见一致.CTA的总诊断准确率为83.8%.结论CTA可全面准确地显示出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病理改变,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 股二头肌长头腱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结构

    作者:赵金忠

    目的采用股二头肌长头腱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结构并探讨其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23例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结构陈旧性损伤患者,采用股二头肌长头腱进行解剖学重建.术中保留股二头肌长头在腓骨头的附着或者在远端的连接,分切出一个远端带蒂、宽8~10 mm、长16~18 cm的肌腱条,再将肌腱条纵行劈为前、后两半.将后侧半肌腱条反折重建胭腓韧带和腘肌腱,其股骨附着点位于腘肌腱的解剖学附着点,反折后的游离端固定在开口于胫骨平台后外侧角的骨隧道内.将前侧半肌腱条反折重建外侧副韧带,其股骨附着点位于外侧副韧带的解剖学附着点,反折后的游离端固定在开口于腓骨头前缘的骨隧道内,或者直接缝合在腓骨头上.通过对膝关节内翻稳定性和小腿外旋活动度的随访,了解膝关节后外侧角的稳定性.结果术后半年,完全伸膝位无膝内翻不稳;屈膝30°,Ⅰ度膝内翻不稳伴硬性终止点2例;屈膝30°,小腿外旋增加2例,相同16例,减小5例.术后1年,患膝后外侧角的稳定性无明显改变.结论采用股二头肌长头腱同时重建膝外侧副韧带、胭腓韧带和胭肌腱能够有效恢复膝关节后外侧角的稳定性.

  • 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伴肘关节不稳定的治疗

    作者:王友华;刘璠;周振宇;吴菊;陶然;顾永强;侍德

    目的 探讨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伴肘关节不稳定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伴肘关节不稳定患者33例,男23例,女10例;年龄21~61岁,平均41.3岁.11例合并桡骨头骨折,15例合并尺骨冠突骨折,7例同时合并桡骨头及尺骨冠突骨折.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其中一期植骨9例.合并桡骨头骨折患者,如骨折粉碎不严重,复位后用克氏针固定,并修补环状韧带;如骨折粉碎严重,则行人工桡骨头置换,同时取自体掌长肌腱重建环状韧带.合并尺骨冠突骨折患者,12例Ⅱ、Ⅲ型骨折患者,选用克氏针或拉力螺钉固定骨折块,同时探查尺侧副韧带前束,如损伤予以修复或重建;4例Ⅳ型骨折患者,取自体骨重建冠突,取自体掌长肌腱重建尺侧副韧带前束.结果 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率为100%.术后随访8~36个月,平均22个月.3例有创伤性关节炎表现,4例发生轻度创伤性骨化.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为112°±24°,前臂平均旋转活动范围为108°±27°.按照Morrey等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价:优10例,良14例,可7例,差2例,总优良率为72.7%.结论 治疗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伴肘关节不稳可采用钢板螺钉固定尺骨近端骨折,必要时行一期植骨,注意对桡骨头、尺骨冠突骨折及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以防止肘关节不稳定.

  • 肘关节前方血管神经间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中期研究

    作者:向明;杨国勇;胡晓川;陈杭;李一平

    目的 探讨经肘关节前方血管神经间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有效性及并发症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采用经肘关节前方血管神经间入路治疗21例肘关节不稳伴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资料,男14例,女7例;年龄18~52岁,平均31.6岁;左侧7例,右侧14例;主力侧16例,非主力侧5例;跌伤10例,高处坠落伤3例,运动伤8例.根据尺骨冠状突骨折O'Driscoll分型,Ⅰa型3例,Ⅱa型3例,Ⅱb型8例,Ⅱc型4例,Ⅲa型3例.术中经肘关节前方肱血管与正中神经间隙入路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而后对肘关节不稳定者修补外侧韧带.结果 21例患者平均手术72 min,随访52~74个月.3例Ⅰa型骨折采用锚钉固定,10例(Ⅱa型3例,Ⅱb型6例,Ⅲa型1例)采用螺钉治疗,8例(Ⅱb型2例,Ⅱc型4例,Ⅲa型2例)采用微型钢板治疗.除1例Ⅰa型骨折因术后第1天即开始活动且术后固定在肘关节伸直0°位而未愈合外,其余20例均愈合.末次随访时,锚钉固定组伸直活动度11.2°±3.6°,屈曲活动度133.4°±8.8°;平均VAS评分(1.8±0.5)分;Broberg-Morrey评分(90.2±6.6)分,优2例,可1例,优良率66.7%(2/3).螺钉组伸直活动度15.2°±4.6°,屈曲活动度130.8°±10.8°;平均VAS评分(1.6±0.8)分;Broberg-Morrey评分(89.2±6.6)分,优6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0%(9/10).微型钢板组伸直活动度11.8°±5.6°,屈曲活动度134.2°±8.6°;平均VAS评分(1.6±0.7)分;Broberg-Morrey评分(88.6±6.7)分,优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87.5%(7/8).14例修补外侧韧带组患者伸直活动度10.2°±3.4°,屈曲活动度135.2°±4.2°;平均VAS评分(1.3±0.9)分;Broberg-Morrey评分(91.5±6.3)分,优8例,良6例,优良率100%.7例未修补外侧韧带组患者伸直活动度13.6°±4.4°,屈曲活动度126.6°±4.0°;平均VAS评分(2.2±1.6)分;Broberg-Morrey评分(80.2±13.8)分,优3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71.4%(5/7).术后3年有5例出现肘关节早期骨关节炎改变,发生率为23.8%(5/21);术后5年及7年中期骨关节炎发生率为4.8%(1/21).结论 经肘关节前方血管神经间入路使用锚钉、螺钉、微型钢板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安全、有效,残留肘关节不稳定时需修补外侧韧带.

  • 退行性颈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作者:姜建元;马昕;夏军;陈文钧;吕飞舟;黄煌渊

    目的应用手术治疗退行性颈椎不稳,观察其疗效,并探讨手术适应证.方法自1998年4月~2001年4月,对15例影像学上有颈椎不稳、伴体位性症状、经1年以上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非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男6例,女9例;年龄44~65岁,平均55.2岁.病程1.5~4年,平均28个月.体位性症状主要包括:随颈椎屈伸或旋转出现的神经根型、交感型以及椎动脉型颈椎病样症状.所有病例均采取前路颈椎不稳节段融合加钛板内固定术.自体髂骨植骨7例,其中单节段3例;双节段4例,双节段者行开槽植骨.应用椎间融合器(钛网)8例,其中单节段2例,植骨取自异体骨;双节段6例,行开槽植骨,植骨取自椎体切除部分.结果随访时间8个月~4年,平均25个月.15例患者症状均获明显改善,12例症状完全消失,3例偶有颈背部酸胀感.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影像学上出现退行性颈椎不稳同时伴有颈椎体位性症状,且两者可相互解释者,通过行不稳节段的融合术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退行性颈椎不稳有良性转归的可能,因此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 胭肌腱与胭腓韧带重建对控制膝关节外旋不稳定的作用

    作者:张辉;张晋;刘心;沈杰威;李旭;洪雷;王雪松;冯华

    目的 探讨腘肌腱与胭腓韧带重建对控制膝关节外旋不稳定的作用.方法 取6个非配对下肢标本,分别对胭肌腱和胭腓韧带进行选择性切断和重建.在屈膝0°、30°、45°、60°、90°和120°时向胫骨施加5N·m的外旋力矩,使用导航系统测量完整状态、不同切断状态和不同重建状态下胫骨相对股骨的外旋角度.结果 单纯切断胭腓韧带导致屈膝30°到屈膝120°时胫骨外旋增加2.1°±0.7°(2.0°~2.3°),单纯切断胭肌腱导致屈膝30°到屈膝120°时胫骨外旋增加1.3°±1.2°(0.5°~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切断腘肌腱与胭腓韧带导致胫骨外旋增加4.1°±1.6°(2.8°~5.0°),与单纯切断胭腓韧带及单纯切断腘肌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胭肌腱重建或腘肌腱+腘腓韧带联合重建后,从屈膝30°到屈膝90°胫骨外旋角度与完整膝关节及胭腓韧带重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外侧副韧带完整的膝关节后外复合体损伤,腘肌腱和腘腓韧带作为一个整体发挥着控制膝关节外旋稳定性的作用.三种重建技术均能恢复膝关节的外旋稳定性,胭腓韧带重建与膝关节正常状态无异,而包含腘肌腱的重建技术会造成外旋受限.

  • 颅颈交界区螺钉-钛棒(板)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赞;菅凤增;凌锋

    目的 探讨螺钉-钛棒(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颅颈交界区不稳定的临床经验.方法 27例颅颈交界区不稳定患者(先天性寰枢关节脱位21例、颅底凹陷症经口齿状突切除致寰枢关节脱位1例、外伤致寰枢关节脱位1例、经口斜坡脊索瘤切除致寰枢关节脱位3例和椎管内神经纤维瘤病致寰枕关节破坏1例),手术前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1~13分,平均(7.45±1.62)分,施行枕骨钉或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通过螺钉间撑开技术使寰枢关节复位.根据手术后JOA评分和影像学改善程度,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27例患者中除1例手术后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余26例均明显改善.手术后2周CT检查椎体间融合良好,仅2例(2枚)枢椎椎弓根螺钉穿破骨皮质,但未造成血管损伤或神经压迫,其余螺钉位置良好.随访3~36个月,平均10.50个月.手术后3个月,患者JOA评分1~13分,平均(13.26±1.02)分,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210,P=0.001);平均改善率为(60±12)%.结论 枕骨钉或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颅颈交界区不稳定安全有效.

  • 椎体间与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比较

    作者:周焯家;张美心;田晓滨;赵筑川;李波;韩伟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目前缺乏统一的金标准,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其治疗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异.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横突间植骨融合(posterior lumber fusin,PLF)和椎体间植骨融合(posterior lumber inbody fusin,PLIF),笔者对66例退行性腰椎不稳症患者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治疗并对疗效进行了比较.

  • 可调式简易腰椎椎弓根螺钉导向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作者:范玉强;孙振辉;江汉;王沛

    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内固定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1],PS置入多在C臂侧位反复透视下凭借术者经验予以完成,手术失误率较高[2].为了提高PS置入的安全性、准确性及成功率,笔者研制了一种可调式简易腰椎椎弓根螺钉导向器临床应用165例,术后X线及CT检查示螺钉位置准确,结果满意,报告如下.

  • 腰椎间盘再突出手术治疗14例分析

    作者:孙铭;李勤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获得满意疗效后,甚至恢复多年之后,部分患者出现神经症状复发,且其中一些患者伴有反复发作的下腰痛[1].笔者总结了1997年7月-2002年7月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98例,其中术后症状复发并再次行手术治疗者14例,占3.5%.分析其原因及再手术时需注意事项,报告如下.

  • 稳颈汤治疗单纯性颈椎不稳30例

    作者:丁玉梅;马晓勇

    单纯性颈椎不稳又称原发性颈椎不稳,主要表现为颈部酸困疼痛不适,与体位有关,手指麻木,甚则牵及手臂.2000-01~2003-12,我们应用稳颈汤治疗单纯性颈椎不稳30例,并与颈托制动、特定电磁波(TDP)照射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 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32例临床观察

    作者:钟泳坚;范志勇

    颈源性眩晕发作多与颈部活动有关,是由多种颈源性原因所引起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近些年来,颈椎失稳被认为是颈源性眩晕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1]。2010-03-2012-11,我们应用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32例,并与牵引治疗3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 寰枢关节紊乱与颈椎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作者:郭金利;张振军;郭国新

    目的 探讨寰枢关节紊乱的发生率及其与颈椎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35例患者的颈椎张口位、侧位和双斜位,分析寰枢关节紊乱的发生情况,以及与颈椎病放射学异常-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关系.结果 寰枢关节紊乱的发生率为28.5%.男性发生率为31.9%(37/116),女性为25.2%(30/119)(P>0.05);<40岁年龄组寰枢关节紊乱发生率为19.1%,>40岁年龄组发生率为34.2%(P<0.05);有或无寰枢关节紊乱的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53.7%和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寰枢关节紊乱与颈椎病的发病有关,但应充分结合临床.

  • 肩关节前方不稳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鹏;张进

    据报道[1]肩关节不稳的易患率为1.7%,其中肩关节前方不稳是常见的肩关节不稳,约占肩关节不稳的90% ~98%[2].1 肩关节的稳定结构盂肱关节的解剖特点决定了肩关节是人体不稳定关节,维持肩关节稳定的因素分为静力性因素和动力性因素,前者包括匹配的肱骨头和关节盂、关节囊盂唇复合体、盂肱韧带、喙肱韧带等,后者主要包括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和肩袖,盂唇及盂肱韧带韧带是维持肩关节稳定的关键性因素,在正常情况下,肱骨头仅有25%与关节盂接触,由于关节盂唇的存在使二者的接触面积增加到75%,并且与关节囊、盂肱韧带、肱二头肌长头腱止点紧密融合在一起.

  • 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范金鹏;王朝君;申勇

    退行性下颈椎不稳(degenerative low cervcal instabIlity))在临床上很常见,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众多学者的注意.随着对退行性颈椎不稳诊断的深入研究,诊断标准也日趋统一.对于退行性颈椎不稳X线征象与临床表现关系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另外,一些退行性颈椎不稳者并不具备特异性临床症状,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进一步明确颈椎失稳症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早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稳定颈椎,减缓退变进程,有重要意义.

  • 腓骨长肌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作者:孙亚宁;唐钰超;赵海涛;秦士吉;张奉琪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肌肉骨骼损伤,特别是在经常活动的人群中,占所有运动相关损伤的20%[1].踝关节扭伤后会使患者踝关节肿胀、疼痛,根据初治疗方法及所涉及韧带的数目,有高达40%的患者由于外侧副韧带损伤终逐渐成为慢性踝关节不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其中腓骨短肌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踝关节不稳为常用的手术方法,但术后并发症较多.

  • Bristow手术治疗肩关节习惯性脱位八例

    作者:孙辉生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是很常见的运动伤,特别是部队训练时,由于初次脱位后处理不当,形成习惯性脱位很多见.我院1995年5月~2002年6月,用Bristow方法[1]治疗习惯性肩关节脱位8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256 条记录 6/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