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侧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经股骨大转子弧形向上后方延长至条索状块切口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疗效.方法:78例双侧臀肌挛缩症患者,男42例,女36例;年龄5~20岁,平均12.6岁.患者步态异常,双膝并拢不能下蹲,翘腿试验阳性,均存在Ober征阳性.双侧同时手术,采用经股骨大转子弧形向上后方延长至条索状块切口,术中探查臀肌挛缩情况,紧贴大转子上缘切断挛缩束带,切除部分挛缩组织,术后放置引流皮片.结果:78例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24.4个月.依据夏榕圻疗效评定标准,优58例,良16例,差4例.无坐骨神经损伤及感染者.结论:采用经股骨大转子弧形向上后方延长至条索状块切口,手术创伤小,术后功能好,是治疗臀肌挛症缩满意的手术方案.
-
患肢末端血氧饱和度测量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诊断应用
自2005年3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76例外伤肿胀严重的病例,采用患肢末端血氧饱和度测量协助诊断,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
中西医结合在重症骨筋膜室综合征围手术期的应用
我院自1997年3月-2002年10月共收治重症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以下简称OCS)病人36例.均采取切开筋膜减压,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
-
Weber B型踝部骨折后足筋膜间室综合征1例报告
患者,女,53岁.在浴室滑倒,见左足偏向后内侧,疼痛剧烈,不能站立.急诊手法复位小夹板钢托外固定,以左三踝骨折脱位收住院.夹板钢托外固定处出现左足乌紫、肿胀,立即松开外固定物,见左足、踝及小腿下段明显肿胀,皮肤触之有明显紧绷感,其中以足踝部张力高,足部皮肤感觉较健侧明显麻木,浅感觉和复合感觉障碍,左足皮温明显降低,可扪及骨擦音,左踝部压痛,足趾不能活动,胫后动脉未扪及搏动,足背动脉可扪及.
-
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与治疗结果.方法:1998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15例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5~55岁,平均32岁),行足背双切口减压4例,足底内侧减压9例,足内外两侧减压2例.1周后行减张缝合或植皮术.结果:15例随访9~24个月,12例恢复佳,足运动感觉正常;2例有足底感觉减退、足趾麻木;1例遗留前足挛缩、无力,足趾麻木.无爪形趾及功能障碍者.结论:足损伤后,Whiteside法测定组织间隙压力是诊断足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可靠方法.治疗时足部如有骨折、血肿者,骨筋膜室减张切口,宜选择足底内侧切开效果较好.
-
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早期观察与护理
目的为了配合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的治疗,避免延误诊治而导致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1].方法对32例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及护理.结果 32例病例中,23例行手术切开减压,9例行非手术综合治疗.31例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无后遗症和并发症;1例晚期切开减压患者由于肌肉广泛坏死,趾踝关节功能障碍,垂足畸形.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有效的减压是治疗本征的关键.严密的护理观察是配合早期诊断和把握手术时机,获得佳疗效的关键.
-
胫骨骨折合并筋膜间室综合征外固定支架术后疗效观察
目的:对胫骨骨折合并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患者给予外固定支架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骨科胫骨骨折的94例患者平均分为2组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给予石膏固定治疗,对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Dienst功能评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效果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Dienst评分效果观察组数据统计学比较明显较对照组好,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胫骨骨折合并筋膜间室综合征对患者的影响较大,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恢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胫腓骨骨折术后筋膜间室综合征预防方案的研究
目的:制定胫腓骨骨折术后筋膜间室综合征预防方案。方法:选取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患者66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服用一盘珠汤联合甘露醇静滴及功能锻炼,对照组以甘露醇静滴及功能锻炼,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肢体周径、肢体硬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1、3、5天,各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7天各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盘珠汤联合甘露醇静滴及功能锻炼能早期消除患肢肿胀、改善肢体硬度,从而有效降低内固定术后筋膜间室综合征发生的风险,因此治疗组方案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及推广。
-
外侧单切口四间室减压术治疗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
目的:评价外侧单切口四间室筋膜间室减压术( single-incision four-compartment fasciotomy, SICF )治疗急性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 compartment syndrome,CS )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32例(32侧)胫腓骨骨折合并小腿 CS 患者。男20例,女12例;年龄25~50岁,平均33.4岁;左侧14例,右侧18例;闭合损伤20例,开放损伤12例( Gustilo-Anderson I 型8例,II 型4例)。受伤至手术切开减压时间5~16 h,中位时间10 h。术中采用外侧单切口进行小腿四间室减压。结果手术时间40~90 min,平均70.0 min;切口长20~25 cm,平均22.4 cm。术后切口均愈合,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腓浅神经损伤等并发症。32例随访12~24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骨折均愈合,无骨感染发生。结论 SICF 手术技术软组织损伤相对较小、外科显露清楚、小腿筋膜四间室充分减压,是双切口减压术一种很好的替代方法。
-
烧伤后肢体筋膜间室综合征防治
目的 探讨烧伤后肢体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烧伤后发生下筋膜间室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形成原因,在测定30例整形患者小腿筋膜间室压力的基础上,对42例严重烧伤患者的小腿进行了压力测定和探查性深筋膜切开,观察小腿肌肉的状态,总结烧伤面积和小腿筋膜间室压力与筋膜间室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有关早期切开深筋膜的指征.结果 5例发生肢体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均未切开深筋膜,其中2例小腿截肢.在探查性切开深筋膜的42例患者中,面积越大,筋膜间室压力越高,当筋膜间室压力超过25 cm.H2O以上时有出现肢体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倾向.结论 深筋膜与烧伤后肢体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重视早期切开深筋膜能较好地预防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
筋膜间室综合征治疗的实验研究
应用袖带压迫法建立新的筋膜间室综合征动物模型,观察用药前后血CPK、MDA、组织压以及病理学变化,研究甘露醇和山莨菪碱对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治疗作用.结果发现,治疗组血清酶含量及组织压较对照组下降(P<0.01);神经、肌肉组织变性程度减轻、范围缩小.说明本法建立的模型是成功的;甘露醇对筋膜间室综合征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并可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山莨菪碱对改善微循环、减轻肢体肿胀有确切疗效;血CPK可做为判断筋膜间室综合征疗效的指标.
-
负压创面疗法在骨科的临床应用
负压创面疗法(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是一种有效治疗复杂损伤创面的方法.近年来,负压创面疗法已广泛应用于骨科各种类型的难治性创面.本文主要综述负压创面疗法在骨科的临床应用效果.
-
狗咬伤致罕见筋膜间室综合征伴重症感染1例
1 临床病例 男性患者, 46岁.于2005年2月左腕部被自家狗咬伤,左腕部掌背侧各有一犬齿痕,伤后在当地医院肌注TAT及狂犬疫苗.
-
筋膜间室综合征病人疼痛的护理
目的:探讨筋膜间室综合征病人疼痛护理技术.方法:对20例筋膜间室综合征病人疼痛采取疼痛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对比.结果:采取疼痛护理后的病人疼痛数字分级降低2~5分.结论:筋膜间室综合征病人疼痛护理技术对减轻筋膜间室综合征病人疼痛有良好的效果.
-
中西医结合治疗筋膜间室综合征15例
我院1995年8月-2006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收治筋膜间室综合征15例,治疗效果优良,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5例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8~52岁,平均33岁;交通伤6例,机械伤4例,压砸伤4例,摔伤1例;部位:前臂5例,小腿9例,足1例.
-
真空负压吸引与绑鞋带技术修复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减张效果的比较
背景:目前认为负压吸引技术是治疗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切开减压切口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治疗后创面往往不能自行闭合,需要植皮造成副损伤。有研究表明应用绑鞋带技术治疗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减张切口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国内至今少有报道。目的:比较真空负压吸引技术与绑鞋带技术治疗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切开减张切口的疗效。方法:将36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患者(46个减张切口)随机分为负压吸引组和绑鞋带组,每组各23个减张切口,负压吸引组骨折复位后外固定架固定,切开减张后即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绑鞋带组骨折患者复位后外固定架固定,切开减张治疗后创面敷贴负压封闭吸引材料-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盐泡沫,皮缘用皮肤吻合器作扣环采用硅橡胶袢充当缚带采用切口绑鞋带治疗技术。治疗后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切口大小、切口完全闭合切口所需时间、感染情况、需进一步干预的需求、日常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与结论:绑鞋带组切口闭合所需时间显著优于负压吸引组(P<0.05)。负压吸引组中有8个减张切口需行进一步植皮,绑鞋带组无需行植皮;绑鞋带组中5个减张切口需要更换硅橡胶袢。两组中创面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也均未出现治疗后筋膜间室压力增高及皮缘坏死等现象。结果提示,真空负压吸引技术和绑鞋带技术均为治疗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切开减张切口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其疗效可靠,已被临床使用;与真空负压吸引技术相比,绑鞋带技术伤口闭合时间短、创伤小、疗效更优。
-
小腿骨筋膜间窒综合征治疗探讨
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是严重创伤的并发症之一,当损伤后间室内体积增加,压力随之增高,其内的神经、血管、肌肉组织,由于受压引起进行性缺血,如处理不及时,常引起肢体坏死,造成残废.自1983-1998年,笔者共收治了60例进行综合治疗,现报道如下.
-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筋膜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本组34例,对早、晚期筋膜室综合征患者佐用中成药消肿汤剂口服.结果:34例均获治愈,3例皮肤难以缝合者游离植皮愈合,1例发病12h以上小腿肌肉及皮肤部分坏死,植皮愈合后随访1年无功能障碍.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提高筋膜室综合征的治愈率.
-
小腿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早期观察与护理
我们曾对10例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进行详细观察及护理,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中,男8例,女2例,均为外伤所致.7例早期采用非脱水减压等综合治疗,3例行筋膜间室切开减压、骨折固定,同时配合抗感染、脱水、激素应用,9例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
夹板固定后筋膜间室综合症优化预防方案的研究
目的:观察和探讨筋膜间室综合症优化预防方案应用于夹板固定后骨折骨折患者的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取150例各类骨折患者,均实施夹板固定,随机均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优化预防,对两组发生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几率以及相应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对优化预防方案在筋膜间室综合征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进行客观评价.结果:参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筋膜间室综合征发生几率分别为23.55%、3.45%.结论:通过优化预防方案的实施,筋膜间室综合征可得到有效预防以及及早发现,使筋膜间室综合征所造成的致残率得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