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Orexin-A 对缺氧状态下海马神经元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OGD)模型,探讨 orexin-A(OXA)对缺氧状态海马神经元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Wistar 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分为对照组、氧糖剥夺组(OGD 组)、氧糖剥夺加 OXA 组(OGD +OXA 组,包括 OGD +OXA 1 nmol/L 组、OGD +OXA 3 nmol/L 组、OGD +OXA 10 nmol/L 组、OGD +OXA 100 nmol/L 组)、氧糖剥夺加 U0126组(OGD +U0126组)和氧糖剥夺加 OXA、U0126组(OGD +OXA +U0126组)。取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72 h 后,氧糖剥夺以建立缺氧损伤模型,后分别加入不同终浓度的 OXA(1、3、10、100 nmol/L),于48 h 观察 OXA 对海马神经元凋亡率的影响;并利用 U0126阻滞 ERK1/2通路,通过 Western blotting及细胞凋亡率检测,探究 OXA 对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影响的分子机制。结果与 OGD 组相比,OGD +OXA 3 nmol/L组、OGD +OXA 10 nmol/L 组和 OGD +OXA 100 nmol/L 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 <0.01);OGD +OXA 10 nmol/L组和 OGD +OXA 100 nmol/L 组的细胞凋亡率高于 OGD +OXA 3 nmol/L 组(P <0.01),而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U0126预处理后,OGD +U0126组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明显低于 OGD 组(P <0.01);OGD +U0126+OXA 组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明显低于 OGD +OXA 100 nmol/L 组(P <0.01)。结论高浓度 OXA 对海马神经元有损害作用,并加重缺氧状态下的神经元损害,其作用机制与 OXA 过度激活 ERK1/2信号通路有密切关系。
-
抗抑郁药物去甲替林在皮质神经元细胞氧糖剥夺模型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物去甲替林对氧糖剥夺损伤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原代大鼠皮层神经元细胞,经不同浓度(1.0、2.5、5.0、10.0μmol/L)的去甲替林预处理后,建立氧糖剥夺模型.应用免疫细胞染色、MTT和台盼蓝染色检测去甲替林对神经元细胞状态、细胞活性、死亡率的影响.应用Western杂交测定去甲替林对线粒体细胞色素c、Smac/Diablo、AIF释放的影响.结果 去甲替林能够明显改善氧糖剥夺损伤后神经元的生存状况,提高细胞存活率,并且明显抑制了损伤后神经元线粒体细胞色素c、Smac/Diab1o、AIF 的释放.结论 抗抑郁药物去甲替林通过抑制细胞线粒体细胞凋亡因子(细胞色素c、Smac/Diablo、AIF)释放来保护氧糖剥夺损伤的皮质神经元,为抗抑郁药物去甲替林神经保护作用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
氧糖剥夺后处理在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中的抗凋亡作用
目的 观察氧糖剥夺后处理在缺氧缺糖再灌注损伤中的抗凋亡作用.方法 应用SK-N-SH细胞进行氧糖剥夺4h,然后恢复氧糖20 h建立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模型,3次循环的氧糖剥夺10 min/复氧糖10 min进行氧糖剥夺后处理;细胞分为对照组、氧糖剥夺-再灌注组(OGD/R组)与后处理组,MTT法与Hoechst33258染色分别检测氧糖剥夺后处理对细胞存活率与凋亡的影响.结果 OGD/R组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下降约43% (P<0.01),后处理组细胞存活率比OGD/R组提高约22%(P<0.01);凋亡计数显示,OGD/R组和后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增高(P<0.01),而后处理细胞凋亡率低于OGD/R组(P<0.01).结论 氧糖剥夺后处理能提高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细胞的存活率,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
原代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对氧糖剥夺的增殖性应答反应
目的 建立良好的模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体外模型的方法.方法 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测定星形胶质细胞活力,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掺入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DNA合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比较原代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在氧糖剥夺(OGD),10 mL·L-1氧气、无糖含血清培养基)培养不同时间(0h、3h、6h、9h)的增殖情况.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随OGD培养时间延长,原代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力逐渐增强,6h达高峰,与相应时间点正常培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后减弱,9h已接近正常培养组水平.OGD培养后,原代大鼠星形胶质细胞EdU和PCNA阳性细胞率逐渐增加,6h达高水平,与相应时间点的正常培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后下降,至9h与正常培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GD培养6h可成功模拟体内缺氧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改变,为进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过度增殖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体外实验模型和理论依据.
-
PC12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中自噬与凋亡现象
目的 观察氧糖剥夺/再灌注(OGD/OGD-R)诱导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发生及进展.方法 PC12细胞经氧糖剥夺及再灌注处理建立OGD/OGD-R模型,在处理不同时间点,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OGD组及OGD-R组细胞活性和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 1表达;免疫荧光法观察自噬小体;分别使用自噬上下游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E64 d+pepstatin A)进行调控,观察自噬的波动.结果 随着氧糖剥夺时间的延长,OGD组细胞形态损伤逐步加重,凋亡率显著增高,呈时间依赖性;OGD-R组早期细胞活性略有恢复,随着再灌注时程的延长,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在OGD短暂处理后其表达即有上升,3h左右达到峰值,6~8h恢复到基础水平;Beclin 1蛋白呈先上升后平稳下降趋势.OGD 3h时间点诱导自噬合并3-甲基腺嘌呤处理后自噬体减少明显;而E64d+pepstatin A可导致LC3Ⅱ的积聚.OGD-R阶段LC3Ⅱ进一步升高至再灌注12 h后开始下降,Beclin 1蛋白表达呈升高趋势并持续至再灌注24h.结论 OGD/OGD-R均能激活PC12细胞自噬与凋亡,可为探索自噬与凋亡间潜在的串流奠定基础.
-
黄体酮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糖剥夺后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黄体酮(progesterone ,PROG)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糖剥夺后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BMEC),并构建氧糖剥夺(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 , OGD)模型。以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 TT ]法检测 BMEC 存活率,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漏出率反映细胞损伤程度。为反映BMEC 的氧化应激损伤水平,利用生物化学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及细胞内丙二醛(malondialdelyde ,MDA )水平及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活性。结果 OGD 6 h 明显降低 BMEC 的存活率,并增加 LDH 释放率。 OGD 6 h 可明显增加 BMEC 培养基中及细胞内 MDA 含量,减少 BMEC 内SOD 、GSH‐Px 活性。与氧糖剥夺组相比,黄体酮可明显降低培养基中和细胞内的 MDA 含量,提高 BMEC 内 SOD 、GSH‐Px活性。结论 OGD 可通过诱导氧化应激等途径损伤 BMEC ,黄体酮能减少 OGD 对 BMEC 造成的损伤。
-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糖剥夺模型的构建及黄体酮的保护作用
目的:体外研究氧糖剥夺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机制及黄体酮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BMEC),并构建氧糖剥夺(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 ,OGD)模型。流式细胞技术检测BMEC在OGD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表达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BMEC氧糖剥夺后核转录因子-B (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p65亚基含量,染色质免疫沉淀分析(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kit ,ChIP)技术检测NF-κB的DNA结合活性。结果 OGD后6 h可诱导BMEC的ICAM-1、VCAM-1和NF-κB表达上调,黄体酮对此有明显抑制作用。氧糖剥夺能显著提高NF-κB的DNA结合活性。黄体酮对此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OGD可通过活化NF-κB、上调ICAM-1和VCAM-1的表达、黄体酮能减少OGD对BMEC造成的损伤。
-
腺苷预处理对OGD星形胶质细胞NGF和BDNF的影响
目的 探索腺苷预处理对OGD星形胶质细胞NGF和BDNF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D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将培养至第三代或第四代的星形胶质细胞传代至96孔板内,细胞贴壁并长出突起后,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氧糖剥夺组、腺苷预处理组.观察氧糖剥夺8 h复氧糖24 h后星形胶质细胞形态、检测细胞培养液中NGF和BDNF的浓度.结果 OGD组星形胶质细胞NGF、BDNF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DO组与OGD组相比NGF、BDNF活性明显增高(P<0.01),3组间两两比较细胞培养液中NGF、BDNF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腺苷预处理能够进一步增强缺氧缺糖后NGF和BDNF的表达,NGF和BDNF的表达上调可能是腺苷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产生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
内源性大麻素对缺氧缺糖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背景 急性视网膜缺血缺氧性损伤在眼科较为常见,如青光眼急性发作、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可引起视网膜的缺血缺氧损伤,并可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死亡.内源性大麻素(CB)及其受体(CBR)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外伤、缺血、炎症及中毒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 目的 探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在缺氧缺糖损伤中内源性CB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取6周龄正常C57BL/6J小鼠眼球,制备小鼠视网膜垂直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和验证CB1R和CB2R在RGCs中的表达.10只C57 BL/6J新生鼠浸入75%乙醇消毒后取眼球,在冰上预冷的DMEM培养基中分离视网膜进行RGCs原代培养,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培养细胞中RGCs标志物Brn3a的阳性表达并确定培养细胞中CB1R和CB2R的表达.将原代培养14 d的RGCs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氧糖剥夺(OGD)组,分别用完整培养基+体积分数95%空气+体积分数5% CO2和无糖培养基+体积分数95% N2+4% CO24+体积分数1% O2条件下培养20 h.采用JC-1染色法检测细胞中线粒体结构变化和RGCs的形态变化.各组细胞分别给予1μmol/L CB1R拮抗剂SR141716A、1μmol/L CB2R拮抗剂SR144528以及5μmol/L、10 μmol/L CB1R和CB2R激活剂WIN 55212-2,采用MTT法比较各组RGCs存活率.结果 正常C57BL/6J小鼠视网膜全层均可见CBR的表达.正常对照组培养的RGCs大小均匀,多呈多角形,细胞间轴突细长并形成网络,细胞中Brn-3a表达阳性;OGD组培养的细胞皱缩或形成碎片,多数细胞轴突消失,Brn-3a表达荧光强度明显减弱.正常对照组RGCs中JC-1染色显示,线粒体的黄色荧光明显强于OGD组,表明OGD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MTT法检测显示,正常对照组RGCs存活率为(100.00±13.87)%,明显高于OGD组的(89.52±18.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8.065,P=0.008);SR141716A和SR144528作用后OGD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16.63 ±22.21)%和(112.61±19.02)%均明显高于同组的无药物处理细胞的存活率(89.52±18.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9.780、17.391,均P<0.01),而SR141716A和SR144528作用后正常对照组细胞存活率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细胞缺氧缺糖时上调CB在细胞中的表达和激活CB活性.在缺氧缺糖条件下,抑制细胞中CBR的激活过程对RGCs有保护作用.
-
体外氧糖剥夺再复氧大鼠皮层神经元细胞活性及EphA4蛋白的表达
16.737,P均<0.01),且随着复氧时间延长,活性逐渐降低(F=573.510,P<0.01).再复氧4、12及24 h.模型组EphA4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1.524,6.821,7.950,11.593,P<0.01),并随复氧时间延长有逐渐增高趋势(F=40.205,P<0.01).结论: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EphA4可能参与了抑制神经再生.
-
腺苷预处理对氧糖剥夺复氧糖后星形胶质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1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腺苷预处理对氧糖剥夺复氧糖后星形胶质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prague Dawley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将培养至第3代的星形胶质细胞传代至96孔板内,待细胞贴壁并长出突触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氧糖剥夺组和腺苷预处理组.正常对照组细胞不进行氧糖剥夺;氧糖剥夺组细胞接受氧糖剥夺8h和复氧糖24h处理;腺苷预处理组细胞在氧糖剥夺前24 h加入100 μmol·L-1腺苷后接受氧糖剥夺8h和复氧糖24h处理.复氧糖24h后观察各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VEGF和Ang-1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氧糖剥夺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胞体变圆,水肿明显,细胞形态由不规则形变成梭形,突触明显变短甚至消失;腺苷预处理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水肿较氧糖剥夺组轻,细胞排列相对整齐.正常对照组、氧糖剥夺组、腺苷预处理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力分别为0.698±0.059、0.196±0.062、0.412±0.009;氧糖剥夺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q=3.561,P<0.05),腺苷预处理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力明显高于氧糖剥夺组(q =2.102,P<0.05).正常对照组、氧糖剥夺组、腺苷预处理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VEGF水平分别为(0.038±0.005)、(0.053 ±0.007)、(0.084±0.006)μg·L-,Ang-1水平分别为(0.030±0.007)、(0.049±0.008)、(0.080±0.004) μg·L-1;氧糖剥夺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VEGF、Ang-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q=1.394、1.633,P<0.05),腺苷预处理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VEGF、Ang-1水平高于氧糖剥夺组(q=1.584、1.632,P<0.05).结论 腺苷预处理能够增加星形胶质细胞缺氧缺糖后VEGF和Ang-1的表达,增强大脑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
腺苷预处理对氧糖剥夺星形胶质细胞的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腺苷预处理对氧糖剥夺星形胶质细胞的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D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将培养至第3代或第4代的星形胶质细胞传代至96孔板内,细胞贴壁并长出突起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氧糖剥夺组和腺苷预处理组.观察氧糖剥夺8h复氧糖24h后星形胶质细胞形态,检测细胞培养液中GDNF水平.结果 氧糖剥夺组GDN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腺苷预处理组GDNF水平显著高于氧糖剥夺组(P<0.05).结论 腺苷预处理能进一步增强缺氧缺糖后GDNF的表达,GDNF的表达上调可能是腺苷预处理诱导缺血耐受,产生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关键词: 腺苷预处理 星形胶质细胞 氧糖剥夺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不同氧糖剥夺时间和不同介质对N9小胶质细胞活力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氧糖剥夺(OGD)时间和不同介质对N9小胶质细胞活力的影响,以建立体外小胶质细胞的OGD模型.方法 以平衡盐溶液(BSS)和无糖DMEM作为OGD介质,OGD10、30和60 min并复氧复糖24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N9小胶质细胞形态变化,四氮唑盐复合物(X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变化,比较分析不同OGD持续时间和不同介质产生的结果差异.结果 氧糖剥夺/复氧复糖后,各OGD处理组不规则细胞比例增多,部分细胞发生皱缩,细胞轮廓不清,折光度较差,细胞密度减小.各BSS介质的OGD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N9小胶质细胞的活力产生不同程度降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OGD处理组相比,OGD 30 min组和OGD 60 min组细胞活力低于OGD 10 min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无糖DMEM介质的OGD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N9小胶质细胞的活力产生不同程度降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OGD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活力逐渐减小,各OGD处理组间细胞活力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OGD 10 min处理后,无糖DMEM介质组细胞活力比BSS介质组细胞活力高(P<0.01),OGD 30 min处理后,无糖DMEM介质组细胞活力仍比BSS介质组细胞活力高(P<0.05),OGD 60 min处理后,2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GD处理后,N9小胶质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活力与OGD持续时间呈负相关,体外小胶质细胞的OGD模型制备成功.模型中,2种OGD介质对细胞活力影响的差别随着OGD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缩小并终消失.
-
刺五加多糖对氧糖剥夺诱导神经元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刺五加多糖对氧糖剥夺诱导神经元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培养PC12细胞,采用氧糖剥夺(OGD)及厌氧袋相结合法建立缺血诱导神经细胞继发损伤模型,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应用比色法测定细胞外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MDA含量和SOD酶活力.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刺五加多糖干预后PC12细胞氧化损伤明显减轻,细胞SOD酶活力提高,细胞内MDA含量及LDH释放量降低.结论 刺五加多糖对OGD引起的神经元样细胞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刺五加多糖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有关.
-
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证小鼠脑片氧糖剥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证小鼠脑片氧糖剥夺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并探讨保护作用机制是否与激活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 3,TLR3)下游Toll/IL-1受体结构域接头分子(Toll/IL-1 receptor domain containing adaptor inducing interferon-beta,TRIF)-IFN-β(interferon-β)信号转导通路有关.方法 采用饥饿、劳累、高脂、饮食控制多因素复合制作出气虚血瘀证小鼠模型.使用气虚血瘀证小鼠离体脑片氧糖剥夺后复氧来模拟载体脑缺血复灌的病理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Control组、OGD组、PdyI:C(Polyinosinic polycytidylic acid)组、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补阳还五汤中剂量组、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用TTC染色、LDH检测来评价脑片损伤程度,用ELISA方法检测IL-6、TNF-α和IL-10、IFN-β细胞因子水平,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TLR3、TRIF等蛋白表达.结果 与OGD组相比,通过小鼠脑片TTC染色提示补阳还五汤各剂量组可以减少脑片氧糖剥夺复氧损伤面积,能显著降低LDH释放量,PolyⅠ:C组、补阳还五汤组各剂量组TNF-α、IL-6蛋白含量显著下降,但可以明显提高IFN-β蛋白含量.与OGD组相比,PolyⅠ:C组、补阳还五汤各剂量给药组TLR3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可以显著性升高TRIF含量.结论 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证氧糖剥夺小鼠脑片有保护作用,保护机制与激动TLR3下游TRIF-IFN-β信号通路,进而增加抗炎因子分泌及减少致炎因子产生有关.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气虚血瘀证 氧糖剥夺 TRIF-IFN-β信号通路 -
氧糖剥夺条件下脑血管内皮细胞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损伤的易感性及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缺氧缺糖性损伤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易感性的考察,以及下游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氧糖剥夺(OGD)组6h、100 μg/m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处理24 h组(ox-LDL组)、OGD 6 h+100 μg/ml ox-LDL刺激24 h组(OGD+ox-LDL组),分别处理分离的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RBECs).Western blot检测脑血管内皮细胞小凹蛋白1(Cav-1)、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变化,及考察下游氧化应激MAPK信号通路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免疫荧光检测RBECs中Dil细胞膜荧光标记的ox-LDL (Dil-ox-LDL)荧光强度的变化.比色法和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即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ox-LDL刺激可对增加LOX-1表达和RBECs的Dil-ox-LDL荧光强度,并同时降低Cav-1表达.OGD组LOX-1表达和Dil-ox-LDL荧光强度相较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增加,然而Cav-1表达有所降低,然而在OGD+ ox-LDL组LOX-1表达和Dil-ox-LDL荧光强度增加,且相较于ox-LDL组,有显著性差异.另外,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RBECs均观察到MAPK信号通路中p38、ERK1/2、JNK氧化应激通路激活和NO、IL-1β、TNF α炎症因子释放增加,并且OGD+ox-LDL组相较于OGD组、ox-LDL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RBECs在OGD和ox-LDL共同刺激条件下,对ox-LDL的刺激具有易感性,可在增加细胞内Dil-ox-LDL荧光强度,并且诱导下游氧化应激反应,机制可能与Cav-1调控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本研究可为以OGD细胞模型为代表的缺血性脑卒中等疾病相关脂质代谢研究提供科学根据.
-
法舒地尔对SH-SY5Y细胞氧糖剥夺后突触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Fasudil)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氧糖剥夺(OGD)后突触损伤的影响.方法:培养SH-SY5Y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OGD组、OGD+法舒地尔组,各3皿.相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突触损伤及修复的细胞形态;Western-Blot检测ROCKⅡ、磷酸化肌球蛋白磷酸酶(p-MYPTl)、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突触素(Synaptophysin)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形态学显示法舒地尔可有效修复OGD诱导的神经突触损伤.OGD组ROCKⅡ及p-MYPT1的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突触素及PSD-95的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OGD+法舒地尔组ROCKⅡ及p-MYPT1表达水平低于OGD组(P<0.05),而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突触素和PSD-95表达水平高于OGD组(P<0.01);PSD-95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突触素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可有效修复OGD诱导的神经突触损伤,增加PSD-95、突触素的表达,抑制ROCKⅡ及p-MYPT1的表达.
-
Mdivi-1对糖氧剥夺后神经元凋亡蛋白Bax活化、嵌入及细胞色素C释放的影响
目的:研究线粒体分裂蛋白抑制剂 Mdivi-1对糖氧剥夺(OGD)后神经元凋亡蛋白 Bax 活化、嵌入及细胞色素 C(Cyt C)释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原代皮质神经元并制备 OGD 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的 Mdivi-1干预细胞,MTT 测定神经元存活率。之后采用10滋mol/L Mdivi-1干预细胞,免疫共沉淀或细胞碱处理后测定细胞凋亡蛋白 Bax 的活化和嵌入情况。抽提线粒体和细胞浆蛋白,Western Blot 测定线粒体内 Cyt C 释放情况。结果:Mdivi-1可以剂量依赖地改善 OGD 后神经细胞的存活,10滋mol/L Mdivi-1干预可以减少凋亡蛋白 Bax 的激活和嵌入,并且减少 Cyt C 的释放。结论:线粒体分裂蛋白抑制剂 Mdivi-1在 OGD 后具有明确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和其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
离体神经干细胞氧糖剥夺模型的建立及改变培养条件对神经干细胞的影响分析
目的:建立离体神经干细胞(NSCs)氧糖剥夺(OGD)模型,并观察缺氧、缺糖等不同培养条件对NSCs存活和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NSCs,制备OGD模型。将NSCs分为OGD组和正常组,每组分别干预2、4、6、8、10 h。采用MTT法检测OGD干预不同时间对NSCs活性的影响。通过MTT法观察正常培养、单独缺氧、单独缺糖、缺氧缺糖、高糖各组干预8 h对NSCs活性的影响。结果:OGD组干预8、10 h的NSCs OD值低于相应时点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单独缺氧、单独缺糖、缺氧缺糖、高糖培养组的NSCs OD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0.05)。单独缺糖、高糖培养组与氧糖剥夺组的NSCs O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GD≥8 h对NSCs造成明显的损伤。缺糖是OGD模型造成NSCs损伤的主要因素。葡萄糖浓度是影响NSCs存活和增殖的关键培养条件。
-
可乐定对原代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氧糖剥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可乐定对原代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氧糖剥夺( OGD)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培养8 d的皮质神经元,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可乐定(1.0,3.0,10.0μmol·L-1)预处理组。神经元氧糖剥脱损伤模型通过化学性缺氧、孵育液缺糖的方法建立。神经元损伤程度采用噻唑蓝( MTT)染色法和检测乳酸脱氢酶( LDH)的释放量来进行评价,观察预给予可乐定(1.0,3.0,10.0μmol·L-1)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微镜下,正常对照组细胞密集,胞体饱满,边缘光滑,有较强折光性;神经元存活率(100.00±32.12)%,LDH释放比率(100.00±37.51)%。模型对照组细胞核固缩,细胞膜不完整,折光性差,MTT染色吸光度值明显降低,神经元存活率(53.61±7.62)%,LDH释放量显著增加,释放率为(166.07±9.65)%。可乐定(1.0,3.0,10μmol·L-1)预处理可明显逆转ODG损伤所致细胞形态的改变,剂量依耐性升高MTT染色吸光度值,神经元存活率分别为(67.53±10.54)%,(71.50±9.79)%和(87.48±5.29)%,同时可明显降低LDH的释放量,释放率分别为(136.45±25.72)%,(130.92±24.94)%和(121.63±32.68)%。结论可乐定对原代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ODG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