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叠鞘石斛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许莉;刘贤武;王江瑞;叶强;郭力;张廷模

    目的 研究叠鞘石斛化学成分.方法 叠鞘石斛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叠鞘石斛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柏醛(1)、香兰素(2)、香草酸(3)、丁香醛(4)、丁香酸(5)、5-乙酰氧甲基糠醛(6)、5-羟甲基糠醛(7)、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8)、草木樨苷甲酯(9)、4,5-二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10).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叠鞘石斛中分离得到.

  • 腺梗豨莶草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许凤清;刘金旗;刘丛彬;周娟;徐冉

    目的 研究腺梗豨莶草Siegesbeckia pubescens Makino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该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RP-18以及HPLC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1H-NMR、13 C-NMR结合报道文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中分离鉴定出7个化合物,分别为16βH-17-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1)、对映-16βH,17,18-二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2)、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3)、18-乙酰基-豨莶酸(4)、3,7-二甲氧基槲皮素(5)、3-甲氧基槲皮素(6)和奇壬醇(7).结论 化合物1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里分离得到.

  • 黑老虎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

    作者:成亮;何泉泉;延在昊;孔德云

    采用MCI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和ODS反相硅胶柱色谱等对黑老虎Kadsura coccinea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依据其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3'-去甲基淫羊藿次苷E3(1)、propindilatone J (2)、菜油甾醇(3)、羽扇豆醇(4)、枞醛(5)、7α,18-二羟基去氢松香醇(6)、柽柳素-3-O-芸香糖苷(7)、槲皮素(8)、5,7,3 ',4'-四羟基黄烷-3-醇(9)、右旋儿茶精-7,3'-二-O-葡萄糖苷(10)、fortuneanoside G (11)和fortuneanoside J (12),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黑老虎植物中分离得到.

  • 肿柄菊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

    作者:赵贵钧;张崇禧;吴志军;李霞;杨颖博;孙连娜;郑水庆

    目的 肿柄菊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 肿柄菊地上部分80%的乙醇渗漉提取,通过萃取、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MCI柱层析等方法进行成分分离,应用质谱、核磁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乙酸乙酯部位得到10个化合物,鉴定为香草醛(1)、麦角甾醇(2)、过氧化麦角甾醇(3)、3-甲氧基-4-羟基肉桂醛(4)、对羟基苯甲醛(5)、异东莨菪内酯(6)、5-羟甲基糠醛(7)、尼泊尔黄酮(8)、二十二烷酸单甘油酯(9)和13 -羟基泽兰烯(10).结论 香草醛、麦角甾醇、过氧化麦角甾醇、3-甲氧基-4-羟基肉桂醛、对羟基苯甲醛、异东莨菪内酯、5-羟甲基糠醛、二十二烷酸单甘油酯和13-羟基泽兰烯均为首次从肿柄菊中分离得到.

  • 葎草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徐保磊;蒋建勤

    从葎草[Humulus scandens (Lour.) Merr.]全草8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蒙花苷(1),5,4′-二羟基-3,7-二甲氧基-6-甲基黄酮(2),内消旋二氢愈创木脂酸(3),β-蜕皮甾酮(4),24(S)-5α-lanost-9(11)-ene-3β,24,25-triol(5),积雪草酸(6),对羟基苯甲酸(7),反式桂皮酸(8),松柏醛(9),芥子醛(10),尿嘧啶(11)。其中化合物1~5和7~11为首次从葎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 泽泻提取物对STZ糖尿病大鼠的干预作用

    作者:操兰洁;诸夔妞;蒋翠花;乔丹·甘恩;车镇涛;张健;殷志琦

    为评价泽泻乙酸乙酯部位对2型糖尿病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大鼠4周后再腹腔注射小剂量链尿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泽泻乙酸乙酯部位组(AREEA,20,50,100 mg/kg)、二甲双胍组(100 mg/kg).连续给药4周后进行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实验.于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采血测定大鼠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以及胆固醇(TC)、三酰甘油(1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含量,脂肪组织中胰岛素信号通路IRS-1和Akt的磷酸化水平及胰脏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给药组大鼠的空腹血糖有明显降低(P<0.05);100 mg/kg组显著降低血清GLU、HbA1c、TC、TG、MDA、TNF-α、IL-6(P<0.05);明显升高SOD、GSH-Px(P <0.05).这些结果提示泽泻乙酸乙酯部位可有效调节体内糖、脂代谢,对2型糖尿病有一定治疗作用.

  • 糙叶败酱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马趣环;石晓峰;沈薇;范彬;刘东彦;王新娣

    目的 研究糙叶败酱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糙叶败酱水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7α-甲氧基莫罗苷(1)、7β-甲氧基莫罗苷(2)、1-辛醇(3)、2,3-壬烯烃(4)、lariciresinol (5)、Jatamanin J (6)、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7)、黄花败酱醇(8)、JatamaninA (9)、Scabroside A(10)、十六烷酸-α-单甘油酯(11).结论 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4为首次从败酱科败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余甘子不同提取物对人消化道菌群抑菌作用的对比研究

    作者:罗兰;刘佳佳;朱宏阳;饶雪娥;林坤鑫;余阿妹

    目的 通过余甘子醇提物和盐提物对消化道代表菌种大肠杆菌的抑菌试验,确定余甘子对消化道菌群的佳抑制提取物,并确定佳抑菌部位,从而进行该部位对消化道菌群的抑制作用研究.方法 采用管碟法用余甘子醇提物和盐水浸提物对消化道代表菌种大肠杆菌进行抑菌试验,测量抑菌圈直径及菌落生长状况来确定佳抑菌提取物及佳抑菌部位.采用宏量肉汤稀释法(试管法)进行该部位对消化道菌群的抑菌试验,测定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值.结果 抑菌试验显示余甘子醇提物和盐提物均有抑菌作用,且盐提物抑菌作用较强,其佳的抑菌部位为乙酸乙酯部位.余甘子醇提物和盐提物乙酸乙酯部位对各菌群的MIC值表明,对消化道常见菌群均有抑菌效果,且对厌氧菌的抑菌效果比需氧菌更好.结论 余甘子盐提物的抑菌效果优于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对消化道菌群有较强抑菌作用.

  • 拟草果乙酸乙酯部位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柴玲;林霄;李燕婧;梁柏照;陈明生;刘布鸣

    目的 探讨拟草果乙酸乙酯部位的抗炎作用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醋酸致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大鼠羧甲基纤维素(CMC)囊模型、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大鼠角叉菜胶足肿模型来评价拟草果乙酸乙酯部位的抗炎作用,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性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拟草果乙酸乙酯部位可以明显降低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大鼠CMC囊白细胞游走及棉球肉芽组织增生,减轻大鼠角叉菜胶足肿胀,减少炎性介质PGE2、IL-1β及TNF-α的分泌,降低大鼠体内NO和MDA的堆积.结论 拟草果乙酸乙酯部位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以及减少过氧化产物来发挥其抗炎作用.

  • 藏药色吉美多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胡沙;武尉杰;蒋合众;顾健;谭睿

    目的 研究藏药色吉美多Herpetospermum caudigerum Wall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多种柱层析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纯化色吉美多乙酸乙酯部位,利用理化性质,TLC和核磁共振氢谱等分析测试手段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色吉美多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波棱素(Ⅰ),葫芦素R (Ⅱ),波棱醛(Ⅲ),去氢双松伯醇(Ⅳ),齐墩果酸(Ⅴ).结论 化合物Ⅱ、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桦褐孔菌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作者:吴泽华;程文明;张致勇;缪忆如;李春如

    目的 研究桦褐孔菌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初步筛选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方法 用制备型高效液相、大孔树脂HPD100、SephadexLH-20凝胶、小孔树脂MCI、硅胶等柱层析方法对桦褐孔菌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综合应用光谱法(1 HNMR、13 CNMR、HRMS)鉴定结构.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肝癌HepG2及神经胶质瘤U-87细胞,不同浓度(12.5、25、50、100、200 μmol/L)单体化合物刺激后,MTT法观察各单体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12个成分(酚类、羊毛脂烷型三萜和甾醇),分别为:原儿茶醛(1)、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2)、大黄酚(3)、Coelarthenol(4)、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dibuty ester(5)、栓菌酸(6)、柠檬酸三乙酯(7)、(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8)、Aquilarin A(9)、1,4-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1-butyl-4-(2-methylpropyl) ester(10)、3β-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11)、(24S)-Ergost-7-en-3-ol(12).结论 化合物2、6、8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其中化合物2、9首次从桦褐孔菌中分离得到.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瓜蒌薤白滴丸中乙酸乙酯部位槲皮素的含量及特征图谱

    作者:鄢海燕;金涌

    目的:建立测定瓜蒌薤白滴丸乙酸乙酯部位槲皮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 HPLC)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乙酸乙酯部位的特征图谱。方法:通过HPLC-PDAD联用建立瓜蒌薤白滴丸乙酸乙酯部位特征图谱,测定槲皮素的含量;利用均值和中位数建立共有模式,采用相关系数和夹角余弦计算瓜蒌薤白滴丸乙酸乙酯部位与共有模式间的相似程度。结果:槲皮素在0.10~2.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9812.2x+2433.5,相关系数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8%,RSD (%)=5.52%,13个批次瓜蒌薤白滴丸乙酸乙酯部位槲皮素的平均含量为0.014%,RSD(%)=10.2%。建立了瓜蒌薤白滴丸乙酸乙酯部位HPLC特征图谱,取共有峰的均值和中位数,利用相关系数法计算平均相似度,分别为0.8884和0.8739;利用夹角余弦法计算相似度,分别为0.9217和0.9131。结论:瓜蒌薤白滴丸乙酸乙酯部位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的重复性及稳定性较好,同时建立了瓜蒌薤白滴丸乙酸乙酯部位特征图谱,可用于瓜蒌薤白滴丸乙酸乙酯部位的质量评价。

  • 白花鬼针草乙酸乙酯部位对RKO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作者:吴建国;吴岩斌;万仲贤;邹秀红;吴锦忠

    目的 观察白花鬼针草乙酸乙酯部位对RKO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方法 用95%乙醇提取白花鬼针草,系统溶剂法按极性由低到高依次萃取,得到乙酸乙酯部位(EE-BP),通过流式细胞术方法,以JC-1为探针,检测不同浓度的EE-BP对RKO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影响. 结果 EE-BP能显著降低RKO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白花鬼针草乙酸乙酯部位能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诱导RKO细胞的凋亡,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 藏药唐古特青兰乙酸乙酯部位的单体化合物成分研究

    作者:夏青;彭璐;万萌萌;任瑶瑶;谭睿

    目的:研究藏药唐古特青兰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用95%乙醇渗漉提取唐古特青兰的化学成分,通过反复硅胶柱层析,结合薄层层析对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鉴定其结构。结果:乙酸乙酯部位经硅胶柱色谱,梯度洗脱,合并相同流分后得到5个组分和单体。结论:其中已鉴定出化学结构的为β-谷甾醇、齐墩果酸、β-胡萝卜苷,为后续药理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还分离得到了两个化合物Ⅳ和Ⅴ,通过薄层色谱法在氯仿-甲醇、石油醚-甲醇和氯仿-丙酮三个展开系统下对所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纯度检测,三个系统下均为一个点,确定为单体化合物。进一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这两个化合物的纯度进行测定。

  • 板蓝根乙酸乙酯部位体外抗病毒活性研究

    作者:何立巍;杨婧妍;董伟;秦莹亚

    目的:对板蓝根的乙酸乙酯部位各化学组分进行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HSV1)活性研究。方法利用溶剂法和色谱法从板蓝根中提取分离出20个乙酸乙酯组分,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 MTT)法检测这20个组分体外对HSV1病毒的抑制作用,以细胞存活率、治疗指数( TI)和细胞保护率为评价指标,比较各化学组分的体外抗病毒的效果。结果板蓝根乙酸乙酯8个组分均有明显的抗 HSV1病毒作用,对病毒的抑制率均远大于50%。结论板蓝根乙酸乙酯部位中存在直接抗病毒较强的活性成分,对其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板蓝根抗病毒药效物质基础。

  • 菝葜体外抗肝癌细胞活性物质筛选

    作者:吴先闯;宋卫中;宋晓勇;康文艺;侯彦涛;张永州;张晓坚;张凌云;卢红

    [目的]筛选菝葜抗肝癌细胞的活性物质,为临床应用菝葜辅助治疗肝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不同工艺制备菝葜提取物,将菝葜提取分离为乙醇粗提物、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利用MTT法检测4种物质部位对肝癌细胞H22、HepG-2、BEL-7402的体外生长抑制.[结果]从菝葜分离提取的4种物质部位均有不同程度抗肝癌细胞活性,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抗肝癌细胞增殖活性强,并在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结论]乙酸乙酯部位为菝葜主要抗肝癌细胞活性物质.

  • 竹叶兰提取物抗氧化与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闫雪孟;汤冰雪;刘美凤

    目的 研究少数民族药用植物竹叶兰不同极性溶剂萃取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丙酮部位、甲醇部位)的抗氧化与抗菌活性.方法 通过体外DPPH自由基、红细胞内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的测定,探究竹叶兰各极性萃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探究竹叶兰各极性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抗菌活性,以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的抑制作用.结果 乙酸乙酯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效果好,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IC50为7.84 μg/ml,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IC50为6.25 μg/ml;且乙酸乙酯部位能够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的生长,减弱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对红细胞的损伤.结论 竹叶兰乙酸乙酯部位有显著的抗氧化、抗菌活性.

  • 延龄草不同提取部位的分光光度法质量控制研究

    作者:宋阔魁;林灵;李志勇;柏冬;李彦文;周凤琴

    目的 测定延龄草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的总皂苷及总黄酮含量.方法 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硝酸铝-亚硝酸钠法分别测定延龄草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的总皂苷、总黄酮的含量.结果 延龄草正丁醇部位总皂苷含量达到44.6%,总黄酮含量为0.98%,延龄草乙酸乙酯部位总皂苷含量为77.4%,总黄酮含量约为5.1%.结论 初步确定了延龄草不同部位中皂苷、黄酮的含量,而延龄草的乙酸乙酯部位及正丁醇部位的总皂苷含量均远大于总黄酮含量,所以延龄草发挥防病治病作用的成分多以皂苷类为主.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延龄草有效成分提供指导.

  • 天山花楸乙酸乙酯部位降糖效果研究

    作者:李乐;仇秀红;苏向辉;唐辉

    目的 对天山花揪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分离,探索乙酸乙酯部位的降糖效果.方法 采用回流提取法对天山花楸进行提取,系统分离,获得乙酸乙酯部位,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小鼠糖尿病模型,利用该部位进行降血糖试验.结果 乙酸乙酯部位中剂量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降糖效果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天山花楸具有一定的抗糖尿病作用.

  • 牛蒡根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孙小玲;何凡

    目的:研究牛蒡根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和制备液相等方法对牛蒡根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牛蒡根乙酸乙酯部位共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咖啡酸甲酯(2)、8-甲氧羰甲基-对羟基肉桂酸(3)、3-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4)、咖啡酸(5)、3,4-O-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6-a)和3,5-O-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6-b)、乙二醇(7).结论:确定其中8-甲氧羰甲基-对羟基肉桂酸(3)为首次从菊科植物中分离获得;3-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4)、3,4-O-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6-a)和3,5-O-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6-b)为首次从牛蒡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73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