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GC-MS分析草珊瑚根茎叶的挥发油成分

    作者:林培玲;曾建伟;罗永东;丁春花;梁一池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草珊瑚中根、茎、叶挥发油类化学成分的差异,来揭示草珊瑚不同部位药效差异,为评价草珊瑚质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经典的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草珊瑚根、茎、叶的挥发油类化学成分,应用GC-MS分离鉴定各挥发油成分,并应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百分含量.结果:从草珊瑚根、茎、叶中鉴定出52个挥发油成分,根含有33个、茎含有41个、叶含有39个化合物,分别占其挥发油总重的83.99%,83.85%,93.32%,其中24个为共有成分,28个为非共有成分.结论:草珊瑚根茎叶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在种类和主要成分含量都存在较大差异.

  • "肿节风"更名为"草珊瑚"商榷

    作者:叶险峰;李成文;蔡永敏

    通过肿节风植物基源、源流考释,为更名草珊瑚提供依据.考查古今有关文献,分析以"草珊瑚"作为本草正名的依据.现代有关中药著作中"肿节风"既未遵照古代本草命名原则,也未依据植物分类命名,以"肿节风"命名欠妥.根据植物分类命名原则,依据《中国中医药主题词表》,并结合临床及生活实际需要、中医药文化发展及时代需求,应将其更名为"草珊瑚"更为妥当."草珊瑚"应替代"肿节风"作为本草正名.

  • 草珊瑚中香豆素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许旭东;胡晓茹;袁经权;杨峻山

    目的:研究草珊瑚中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对草珊瑚干燥全草乙醇提取物中具有抗菌活性的氯仿部分和醋酸乙酯部分进行柱色谱分离,根据各种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研究确定各活性化合物的结构.结果:首次从草珊瑚干燥全草中分离得到6种具有抗菌活性的香豆精类化学成分,分别为4,4'-双异嗪皮啶(4,4'-biisofraxidin,1),秦皮乙素(escttletin,2),秦皮素(fraxetin,3),滨蒿内酯(scoparone,4),异嗪皮啶(isofraxidin,5),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6).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2~4为首次从金粟兰科植物中分离得到,首次测定了6种香豆精类化学成分的抗菌活性,一些化合物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成为抑制口腔细菌的天然药用植物制剂的潜力.

  • 草珊瑚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含量动态变化

    作者:郁建生;郁建平

    目的:探讨草珊瑚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含量动态变化.方法:以贵州产草珊瑚为原料,采取乙醇浸提L9(34)正交试验方法优化总黄酮提取工艺,然后在该工艺条件下对自然存放时间不同、采摘季节不同、部位不同的草珊瑚原料进行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考察.结果:乙醇体积分数对总黄酮提取量有显著影响,提取温度对总黄酮提取量有影响;草珊瑚自然存放时间越长,总黄酮含量越低,平均每年下降24.74%;不同季节采摘的草珊瑚其总黄酮含量以10~12月高;经对贵州草珊瑚根、茎、叶中总黄酮的提取测定表明,草珊瑚叶中总黄酮含量高,茎中低.结论:以原料10倍量的60%乙醇作为溶剂、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 h、提取次数3次,即可获得草珊瑚总黄酮佳提取效果;以10~12月采摘、叶、存放时间越短,总黄酮含量越高.

  • 草珊瑚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作者:袁珂;朱建鑫;斯金平;蔡海可;丁晓丹;潘远江

    目的:研究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方法:采用Diaion HP-20, Sephadex LH-20,MCI CHP-20及硅胶等柱色谱法对草珊瑚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滤纸片法,记录化合物对金葡菌株24 h抑菌效果.结果:分离鉴定了7化合物:5,7,3′,4′-四羟基-6-C-β-D-葡萄糖二氢黄酮碳苷(1),山柰酚-3-O-β-D-葡萄糖酸苷(2),嗪皮啶(3),异嗪皮啶(4),异嗪皮啶-7-O-β-D葡萄糖苷(5),山柰酚(6),异美五松针二氢黄酮(7).其中化合物2,5,6对金葡菌株的抑菌环直径分别为:(14.67±0.08),(11.14±1.06),(8.26±1.26)mm,化合物4对金葡菌株无抑菌活性.结论:化合物1~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草珊瑚光合特性研究

    作者:

    目的:了解草珊瑚光合特性,为草珊瑚科学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种植在浙江林学院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内采自20个全国主产区草珊瑚种源的植株光合特性进行系统测定与比较.结果:草珊瑚的光饱和点均在800μmol·m~(-2)·s~(-1)左右,光补偿点在14.70~48.68μmol·m~(-2)·s~(-1);各不同种源草珊瑚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上下午各有一高峰,在11:00-13:00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主要因子有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二氧化碳浓度(CO_2S)和蒸腾速率(T_r),其与净光合速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值分别为-0.89(P<0.01),-0.75(P<0.05),0.69(P<0.05).结论:草珊瑚具有良好的耐荫性,通过遮荫和洒水以降低小环境温度,提高湿度,可减少"午休"现象出现的时间,提高光合效率.

  • 草珊瑚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朱丽萍;李媛;杨敬芝;左丽;张东明

    目的:对草珊瑚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正相、反相、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制备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异嗪皮啶(1),hemidesmin-1(2),(-)-(TS,8R)-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3),N-tram-feruloyl tyramine (4),methyl rosmarinate(5),ethyl rosmarinate(6),(+)-3,3',5,5',7-五羟基双氢黄酮(7).结论:化合物2~4,6,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草珊瑚 化学成分
  • 草珊瑚药材HPLC特征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林培玲;曾建伟;丁春花;梁一池

    目的:建立草珊瑚药材HPLC特征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 × 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甲醇(1∶9)-0.5%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4 nm;柱温40 ℃.结果:建立了草珊瑚药材HPLC特征指纹图谱共用模式,标定了20个共有峰,并指认了7个主要色谱峰.通过主成分聚类分析,46个不同产地草珊瑚药材可分为5类.结论:该方法快速,可较全而的反映草珊瑚药材中化学成分的信息,为草珊瑚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实验依据.

  • 草珊瑚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王超;朱丽萍;杨敬芝;李创军;张东明

    目的:对草珊瑚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为研究其活性成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聚酰胺、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HPLC进行化合物的分离与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草珊瑚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异东莨菪素(1),syringaresinol monoside(2),styraxjaponoside B(3),5-0-caf-feoylshikimic acid(4),shizukanolide E(5),异落新妇苷(6),新异落新妇苷(7),落新妇苷(8),新落新妇苷(9).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草珊瑚 化学成分
  • 肿节风HPLC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吴永江;侯晓蓉;程翼宇

    肿节风为金栗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 Thunb.的全草,又名九节茶、接骨木等,生于山坡林间阴湿处,分布于华东、中南以及西南各省区,习惯以全株入药,具有消炎、清热、解毒和疏筋活血等作用[1].其制剂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已有报道[2].<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对肿节风的质量控制是采用HPLC测定其中异嗪皮啶的含量[3].众所周知,单一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往往难以反映中药整体质量,而指纹图谱具有整体性特点,能较全面反映中药品质,现已成为中药质量评价和控制研究的热点之一[47].本研究采用HPLC方法,建立了肿节风药材的指纹图谱,并比较了不同来源肿节风HPLC指纹图谱的差异,为从整体上控制肿节风药材质量提供了实验依据.

  • 草珊瑚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作者:张益锋;何平;胡世俊;李桂强;张春平

    目的:研究浸种时间、光照、温度对草珊瑚种子萌发的影响,找到种子萌发的佳条件,为草珊瑚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测定草珊瑚种子形态、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和在不同浸种时间、不同光照、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结果:草珊瑚种子平均长度约为3.86 mm,宽度约为2.98 mm,长宽比约为1.30,千粒重平均约为15.02 g,含水量为10.27%,种子生活力达到97.12%.在光照、温度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草珊瑚种子在浸种24 h后发芽率高;在浸种时间、温度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草珊瑚种子在黑暗培养下的发芽率要高于光照培养下的发芽率,但差异不显著;随着温度的增加,草珊瑚种子发芽率先升后降;不同发芽床对草珊瑚种子发芽率有影响,纸上发芽率(84.67%)和纸问发芽率(80.33%)均显著高于沙中发芽率(74.67%).结论:在双层纸床上,浸种24 h,25℃,黑暗条件,适宜草珊瑚种子的萌发.

  • 草珊瑚与金粟兰叶片双位点特异性PCR鉴别方法研究

    作者:魏艺聪;陈莹;罗林泉;杨群雄;陈艺娟;梁一池;车苏容

    筛选获得草珊瑚与金粟兰鉴别的特异位点并建立双位点特异性PCR方法,用于鉴别草珊瑚与金粟兰叶片以及两者的混杂品.采集不同产地的草珊瑚18份、金粟兰6份,所有样品提取总DNA,并对草珊瑚与金粟兰干燥叶片进行DNA提取.通过对其ITS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并搜索GenBank数据库中收录的草珊瑚与金粟兰的ITS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后根据其变异位点设计特异性鉴别引物,构建多重PCR体系,并优化PCR条件,对草珊瑚与金粟兰叶片进行快速分子鉴定.构建了多重PCR鉴别体系,只经一个PCR反应,能扩增出草珊瑚580 bp的特异性鉴别条带及金粟兰470 bp的特异性片段,可快速鉴别草珊瑚与金粟兰叶片,并可判断相互是否混杂.使用双位点特异性PCR技术可以有效快速鉴别草珊瑚与金粟兰叶片,并可判断相互是否混杂.

  • 草珊瑚植物叶、茎显微结构与黄酮组织化学定位研究

    作者:葛楚源;陈文列;李钻芳;廖乃顺;黄云梅;梁一池;刘献祥

    目的:以药用植物草珊瑚叶、茎为材料,研究黄酮类物质在其中的分布.方法:在观察草珊瑚植物叶、茎显微结构的基础上,用NaOH显色和醋酸镁甲醇液显色的组织化学方法进行黄酮类化合物定位.结果:黄酮类化合物在叶中主要分布在表皮和位于上下表皮内的厚角组织、类栅栏组织、维管束、分泌细胞中;在茎中主要分布在表皮、厚角组织、分泌细胞、韧皮部.结论:黄酮类化合物的NaOH显色法,相对其他以醇类为显色剂溶剂的荧光显色法是较为简便可行、定性迅速的组织化学鉴定方法.叶中黄酮含量高于茎部.因此,若以总黄酮为草珊瑚有效成分,可以只采收叶,保留其根部和茎部,以达到可持续性地有效利用中药资源的目的.

  • 基于本草学理论的金粟兰科植物选药科学性探讨

    作者:陈超;曾慧婷;何小群;袁源见;虞金宝

    金粟兰科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历代本草记载金粟兰科植物多品种可供药用,尤其是该科中的草珊瑚毒性小,属无毒级,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消斑、祛风通络之功.该文基于本草学理论,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从金粟兰科植物的药用历史、在我国的本草地理学分布特点、本草生态学特点、标准收录情况以及现代毒理学研究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阐述金粟兰科植物选药的科学性,以期为金粟兰科植物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 清咽润喉市场:细分的天下

    作者:郭海英

    "赚独门钱,赚别人赚不到的钱"!当江西草珊瑚药业有限公司为新上市的"凉嗓"胖大海含片定身量做的这一营销卖点,于炎炎夏天来临之际发出这一吆喝声时;当北京四环的华素片重新进行宣传理念的定位,并推出30片装的大包装,意欲在咽喉治疗市场大有一番作为时,整个润喉利咽市场其实也伴随着气候的日渐升温迎来销售的鼎盛时期.

  • 主成分分析法考察不同采收期草珊瑚中7个化学成分的含量

    作者:徐翔英;衷林清;彭琴;郑冬梅;刘乾松;潘馨;廖华军

    目的 建立HPLC同时测定不同采收期草珊瑚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异嗪皮啶、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北京慧德易SP ODS-AQ C18分析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2%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 10 min,5% A→15% A;11~18 min,15%A→25%A;18~25min,25% A;25 ~40 min,25% A→40% A),流速1.0mL· min-1,检测波长为344 nm,柱温35℃.结果 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异嗪皮啶、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和迷迭香酸分别在9.32 ~466.00、11.25 ~562.50、10.94 ~547.00、8.68 ~434.00、10.48 ~ 524.00、9.66~483.00和10.86~543.00 μg·mL-1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6 ~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在99.0%~101.5%之间,RSD为0.85% ~ 1.8%.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定得草珊瑚佳采收月份为9、10、11月份.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草珊瑚中7个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为草珊瑚的产地采收提供参考.

  • 中药草珊瑚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罗永明;刘爱华;余邦伟;康丽洁;黄璐琦

    目的对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色谱法和光谱技术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草珊瑚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银线草内酯(Ⅰ),呋喃二烯酮(Ⅱ),羽扇豆醇(Ⅲ),24-羟基羽扇豆醇(Ⅳ),异美五针松二氢黄酮(Ⅴ),2′,6′-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查耳酮(Ⅵ),7-甲基柚皮素(Ⅶ),刺木骨苷B1(Ⅷ),3,4-二羟基苯甲酸(Ⅸ),棕榈酸(X),β-谷甾醇(Ⅺ).结论除化合物Ⅴ和Ⅵ外,其他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 草珊瑚的研究概况

    作者:胡晓茹;许旭东;杨峻山

    目的 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草珊瑚提供科学依据,对草珊瑚的研究开发前景进行展望.方法 通过查阅近10年来学术文献,概括总结了苹珊瑚的化学成分、药理学、毒理学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 目前从草珊瑚全草中发现的主要成分有倍半萜、香豆精和黄酮等,草珊瑚具有抗肿瘤和抗茵消炎等生物活性,临床应用广泛.结论 草珊瑚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抗肿瘤和抗菌植物药,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开发前景.

  • 草珊瑚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段营辉;戴毅;高昊;叶文才;姚新生

    目的 研究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Diaion HP-20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HPLC等手段从草珊瑚的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的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嗪皮素(1)、异嗪皮啶(2)、槲皮素-3-氧-葡萄糖醛酸苷(3)、山柰酚-3-O-葡萄糖醛酸苷(4)、绿原酸(5)、咖啡酸(6)、迷迭香酸(7)、迷迭香酸-4-氧-葡萄糖苷(8)、异香草酸(9)、β-hydroxypropiovanillone(10).结论 化合物3、5、9、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肿节风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童胜强;黄娟;王冰岚;颜继忠

    目的 对肿节风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各类柱色谱法分离纯化,经光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确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十二烷酸(1)、二十四烷酸(2)、β-谷甾醇(3)、异秦皮啶(4)、羽扇豆醇(5)、槲皮素(6)、琥珀酸(7)、咖啡酸(8)、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9)、对羟基苯甲酸(10)、芦丁(11)、异秦皮啶-7-O-α-D-吡喃葡萄糖苷(12),邻苯二甲酸(13)、3,4-二羟基苯甲酸(14).结论 化合物1、2、9、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74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