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苏州地区肺炎链球菌TEM基因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丁云芳;张建华;糜祖煌;秦玲;陶云珍;亓晓

    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Sp)是否存在TEM基因及其流行状况.方法对2002年9月至2003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标本中分离到的23株Sp进行β-内酰胺酶TEM全长基因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及扩增产物序列与美国GenBank已登录的TEM基因序列比较分析.结果23株Sp中21株检出TEM基因(阳性率91.3%).有1株(株号SR017,青霉素耐药)TEM基因序列与已登录的均不相同,存在编码子第182位ATG[M]→ATA[Ⅰ]有义突变,为TEM基因家族新成员,并成功以TEM-129型登录GenBank(登录号:AY452662);其余20株TEM基因均为TEM-1亚型,1号株(株号SR001)TEM-1型序列也以首次发现于Sp登录GenBank(登录号:AY392531).结论从Sp中检出β-内酰胺酶TEM基因,其携带率达91.3%,其基因型有TEM-129和TEM-1型.这一发现丰富了对Sp青霉素耐药的认识.

  •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丁雪霏;丁军颖;赵京霞;郭玉红;刘清泉

    随着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近年细菌耐药率越来越高.临床尤以感染性疾病的多见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为突出,不仅是临床急危重症的棘手问题,也是国际医学界的难题和焦点.为此,作者综述了近5年来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并对β-内酰胺酶、主动外排系统、密度感应系统等主要耐药机制着力阐述,进而阐释相关的中医药治疗措施,以期为抗生素治疗无果时探索中医药治疗思路提供依据.

  • 双黄连及清开灵对耐药大肠埃希菌质粒的消除作用及对β-内酰胺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雷云

    目的:观察分析中药双黄连及清开灵对耐药大肠埃希菌质粒的消除作用及对β-内酰胺酶( ESBLs)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临床 ESBLs 阳性大肠埃希菌,采取对比试验方法,对照组应用中肉汤菌,试验组应用应用中药双黄连及清开灵;并应用试剂盒提取质粒后,并采用成像仪进行检查,分析观察采用中药双黄连及清开灵前后质粒的消除情况,并测定β-内酰胺酶活性。结果应用中药双黄连、清开灵后,耐药大肠埃希菌质粒图谱中丢失一条质粒带;细菌β-内酰胺酶活性发生改变,与常规药物应用组对比产生一定差异,双黄连、清开灵可以降低酶活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中,中药双黄连与清开灵可以消除耐药大肠埃希菌质粒,抑制β-内酰胺酶活性,具有实际治疗意义。

  • 芪归银方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作用的影响

    作者:高洁;刘清泉;田金洲;时晶;邱泽计;吴珺

    目的 观察芪归银方体外逆转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作用.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芪归银方含药血清;常规肉汤培养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1643菌株),分为含药血清组(M-H肉汤培养基0.8ml+含药血清0.2ml)、空白血清组(M-H肉汤培养基0.8ml+空白血清0.2ml)、阳性对照组(M-H肉汤培养基1ml),各组分别传代干预至第8代,用二倍稀释法测定细菌对亚胺培南的小抑菌浓度(MIC),并比较抑菌环直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冻融离心,收集酶粗提液,以头孢噻吩为底物,分为含药血清组(0.1mmol/L头孢噻吩95μ1+3μ1含药血清+2μ1酶粗提液)和空白血清组(0.1mmol/L头孢噻吩95μ1+3μ1空白血清+2μ1酶粗提液),测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水解速率.结果 含药血清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MIC为8μg/ml,空白血清组与阳性对照组均为16μg/ml;含药血清组抑菌环直径显著大于阳性对照组(P<0.05);含药血清组β-内酰胺酶水解速率显著低于空白血清组(P<0.05).结论 在芪归银方含药血清作用下,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并且可以减慢β-内酰胺酶的水解速率,提示抑制β-内酰胺酶水解可能是苠归银方干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机制之一.

  • 6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洁

    本文报道从临床感染患者分离的65株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用14种抗生素作体外敏感性试验,并同时进行β-内酰胺酶和耐甲氧西林测定.根据结果显示MRSA85%(55/65)产β-内酰胺酶51%(33/65),其耐药谱为:青霉素、氨苄青、氧哌嗪、凯富隆、菌必治、忽嗪酸分布于95%~80%,环丙氟、西力欣、庆大、复达欣先锋必分布于79%~60%.亚胺硫、丁胺、先锋V分布于59%~40%.所有产β-内酰胺酶的MRSA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谱显示青霉素、环内氟、西力欣、庆大、氨苄青、氧哌嗪、复达欣、先锋必、先锋V、凯富隆、菌必治、忽嗪酸均大于80%,亚胺硫、丁胺也大于60%.建议对医院内严重感染且经多种抗生素效果欠佳的患者,除应进行常规体外敏感试验,还应该进行其它生物试验,例如β-内酰胺酶测定、耐甲氧西林测定等,以供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

  • 整合子介导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志贺菌的多重耐药研究

    作者:苑广盈;边锋芝;朱健美;郑秀峰;张延芳;张丽

    目的 探讨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志贺菌的耐药特性及其耐药机制. 方法 采用K-B法药敏试验筛选可疑产ESBL志贺菌株;通过改良三维试验、E-test试验及相对水解率测定对可疑产ESBL志贺菌进行鉴定;采用TEM、SHV、CTX-M-1组、CTX-M-2组和CTX-M-9组β-内酰胺酶通用引物进行PCR检测,并对TEM和CTX-M-9组全编码基因引物等PCR扩增产物进行DNA序列分析;对产ESBL志贺菌进行结合传递试验,供体菌和接合子用稀释法进行MIC测定.对ESBL菌株进行Ⅰ类、Ⅱ类和Ⅲ类整合子的多重PCR检测,Ⅰ类整合子可变区PCR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确定耐药基因盒的种类和数量. 结果 275株志贺菌中有12株为产ESBL志贺菌,其基因型为CTX-M-14和 CTX-M-1组;产ESBL志贺菌结合传递试验全部阳性,其结合子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12株ESBL志贺菌只含Ⅰ类整合子,整合子可变区含有dfrA17-aadA5耐药基因盒. 结论 济南地区志贺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交叉耐药由质粒介导,对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多重耐药由整合子介导.

  •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质粒中AmpC酶基因型的检测

    作者:林平;陈佳玉

    目的 探讨台州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质粒介导的AmpC酶基因型流行状况.方法 应用VITEK-6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按NCCLS推荐的确证试验测定β-内酰胺酶(ESBLs);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筛选疑产AmpC酶阳性菌株,并通过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接合试验和PCR测序等实验分析该菌株的基因型及基因表型.结果 299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为19.73%(59/299),AmpC酶纸片扩散法筛选阳性率为12.04%(36/299),且36株AmpC酶筛选阳性菌株均为ESBLs阳性株;该菌株中有15株经三维试验证实为AmpC酶阳性,阳性率5.02%(15/299);15株产AmpC菌经接合试验得到15株接合子,经PCR及测序证实与原菌株表型基本一致.质粒型AmpC基因中13株为CIT型,2株为DHA型.结论 台州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已出现质粒携带的AmpC基因,基因型以CIT型为主,其次是DHA型.AmpC基因可能与编码ESBLs的基因存在于同一质粒上,编码的AmpC酶的质粒可在细菌间传递.

  • 产新型β-内酰胺酶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及RAPD分型分析

    作者:周建党;袁洪;陈颖;黄志军;阳国平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阴沟肠杆菌的现状、耐药与流行状况.探讨产新型β-内酰胺酶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与基因分型.方法细菌的药敏试验采用K-B法;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检测分别采用双纸片确证试验和三维试验;基因分型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法.结果 60株阴沟肠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分别为23株和32株,产新型β-内酰胺酶株14株.RAPD将60株阴沟肠杆菌分为7种株型.其中Ⅰ、Ⅱ型、Ⅲ型占68.3%,是主要的流行株.产新型β-内酰胺酶阴沟肠杆菌对11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为21.3%~100%.结论 医院感染阴沟肠杆菌对不同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不同产酶类型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同.产新型β-内酰胺酶阴沟肠杆菌的出现与流行是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与高耐药的重要原因.

  • 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作者:曹银光;吴红敏;胡艳军;李晓辉;程鹏;公茂庆

    目的 调查和研究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与β-内酰胺酶基因型之间的关系. 方法 用KB法测定临床分离的12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6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型. 结果 12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7.5%,对头孢曲松耐药率为65.0%,对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耐药率分别为61.7%和64.2%,对头孢唑啉和头孢呋肟耐药率分别为80.0%和97.5%;有80株菌检测到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且均对头孢吡肟等抗生素耐药,其中2株为GES型,1株为VEB型,未检出CARB、DHA和PER基因. 结论 临床分离的120株鲍曼不动杆菌以TEM型为主,其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高耐药率与TEM型基因有直接关系.

  • 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株遗传特征分析

    作者:吕国平;李亚子;郭玉梅;任兴烨;陈雅萍;秦丽云;李丽婕;方鹏;仵立佳

    目的 对石家庄市2007-2013年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株进行分子分型、肠毒素检测和耐药性分析,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株的遗传学特征. 方法 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对食物中毒事件中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子分型,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BCDE分型检测试剂盒对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葡萄球菌肠毒素分型,采用BD Phoenix生化药敏鉴定仪对分离株进行药敏检测. 结果 47株食物中毒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14个MLST型,分别为:ST15、ST59、ST5、ST398、ST6、ST1003、ST88、ST30、ST338、ST464、ST7、ST72、ST804和ST9.葡萄球菌肠毒素类型分别为SEE,SEA-SEB-SEC,SEA-SED-SEE,SEB-SEC,SEC-SED-SEE,SEA-SEE和SEA-SEB-SEDSEE.93.6%(44/47)的食物中毒株产β内酰胺酶,97.9%(46/47)的分离菌株对青霉素耐药,对其他11种受试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少数菌株表现为耐药. 结论 多个MLST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可引起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株可产多种葡萄球菌肠毒素,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

  •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临床检出率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管海宁;张群智

    [目的]了解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临床检出率、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产β-内酰胺酶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202株大肠埃希菌,统计菌株来源、分布.菌株分离及培养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鉴定采用VITET-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采用试纸法检测β-内酰胺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对10种抗生素的MIC值,分析其耐药性.[结果]202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167株产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82.67%.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标本来源以尿液为主,其次为口痰、消化道分泌物和伤口分泌物等.科室以普外科、肾内科、泌尿外科和和呼吸内科为主.产β-内酰胺酶菌株对多种抗生素均表现出较强耐药性,其中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100%,对亚胺培南不耐药.[结论]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产β-内酰胺酶检出率高,耐药率较高.治疗产β-内酰胺酶菌感染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 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与膜孔蛋白编码基因以及KPC-ISKpn6连锁检测

    作者:崔进;冯旰珠;王良梅;赵水娣;张扬;高天明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方法 对南京地区两家三甲综合性医院的耐碳青霉烯抗菌药物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采用PCR方法对其40种β-内酰胺酶基因、膜孔蛋白编码基因及KPC-ISKpn6连锁进行检测,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BLAST对比分析.结果 24株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肺炎克雷伯菌的A类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TEM-1及SHV的阳性检出率为100% (24/24)、KPC-2的阳性检出率为95.8% (23/24)、LAP-2的阳性检出率为45.8% (11/24),C类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DHA的阳性检出率为4.2% (1/24),KPC-ISKpn6连锁检测阳性率为95.8% (23/24),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mpK35与ompK36的突变率分别为95.8% (23/24)及100%(24/24).结论 本组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TEM-1、SHV、KPC-2、LAP-2的携带率较高,其中KPC-2的高携带率及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mpK35、ompK36的高突变率是本组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插入序列ISKpn6可能参与了KPC-2基因的介导.

  • 一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两种新的整合子

    作者:韩立中;蒋晓飞;王大方;蒋燕群;周敏;朱月秋;倪语星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的临床分离株RJ217中发现的两个新整合子的结构,并分析其在多重耐药性中的作用. 方法用改良三相试验分析RJ217产β-内酰胺酶的情况,用常规和长片段PCR法扩增耐药基因和整合子,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 结果发现铜绿假单胞菌RJ217携带两个新的整合子,其中一个携带veb-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基因,这两个整合子的结构分别为IS10-like-veb-1-aadB-oxa10/aadA1和aadB-oxa10/aadA1. 结论整合子介导的耐药基因在RJ217的多重耐药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分析

    作者:蒋晓飞;洪秀华;孙景勇;陈轶兰;倪语星

    目的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进行分析.方法用E-试验和三相水解试验分析46株常规药敏试验全部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表型,并用PCR扩增和产物测序方法检测其中可能产β-内酰胺酶的情况. 结果 46株中8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经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有blaVEB-1基因,同时还有D类酶blaOXA-10基因;46株中5株为持续高产AmpC酶;1株产生1种既能水解亚胺培南,又能被氯唑西林抑制的酶. 结论我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产β-内酰胺酶以超广谱β-内酰胺酶(8/46同时有blaVEB-1基因和blaOXA-10基因)和持续高产AmpC酶(5/46)为主.

  • 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方法的探讨

    作者:周伟琳;俞云松;陈亚岗;马亦林;丁永祥

    目的寻找一种敏感、特异、简单和经济的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方法。方法采用抑制剂增强的肉汤稀释法(IPBDT)检测68株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10株标准产酶大肠埃希菌,并以此检测结果为标准,比较双纸片法(DDT)、浓度梯度法(E-test)和Vitek法的检测结果。对DDT和IPBDT检测结果不符合的细菌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结果与IPBDT结果相比,DDT、E-test、Vitek法的特异度均较高,而灵敏度分别为96.4%、70.4%和75.9%。5株不符合细菌中,3株产TEM-1型β-内酰胺酶,另2株细菌产非TEM、SHV型β-内酰胺酶。结论双纸片法是一种较好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可在临床实验室中推广使用。

  • β-内酰胺酶合并OmpK36膜孔蛋白缺失引起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的降低

    作者:张嵘;蔡加昌;周宏伟;陈功祥

    目的 研究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降低的分子机制.方法 临床分离到2株碳青霉烯敏感性降低的Kp Z2554和Z2110,经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证实非同一克隆株.对2株细菌进行药物低抑菌浓度测定(MIC)、接合试验、质粒图谱分析、等电聚焦电泳(IEF)、特异性PCR扩增和DNA序列分析、外膜蛋白分析以及羰酰氰氯苯腙(CCCP)抑制试验等.结果 Kp Z2554和Z211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MIC为1~8 μg/ml,前者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曲南等抗生素高度耐药,后者对上述抗生素的耐药程度稍弱于前者,但对头孢西丁的MIC大于512 μg/ml.IEF、PCR扩增和DNA序列分析证实Kp Z2554产TEM-1(等电点5.4)和CTX-M-14(等电点7.9)2种β-内酰胺酶,Kp Z2110产TEM-1、CTX-M-14和DHA-1(等电点7.8)3种酶.SDS-PAGE分析显示2株细菌均有相对分子质量(Mr)为39×103蛋白条带(OmpK36)的缺失.外膜蛋白基因(ompK35和ompK36)序列分析发现,Kp Z2554和Z2110的ompK35基因的个别位点存在点突变,但氨基酸序列不变.CCCP抑制试验显示CCCP不能提高Kp Z2554和Z2110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结论 β-内酰胺酶的产生合并OmpK36膜孔蛋白的缺失可引起Kp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的降低.

  • VEB-3型与VEB-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生化特性的比较

    作者:

    目的研究VEB-3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生化特性,并与VEB-1型ESBL进行比较.方法将blaVEB-3和blaVWEB-1基因连接至pET28a载体上,并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进行克隆表达,分别挑选blaVEB-3或blaVEB-1阳性表达的菌落测定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其低抑菌浓度(MIC),同时提取酶蛋白进行等电点和酶动力学分析.结果 VEB-3和VEB-1型ESBL具有基本一致MIC和相同的等电点(pI=7.45),但两者的酶动力学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VEB-3较VEB-1表现出更高的亲和力,两者Km相差一倍左右;对头孢噻吩,VEB-1比VEB-3更具亲和力;而对阿莫西林,VEB-1型ESBL表现出很高的亲和力,而VEB-3仅有低的亲和力,两者Km相差20多倍.结论 VEB-3和VEB-1型ESBL具有相同的等电点,不同的动力学参数,blaVEB-1基因中Leu56→Phe突变可能导致了两者酶动力学性质的差异.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相关耐药基因检测分析

    作者:侯天文;尹晓琳;李玮;陈晶;陈兴;徐海滔;王中华;张健

    目的 为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BLA)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消毒剂与磺胺类耐药基因(qacE△1-sul1)和1类整合子酶基因(intl1)存在情况.方法 对2005年1-6月份临床分离的31株多重耐药菌株(耐哌拉西林、第三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方法分析其BLA、AMEs、qacE△1-sul1和intl1基因类型.结果 3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敏感,有3株(9.7%)对受试的其他18种抗菌药物均耐药.19株(61.3%)检出了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TEM、PER、DHA阳性率分别为61.3%、19.4%、3.2%,未检出SHV、OXA-23、OXA-24、GES、IMP和VIM等基因.25株(80.6%)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其中aac(3).Ⅰ、aac(6')-Ⅰ、ant(3")-Ⅰ、ant(2")-Ⅰ、aog(3)-Ⅱ、aac(6')-Ⅱ阳性率分别为67.7%、45.2%、29.0%、22.6%、9.7%、3.2%.qacE△1-sul1、intl1阳性率分别为80.6%、58.1%.分离株常见的基因组合是TEM+qacE△-sul1+intl1和TEM+PER+qacE△1-sul1+intl1,分别占25.8%和19.4%.分离株AMEs的常见的基因组合是aac(3)-Ⅰ+aac(6')-Ⅰ和aac(3)-Ⅰ+aac(6')-Ⅰ+ant(2")-Ⅰ,分别占19.4%和12.9%.结论 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TEM、aac(3)-Ⅰ、aac(6')-Ⅰ、ant(3").Ⅰ、aac(2")-Ⅰ、qacE△1-sul1和intl1基因携带率高.

  • 细菌耐药机制研究新进展

    作者:党京丹

    全球性的细菌抗生素耐药是近年来感染性疾病治疗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细菌可对某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也可同时对多种化学结构各异的抗菌药物耐药.随着各种新型抗生素在临床的应用,细菌的耐药也越来越广.本文对细菌耐药机制及自动化仪器检测耐药机制等方面的新进展作简要综述.

  • 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及基因型检测

    作者:陈东科;胡付品

    目的 通过检测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了解其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3株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用纸片扩散法和Etest法检测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Nitrocefin纸片法、三维法和PCR方法检测其β-内酰胺酶.结果 3株二氧化碳嗜纤维菌中有2株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1株牙龈二氧化碳嗜纤维菌.3株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氨曲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耐药,但对哌拉西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西丁、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克拉维酸敏感.三维法试验结果显示3株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所产的β-内酰胺酶能水解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和头孢吡肟,但不能水解头孢西丁、亚胺培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经PCR方法检测,3株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的β-内酰胺酶和AmpC酶耐药基因均为阴性.结论 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尤其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存在较高的耐药性,且其β-内酰胺酶可能存在新的基因型.

747 条记录 2/38 页 « 12345678...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