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7至2011年公安县钉螺疫情分析

    作者:贺正文;王友斌;曹淳力

    目的 分析公安县2007至2011年钉螺情况,为防治控制血吸虫病提出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7至2011年公安县螺情资料,分析阳性钉螺的变化情况.结果 公安县全县有钉螺孳生,易感面积达2 017 hm2(1hm2=10 000 m2),虽然阳性钉螺面积呈逐年下降,但阳性螺点多分布在垸内.结论 公安县自然环境复杂,钉螺疫情仍然很重,必须加强药物灭螺和环境改造等强化措施,压缩阳性钉螺面积.

  • 2010年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张剑锋;陈文;严晓岚;朱明东;李理;林丽君;俞丽玲;闻礼永

    目的 及时掌握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变化,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巩固方案(2007年修订版)>,对浙江省54个县的452个乡(镇)3 657个村开展螺情和疫情监测.螺情监测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查到的钉螺用压碎法检查血吸虫感染,用土埋结合药物方法灭螺;疫情监测用血清学筛查,对阳性者作粪检,检查有螺村和来自尚未控制血吸虫病县的人(畜).结果 在18个流行县(市、区)中查出有螺面积691 100 m2;解剖钉螺81 314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血清学检查194 186人,阳性2 853人,阳性率为1.47%;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9例,未发现本地粪检阳性的人(畜).结论 今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重点应是查灭残存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监测 钉螺
  • 瑞昌市2007-2010年钉螺消长动态

    作者:邬子清;吕尚标;周庆圣;安六荣;黄美娇

    目的 分析瑞昌市钉螺消长态势,为制订新的灭螺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2007-2010年瑞昌市春季钉螺调查数据,建立数据库,分析不同年份有螺面积、螺点和阳性螺点变化情况.结果 2007-2010年有螺乡镇数和有螺村数变化不大;有螺面积略有减少,依次为705.6、645.5、616.0、608.5 hm2(1 hm2=10 000 m2),4年累计消灭钉螺面积97.1 hm2;螺点数依次为494、773、875、894个,依次上升了279、102和19个,环比依次上升了56.5%、13.2%和2.2%;分别于2007年高丰镇和2009年范镇各查获1个阳性螺点,2008年和2010年全市未查获阳性钉螺.结论 瑞昌市有螺面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且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关键词: 钉螺 消长 灭螺策略
  • 日本血吸虫胞蚴的体外培养和操作初探

    作者:江艳;龚仁敏;杨艺;李小红;刘毅;朱传刚;陆珂;郑浩

    目的 探究一种体外培养日本血吸虫胞蚴的新方法,并通过体外注射,感染阴性钉螺,培养阳性钉螺.方法 将日本血吸虫虫卵孵化的毛蚴与作为滋养层的草地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巢细胞(sf9细胞)共培养,观察毛蚴的生长情况,并拍摄生长照片.用显微注射针将3~5只母胞蚴注射到钉螺体内,计算钉螺的存活率及尾蚴的阳性率,用钉螺逸出的尾蚴人工感染昆明鼠,检测尾蚴的活力,用组织化学染色法和PCR方法鉴定尾蚴的相关基因特性.结果 毛蚴培养至第12小时观察到纤毛板已脱落,培养2~3 d的虫体呈不断的伸缩运动,此后母胞蚴维持该状态并不转化成子胞蚴.3次实验的钉螺存活率依次为24.72%、28.23%和57.89%,活螺阳性率依次为4.55%、8.57%和14.29%.阳性钉螺释放的尾蚴具有感染性,且具有与日本血吸虫相同的基因特性.结论 体外培养毛蚴通过显微注射可以人工感染钉螺并逸出有感染活力的尾蚴,为日本血吸虫幼虫的体外操作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 湖北钉螺片山亚种对日本血吸虫易感染性及抗感染性的机制研究

    作者:杨坤;周晓农

    以往研究表明,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湖北钉螺片山亚种,有对日本血吸虫菲律宾民都洛岛株易感染和抗感染性的两种类型.

  • 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示范区血吸虫病传播高危风险因素分析

    作者:吕超;周理源;幸小英;林丹丹;陈涛;陈锐;柯寒臣;汪洲;潘武;许静;秦志强;祝红庆;李石柱

    目的 调查长江南岸一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示范区内血吸虫病传播的高危风险因素. 方法 收集长江南岸一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示范区2016、2017年人畜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及相关数据.另在示范区内选取乌石河滩、水泥沟、田间沟、泄洪沟、干渠、荒地、荒滩等7个调查点,在相应区域内以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开展钉螺调查,捡获的钉螺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进行血吸虫核酸检测.连续3个月在7个调查点捕捉野鼠,每月投放1次鼠笼或鼠夹,每次持续3d 捕获的野鼠取肝脏组织,匀浆后显微镜下检查虫卵,应用毛蚴孵化法检测野鼠粪便和在调查区域内检获的所有肉眼观察到的野粪. 结果 该示范区2016、2017年本地居民共查病12 232人次,血清血吸虫抗体阳性152例,无粪检阳性病例.本地耕牛血检688头次,血清血吸虫抗体阳性1头,无粪检阳性病畜.7个调查点共调查钉螺2 152框,捡获钉螺1 401只,其中活螺为427框1 398只,平均密度为3.27只/框.LAMP检测结果显示,24管钉螺(每管15只钉螺)混合DNA中,5管呈阳性反应,分布在水泥沟、田间沟、干渠等3个调查点.投放鼠笼或鼠夹共825个,捕获野鼠35只,分布在除乌石河滩的其余6个调查点.野鼠粪便孵化均为阴性,肝脏组织镜检发现2只野鼠感染华支睾吸虫.购得的2份野猪肝脏和1只野兔,镜检和粪便孵化均为阴性 . 捡获野粪137份,较多的2个调查点分别为54份和44份,野粪来自牛、羊、马、猪、犬等5种家畜,其中牛粪多(66份),猪粪少(4份). 经毛蚴孵化检查,26份野粪为阳性,阳性率为19.0%,其中牛粪15份阳性,马粪、羊粪、猪粪、犬粪分别为2、3、3、3份阳性. 结论 示范区内人群调查未见血吸虫感染 示范区的有螺环境内存在多种家畜传染源格局,家畜野粪阳性率为19.0%,是该类地区血吸虫病传播的高危风险因素.

  • 2016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

    作者:金嘉宁;党辉;张利娟;钱颖骏;吕山;李石柱;周晓农;孙军玲;许静

    目的 分析2016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为科学评价血吸虫病防治效果提供参考. 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版)》的要求,在全国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所有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和三峡库区的潜在流行县(市、区)共设立454个国家级监测点,按照不同流行类型对当地常住居民、流动人群、家畜的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感染情况,钉螺分布及感染情况等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 结果 2016年,全国454个血吸虫病监测点共采用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筛查本地居民129 971人,血清抗体阳性者3 852例,其中3 801例血清抗体阳性者接受了病原学检查,发现粪检阳性者21例(湖南省19例,江西省2例),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为0.02% (21/129 971);血清学方法筛查流动人群共97 474人,血清抗体阳性者980例,其中953例血清抗体阳性者接受了病原学检查,发现粪检阳性者9例(浙江省8例,湖南省1例,均为输入性感染者),监测点流动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0.01% (9/97 474).全国的监测点均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报告.监测点共检测家畜12 769头,发现血吸虫感染家畜(牛)1头.监测点累计调查钉螺面积22 371.69 hm2(1 hm2=10 000 m2),查出有螺面积6 999.57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136.77 hm2,分布于安徽省和上海市;除湖北、湖南和广东省以外,其余各省监测点复现钉螺面积125.22 hm2,但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结论 2016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稳定,未发现急性感染病例和感染性钉螺,人、畜保持血吸虫低感染状态.局部新发现或复现钉螺.

  • 浙江省中部某苗木产业园区移栽苗木泥球携带钉螺输出的风险评估

    作者:谢娟;闻礼永;朱匡纪;严晓岚;蒋能明;林丽君;邵丰尧;张剑锋;俞丽玲

    目的 调查浙江省中部某苗木产业园区钉螺分布情况,评估移栽苗木泥球携带钉螺输出的风险,为制定相关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14-2016年选择浙江省中部有螺地区某苗木产业园区的3种苗木[分别是桂花树(大乔木)、茶梅树(小乔木)、小叶冬青树(灌木)]种植区调查有螺面积和活螺密度;随机抽取桂花树、茶梅树、小叶冬青树苗木各30株,调查各苗木植株地径区域内(以苗株为中心,桂花树查螺半径为100 cm;茶梅树和小叶冬青树苗株查螺半径为30 cm)的钉螺分布情况,以及土壤各分层(表层、浅层0~3 cm、深层3 cm~10 cm)中的钉螺分布情况.另随机选取钉螺密度较高的红叶石楠树(小乔木)苗木区的移栽苗木50株,调查随移苗木泥球中钉螺的携带情况,评估移栽苗木的钉螺输出风险. 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浙江省中部某苗木产业园区桂花树(大乔木)、茶梅树(小乔木)和小叶冬青树(灌木)3种苗木种植区的面积分别有3 930、2000和1 700 m2,有螺面积分别为200、900和800 m2,活螺密度分别为0.08、0.56和0.55只/0.1 m2.3种苗木土壤分层调查结果显示,桂花树、茶梅树、小叶冬青树植株地径区域内共检获钉螺分别为238、654和645只,其中土表层检获钉螺分别为159、461和376只,分别占各种苗木总螺数的66.8%、70.5%和58.3%,均高于各种苗木浅土层和深土层所占的比例(P<0.01).50株红叶石楠树移栽苗木泥球中均携带有钉螺(检出率为100%),共检获钉螺3 726只,平均75只/株,其中成螺706只(占19.0%),幼螺3 020只(占81.0%). 结论 浙江省中部某苗木产业园区钉螺密度较高,主要分布在土表层,移栽苗木泥球中有携带钉螺现象,存在苗木移栽输出钉螺的风险.

  • 运用时空扫描统计量分析江苏省高邮市钉螺时空分布中

    作者:王强;高金彬;许静;黄亚民;贺泳;高扬;杨坤;钱颖骏;付青

    目的 探索高邮市有螺环境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监测方案和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1970-2009年江苏省高邮市历史有螺环境资料,运用SaTScan 9.2软件进行时空扫描聚集性分析,探索有螺环境的时空聚集区域,并采用ArcGIS 10.1软件展示聚集结果. 结果 1970-2009年高邮市历史有螺环境共有720处,其中水网型521处,面积约456.62 ha,主要分布于县域北部的界首、周山以及南部的车逻和八桥等乡(镇);湖沼型199处,面积约4 495.75 ha,分布于高邮湖与邵伯湖间的新民滩,以及与安徽省天长市接壤的乔尖滩.时空聚集性分析显示,历史全部有螺环境存在两个明显的时空聚集区,相对危险度均>3.其中第1处聚集区为1983-2002年,出现在新民滩;第2处聚集区为1970-1973年,出现在县域北部.按水网地区和湖沼地区进行独立分析,则各存在2处时空聚集区.1970-2009年高邮市共新发现有螺环境244处,其中水网型有螺环境130处,湖沼型有螺环境114处.时空聚集性分析显示,有2个明显的时空聚集区.按水网地区和湖沼地区进行独立分析,则各存在2处时空聚集区. 结论 时空扫描统计量能够探测到有螺环境在二维时空的聚集区域,可为采取有针对性的监测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 "引江济淮"工程对钉螺扩散和血吸虫病蔓延的影响

    作者:操治国;汪天平;吴维铎;张世清;吕大兵;方国仁;赵峰;凌先胜;沙建军;汪峰峰;朱磊

    目的 论证"引江济淮"工程能否造成钉螺扩散和血吸虫病蔓延.方法 调查工程途经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包括常规方法调查钉螺分布情况,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居民血清中血吸虫抗体,尼龙绢集卵孵化法检查耕牛血吸虫感染情况;现场螺笼放养,定期观察巢湖实验区钉螺的生存繁殖情况,为期1年,同时设立对照区.结果 工程引水口附近江外滩钉螺密度高达326只/框.工程途经的无为县、和县钉螺分布广,居民IHA血吸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1%(168/760)和18.6%(37/199),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2.4%(9/371)和0.2%(2/997).工程沿线巢湖市居巢区和芜湖市裕溪口地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3%(46/3 598)和10.5%(310/2 960).在巢湖2个实验区放养肋壳钉螺和光壳钉螺各100只,1年后回收活螺分别为6~189 只和20~47 只,放养期间查见幼螺;2个实验区和对照区肋壳钉螺的产卵季节存活率分别为11.3%(6/53)~16.7%(10/60)、3.0%(1/33)~20.8%(11/53)和4.7%(2/43)~14.7%(10/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3,0.760,P>0.05;χ2=0.647,0,P>0.05);光壳钉螺分别为24.1%(14/58)~44.4%(32/72)、37.8%(17/45)~67.3%(37/55)和86.3%(44/51)~93.1%(5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75,5.302,P<0.05;χ2=56.863,36.218,P<0.05).产卵季节(放养1个月)的雌螺卵巢含卵量,2个实验区和对照区肋壳钉螺为5.90±1.64个、3.00±2.41个和4.44±2.65个(t=1.396,1.460,P>0.05);光壳钉螺同地卵巢含卵量为3.52±3.90 个、2.92±3.36 个和3.42±2.40 个(t=0.656,0.201,P>O.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钉螺可在巢湖环境中存活、繁殖;"引江济淮"工程可引起钉螺扩散,相关地区开始具备血吸虫病传播条件.

  • 基于QuickBird影像提取江滩钉螺分布生态环境要素的研究

    作者:黄庆妮;唐伶俐;姜小光;陈朝;周晓农

    目的 基于QuickBird遥感资料提取有关钉螺分布生态环境要素,探索预测钉螺密度的新方法.方法 以血吸虫病流行区安徽省当涂县江心乡为试验小区,利用米级高空间分辨率QuickBird影像,结合地面精确定位的实测螺情数据,提取该地区有关钉螺分布的生态环境因子,主要包括植被因子(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和土壤因子(土壤质地、土壤覆盖类型、土壤湿度等).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监督分类法进行定性分析,并计算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和修改型调整土壤植被指数MSAVI,反演叶面积指数LAI和植被覆盖度F,并引进IKONOS影像K-T变换(KT)的新模型,应用于QuickBird影像上.后结合地面实测点,在GIS支持下,进行空间分析,探讨钉螺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 获153个地面钉螺分布实测点资料,建立了钉螺空间分布地理信息数据系统(GIS)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钉螺密度、NDVI、MSAVI、LAINDVI、LAIMSAVI、FNDVI、FMSAVI、PCA-1、PCA-2、PCA-3、KT-1、KT-2和KT-3.根据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钉螺密度和利用MSAVI反演的叶面积指数(LAIMSAVI)和覆盖度(FMSAVI)有显著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3.919+1.22LAIMSAVI+16.076FMSAVI.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为0.2.结论 利用米级高空间分辨率QuickBird影像遥感资料反演和钉螺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环境因子,建立的预测钉螺密度空间分布模型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银杏酸5种同系物单体的制备及其杀灭钉螺的作用

    作者:毛佐华;俞培忠;孙锴;潘小海;姜庆五;潘家祜

    目的 探索分离纯化的银杏酸同系物单体对钉螺的影响.方法 用石油醚从银杏外种皮提取银杏酸,经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通过液相-质谱联机系统鉴定.按WHO"杀螺剂实验室终筛方法"检测银杏酸分离纯化的5个同系物单体杀灭湖北钉螺的作用.结果 纯化的银杏酸5个同系物单体为GA13:0、GA15:1、GA15:0、GA17:1和GA17:2,其母核苯环上分别有1个13、15及17烷基或烯基的侧链.各单体占总银杏酸的比例分别为17.6%、52.3%、3.2%、23.3%和3.6%.杀螺活性顺序为:GA13:0>GA15:1>GA15:0>GA17:1>GA17:2.24 h对钉螺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依次为20.79、22.28、33.76、51.89和59.10 mg/L.GA13:0和GA15:1对钉螺上爬的抑制作用明显.结论 银杏酸单体杀灭钉螺的作用受其侧链碳原子数量以及所含双键数目的 影响,单体GA13:0及GA15:1杀钉螺作用明显,并能显著抑制钉螺上爬.单体GA15:0也有一定的杀螺活性.

  • 密达利对湖北钉螺酶组织化学作用的观察

    作者:朱丹;李红军;刘和香;张仪;郭俭;梁幼生;周晓农

    目的 观察经密达利(40%四聚乙醛水剂)处理的钉螺组织酶活性变化,探讨密达利杀螺机制.方法 取湖北钉螺60只,均分2组.实验组用100 mg/L密达利浸泡2 d,取存活的钉螺,分离完整的软体组织,制作冷冻切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对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一氧化氮合酶(NOS)进行染色,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定其平均灰度值,每种酶均取10只钉螺组织切片测定其灰度值.同时设未经药物处理的湖北钉螺对照组.结果 钉螺肝组织、口囊组织的CCO灰度值,实验组分别为0.2042±0.0463和0.1695±0.0526,分别低于对照组的0.5556±0.0878和0.6082±0.072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6,P<0.01);神经节的AChE灰度值,实验组为0.2618±0.0330,低于对照组的0.5100±0.0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2,P<0.01).口囊、肌纤维中的LDH灰度值,实验组分别为0.5801±0.0982和0.4043±0.1091,分别高于对照组的0.1798±0.0476和0.0624±0.0342;咽管的NOS灰度值,实验组为0.3502±0.1310,高于对照组的0.2139±0.06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P<0.01).肌纤维和口囊的SDH灰度值,实验组分别为0.1835±0.0771和0.4649±0.1039,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P>0.05).结论 密达利能抑制钉螺神经传导和能量代谢酶活性.

  • 钉螺AFLP分子标记电泳图谱信息数量化数据的分析

    作者:周艺彪;姜庆五;赵根明;韦建国

    目的探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标记电泳图谱信息数量化数据的分析方法.方法从现场采集的钉螺中筛选出40只阴性钉螺,随机分为两组,用于基因组DNA模板的制备.再用Glyko BandScan软件将钉螺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电泳图谱信息数量化,使用不同的读带标准读带,得到相应的数据集,然后对这些数据集进行遗传学统计分析与描述性总结.结果不同的标准所得到的遗传变异结果均有所差别,但随着读带标准值的增加,反映钉螺种群遗传多样性指标(如:Shannon's信息指数)也增加,当其增加到一定水平时,又开始下降,而基因流和基因一致度则相反.不同读带标准所得的遗传变异结果均呈明显的正态分布(P>0.05).以总灰度或以总灰度百分比划分读带标准,所得遗传变异结果的平均值均十分接近.两组钉螺平均基因一致度在总灰度百分比数据中为0.956,在总灰度数据中为0.958;两组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在总灰度百分比数据中为0.045,在总灰度数据中为0.043.结论将电泳图谱信息数量化,再以不同的读带标准去处理与分析数据的模式,是一种较为合理且准确的分析方法.

  • 普通克立格法预测江宁县江滩钉螺分布

    作者:张治英;徐德忠;彭华;周云;张波;刘士军;周晓农;龚自立

    目的探讨江宁县江滩钉螺孳生分布的预测方法.方法以变异函数分析江宁县江滩钉螺分布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以此为基础用普通克立格法(Ordinary Kriging)预测江宁县江滩钉螺的分布.结果2000年江宁县江滩钉螺分布呈空间自相关性,其变异函数为球型模型,且当距离小于0.0301时,钉螺空间分布变异与距离有关.进一步以此为基础用普通克立格法建立了江宁县江滩钉螺分布预测图,交叉核验显示预测图是对江滩钉螺分布优无偏估计,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0.973.结论普通克立格法能有效利用监测资料预测江宁县江滩钉螺的分布状况.

  • 不同温度对钉螺生殖腺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坤;周晓农;余传信;殷旭仁;洪青标;孙乐平;杨国静;张燕萍;黄轶昕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下钉螺生殖腺一氧化氮合酶(NOS)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钉螺放入不同温度(0℃、15℃、25℃)的培养箱内饲养1个月.用总RNA抽提试剂盒抽提总RNA,参照哺乳动物NOS的保守序列,设计出钉螺NOS的简并引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各实验组钉螺生殖腺NOS mRNA的表达量.结果各实验组均有特异性PCR产物条带出现,0℃组和25℃组的NOS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5℃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设计的引物是可行的,温度变化可影响钉螺生殖腺NOSmRNA的表达.

  • 钉螺在低温条件下耗氧量的观察

    作者:洪青标;周晓农;杭德荣;孙乐平;杨国静;黄轶昕;杨坤

    目的研究诱导钉螺"冬眠"的方法以及观察其"冬眠"现象的方法.方法采集江苏省湖沼地区湖北钉螺指名亚种(O.hupensis hupensis),在实验室模拟自然环境,逐步改变温度,诱导钉螺"冬眠".用碘量法测定钉螺在不同低温下的耗氧量,用针刺及温水复苏法判断钉螺是否处于"冬眠"状态.结果逐步降温法可诱导钉螺"冬眠",以1℃/24 h和1℃/48 h的速率降温诱导钉螺"冬眠",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随着温度逐步降低,"冬眠"率逐渐增高,两者间存在明显的直线回归关系(R2=0.967,F=207.72,P<0.01),其半数"冬眠"温度(ET50)为5.87℃(95%可信区间为:5.32~6.23℃).钉螺的耗氧量随温度降低而减少,两者间存在直线回归关系(R2=0.963,F=182.18,P<0.01).钉螺耗氧量与"冬眠"率间也有明显的直线回归关系(R2=0.916,F=75.88,P<0.01).结论采用逐步降温法,可较好地诱导钉螺"冬眠".针刺及温水复苏法,可较简便、直观判断钉螺是否处于"冬眠"状态.

    关键词: 钉螺 冬眠 诱导 氧耗
  • 安徽、江西及江苏3省血吸虫病患者与钉螺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作者:杨国静;周晓农;汪天平;林丹丹;洪青标;孙乐平

    目的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江苏、安徽、江西3省血吸虫病疫情空间分布规律.方法收集3省近20年的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数据,建立GIS空间数据库.在ArcView 3.x,S-PLUS及Spatial StatiSticS软件(模块)支持下对建立的血吸虫病GIS数据库进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结果安徽及江西省血吸虫病患者总数及钉螺总面积不同代表年份中,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总体上钉螺分布的相关系数(Moran′I)大于患者的相关系数,并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江苏省钉螺总面积具有一定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聚集性显著高于血吸虫病患者数,两者间缺乏空间聚集性.结论空间自相关分析可用于血吸虫病患者、钉螺分布的地域聚集性的研究,以揭示该病的分布规律和流行态势.

  • 灭螺微生物的选育及其效果观察

    作者:崔国艳;汪世平;程红兵;魏红;何鑫;闾丘思嘉;黄成铭

    从湖南省汨罗市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实验基地的钉螺池中采集土壤样品15份,初筛出4株灭螺活性较强的菌株,分别为B8、B27、B36和B59.灭螺试验结果表明,与细菌发酵液组和菌体悬液组相比,4株菌株的发酵上清液组的灭螺效果好.B59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分别浸泡钉螺48和72 h后,钉螺的死亡率为73.3% (44/60)和96.7%(58/60),灭螺效果优于其他3株细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表明,B59菌株的上清液、发酵液和菌体悬液中均无蛋白条带出现.B59菌株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分子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59菌株(Gen-Bank登录号为KP146144)的ITS序列与蜡样芽孢杆菌相关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CP001746)的同源性达100%.

  • 紫皮独蒜液对日本血吸虫尾蚴和钉螺的杀灭效果

    作者:杨蓬;段红颜;王策;孙金连;李成诚;王庆丽;沈祥志;王龙;董兴齐;杨毅梅

    解剖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紫皮独蒜液(下称蒜液)杀灭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尾蚴和钉螺(Oncomelania)的效果,并记录所需时间;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皮肤已涂抹不同浓度蒜液的小鼠,计算感染率.另设去离子水对照组.结果,蒜液原液杀灭血吸虫尾蚴的平均时间为(77.33±25.01)s,浓度为0.79%~50.00%蒜液杀死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平均时间为(299.67±18.96)~(73.00±1.73)s,而对照组中尾蚴在600s内一直有活力;蒜液原液在1d内可全部杀灭钉螺,而对照组钉螺2d内死亡率为0;皮肤涂抹不同浓度的蒜液的小鼠感染率均为0,对照组小鼠感染率则为100%.表明蒜液有较好的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和钉螺的效果,涂肤具有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作用.

904 条记录 8/46 页 « 12...567891011...454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