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咔哒唑胺与利奈唑胺对艰难梭菌的敏感性实验

    作者:刘笑舒;廖凤;于栓宝;李文革;陈小萍;吴媛;卢金星

    目的 比较咔哒唑胺与利奈唑胺对不同基因和毒素型别的艰难梭菌的抑菌效果,以及咔哒唑胺对艰难梭菌芽孢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咔哒唑胺与利奈唑胺对10株不同基因型别的艰难梭菌、1株产气荚膜梭菌和1株脆弱拟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获得各菌株测试药物对应的低抑菌浓度(MIC)值.选取其中1株艰难梭菌ATCC BAA-1803,核糖体027型高毒株,试验咔哒唑胺对菌株芽孢形成的影响,从而对药物进行评价.结果 艰难梭菌咔哒唑胺MIC为0.25 μg/ml(0.03 ~0.25 μg/ml),利奈唑胺MIC为4.0μg/ml(0.5~ 16.0 μg/ml),艰难梭菌咔哒唑胺MIC值低于利奈唑胺16倍.2种抗生素对不同基因型别与毒素型别的艰难梭菌均具有良好抑菌效果,同时对产气荚膜梭菌也具有抑菌效果.咔哒唑胺对脆弱拟杆菌不产生抑菌效果,利奈唑胺对其有抑菌效果.咔哒唑胺能抑制艰难梭菌芽孢形成.结论 临床常见的不同基因型和毒素型别的艰难梭菌对咔哒唑胺敏感,咔哒唑胺可用于治疗艰难梭菌感染.

  • 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序贯治疗老年革兰阳性球菌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俊锋;郭学光;方向群;王德龙;刘长庭

    目的 观察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序贯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所致的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呼吸科监护室2008年12月~2010年12月住院,并被确诊为革兰阳性球菌重症肺炎患者32例,应用利奈唑胺静脉滴注治疗,疗程7d;之后改用替考拉宁静脉滴注治疗,疗程7d,并进行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不良反应的观察和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的分析.结果 治疗革兰阳性球菌重症肺炎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0.6%,细菌清除率为87.5%,其中,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重症肺炎总有效率为85.7%,细菌清除率为78.6%,并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血小板降低和肝、肾功能损害等临床常见并发症.结论 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序贯治疗老年革兰阳性球菌重症肺炎,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

  • 高龄严重感染患者应用利奈唑胺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的影响

    作者:刘岩;俞森洋

    目的 评价利奈唑胺治疗高龄住院感染患者的疗效和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高龄感染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利奈唑胺与其他抗革兰阴性杆菌抗生素联用,临床总有效率为94.3%,细菌总清除率为82.8%,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67.9%,其中血小板减少50.0%以上者占39.6%,血小板计数低值≤50×109/L者占17.0%,血小板减少患者中25.0%出现出血并发症,36.1%给予静脉输注血小板治疗.结论 利奈唑胺联用方案治疗80岁以上感染患者的疗效肯定,但要高度警惕血小板减少的可能.

  • 利奈唑胺在高龄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作者:李春辉;何瑞;刘剑立;邢春生

    目的 评价利奈唑胺在高龄(≥80岁)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人群中的治疗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1年7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一科高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治疗情况.结果 14例高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接受利奈唑胺治疗,均为男性,年龄80~97岁,平均(88.5±4.9)岁,存在多种基础疾病,治疗时间5~15d,平均(10±4.7)d,其中2例死亡,8例(57.1%)有效,10例(71.4%)出现不良反应,以血小板减少常见,其次是心功能恶化,能耐受利奈唑胺治疗者均治疗有效.结论 利奈唑胺在高龄人群中应用时,不良反应有所增加,应严格监测血小板水平和心功能变化.患者如能耐受,利奈唑胺仍有很好的疗效.

  • 利奈唑胺联合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作者:张权武

    目的 探究利奈唑胺联合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将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与观察组(行利奈唑胺联合常规治疗),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利奈唑胺联合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近期疗效较高,但临床使用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 利奈唑胺对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李伟;张翠薇

    目的:观察分析利奈唑胺对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抗结核治疗措施,治疗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细菌清除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细菌清除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奈唑胺辅助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可以取得理想的疗效,细菌清除率高,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利奈唑胺治疗结核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赵复江;王桂芹;吕淑华

    目的 :分析利奈唑胺治疗结核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来我院就诊的例病患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顺序,分成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性治疗,观察组接受利奈唑胺临床治疗法.分析两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接受利奈唑胺临床治疗法的观察组病患,临床疗效及不良症状表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病患数据对比存在着差异性,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接受于临床治疗的结核病病患,开展利奈唑胺临床治疗法,能提升病患治疗效果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降低不良症状表现发生率,促进病患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158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利奈唑胺耐药及相关基因突变情况研究

    作者:王前;宋媛媛;王玉峰;逄宇;赵雁林

    目的 分析我国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探究结核分枝杆菌对利奈唑胺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特征.方法 作者于2013年10月采用直接抽选法,从401株来自于2007年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的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中随机抽取158株,分为耐多药组(107/158,67.7%)、前广泛耐药组(41/158,26.0%)和广泛耐药组(10/158,6.3%);采用微孔板稀释法检测其对利奈唑胺的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aion,MIC),以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 (ATCC 27249)作为对照,当MIC高于临界浓度时,判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对利奈唑胺耐药.同时对利奈唑胺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相关基因23S rRNA、rplC和rplD进行测序,分析其突变特征;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及卡方检验统计不同组别间利奈唑胺耐药率的差别,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58株耐多药菌株对利奈唑胺的总耐药率为10.8%(17/158).其中10株广泛耐药菌株中有6株对利奈唑胺耐药(6/10),明显高于耐多药组(5.6%,6/107)和前广泛耐药组(12.2%,5/41),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4).在17株利奈唑胺耐药菌株中,共发现5株(29.4%)在23S rRNA或(和)rplC基因发生突变,同时首次鉴定到rplC基因His155Asp突变可能与低水平利奈唑胺耐药(MIC=2 μg/ml)相关.结论 广泛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明显高于耐多药和前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23S rRNA和rplC基因突变可能与利奈唑胺耐药性相关.

  • 利奈唑胺所致47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张宏;邝浩斌;覃红娟;汪敏;袁园;叶锦泉;冯治宇

    目的 了解利奈唑胺(linezolid,Lzd)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广州市胸科医院肺结核科2014年10月1日至2017年3月20日使用含Lzd的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患者,共47例,对治疗过程中Lzd所致的ADR及处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7例患者Lzd用药中位时间为150(30~730)d,共37例(78.7%)患者发生61例次ADR.主要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及皮肤,具体表现为周围神经炎24例(51.1%,24/47)、恶心15例(31.9%,15/47)、视力下降11例(23.4%,11/47)、头痛3例(6.4%,3/47),以及失眠、头晕、骨髓抑制、皮疹及瘙痒各2例(均为4.3%,2/47).用药0~6个月内发生周围神经炎(45.9%,17/37)及恶心(29.7%,11/37)的患者例数较多,用药0~8个月内发生视力下降(27.0%,10/37)的患者例数较多,8个月后上述3种ADR的新发患者例数均随用药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发生ADR的患者可采取对症(47例)、减量(11例)、暂停用药(3例)及停药(11例)等临床治疗措施,其中停药者包括周围神经炎5例、视力下降4例、骨髓抑制1例、恶心1例;37例发生ADR的患者经上述处置后终22例(59.5%)好转,14例(37.8%)不变,1例(2.7%)加重.结论 Lzd疗程较长,发生ADR的比率较高,但只要及时处理,Lzd的使用仍是安全的.

  • 利奈唑胺治疗广泛耐药肺结核病的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的处置

    作者:顾芬;范黎萍;黄亚菊;胡敏

    广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XDR-TB)指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被证实除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外,还对任何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以及3种二线抗结核注射药物(卷曲霉素、卡那霉素和阿米卡星)中的至少1种耐药.XDR-TB是为严重的一种耐药结核病,由于缺乏有效的药物,其临床治疗效果极差,死亡率高且死亡发生的速度快,其危害程度远高于艾滋病,是人类致命的杀手.

  • 利奈唑胺治疗G+球菌肺炎的研究

    作者:宋鹏

    目的:观察并分析利奈唑胺在G+球菌肺炎中的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G+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300mL的利奈唑胺注射液进行临床治疗,如果患者合并有其他感染症状,需要给予β-内酰胺类抗生素.观察6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中,60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88.3%;本研究中检测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共计28例,未完全清除的患者共计4例,检测出的尿肠球菌共计5例,未完全清除的患者为1例,本研究中的清除率是91.7%;此外,本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计数下降,其发生率是41.7%,对其行停药处理之后,患者的不良反应自行缓解;也有部分患者出现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轻微升高现象,但是其发生率较低,对其行停药处理之后,患者的不良反应自行缓解.结论:在G+球菌肺炎的治疗中,利奈唑胺安全有效,可推广.

  • 利奈唑胺对老年重症感染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影响

    作者:陈韦强;刘漪;谢作舟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对老年重症感染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2011年4月至2014年9月,医院收治老年重症感染患者30例,均静脉或口服应用利奈唑胺,监测血药浓度,调整用药,监测血乳酸水平,72h评价临床疗效,诊断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有效率66.67%,发生不良反应16.67%:有效者每日剂量值域高于显效+进步+无效者,有效者治疗时间、值域低于显效+进步+无效者,观察组24h相较于治疗前变化、1周后相较于48h变化高于对照组,48h相较于24h变化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奈唑胺治疗老年重症感染患者,可致患者血乳酸水平上升,且具有累积性;对于长时间应用利奈唑胺者,应做好血乳酸水平动态监测.

  • 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耐药菌肺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彭敏恋

    目的:探索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耐药菌肺炎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革兰阳性耐药菌肺炎的患者111例,采取随机分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5例患者,观察组5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万古霉素注射液1000 mg,每天2次;观察组采用利奈唑胺注射液,使用的剂量为600mg,每天2次.对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进行统计得出,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76.36%,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3.93%.两组对比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2.72%,观察组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奈唑胺应用于临床上革兰阳性耐药菌肺炎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成本;但在不良反应的发生方面,并不具备显著优势.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综合不同患者疾病特点、一般情况,优化用药方案.

  • 耐药结核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买买提吐尔孙·努尔买买提;吐送江·买托合提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耐药结核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耐药结核病患者76例作为受试者.口服异烟肼治疗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利奈唑胺联合异烟肼进行治疗的38例患者为治疗组,开展1个疗程(12周)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9%和94.7%,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利奈唑胺联合异烟肼治疗和预防耐药结核病,可有效缓解耐药结核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危害,促进病情恢复,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利奈唑胺治疗直肠癌合并肠球菌肺炎一例报告

    作者:李淑云

    近年来,肠球菌属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株和庆大霉素高耐药株逐渐增多,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国外也有较多报道,肠球菌所致重症感染的治疗已成为临床棘手的问题.利奈唑胺于2000年4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感染,包括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的感染,或者确诊为G+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以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的感染[1].本倒患者为万古霉素敏感的肠球菌肺部感染,考虑患者的情况而选用的安全性更好地利奈唑胺收到了良好的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 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的现状及主要耐药机制

    作者:田月如;李敏

    利奈唑胺是第一个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通过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单位作用,抑制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对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目前,国内外已出现耐药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且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值得重视。耐药机制主要是细菌核糖体23S rRNA第V功能区基因突变,CFR基因的获得,编码50S核糖体蛋白L3、L4、L22的rplC、rplD、rplV的基因突变,23S rRNA修饰改变导致的耐药,LmrS多药外排泵,ABC蛋白过度表达等。

  • 全基因测序分析粪肠球菌利奈唑胺耐药相关变异位点的研究

    作者:陈重;李多云;程航;邓向斌;邓名贵;潘伟光;杨唯枝;王红燕;姚伟明

    目的 通过全基因组序列研究利奈唑胺敏感株和诱导耐药粪肠球菌之间基因位点差异,分析利奈唑胺耐药相关基因变异位点. 方法 粪肠球菌ATCC29212菌株用浓度梯度的利奈唑胺进行耐药性诱导,终获得利奈唑胺耐药的粪肠球菌株LRS29212.提取其总DNA,进行PE(paired end或称双端)测序,采用软件SPAdes进行序列拼接,拼接获得原始scaffold,然后用Gapcloser及GapFiller对scaffold补Gap,采用PrInSeS-G进行序列校正,终获得全基因组序列.获得的全基因序列与标准株ATCC29212菌株基因组序列(PUBMED公布序列)作比较,获得变异基因位点,并对变异基因功能进行注释. 结果 通过32代诱导,获得了粪肠球菌LRS29212,其MIC值为128 μg/ml;粪肠球菌LRS29212全基因组包含3 010 552碱基对,GC含量37.3%.基因组通过注释后总共有2 918个编码序列(CDS),53个tRNA的编码基因,以及5个完整的rRNA基因编码的操纵子,获得PUBMED全基因序列号(PRJNA257022);总共找出152个SNP,其中错义突变的SNP有24个,包含结合糖ABC转运ATP结合蛋白. 结论 经LZD诱导成功获得耐LZD粪肠球菌LRS29212菌株,测序分析该菌株存在基因突变位点,为进一步研究LZD耐药机制奠定了基础.

  • 血液病房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病例回顾分析

    作者:靖彧;薄剑;赵瑜;李红华;王书红;黄文荣;王全顺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治疗血液科革兰阳性球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选择解放军总医院2011年1月-12月细菌培养为革兰阳性球菌并使用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单药治疗的血液科住院发热患者.记录用药前后各种参数包括退热时间、呼吸道症状、体征、影像学改变、血常规指标、生化常规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3种药物的退热时间、细菌清除率、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三组患者分别为利奈唑胺15例,万古霉素17例,替考拉宁20例.结果表明,利奈唑胺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4.43 ±3.15)d,细菌清除率55.56%,临床有效率86.67%;万古霉素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6.83±4.67)d,细菌清除率54.54%,临床有效率76.47%;替考拉宁组平均退热时间(5.57±4.16)d,细菌清除率41.67%,临床有效率80.00%.三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利奈唑胺组中发生腹泻1例,血小板减少2例;万古霉素组中发生恶心1例,肌酐升高2例;替考拉宁组中发生血小板减少3例.5例血小板下降均与白血病患者治疗后血象下降重叠,未停药,血小板随造血功能恢复而正常,与用药无关.结论: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三组药物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疗效相当,并无统计学差异,但利奈唑胺的退热时间、细菌清除率及临床有效率有优于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趋势.

  • 杭州地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汪强;王寅;刘建芳;陈雪静;黄晨静;孙爱华;严杰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MRSE)临床菌株对利奈唑胺耐药机制。方法2013年5月—2015年4月从杭州地区多家医院败血症、泌尿道感染、感染性胸膜炎患者标本中分离出23株对利奈唑胺耐药表皮葡萄球菌( LRSE )。采用 E-test测定13种抗生素对上述LRSE菌株的低抑菌浓度( MIC)。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和聚类分析确定上述LRSE菌株的同源性。采用PCR及其产物测序了解上述LRSE菌株23S rRNA 基因第5功能区G2576T突变和cfr基因与利奈唑胺耐药的关系。结果23株LRSE中,15株利奈唑胺MIC>256μg/ml,8株利奈唑胺MIC分别为6或8μg/ml,但均对苯唑西林和头孢西丁耐药。利奈唑胺高耐药( MIC>256μg/ml) LRSE菌株中,LRSE1和LRSE2、LRSE3~LRSE6、LRSE9~LRSE12分别为来自同一医院的同一克隆系。所有LRSE菌株均携带cfr基因,但利奈唑胺高耐药( MIC>256μg/ml)的15株LRSE菌株同时存在23S rRNA基因第5功能区G2576T突变,但利奈唑胺低耐药( MIC=6或8μg/ml)的8株LRSE菌株则否。结论本地区分离的LRSE菌株对利奈唑胺耐药水平差异较大,但分布较广且均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LRSE对利奈唑胺耐药性与其23S rRNA基因第5功能区G2576T突变和携带cfr基因有关。

  • 利奈唑胺耐药新基因optrA研究进展

    作者:崔兰卿;吕媛

    optrA基因是2015年从我国临床分离的粪肠球菌中发现的利奈唑胺耐药基因.该基因大小为1968 bp,编码655个氨基酸,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ABC转运蛋白有较高的同源性.optrA不仅介导恶唑烷酮类(包括利奈唑胺、泰地唑胺)耐药,还可以介导苯丙醇类(包括氟苯尼考、氯霉素)耐药,并可以水平传播.利奈唑胺是临床上治疗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难治性感染的一线药物,因此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optrA基因的出现与流行.本文将从optrA基因的发现、流行特征、分子传播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755 条记录 1/38 页 « 12345678...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