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鼠脾脏来源内皮祖细胞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影响的体外研究

    作者:方靖琴;张伟国;马长锁

    目的 研究体外内皮祖细胞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脾脏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内皮祖细胞,通过观察其分化过程中的形态特征,激光共聚焦检测其吞噬乙酰化低密度酯蛋白(DiI-acLDL)和结合荆豆凝集素-1(FITC-UEA-1)的特异性,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34和CD31的表达,对EPCs进行鉴定.按0、10%、20%、30%、40%、50% 6个浓度将内皮祖细胞条件培养基加至C6胶质瘤细胞的常规培养基中观测其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分别采用内皮祖细胞条件培养基和常规培养基孵育C6胶质瘤细胞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的细胞周期.结果 激光共聚焦鉴定DiI-acLDL和FITC-UEA-1双染色阳性细胞即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内皮祖细胞一致性表达CD34和CD31.随着内皮祖细胞条件培养基含量的增加,36 h和48 h各浓度组的光密度值也随着增加,且50%内皮祖细胞条件培养基组D(490)值(2.018±0.220)、(2.388±0.448)均高于对照组(1.163±0.103)、(1.106±0.174),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50%含有内皮祖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率(即S+G2/M)明显高于对照组[(34.650±1.492)% vs (29.587±2.504)%, P<0.05].结论 体外内皮祖细胞条件培养基能促进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分泌的各种血管生成类细胞因子有关.

  • 大鼠表皮干细胞的分布与体外分离培养

    作者:陈伟;杨恬;连小华;杨珂;黄恩毅

    目的 研究大鼠表皮干细胞的分布与体外分离培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大鼠表皮干细胞的分布;用DispaseⅡ、胰酶二步法消化新生大鼠皮肤,获得单细胞悬液,Ⅳ型胶原筛选,体外培养大鼠表皮干细胞,进行免疫组化鉴定,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 在表皮基底层、毛囊外根鞘区α 6-integrin、K15等表皮干细胞标记物染色阳性,而分化指标CD71染色阴性;CD34在表皮基底层阴性表达,而在毛囊隆突区阳性表达;体外分离的基底层表皮干细胞生长良好,具有较高的克隆形成率;干细胞标记物α 6-integrin、 K15呈阳性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α 6-integrin达到84%,说明较为成功地体外分离培养出大鼠表皮基底层干细胞.结论 在表皮基底层、毛囊外根鞘区存在表皮干细胞.

  • 不同浓度TGF-β1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作者:宋仁刚;宋任强;柳大烈;张瑶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TGF-β1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体外增殖的影响.优化EPCs体外培养条件.方法 冲洗大鼠骨髓腔,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单个核细胞;通过fibronectin包被的培养皿差速分选、富集EPCs,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所富集细胞进行CD34,CD133,VEGFR-2表型鉴定.将EPCs在含有10~300 pg/ml的不同浓度TGF-β1的M199培养基中传代培养扩增,记录细胞扩增数量,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对不同代次细胞,进行CD34,CD133和VEGFR-2表达检测.结果 快速黏附于fibronectin的细胞群中,CD34,CD133,VEGFR-2阳性细胞含量明显高于未分选细胞(P<0.05).细胞培养至P4,在TGF-β1浓度为10 pg/ml的实验组,细胞总体扩增数量以及CD34,CD133,VEGFR-2阳性细胞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浓度TGF-β1的实验组(P<0.05).结论 培养基中低浓度的TGF-β1能提高大鼠骨髓EPCs体外扩增数量,而且减慢了EPCs的分化速度.从而使EPCs发挥更高的治疗效率.

    关键词: TGF-β1 EPC 体外 增殖
  • 双氯芬酸钾脂质体制剂的制备及大鼠体外透皮研究

    作者:赵凯;王昆;张敬如;蔡明志;黄复生

    目的研究双氯芬酸钾(DP)脂质体制剂的制备及体外的经皮吸收特点.方法采用改良均质法制备DP钾脂质体制剂;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研究DP脂质体制剂与上市凝胶制剂大鼠皮肤的体外透皮吸收差异.结果改良均质法制备的DP脂质体,平均粒径为345 nm,粒径分布比较均匀,包封率为87.3%.体外透皮实验中,DP脂质体制剂较凝胶制剂的透皮能力高(P<0.05).结论脂质体包封的双氯芬酸钾制剂质地均一,稳定,能有效地渗透过皮肤.

  • 两种胚胎移植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作者:罗嘉;宋英伟;徐艳霞;李学荣;胡斐

    目的 探讨两种胚胎移植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13年1~12月在该院治疗的2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试验组112例,使用EmbryoGlue移植液;对照组101例,使用G-2胚胎移植液.结果 两组移植周期数、取卵数、移植胚胎数、每周期移植胚胎数、受精、卵裂和优质胚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0.04% vs.19.27%,48.21% vs.34.65%,32.18% vs.19.80%),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试验组异位妊娠率低于对照组(3.57%vs.1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bryoGlue移植液能提高移植的妊娠率和种植率,减少异位妊娠发生率.

  • 体外受精取卵日手淫取精失败的取精方法

    作者:蒲军;丘彦

    目的 研究体外受精取卵日手淫取精失败的取精方法.方法 对120例体外受精取卵日手淫取精失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分别采用药物治疗法、性交法、阴茎头震荡刺激法、经直肠输精管壶腹和精囊及前列腺按摩法、经皮穿刺附睾睾丸法5种方法作为手淫取精失败的替代取精法,120例患者全部取精成功.结论 性交法、经皮穿刺附睾睾丸取精法是较满意的两种替代方法.提前冷冻精子是解决体外受精取卵日手淫取精失败的佳方案.

  • 高龄不孕症患者经自然周期排卵后继续黄体期促排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张明哲;彭先敏;叶贵丹

    目的 对高龄患者经自然周期促排卵后继续黄体期促排的结果进行可行性分析.方法 收集在该院生殖中心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助孕的夫妇资料,分别采用经自然周期排卵后继续黄体期促排方案和常规方案,统计分析对照组和试验组基本资料和实验室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的周期数、年龄、不孕年限、基础小卵泡数、基础卵泡雌激素及基础雌二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获卵数、成熟卵子数、第3天优质胚胎数、成囊率、冷冻胚胎数低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两原核受精率略高于试验组,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然周期排卵后继续黄体期促排方案可提高高龄患者胚胎的数量和质量.

  • 不同受精方式及精子来源对剩余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

    作者:李楠;唐永梅;梁明明;韦立红;唐妮;韦继红

    目的:探讨不同受精方式及ICSI中不同来源精子对胚胎继续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该中心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2697例患者剩余胚胎的囊胚率,按不同受精方式分为体外受精(IVF)胚胎组和显微受精(ICSI)胚胎组,其中ICSI胚胎组又根据精子来源不同再分为精液精子组胚胎和附睾精子组,序贯培养后比较不同受精方式及不同来源精子对剩余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及优质囊胚率的影响。结果2697例患者共培养胚胎8426枚,其中 IV F组7048枚囊胚形成率53.18%,ICSI组1378枚囊胚形成率49.27%,IVF组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常规IVF组相比补救受精组剩余胚胎的囊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ICSI组与PESA组的剩余胚胎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受精方式及ICSI精子来源的囊胚率之间差异不明显。

  • 539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宫腔镜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彭倩;李玉艳;龙玲;李敏;屈清华;罗虹

    目的:回顾性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的宫腔镜检查情况,探讨宫腔镜检查在IVF‐ET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从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在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宫腔镜检查的IVF‐ET病例539例,根据检查时间分为A组(IVF‐ET术前检查组)258例和B组(IVF‐ET术后检查组)281例,对宫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宫腔异常检出率为49.54%,以子宫内膜息肉和复合异常多见,其中B组的宫腔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A组(54.10%vs.44.57%,χ2=4.5,P=0.034);宫颈管总异常检出率为18.74%,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IVF‐ET助孕治疗的患者宫腔异常率较高,胚胎着床失败患者应该行常规宫腔镜检查。

  • 初次行IVF-ET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鸿燕;黄艳芳;黄华英;张青碧

    目的 探讨初次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妇女焦虑、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首次行IVF-ET女性患者,运用自评焦虑测评量表、抑郁测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其焦虑、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行问卷调查,并和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1)发放问卷78份,回收问卷72份,有效率92.30%;(2)焦虑得分(40.38士6.17)分、抑郁得分(42.29±9.75)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社会支持总分(39.76±3.21)分,低于全国常模(P<0.05);(3)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社会支持相关性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本次调查初次行IVF-ET女性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和社会支持呈负相关.

  • 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上游法优化精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吴斌;许文太;周洪贵

    目的 评价密度梯度离心(DGC)法、上游法及DGC结合上游法处理精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解放军第101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3年12月至2016年3月206个IVF-ET治疗周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04个周期采用DGC法处理精液,30个周期采用上游法处理精子,72个周期采用DGC法结合上游法处理精子,比较3种精液优化处理方法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结果 DGC结合上游法的受精率显著高于单独DGC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于上游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精液处理方法的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独DGC法或上游法比较,DGC结合上游法有助于提高受精率,值得在IVF-ET治疗中应用.

  • 甲状腺自身抗体对甲状腺功能正常不孕女性辅助生殖结局的影响meta分析

    作者:丁静雅;秦露丹;徐勇;周路平;蒋春霞

    目的 研究甲状腺自身抗体(ATA)对甲状腺功能正常不孕女性辅助生殖(ATR)结局的影响.方法 以"甲状腺自身抗体"和"辅助生殖"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维普网、Pubmed、Ovid、Embase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收集前瞻性研究;纳入ATA阳性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不孕女性;应用STATA12.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经检索和筛选后共纳入7篇文献.分析结果显示,在前瞻性研究中ATA阳性的女性进行ATR时临床及生化妊娠率均不受影响;而流产率[相对风险(RR)=1.943,95%CI(1.422,2.665),P<0.001]与生产率[RR=0.693,95%CI(0.505,0.950),P=0.023]均受到ATA存在的影响.同时对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进行亚组分析发现,TPO抗体阳性的女性流产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RR=2.318,95%CI(1.494,3.095),P<0.001];TPO抗体阳性的女性生产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RR=0.634,95%CI(0.419,0.961),P=0.032].结论 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ATA阳性的不孕女性中,流产风险有所增加,而生产率有所降低.

  • 胚胎移植位置对体外受精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张潇潇;王渝;吕群

    目的 探讨在腹部超声引导下定位胚胎移植对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IVF患者406例,按超声下移植胚胎距宫底距离占宫深比例的不同分为五组:A组(≤1/5)共58个周期、B组(>1/5~2/5)共82个周期、C组(>2/5~3/5)共104个周期、D组(>3/5~4/5)共96个周期、E组(>4/5)共66个周期.比较胚胎移植位置对IVF结局的影响.结果 胚胎移植位置占宫深比例在大于1/5~4/5的B、C、D组的临床妊娠率(56.10%、56.73%、55.21%)明显高于A、E组(22.41%、2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异位妊娠率、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移植胚胎位置距离宫底的位置占宫深的比例在大于1/5~4/5时,会有更高的临床妊娠率.

  • 腹腔镜体外疝囊结扎针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作者:严顺新;张敏;李兆堂

    目的 探讨研制腹腔镜体外疝囊结扎针在临床实际操作中的症结问题并改进.方法 自1998年5月至2011年5月针对自行研制的腹腔镜体外疝囊结扎针的长度、直径、针头形状、钩针孔情况,从临床实际操作中进针至腹膜外、潜行绕越输精管和精索难度三方面及进针时刺穿腹膜情况、握持舒适感、使用耐久性等多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研制腹腔镜体外疝囊结扎针理想数据钩针长8~10 cm.针体长6~8 cm,直径2.5~3.5 mm;钩针头扁钝棱镖状,宽3~4.5 mm、长8~13mm;钩针孔为近椭圆状,孔径1.5 mm.结论 腹腔镜体外疝囊结扎针为三部一体化,临床使用具有握持舒适、进针成功率高、腹膜损伤小、操作简便易行、材料构造结实经久耐用、制造工艺难度相对不大,易于推广.

  • 莫沙必利联合体外胃肠起搏治疗胃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远洪;邹胜智

    胃运动障碍性疾病在临床极为常见,以往多采用药物治疗,而胃肠起搏是近年兴起的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新方法,我科自2008年以来使用莫沙必利联合体外胃肠起搏治疗胃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作者:邓亮亮;陈向红;阙文清;郑素端

    目的 探讨行试管婴儿后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患者的各项有效护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10-2011年发生的84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采取适当的预防性护理、做好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做好腹腔穿刺引流及细致的专科护理.结果 以便及早发现症状并予及时处理,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结论 通过制订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控制与预防起着重要作用.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压疮治疗中的护理体会

    作者:周勤霞;郑凤英

    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一种新型引流技术,用医用泡沫材料包裹多侧孔引流管,使泡沫材料成为引流管和被引流区,使之与外界隔绝,接通负压源形成一个高效引流系统,是处理创面的全新方法[1].早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外科常用的治疗手段,负压封闭引流装置保证了引流效果,能使被引流创面内的脓液、渗液及部分坏死组织及时彻底地被引出体外,加快了深部腔隙的闭合和创面的愈合,且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将1例压疮患者应用VSD的护理介绍如下.

  • 血浆置换治疗血管通路的选择

    作者:覃钟丽

    血浆置换主要是将病人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膜式血浆分离器将患者含有各种毒素及代谢废物的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弃去,同时补充等量的新鲜冰冻血浆,从而达到清除病人体内毒素,补充白蛋白、各种凝血因子的一种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能部分代替肝脏的解毒合成功能,所以又称人工肝支持治疗,简称人工肝.人工肝能有效的清除病人体内毒素,缓解病人症状,降低各种重型肝炎病人的病死率,挽救病人生命,是目前治疗重型肝炎的一种重要手段.而血浆置换时血管通路的良好建立对治疗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2007年5月~2010年3月对155例重型肝炎病人进行血浆置换治疗275例次,现报道如下.

  • 肾结石开放取石术后肾造瘘管的护理

    作者:尹杰

    肾结石开放取石术后肾造瘘管是从肾盂直接通向体外的管道系统,可以有效地引流尿液,清除残留结石,同时也能导致术后出血及泌尿系感染.笔者护理肾造瘘患者3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血液灌流在急性中毒抢救中的应用和护理

    作者:谭燕

    血液灌流(HP)是临床上一种非常有效的血液净化治疗手段.它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进行循环,通过血液灌流器中吸附剂的吸附作用清除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物、药物以及代谢产物等,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现将我院2006年7月~2008年5月10例急性中毒患者进行HP治疗的应用情况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781 条记录 80/90 页 « 12...77787980818283...899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