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梦云;李艺;刘毅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变推行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障碍为主要特征。其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及黑质残存的神经细胞质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即 Lewy小体。我国65岁人群的 PD患病率为1.67%,且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男性稍高于女性[1]。PD高发病率及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一些药物只能改善其症状,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本病属中医“颤证”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病之虚,风、火、痰为病之实。近年来,针刺治疗PD有一定的疗效,现将有关此方面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 新分子细胞生物学方法与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石嵘;郑文岭;马文丽

    分子细胞生物学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对细胞核以及细胞质内的各种超微结构及其功能更为直观的认识,尤其是从分子水平上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使得分子细胞生物学日臻完善,并且也成为研究生命科学的重要技术.在医学研究领域,体细胞核移植、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细胞重编程(特别是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技术)的研究为我们制备体外疾病模型、研究疾病发生机制、寻求细胞及组织移植的新材料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 未成熟卵母细胞在TCM199与P1培养体系体外成熟的比较

    作者:石宇;龙晓林;杜红姿;黄玉玲;张伟良;刘凤华

    目的 探讨人未成熟卵母细胞适宜的培养体系及培养时间.方法 将卵母细胞-卵丘复合体(0CC)332枚和裸卵(DO)393枚随机置入TCM199和P1两种培养体系体外成熟.OCC体外培养48 h,观察其成熟情况.DO分别在24、30、48 h观察第1极体排出情况,计算体外成熟率.OCC和DO成熟后称为成熟的卵母细胞,成熟的卵母细胞行精子卵浆内注射技术(ICSI)受精,比较其在两种培养体系的受精率、卵裂率及囊胚形成率.结果 在TCM199和P1培养体系中,OCC的成熟率、成熟后成为成熟的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和卵裂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成熟的卵母细胞的囊胚形成率为53.7%比37.8%(P<0.05).DO在TCM199和P1培养体系中体外培养24、30、48 h时成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DO成熟后形成的成熟的卵母细胞在P1培养体系中的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高于其在TCM199培养体系中,但只有受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3.5%比62.9%,P<0.05);DO在两种培养体系中体外培养48 h和30 h的成熟率均明显高于24 h(P<0.05),但48 h与30 h的成熟率相比无差异.结论 OCC适宜在TCM199培养体系的培养;DO适官在P1培养体系的培养.DO体外成熟形成成熟的卵母细胞的时间可以缩短至30 h.

  • 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受精方式及发育能力的影响因素

    作者:石宇;龙晓林;杜红姿;黄玉玲;许海燕;刘见桥;张伟良

    目的 探讨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受精方式及影响其胚胎发育的因素.方法 收集本院2008年7月至12月因男性因素需进行卵母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CSI)助孕的135对夫妇未成熟的卵母细胞(DO)354枚,置入P1培养体系中观察培养20~24、26~30、36~40 h后的成熟情况.去除了退化的成熟卵母细胞,随机分为常规体外受精(IVF)和ICSI组,比较2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第3天优质胚胎率及各组优质胚胎和非优质胚胎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促排时间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时间.结果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为82.5%(292/354),IVF组正常受精率56.5%(70/124)低于ICSI组69.9%(107/153)(P<0.05).两组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优质胚胎的患者年龄、体外成熟时间均小于非优质胚胎(P<0.05);不孕年限及促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SI能够提高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受精率.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具有常规受精的能力,第3天胚胎质量与ICSI相似.患者年龄和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时间是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发育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选择性短时受精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玉玲;刘见桥;杜红姿;张文红;孙源

    目的 研究受精失败高风险患者采用选择性短时受精联合补救单精于显微注射(ICSI)的胚胎质量与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 1月本中心助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短时受精患者为A组(93例),其中受精率正常的患者为A-IVF(体外受精)组(58例),完全补救为A-ICSI组(21例),部分补救为A-half组(14例);过夜受精为B组(466例);非补救射精ICSI为C组(94例).对各组的受精率、临床妊娠率、多胎率、流产率、早产率及出生缺陷率进行比较.结果 A-IVF组和B组的受精率、2PN率和OPN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4%(588/790)比80.8% (4674/5782),45.7%(361/790)比64.1% (3707/5782),14.1%(111/790)比,2.6% (149/5782),均P<0.05],但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多胎率、流产率、早产率及出生缺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CSI组和C组的临床妊娠率、多胎率、流产率、早产率及出生缺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half组IVF部分的受精率为72.7%,低于B组80.8% (P<0.05).结论 选择性短时受精保障了大部分存在受精失败高风险患者的利益,可以采用.

  • 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人横纹肌肉瘤细胞系的观察

    作者:张红英;杨光华;步宏;张杰;李胜富;郭立新

    细胞质内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及中间丝.现今可采用多种技术如各种电镜技术、免疫荧光技术、流式细胞术来研究细胞骨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LSCM)可以显示细胞骨架的结构及分布,并能进行定量分析.我们采用直接与间接免疫荧光法,运用LSCM观察细胞骨架,比较人体的横纹肌肉瘤细胞系与培养的正常人横纹肌母细胞的差别.

  • 线粒体病研究进展

    作者:雷元卫;费克香

    线粒体产生细胞生存所必需的能量,是细胞质内带有遗传信息的细胞器.近年来,线粒体机能异常与人类疾病的关系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如线粒体脑肌病、线粒体心肌病、线粒体糖尿病[1.2]线粒体DNA(mtDNA)突变所至的听力丧失以及mtDNA突变与衰老[3]、细胞凋亡、Parkinson病、Alzheimer病、Huntington病等疾病相关.由于线粒体异常产生的症状多种多样,现多称为线粒体病.

  • 外源性 Nkx2.5、GATA4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心肌分化

    作者:陈炜;张雷;尹青;张金平;赵秀军;赵春芳;张亚楠

    目的::心脏早期转录因子Nkx2.5、GATA4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探讨Nkx2.5、GATA4对大鼠B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全骨髓法分离、纯化、扩增培养SD大鼠BM-SCs,流式细胞术联合检测第三代细胞表面分子,CD90+/CD29+/CD45-细胞达95%以上。采用阳离子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TM2000将pEGFP-N1-Nkx2.5、pVP22-GATA4/myc-His质粒转染BMSCs。结果:转染4周后,Western blotting、免疫细胞化学结果表明,与空质粒组、空白对照组相比,Nkx2.5、GATA4显著提高转染组大鼠心肌细胞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 cTnT)、连接蛋白43(connexin43, Cx43)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Nkx2.5转染组、GATA4转染组中部分细胞呈cTnT、Cx43阳性,cTnT阳性细胞的胞质中可见棕黄色丝网状及颗粒样结构,Cx43阳性细胞的细胞质中可见棕褐色颗粒。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转染组大鼠心肌细胞的细胞质内出现大量平行排列的肌丝样结构,细胞侧面或细胞末端可见较多缝隙连接。结论:外源性Nkx2.5、GATA4能够促进B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

  • 蛋白酶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明晓;王佳;王春玲;张剑梅

    蛋白酶体(proteasome)由多亚基组成,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内,主要由核心颗粒和调节颗粒两部分构成.核心颗粒是蛋白酶体的核心,具有糜蛋白酶样、胰蛋白酶样及胱天蛋白酶样活性,是哺乳动物细胞中主要的中性蛋白水解酶体系.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蛋白酶体能精确并有选择性地降解细胞内目的靶蛋白.蛋白酶体的功能不仅限于蛋白质的降解,也参与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如炎症、增殖和凋亡,这些机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整个病理生理进程均有密切联系.本文将着眼于冠状动脉系统的蛋白酶体,了解其功能的变化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管再狭窄的作用.

  • Y染色体多态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肖卓妮;徐望明;杨菁

    目的 研究Y染色体多态性(Yqh+)对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ET)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比较2005年8月至2011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体外受精/单精子卵泡浆内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治疗的Yqh+携带者和非携带者IVF/ICSI-ET的妊娠结局.其中Yqh+携带者72例,非携带者986例;Yqh+携带者中29例进行IVF助孕,43例进行ICSI助孕.结果 IVF治疗周期组,与非携带者相比,Yqh+携带者妊娠结局较差.Yqh+携带者组的受精率(50.05%vs.66.01%;P<0.05;OR 0.61;95% CI 0.49~0.57)、着床率(8.33%vs.20.87%;P<0.05;OR 0.35;95% CI 0.14~0.87)、优质胚胎率(44.70%vs.57.89%;P<0.05;OR 0.59;95% CI 0.43~0.80)和临床妊娠率(17.39%vs.39.59%;P <0.05;OR 0.32;95% CI 0.11~0.96)明显降低.ICSI治疗周期组,Yqh+携带者与非携带者妊娠结局相似.两组间的周期取消率(4.65%vs.4.79%;P>0.05;OR 0.97;95% CI 0.22~4.35),受精率(77.29%vs.79.46%;P>0.05;OR 0.88;95% CI 0.69 ~ 1.12),卵裂率(94.36%vs.95.21%;P>0.05;OR 0.84;95% CI 0.51~1.38),着床率(25.30%vs.23.69%;P>0.05;OR 1.09;95% CI 0.65~ 1.84),优质胚胎率(52.22%vs.54.79%;P>0.05;OR 0.90;95% CI 0.58~1.39)和临床妊娠率(41.46%vs.39.35%;P>0.05;OR 1.09;95% CI 0.57 ~2.11)无明显差异.结论 Yqh+可能对男性生育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对于IVF治疗结局不良的Yqh+患者,ICSI受精可能会改善其助孕治疗结局.

  • 取卵日因手淫取精失败改行手术取精及时干预对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结局的影响

    作者:高兴成;胡鹏

    目的 使用促性腺激素探讨取卵日因手淫取精失败改行手术取精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行ICSI治疗,在取卵日因男方手淫取精失败而改行手术取精(PESA/TESA)的病例共25例,对照组选取因梗阻性无精子症行手术取精的病例共215例.比较两组ICSI治疗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以及畸形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女方年龄、不孕年限、使用促性腺激素(Gn)的总量以及Gn的天数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妊娠情况:受精率、卵裂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优胚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2).两组的畸形率均为0.结论 (1)手术日体外取精失败,改行手术取精后行ICSI妊娠结局相似,说明取卵日手淫取精失败进行PESA/TESA及时干预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避免错失治疗的佳时机;(2)精神心理因素对于ICSI的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影响,会造成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种植率以及临床妊娠率降低.

  • HGV RNA转录体感染恒河猴的血清学及组织学改变

    作者:任浩;朱分禄;朱诗应;王路;戚中田

    目的:观察接种HGV实验猴的血清学和组织病理改变,以探讨HGV对恒河猴的致病性.方法:将庚型肝炎病毒(HGV)全长RNA转录体肝内注射感染恒河猴,检测血清HGV RNA、ALT变化和抗HGV.定期取实验猴肝组织,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对HGV E2蛋白的表达进行定位分析尸检取猴的各种脏器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并分析HGV E2蛋白在心、肝、胰、脾和肾脏的表达.PCR检测心、肝、胰、脾和肾脏中HGV正负链RNA的存在透射电镜分析肝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感染后lwk HGV RNA即阳转,长持续达27wk.实验恒河猴血清ALT间歇性升高,高达2106nkat·L-1.肝组织学活检呈现轻度炎性病变,尸检结果表明实验猴死于间质性肺炎,除肝组织炎症改变外,其他组织正常.免疫组化显示HGVE2蛋白主要在肝细胞质内表达,在心脏和脾脏亦有不同程度的表达.HGV基因组RNA和负链RNA的检测表明HGV在肝脏以外的其他脏器如心和脾脏中亦有复制.电镜结果表明肝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较大,肝窦内发现直径约25nm~30nm的病毒样颗粒呈晶格状排列.结论:HGV RNA转录体有感染性并能形成病毒血症.恒河猴对HGV感染敏感,可作为研究HGV复制及致病性的动物模型.

  • 2011年KeystoneSymposium结核病国际会议简介

    作者:米凯霞;张宗德

    2011年Keystone Symposium结核病国际研讨会于201 1年1月15-20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笔者将会议的主要内容概述如下.1.结核病免疫学研究:微小RNA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的效应而在先天免疫中发挥作用,本次会议上有研究者报道,在分析MTB感染巨噬细胞过程中微小RNA的表达谱时,发现微小RNA-155显著增高.另有研究者介绍了白细胞介素-12p40同源二聚体在介导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活化的新功能,当MTB入侵免疫系统时,活化和记忆T细胞迁移到病灶周围的过程相对较慢,如果能促进这一过程,就能改善现有的疫苗设计.以往认为,分枝杆菌的特点是定位于宿主细胞的吞噬体内,现在这种认识受到挑战.有研究者在细胞质内发现分枝杆菌的存在,但这种迁移只存在于致病性分枝杆菌中,尚未在非致病性分枝杆菌及其突变菌株中发现这种现象,其意义在于,将MTBⅦ分泌家族分泌系统导入卡介苗中,可使卡介苗获得迁移至细胞质中的能力.

  • IVF/ICSI中取卵后无胚胎可移植的原因探讨

    作者:翟丹梅;李柳铭;李慕军;靳玉甫;黄世扬;覃爱平

    目的 探讨取卵后无胚胎可移植的原因及应对方法,为今后类似病例助孕方式和处理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对在本院生殖中心接受助孕治疗并行采卵术的无胚胎可移植的142对夫妇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 324个取卵周期中无胚胎可移植的周期数是146个,占取卵周期总数的6.3% (146/2324).146个无胚胎可移植周期中常规体外受精完全受精失败61个,占总数的41.8% (61/146),是无胚胎可移植的主要原因,而其他原因中非正常受精、取卵失败、正常受精后受精卵不分裂、正常受精胚胎质量差、ICSI完全受精失败、取精失败分别占总数的20.5% (30/146)、15.1% (22/146)、8.9% (13/146)、6.8% (10/146)、5.5% (8/146)、1.4% (2/146).146个无胚胎可移植周期与同期有胚胎可移植周期总数比较,前者除了获卵数显著低于后者外,女方年龄、不孕年限、促性腺激素Gn天数和Gn用量均显著高于后者的(P<0.05). 结论 IVF/ICSI中取卵后无胚胎移植的原因多而复杂,其中常规IVF受精失败是其主要原因.

  • 采用新鲜和冻融精子进行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张秋芳;乔杰;白泉;李明;廉颖;吴昱琪;刘平

    目的 比较采用新鲜和冻融的睾丸及附睾精子进行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9月-2007年5月因无精症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CSI的患者208例,按患者意愿分为冻融组37例和新鲜组171例.冻融组在行ICSI前将冻存的睾丸或附睾精子解冻并复苏.观察冻融组睾丸和附睾精子的临床利用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包括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等)和妊娠结局(包括流产率、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等).结果 (1)冻融组睾丸精子的临床利用率为92%(23/25),附睾精子为100%(12/12).(2)新鲜组患者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分别为62.25%(973/1563)、78.9%(768/973)、44.4%(60/135)和29.3%(84/287),分别与冻融组[分别为64.53%(282/437)、79.1%(223/282)、46.9%(15/32)和33.3%(23/6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新鲜组患者的流产率、单胎妊娠分娩孕周、双胎妊娠分娩孕周、单胎妊娠平均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双胎妊娠平均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11%(6/55)、(39.0±1.4)周、(36.8±1.7)周、(3409±393)g和(2584±266)g,分别与冻融组[分别为7%(1/15)、(38.7±0.6)周、(36.3±1.2)周、(3350±383)g和(2635±171)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冻融的睾丸或附睾精子行ICSI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 血脂异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IVF/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李宣;丁卫;刘嘉茵;冒韵东;黄洁;王媁;马翔

    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或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7月至2016年3月行IVF/ICSI、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方案诱导排卵的PCOS不孕患者共468例,根据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为血脂异常组(108例)及血脂正常组(36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妊娠结局,并采用分层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体质指数(BMI)的影响.结果 (1)血脂异常组与血脂正常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基础LH、基础雌激素水平等两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但血脂异常组患者的BMI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分别为(25.0±3.0)、(23.1±3.0) kg/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患者的高评分胚胎率、hCG日子宫内膜厚度、hCG日孕激素及LH水平、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流产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患者的优势卵泡数、获卵数、hCG日雌激素水平、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显著低于血脂正常组(P均<0.05),促性腺激素(Gn)使用总量、Gn使用天数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P<0.05).(3)分层分析显示,无论在BMI<24 kg/m2还是BMI≥24 kg/m2,血脂异常组患者较血脂正常组,Gn使用总量、Gn使用天数均显著增高(P<0.05);获卵数、hCG日雌激素水平有下降趋势,且在BMI≥24 kg/m2中两组有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即使校正了BMI,血脂异常仍然对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有负面影响(P<0.05).(4)进一步分析临床妊娠者与未获得临床妊娠者的不同血脂组成成分显示,未获得临床妊娠者的TG水平显著高于妊娠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也显示,TG水平升高与PCOS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负相关(P<0.05).结论 血脂异常的PCOS患者具有更高的BMI,增加了Gn的用量,降低了患者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特别是TG水平升高,对PCOS患者的IVF/ICSI结局有不良影响.

  • 青海地区不孕症患者基础促甲状腺素水平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

    作者:曾湘晖;王莉云;舒晓巍;熊正芳;党小红

    目的 探讨青海地区不孕症患者基础促甲状腺素(bTSH)水平对体外受精(IVF)或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法(ICSI)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青海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282个IVF周期和93个ICSI周期,根据患者的bTSH水平分为4个区间(≤1.7、>1.7~≤2.5、>2.5~≤3.5、>3.5 mU/L),观察不同bTSH水平不孕症患者行IVF/ICSI治疗后的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等结局的差异.结果 (1)在375个IVF/ICSI周期中,bTSH水平与流产率呈正相关(r=0.42,P=0.04),与活产率和种植率呈负相关(r=-0.42、-0.28,P=0.04、0.03),而与获卵数、受精卵数、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移植当日子宫内膜厚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2)bTSH水平≤1.7、>1.7~≤2.5、>2.5~≤3.5、>3.5 mU/L患者的种植率分别为28.7%、27.3%、37.7%、19.2%,活产率分别为80.9%、75.0%、82.7%、59.8%,流产率分别为19.0%、15.0%、16.7%、40.1%,4者的种植率、活产率、流产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TSH水平低的患者流产率较bTSH水平高者低,其种植率、活产率相对较高.结论 当bTSH水平>3.5 mU/L时,不孕症患者的流产率升高,活产率、种植率降低,需关注IVF/ICSI治疗前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变化.

  • 体内成熟与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纺锤体位置及其与胚胎发育的关系

    作者:方丛;梁晓燕;李涛;张敏芳;周灿权;庄广伦

    目的 研究体内成熟与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纺锤体位置及其与胚胎发育的关系.方法 对134个体内成熟卵母细胞在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法(ICSI)操作时用纺锤体实时观察仪进行纺锤体位置的观察,体内成熟卵母细胞来自单纯因男性不育而进行ICSI治疗的患者15例(体内成熟组).另外对45个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观察纺锤体位置,体外成熟卵母细胞来自因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不孕而进行治疗的患者5例(体外成熟组).纺锤体的位置按照其与第一极体之间的角度不同分为Ⅰ、Ⅱ、Ⅲ、Ⅳ和Ⅴ级.并观察两组成熟卵母细胞的受精及其胚胎发育情况.结果 体内成熟组和体外成熟组患者的卵母细胞中可观察到纺锤体的分别占83.6%(112/134)和82.2%(37/45).体内成熟组患者卵母细胞纺锤体的位置Ⅰ、Ⅱ、Ⅲ、Ⅳ和Ⅴ级分别为22.4%、55.2%、3.0%、3.0%、16.4%,体外成熟组则分别为17.8%、51.1%、8.9%、4.4%、17.8%,两组各级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内成熟组卵母细胞中,纺锤体离第一极体较近(Ⅰ级)者受精率较高(93.3%),显著高于其他各级(分别为73.0%、2/4、1/4、63.6%,P<0.05).结论 体内成熟与体外成熟卵母细胞间纺锤体位置未见显著差异;纺锤体的位置与卵母细胞受精率有一定相关性.

  • 每取卵周期的累积活产率在IVF/ICSI妊娠结局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吴春香;张婷;舒黎;黄洁;刁飞扬;丁卫;高彦;王炜;冒韵东;崔毓桂;刘嘉茵

    目的 以每取卵周期的累积活产率(CLBR)作为评价体外受精或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VF/ICSI)妊娠结局的指标,探讨不同卵巢刺激方案IVF/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IVF/ICSI治疗的不孕症患者,共6142个取卵周期,分析不同卵巢刺激方案(长方案、拮抗剂方案、温和方案)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比较患者年龄、不同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对每取卵周期CLBR的影响.结果(1)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患者的每取卵周期CLBR分别为69.0%(2004/2906)和67.4%(644/95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和方案患者每取卵周期的CLBR为53.2%(1215/2281),显著低于前两者(P均<0.05).(2)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对于20~25岁的患者,3种方案的每取卵周期CLBR均无差异(P均>0.05);而对于26~35岁的患者,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的每取卵周期CLBR均显著高于温和方案(P均<0.05).(3)随着获卵数的增加,3种不同卵巢刺激方案患者的每取卵周期CLBR均呈上升趋势,当获卵数≥6个,每取卵周期的CLBR上升趋于平缓.按不同获卵数比较发现,在获卵数为0~4个时,拮抗剂方案每取卵周期的CLBR(50.0%)高于温和方案(37.0%);获卵数为5~9个时,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的每取卵周期CLBR(分别为66.3%、65.6%)均高于温和方案(54.5%),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当获卵数≥10个时,3种不同方案的每取卵周期CLBR均无差异(P均>0.05).(4)随着可移植胚胎数的增加,3种不同卵巢刺激方案患者每取卵周期的CLBR均呈上升趋势.(5)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率在长方案患者中(5.2%,152/2906)显著高于拮抗剂方案者(4.4%,42/955),拮抗剂方案显著高于温和方案者(1.5%,34/2281),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每取卵周期的CLBR是评估IVF/ICSI妊娠结局的重要指标,与常规单个移植周期的活产率相比更能反映辅助生殖技术的助孕效能.年龄、获卵数和可移植胚胎数是影响每取卵周期CLBR的重要因素.针对不同年龄和卵巢反应的患者,应设计个体化的促排卵方案,可获得较高的每取卵周期CLBR,减少药物费用和促排卵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双胚胎移植后发生双胎妊娠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牛志宏;冯云;张爱军;张慧琴;孙贻娟;陆小激

    优胚胎发育速度评分高以及卵巢反应性好的患者发生双胎妊娠的风险较高,可尝试进行单胚胎移植.

140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