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论和法的涵义及配伍规律
和法属于"八法"之一,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1].考历代本草专著均无专列"和法"类药物,和法依赖药物的配伍以实现其作用,这是和法与其他七法明显不同之处.
-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之我见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灸干草汤主之."其意为:患太阳伤寒或中风,不因汗下即见脉结代,心动悸,必其人气血素虚,不任风寒之贼伤而致.此时表里同病,因里证急,虽有表证也再所不顾,宜先治其里,用灸甘草汤以滋阴养血,和阳复脉.
-
中药分型治疗顽固性血尿3例
顽固性血尿由于病程久,病情反复发作,导致肾阴亏虚,若遇外感而成表里同病,阴虚日久,水不制火,相火妄动而成瘀热互结;由于气血失调,脾肾气虚,统摄失司,导致瘀血实邪而成虚实夹杂.笔者采用中药分型治疗顽固性血尿3例,现报道如下:
-
表里双解方剂
表里双解剂即表里同治、内外分解的一类方剂.表里同病是指表有寒邪,里有气血郁滞或气郁化热的表里同病病变,这时仅用解表药,则里邪不去;仅治其里,则引邪入里,表邪不得解,故须考虑两者兼顾,应用表里双解之法,使表邪去而营卫调.防风通圣散为表里双解的代表方剂,此方是为表里俱实的风热证而设,民间流传“有病没病,防风通圣”之说.
-
仲景表里同病辨治探微
汇总<伤寒杂病论>表里同病的辨治条文,通过分析其症状、药物与表里先后治则的对应关系,总结出仲景表里同病治分三焦的辨治特色,即仲景表里先后治则的确立是以脏腑为指归的.
-
表里双解法治疗病毒性外感热病
病毒性外感热病起病急、传变快,常表现表里同病.应用表里双解法治疗该病既可以祛邪外出,也可以防止病邪深入,达到表里同治,内外分解,防止病邪传变,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的作用.临床应用关键要抓住表里俱病、表里不和的病机.表里双解法内涵丰富,常以解表清里、解表通下、解表和里及汗清和下四法联用等,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然而目前尚无统一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且对发挥治疗作用的机理研究不够深入.为更好应用于临床,应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
-
羌活胜湿汤加味治疗湿阻60例体会
湿阻证为外感湿邪,内虚失运,表里同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头重如裹,四肢困倦、恶风畏寒.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好发于梅雨季节,病程较长;女性多于男性,以中壮年及野外耕作者为多见 .
-
《伤寒论》表里同病证治探微
《伤寒论》表里同病是指患有太阳表证的同时,兼有本经或他经内脏病变者.表里同病形成因素包括邪气因素和体质因素两方面,发病方式为合病与并病以及素有内疾、复由外感引发表的里同病.其证治类型可分为:表里同病,病位偏表,先治其表;表里同病,里证重急,治里为先;表里同病,病势较缓,表里同治.其证治特点为首辨病机,顾护正气.
-
《伤寒论》证候分类纲目——太阳主证表里同病
太阳经为寒水之经,寒为水之气,故寒邪很容易引动体内水饮形成,导致表有寒邪,里有水饮的表里相兼证.人体感受外寒后引起体内形成水饮之邪的具体机理,是因寒邪阻遏阳气,或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体内的阳气;一旦阳气受损或被郁,且可导致气不布津,水津聚而为水邪,造成体内化生停蓄的水邪(废水)和饮邪;另外有些太阳风寒表证的患者,因发汗不当,导致表寒不解,甚至寒邪入里伤阳停水;或误吐误下伤及里阳而停水;或饮水过多,致心下停水.诸如此类,终致形成表寒里水之证.
-
《伤寒论》表里先后缓急原则及临床应用浅谈
表里同病是临床常见的问题,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表里同病确立了先表后里、先里后表、表里同治的治法,故对其中相关内容进行梳理研究,结合临床实例,阐明表里先后缓急原则在处理表里关系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
浅议《伤寒论》表里同病诊治之先后
认为<伤寒论>表里同病主要包括太阳阳明合病和太阳太阴合病两端.对于太阳阳明合病,当太阳病明显而阳明病初结不甚时,必先解表而后攻里;若太阳病与阳明病证候都较甚时,当表里同治.至于太阳太阴合病,当太阳表证兼有里虚寒证且里虚寒较甚时,急救其里而后攻表;若太阳太阴合病而虚寒不甚时,当表里同治.
-
张仲景治疗表里同病的5种方法
纵观《伤寒论》,张仲景治疗表里同病大体有5种方法,即表里双解之法,只解表而里自和之法,只和里而表自解之法,先治表而后治里之法,先治里而后治表之法.现总结如下,冀对指导临床有所裨益.1表里双解之法此法是治疗表里证的常用之法,应用较为广泛,但在处方用药时要有所侧重,或以解表为主辅以和里,或以和里为主辅以解表,或表里用药相当.如《伤寒论》第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太阳病,表证不解而多次使用下法,误下后损伤脾阳,则运化失职,升降反作.气机阻滞,浊阴不降,壅塞胃脘,则心下痞硬;清阳不升,故见下利不止.这种里虚寒兼表不解的表里证,以太阳里虚寒为主,故用桂枝人参汤温中解表.这种治疗表里证的方法就是表里双解之法.
-
《伤寒论》表里同病辨治
临证辨治单纯表证和里证,由于病情单一,表证辨其中风伤寒温病,里证辨其虚实寒热,运用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及脏腑经络辨证等,相形而论,尚易应对.但病人禀赋阴阳不等,体质强弱不同,感邪轻重不一,每有表里同病、虚实兼夹者,病情相对复杂,施治起来有时难免使人有瞻前顾后,顾此失彼之感.张仲景《伤寒论》创立六经辨证体系以辨治外感疾病,其中不乏对杂病的辨治,表里同病的治疗亦属不少,示人以规矩准绳,所出诸方,内蕴治病妙法良意,使人临证有所仿效和借鉴.
-
经方应用琐议
促景经方结构严谨,煎服禁忌法度森严.临床用之得法,则立竿见影,用不对症,则不惟罔效,甚至加剧病情.促景所制大方十五,至今仍为圭臬,兹择六方析其异同,辨其证治,以供参考.
-
《伤寒论》辛温发表法解读与启示
通过对<伤寒论>辛温法治表证的回顾,认识到在表证初期,辛温法治疗的统一性,即无论是感受时邪中的哪一种邪气,其初期表现几乎是一样的,都有恶风寒之表现,都应该使用辛温解表法治疗,至少是离不开辛温法.然而<伤寒论>所谈主要为风寒这一类型的外感证,其他暑、燥、火等邪所致的表证,又非一个辛温法所能胜任,其治疗当从<伤寒论>的示例中体悟,知常以达变.
-
浅论老年病用药双向配伍法
药物双向配伍法,是指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将相反性能的药物组合在一起,纠正病理状态,使疾病获愈的一种治疗方法.如<内经>中有"间者并行"、"寒热温凉,反从其病"的论述,实为"双向"调治之滥觞.据笔者观察,老年人多为"虚实并存"之体,患病之后,每见表里同病、寒热互见、虚实夹杂,因此临床运用双向配伍法,对老年病的治疗常可获良好疗效.本文特从五个方面讨论如下.
-
从标本论治验案二则
例1:张某,男,56岁,农民,1998-04-10初诊。素患中虚便泄,且有面浮跗肿,时轻时重,半年有余,甚或二便失禁,已有脾肾两虚之象。2 d来,感受风寒,外束于表,发为咳逆上气,喘息不能平卧,入夜恶寒发热,舌淡无华,苔白腻,脉濡细,持证参脉,属表里同病,当标本论治,当先解其表,后温其里,解表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药用:川桂枝6 g,生赤芍6 g,老生姜5 g,大红枣10 g,制川朴6 g,光杏仁10 g,炒苏子10 g。 二诊:表证已解,咳逆已平,唯肠鸣便溏如前,里寒未解也。温里当用理中汤。药用:炮姜8 g,炙甘草5 g,制半夏8 g,炒陈皮9 g,炒防风8 g,炒建曲12 g,生米仁12 g,玉桔梗6 g。 三诊:药后便泄已止,日行一次,胃纳增,腹胀宽,唯夜间仍咳嗽,痰多不爽,再以脾肺双调。 药用:川桂枝6 g,生苍术10 g,生米仁12 g,炙甘草5 g,旋覆花10 g,海蛤壳30 g,炒扁豆10 g,冬桑叶6 g,炒苏子10 g,云茯苓12 g。后用六君子汤调治2月而愈。 按:病有轻重缓急,治有标本先后,观此案例,一投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以解表,二投理中汤以温里,三投苓桂术甘汤以调脾肺,再以六君子汤调治2月而病愈。《内经》云:“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医者治病,必须详尽病机,切中要领,方能获得满意疗效。
-
仲景表里同病辨治规律微探
微探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表里同病辨治规律的论述,表里同病辨治的关键是抓住疾病的病机,辨治的重点是解表,同时注意治疗应有所侧重点,急则治其标,其至今对临床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
试述《伤寒论》的表里同病证治
初探<伤寒论>中有关表里同病证治的论述.表里同病表现即有太阳表证,又有他经或本经内脏为病者,属<伤寒论>中"两感""并病"范畴,概述有表寒里热、表里俱热、表寒里饮、表病里实、表实里虚、表虚里实之证.并提出了先表后里,先里后表,标本缓急之别的治疗原则.认为其至今对临床尚有指导意义.
-
从“阳微结”探讨少阳病“半表半里”之本质
阳微结中微字应为衰弱之意,故阳微结应理解为阳微和阳结两层意思,即正气衰弱且少阳气机郁结,是对少阳病病机的高度概括.半表半里不是病位概念,而是指少阳病半虚半实,半阴半阳的病理概念,即少阳病本质为太阴脾虚与少阳郁结同时存在的虚实夹杂病证,即表里同病.对少阳病本质的正确把握,对提高临床实践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