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刚地弓形虫China 1基因型成囊株在小鼠体内的动态分布

    作者:王林;霍星星;陈兆武;陈鹤;余莉;宋晓蓉;Faustina Halm-Lai;罗庆礼;沈继龙

    目的 观察流行我国的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主要基因型China 1成囊株在感染小鼠体内的动态分布和包囊形成.方法 采自武汉的猫源性刚地弓形虫株(TgCtwh1,基因型为China 1,即ToxoDB#9)包囊50个(约含1×104个缓殖子)经口感染SPF级CD1雌性小鼠50只,于感染后第2、4、7、10、14、21、35、50和72天,分别大体观察小鼠健康状况并测定体重;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脑组织压片观察弓形虫包囊形成时间,计算成囊率,测量包囊直径;荧光定量PCR和组织接种方法检测弓形虫在血液、心、肝、脑和淋巴结组织中的动态分布.结果 实验小鼠感染后第7天体重减轻(3.650±0.252)g;第10天[(1.730±0.017)g]与第14天体重差值[(-0.390±0.554)g]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第21天,在脑组织中查获包囊,成囊率为80%,直径为20~40μm;至感染后第35天,小鼠成囊率增为100%,包囊直径为50~60μm.感染后第2天,TgCtwh1虫体即出现在血液、心、肝和淋巴结组织中,拷贝数分别为3.510±0.152、4.100±0.198、4.220±0.209和4.960±0.052,感染后第4天见于脑组织(3.800±0.154);血液中的虫体在第7天达峰值(5.240±0.115),随后逐渐下降,至第35天消失;心和脑组织中的虫体分别于第14天和第10天达峰值后(5.640±0.214和5.790±0.060)维持相对稳定的水平;肝和淋巴组织中的虫体分别于第7天和第10天达峰值(5.310±0.038和6.200±0.152),此后虫体逐渐减少,至第50天转阴.结论 流行中国的弓形虫China 1基因型成囊株在感染小鼠体内虫血症可持续至少21d,感染后第21天首次在小鼠脑组织内检测到包囊.

  • 丙型和乙型肝炎病毒准种异质性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立;张欣欣

    所谓准种是指一群复杂的、不相同的但又密切相关的、呈动态分布的复制体.由于病毒RNA(DNA)聚合酶缺乏校正活性,在复制过程中可发生错配,在体内出现大量基因序列差异而在遗传学上又密切相关的病毒变异体,表现为高度的异质性.

  • 角膜缘损伤模型静脉移植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动态分布特点的初步研究

    作者:乔丽萍;侯世科;姚利秀;孙惠敏;袁佳琴;赵少贞;李素慧

    目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MSCs)取材方便,可使器官、组织的修复和重建成为可能,但MMSCs在体内的分布、归巢等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和难点.文中探讨角膜缘损伤模型静脉移植兔MMSCs的体内动态分布特点.方法 选用2.5kg,月龄2个月的新西兰大白兔60只,入笼养至7d.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只,正常兔作为对照组,角膜缘碱烧伤兔(制备右眼)作为实验组.分别进行静脉移植MMSCs,观察动物进食、休息状态、行为、排便,是否有腹泻、毛色变化、脱毛等;观察眼部是否有睑球粘连、感染.分别于细胞移植后第3、21、60天耳缘静脉抽取2ml外周血后,空气栓塞处死兔(每组每次处死6只),将眼、肺、心、肝、脾、肾、肌肉和脑组织作冰冻切片,片厚4μm.结果 对照组移植术后不同天数MMSCs细胞数目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移植术后第3天,外周血中的MMSCs数量较高(2.98±0.11)个,与第21、60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移植MMSCs的起始数量与外周血中第3天的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0.567,P<0.05).2组间移植术后第3、21、60天细胞数目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共聚焦显像镜下可观察到外源性MMSCs迁移至角膜.对照组在角膜、虹膜、视网膜、脉络膜、虹膜可偶见MMSCs分布.实验组MMSCs数量由多至少依次为角膜缘、角膜中央、结膜、视网膜、脉络膜、虹膜;且MMSCs在角膜缘的分布有"聚集现象";MMSCs经静脉移植后,心、肝、脾肺、肾、肌肉、脑均可见到分布.移植术后不同时间,肺MMSCs数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脾组织中MMSCs数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角膜损伤修复过程中,静脉移植MMSCs可归巢至角膜损伤部位,在全身实质器官中均有分布,肺组织是主要截流场所,脾是MMSCs破坏与溶解场所.

  • 钩体在豚鼠组织中的动态分布和钩体病发病机制研究

    作者:杨宏亮;朱平;李文俊;傅爱芬;赵伶兹;郭晓奎;姜叙诚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建立钩体赖株感染豚鼠的动物模型,观察病理改变和钩体在肝、肾和肺组织中的动态变化,探讨钩体病的发病机制.我们将幼龄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和感染后不同时间段8组,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8×108条腹腔注射感染豚鼠,观察豚鼠发病情况,免疫组化法显示钩体在感染的不同时间肝、肾和肺组织中的动态分布,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钩体病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钩体在组织中分布和降解情况.

  • 国内大气微生物污染现状

    作者:冷家峰;刘仙娜

    大气微生物污染是环境污染之一,大气微生物能够导致人类及动植物疾病的传播,导致工农业产品腐烂变质,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及经济发展.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大气微生物的污染进行了综合性研究.本文就国内大气微生物污染现状、污染规律、动态分布以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苏州地区精神疾病动态分布规律研究

    作者:杨俊;秦雅楠;王佳;殷光中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精神疾病动态变化,为制定应对精神疾病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2002年8月—2010年8月期间苏州市精神病医院精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10459例/16770例次),使用 SPSS 软件包对研究对象的住院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人间分布:性别构成中,男女性别比为0.8:1。病人平均年龄42.87岁,分布于5~93岁。女性患者平均年龄(43.37岁)高于男性(42.31岁)。80%以上患者来源于社会底层及因病离职或退休(简称病离退),其中农民26.0%、工人22.1%、病离退19.8%、学生12.7%。②空间分布:病源地域分布由多到少居前3位的分别为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约占30%。③精神疾病类型分布:ICD-10前3位编码的疾病中位居前3位的依次为 F20精神分裂症(39.5%)、F32抑郁发作(18.7%)、F31双相情感障碍(10.2%),共占68.4%。各类疾病的性别构成不同(P <0.001),其中神经症、精神病性障碍,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而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及活性物质滥用,男性明显高于女性。④住院情况:平均住院次数2.89次,其中住院次数为1次的患者占一半以上。平均住院日71.29天,中位数为44.5天。结论精神科疾病多发于中青年群体,患病仍以精神分裂症为主。随年份变化,女性患者比例呈增长趋势,住院次数呈上升趋势而住院天数呈下降趋势,住院人数呈现季节性规律。

    关键词: 精神疾病 动态分布
  • 斑点杂交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青岛株在螯虾体内的动态分布

    作者:朱建中;夏晓勤;陆承平;郭福生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人工养殖对虾暴发性病毒病的病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1~5] ,本试验应用螯虾这一动物模型[6],利用斑点杂交方法,研究了白斑综合 征病毒(WSSV, 前称无包埋体对虾病毒 Non-Occluded-Shrimp Virus NOSV)青岛株在螯虾 体内的动态分布,为研究该病毒的传播途径、增殖致病机理提供了参考。

  • 甲硝唑在胆汁中的浓度动态分布的实验研究

    作者:郑惊雷;梁力建;王在国;黄文静;王雪丁

    目的 研究甲硝唑在家兔胆汁中的浓度动态分布,为预防和治疗肝胆系统厌氧菌感染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家兔行胆总管造瘘术,静脉注射甲硝唑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胆汁标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在胆汁中的浓度,了解用药后不同时间药物在胆汁中的动态分布.结果 家兔静脉注射甲硝唑(40mg/kg)后0.25h胆药浓度即大大超过有效杀菌浓度,胆汁药物达峰时间Tmax为(0.29±0.10)h;峰浓度Cax为(29.49±10.02)μg/mL,远远超过其对厌氧菌的有效杀菌浓度(0.25~2μg/mL),给药后4h胆药浓度仍达到低抑菌浓度.结论 甲硝唑可作为预防和治疗胆道厌氧菌感染较好的药物.

  • 致病性真菌8536株22年动态分布及致病状况分析

    作者:何勤;刘素琴;程波;陆洪光;魏羽佳

    我们将1980~2001年我科真菌室资料进行了详细整理,就近22年来真菌室经检查确诊为真菌病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出8 536株致病性真菌的分布、致病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人全血、肝脏中维库溴铵

    作者:赵森;王炯;于忠山;谭肖阳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法)测定人血液、肝脏中维库溴铵.方法:取空白血、空白肝(经匀浆)加入一定量维库溴铵标准溶液,加入pH 8氨水稀释后涡旋离心,取上清液过混合型弱阳离子交换柱(WCX)进行固相萃取提取纯化.提取液采用UPLC-MS/MS检测.色谱分离采用UPLC(R) BEH HILIC色谱柱.流动相体系:A相为乙腈,B相为5 mmol· L-1甲酸铵水溶液(甲酸调pH 3.5左右),梯度淋洗;质谱检测采用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MRM).检测结果以维库溴铵母离子m/z 557.526和子离子m/z 100.103、356.346进行定性、定量.结果:空白血、空白肝加标回收率在74%~120%,检出限为0.43 ng· mL-1.结论:本文通过初步探讨维库溴铵大鼠体内分布,得知维库溴铵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变化是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的动态变化过程,并且死后随提取检材部位的不同测出药物浓度存在较大差异.真实案例中也证实了维库溴铵体内分布这一特点.本文可以为相关中毒案(事)件的检验提供方法,并且满足检验要求.

30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