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壮族地区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及孕期贫血对小于胎龄儿影响研究

    作者:邵炎涛;黄东萍;刘顺;黄倩;卢美菊;郭雪峰;陈洁华;仇小强

    目的 分析壮族地区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s,SGA)发生情况,探讨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期增重及孕期贫血等因素对发生SGA的影响,为更好地开展孕期保健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在广西平果县及隆安县的三家医院产科门诊首次产检、孕6~13周的2 199例单胎妊娠孕妇,收集孕妇的基本信息,并随访其产检记录、妊娠结局等信息.使用t检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SGA共327例,发生率为14.87%.调整混杂因素后,孕前BMI<18.5 kg/m2的孕妇比孕前BMI正常孕妇SGA发生风险增加1.09倍(OR=2.09,95% CI:1.59~2.75,P<0.001),孕期体重增加不足孕妇比增加正常孕妇SGA发生风险增加1.19倍(OR=2.19,95% CI:1.67~2.86,P<0.001),孕期轻、中重度贫血对SGA发生风险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孕前体质指数<18.5 kg/m2和孕期增重不足为该地区孕妇分娩SGA的危险因素.

  • 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

    作者:杜秋菊;李李;韩艳萍;张倩;张琳;博庆丽;赵奇红;王缨

    目的 探讨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等的影响,为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减少妊娠并发症提供临床资料.方法 用自编问卷调查929例足月单胎产妇的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随访至分娩.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径等体检数据,运用SPSS软件分析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等的关系.结果 ①孕前低体重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径、巨大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理想体重组和超重组(P<0.05).② 孕期增重过多组巨大儿发生率、头围、胸径均明显大于增重不足和增重正常组(P<0.01),而3组间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即孕期增重越多新生儿出生体重越大,身长越长.③ 孕前低体重和正常体重的孕妇随着孕期增重过多,其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径明显增大.结论 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均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等发育指标有关.孕妇应根据自身条件注意调整孕期的增重范围,以便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 妊娠期糖尿病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

    作者:张钰莹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及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2015年4-12月产检并被诊断为GDM的单胎妊娠孕妇进行随访.分析孕前BMI及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结果:共590例GDM孕妇纳入本研究.根据BMI分类,10.6%(63/590)孕妇体质量偏轻,65.9%(389/590)体质量正常,17.6%(104/590)超重,5.9%(34/590)肥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3348.6±465.4)g,巨大儿发生率为7.6%(45/590),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为2.4%(14/590).随着孕前BMI增加,孕期增重过量的比例显著增加(P<0.01),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和剖宫产率显著增加(P<0.01);随着孕期增重增加,巨大儿发生率显著增加(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孕周、新生儿性别及孕期增重与巨大儿发生有关,与孕期增重正常者相比,孕期增重过量显著增加巨大儿的发生风险(OR=2.57,P<0.01).结论:GDM孕前超重及肥胖孕妇更易分娩巨大儿,应注意将计划妊娠妇女孕前体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特别注意加强对孕前超重和肥胖GDM孕妇孕期体质量的控制.

  • 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增重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作者:杨海平;贾宝伶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增重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以900例具有完整产科资料的妊娠女性作为受试对象,依据孕前的体质量指数(BMI)的不同将孕妇分为消瘦组(BMI<20 kg/m2)、正常组(20 kg/m2≤BMI<25 kg/m2)和肥胖组(BMI≥25 kg/m2);依据孕期体质量增加的不同,将孕妇分为:<15 kg组、15~20 kg组和>20 kg组.观察孕前不同BMI和体质量增加的不同程度对产妇终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消瘦组、正常组和肥胖组3组孕妇顺产率依次降低,剖宫产率依次升高(P<0.01).随着孕期体质量增加量的升高,剖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均呈升高趋势(P<0.01).消瘦组、正常组和肥胖组在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程阻滞、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检出率依次升高(P<0.01);肥胖组孕妇随着孕期体质量增加量的逐渐升高,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和产后出血检出率逐渐升高(P<0.01).结论:孕前肥胖和孕期增重过多可提高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合并症的发病风险,亦可显著增加剖宫产率、巨大胎儿率、不良妊娠结局如产程阻滞、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风险.

  • 孕期增重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付俊博;丛丽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患有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女性日后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体重变化密切相关.本文就此进行分析,以期为妊娠糖尿病患者孕期体重管理提供指导.

  • 生活方式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和新生儿体重的影响

    作者:付楚慧;张倩平

    目的 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和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产科门诊确诊为GDM的385例孕妇分为观察组(196例)和对照组(189例),选择同期血糖正常的孕妇(217例)为正常组,比较3组孕期体重增长、新生儿体重和剖宫产率.结果 观察组孕期增重、每周增重、孕期BMI增加、每周BMI增加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剖宫产率和巨大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营养疗法、运动疗法和全程健康教育等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控制GDM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和新生儿出生体重,降低剖宫产率和巨大儿发生率,促进母婴健康.

  • 孕前体重指数、孕期增重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作者:周小红

    目的 通过分析浦口区产妇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长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开展孕期保健指导.方法 收集并回收浦口区《江苏省围产保健手册》,统计孕前体重、孕前体重指数等孕妇自身指标;统计出生体重、出生孕周等胎儿指标;记录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产后出血、剖宫产发生率.分析孕妇消瘦组(BMI<18.4 kg/m2)、正常组(18.5kg/m2≤BMI<23.9 kg/m2)、肥胖组(BMI≥24 kg/m2)与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产后出血、巨大儿发病关系.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统计产妇资料399份,消瘦组45例,正常组292例,肥胖组62例;孕妇肥胖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消瘦组和正常组(均P<0.05),低体重组的孕妇年龄低于肥胖组.结论 做好孕期保健指导,控制孕前体重增长可有效降低妊高症、糖尿病和巨大儿的发生,降低剖官产率.

  • 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增重与早产发生的相关性统计分析

    作者:陈萍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 BMI)、孕期增重( GWG)的变化与早产发生的相关性。方法以1958例单胎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测量其孕前身高、体重和分娩前后一次体重,计算孕前BMI及GWG值。定义孕前体重指数<18.5 kg/m2为体重过低组,18.5~23.9 kg/m2为体重正常组,24.0~27.9 kg/m2为超重组,≥28 kg/m2为肥胖组。根据 GWG分为Ⅰ组(GWG≤10kg),Ⅱ组(10kg<GWG≤15kg),Ⅲ组(15kg<GWG≤19kg),Ⅳ组(GWG>19kg)4个组。结果本次调查的1958例单胎妊娠妇女中,早产发生率为7.56%,肥胖组早产发生率高达23.08%,体重过低组为23.70%,体重正常组和超重组分别为3.64%和11.01%,不同体质指数组的早产发生率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5.3,P<0.01);GWGⅠ组早产发生率高,为14.15%,GWGⅢ组早产发生率低,为4.20%,不同孕期增重组的早产发生率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14,P<0.01)。结论孕期体质指数与孕期体重增加与早产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过低体质指数、过高体质指数,以及孕期体重增加不足均是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加强孕期保健是预防早产有效途径之一。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正常孕妇孕期增重与巨大儿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治萍;奚杰;陈科;杨伶俐;胡逸凡;张家帅;车焱;张妍

    目的:了解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正常孕妇孕期增重过度对巨大儿发生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于上海市两家妇幼保健院首次建孕妇保健手册的2174例孕早期妇女进行前瞻性随访.记录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MI)、妊娠期每周体重、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等分娩结局,采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OGTT正常孕妇孕期增重过度对巨大儿发生的影响.结果:1837例孕期OGTT正常者中,孕前BMI偏瘦、正常、超重及肥胖的孕妇,孕期体重增重过度,分娩正常出生体重儿的比例依次降低(92.86%,88.44%,85.81%,84.09%);分娩巨大儿的比例依次升高(4.76%,10.14%,12.16%,15.91%).多因素模型显示,孕期增重率对出生体重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偏回归系数β正常vs低出生体重组为3.21(95%CI为1.08~5.34),高出生体重vs低出生体重组为8.01(95%CI为5.30~10.72);孕中期平均体重增长率与出生体重的增加显著相关,正常vs低出生体重组β为3.92(95%CI为2.00~5.83),高出生体重组vs低出生体重组为3.96(95%CI为2.04~5.87)].结论:孕中期平均体重增长率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显著相关,但在孕早期、孕晚期数据中并未显示同样的统计学关联.

  • 孕期不同阶段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

    作者:吕萍;周梦林;张祖娟;陈丹青

    目的:探讨正常足月孕妇孕期不同阶段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嵊州人民医院定期产前检查并且正常足月单胎孕妇263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分为3组:低体重组(<18.5kg/m2),正常体重组(18.5~23.9kg/m2),超重组(24~27.9kg/m2).收集孕妇早、中、晚孕期的体重增加值,分析孕期不同阶段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孕期增重分别为15.0kg(12.7,17.7kg)、14.5kg(12.0,17.5kg)和13.0kg(9.0,16.0kg);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3230g(3000,3470g)、3330g(3090,3600g)和3437g(3140,3722g),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早孕期增重分别为1.4kg(0.6,2.3kg)、1.1kg(0.6,2.1kg)和1.1kg(0.4,1.9kg);中孕期增重分别为7.8kg(6.5,9.4)kg、7.5kg(6.0,9.0kg)和6.5kg(4.8,8.1kg);晚孕期增重分别为5.8kg(4.2,7.5kg)、5.7kg(4.2,7.4kg)和5.1kg(3.5,7.0kg);同孕期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结果表明,除低体重组晚孕期和超重组早孕期以外,其余各孕期体重增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有促进作用.其中低体重组早孕期增重对新生儿体重增加影响大(标准化回归系数0.21,P<0.05);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中孕期增重对新生儿体重增加影响大(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18,0.10,P均<0.05).含哑变量的回归结果示,对整个研究群体而言,中孕期增重对出生体重的影响大(标准化回归系数0.18,P<0.05);相对于正常体重组早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的影响而言,低体重组孕早期增重影响更大(标准化回归系数差为0.05,P<0.05),而超重组小(标准化回归系数差为-0.06,P<0.05).结论:孕前BMI和孕期不同阶段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关;低体重组早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影响明显,而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则中孕期增重对新生儿体重增加明显.因此,根据孕前BMI制定孕期不同阶段合理增重对于控制新生儿体重具有指导意义.

  • 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对妇女产后两年体重变化的影响

    作者:孙金华;李丽佳;邵子瑜;范良乐;朱梦;刘刚;胡传来

    目的::探讨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对妇女产后2年体重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择合肥市某区妇幼保健站进行产后42天体检的418例妇女为研究人群并建立观察队列,采用问卷调查和查阅孕产妇管理档案的方法收集基线资料,于产后42天及6月、12月、18月、24月对其进行连续性随访观察各时点的体重值。结果:418例产妇产后42天、6月、12月、18月、24月恢复至孕前体重率分别为7.42%、15.38%、32.58%、24.89%、27.97%。孕前BMI各组(<18.5kg/m2组,18.5kg/m2≤BMI<24kg/m2组,≥24kg/m2组)产后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增重3组(孕期增重较少组、孕期增重适中组和孕期增重较多组)妇女产后42天、18月和24月体重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孕前BMI、孕期增重影响产后2年体重的变化,根据孕前BMI将孕期增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有效促进妇女产后体重恢复到孕前水平并控制远期肥胖的发生。

  • 经产妇孕期增重及妊娠结局的调查分析

    作者:王璇;陈廷美;于德纯;陈娟;倪霞;贺龙风

    目的:探讨经产妇孕期增重及妊娠结局情况,为孕期保健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镇江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至12月分娩的3801例单胎产妇,比较经产妇与初产妇的年龄、孕龄、孕前体重、孕期增重(GWG)、分娩信息等临床资料.结果:经产妇的年龄、孕次、孕前BMI、新生儿体重高于初产妇,孕龄、GWG低于初产妇(P均<0.05).经产妇巨大儿和早产的发生率高于初产妇(P均<0.05).孕前高体重产妇(孕前BMI ≥24.0kg/m2)中,经产妇GWG达标率高于初产妇(P<0.05).孕前正常体重的产妇(18.5kg/m2≤BMI <24.0kg/m2)中,经产妇低体重儿、早产发生率高于初产妇(P均<0.05).结论:经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需做好孕期保健指导,应重点关注体重管理.

  • 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

    作者:张娇;陈玉华;孙爱玉;修新红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增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分娩的688例足月单胎产妇.按孕前BMI及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分别分组,比较各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按孕前BMI分组绘制折线图,观察巨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变化趋势.结果:孕前高体重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高于低体重组与理想体重组(P<0.01,P<0.05),而后两组则无显著差异.孕期体重增长≥25kg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高于<15kg组及15kg ~25kg组(P<0.05),而后两组则无显著差异(P=0.973).折线图显示,孕前低体重、理想体重及高体重组中巨大儿发生率曲线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曲线分别相交在孕期增重15 ~20kg、10 ~15kg和5~10kg.结论:根据孕前BMI科学控制孕期体重变化能有效降低巨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

  • 单胎孕妇孕前BMI及产次对孕期增重的影响

    作者:李娜娜;徐一鸣;王萌萌;王晓娟;李海霞;王玲

    目的:观察并分析单胎孕妇孕前 BMI 及产次对孕期增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4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分娩的125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孕前 BMI、产次、孕周及分娩方式的孕妇孕期增重情况,采用无序多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孕前 BMI、产次与孕期增重的关系。结果1252名孕妇中,孕前消瘦者孕期增重适宜的比例高于孕前超重及肥胖者(P <0.01),孕期增重过多的比例低于孕前超重及肥胖者(P <0.01);孕前 BMI 正常者孕期增重过多的比例也低于孕前超重及肥胖者(P <0.01)。经产者孕期增重不足和增重适宜的比例均低于初产者(P <0.01),孕期增重过多的比例高于初产者(P <0.01)。调整年龄、文化程度后,与初产妇相比,经产妇孕前消瘦风险降低(OR =0.393,95%CI:0.260~0.594),但孕前超重及肥胖的风险升高(OR =2.050,95%CI:1.368~3.072)。将产次分层后,孕前超重及肥胖的初产妇发生孕期增重过多的风险高于孕前 BMI 正常者(OR =5.378,95%CI:2.424~11.913)。将孕前 BMI 分层后,孕前 BMI正常的经产妇孕期增重过多的风险高于初产妇(OR =1.771,95%CI:1.287~2.437);孕前超重及肥胖的经产妇孕期增重不足的风险低于初产妇(OR =0.216,95%CI:0.065~0.718)。结论初产妇和经产妇孕期增重过多比例均较高;孕前 BMI 和产次是孕期增重的独立影响因素;相比孕前 BMI 正常者,孕前超重和肥胖的初产妇孕期增重过多的风险更大;经产会增加孕期增重过多的风险,同时降低孕期增重过少的风险。

  • 孕期体重增长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

    作者:崔志贞;姜朝霞;高红兰;薛仕和

    目的 探讨产妇孕期体重增长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孕期保健并住院分娩的534例足月单胎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其身高、孕前体重、产前体重等信息,分析孕期体重增加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孕前体型正常的产妇较多,孕前不同体型的产妇孕期体重增长幅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52,P=0.000);孕前体型消瘦和正常的产妇孕期体重增长合理比例明显高于孕前超重及肥胖者(x2=16.407,P=0.000);孕期体重增长过多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值明显高于增长不足与合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F=49.742,P=0.000;F=37.077,P=0.000);孕期体重增长过多的产妇产下巨大儿的比例较高,三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x2=11.825,P=0.003).结论 孕期体重增长过多会增加巨大儿的出生率,应加强孕期健康宣教,使孕期体重增长在合理范围内,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 不同阶段孕期营养指导对围生期母婴的影响

    作者:修霞;黄恩红;马莉;牟莹莹;孙芳

    目的 探讨孕期不同阶段营养指导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来潍坊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接受孕期营养指导的孕妇作为观察组,并根据开始接受营养指导的时间分为A、B、C组.未接受孕期营养指导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孕妇孕期增重及营养供给不限制.追踪随访并比较孕期增重、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低出生体质量及巨大儿发生率及分娩方式等.结果 A、B组和对照组在孕期增重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巨大儿发生率、手术产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和对照组孕妇在上述指标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营养不均衡情况,孕早中期及时实施营养指导控制孕期增重,可调控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在合理范围,降低手术产率,改善分娩方式,提高母婴健康.

  • 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增重对巨大儿发生的影响

    作者:尹恒;黄莉;钟春蓉;彭敏;肖梅

    目的 通过对分娩巨大儿及非巨大儿产妇的多项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探讨产生巨大儿的危险因素,为实施早期干预,减少巨大儿的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按期产检及分娩的产妇1 793例,对孕妇孕期体重增长等体检指标、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出生结局进行跟踪观察,结合孕前体质指数(BMI)、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按孕前BMI分组,1 793名孕妇中孕前消瘦者占19.4%,体重正常者占74.3%,超重肥胖者占6.3%.孕期增重低于美国国家科学院(IOM)推荐标准者占16.1%,符合IOM推荐标准者占39.9%,高于IOM推荐标准者占44.0%.妊娠糖尿病发生率9.6%,分娩巨大儿占6.9%.孕前超重肥胖者分娩巨大儿的风险是孕前体重正常者的2.09倍,孕期增重高于IOM推荐标准者分娩巨大儿的风险是符合标准者的2.92倍,男婴为巨大儿的风险是女婴的3.12倍.结论 孕前BMI、孕期增重、新生儿性别是发生巨大儿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孕前BMI及孕期增重能有效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

  • 孕期增重对婴幼儿体重和肥胖风险影响的随访研究

    作者:梁贞贞;朱鹏;高荣;鲁影;黄文;陶芳标

    目的 研究孕期增重对子代0~24个月内体重和肥胖风险的影响.方法 对317名孕产妇进行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和一般人口统计学信息调查,在子代出生时及3、6、9、12、18、24个月龄时进行体重、身高测量和母乳喂养调查.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增重过多会显著增加子代6月龄(RR =3.56,95% CI:1.31~8.35)和9月龄(RR=2.87,95% CI:1.04~3.28)时肥胖的风险,但并未增加12月龄以后的肥胖风险.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孕期增重与子代在出生时(β=0.032,95% CI:0.008~0.057)、3月龄(β=0.037,95% CI:0.013~0.062)、6月龄(β=0.043,95% CI:0.017~0.068)、9月龄(β=0.038,95% CI:0.013~0.063)和12月龄(β=0.034,95 % CI:0.009~0.059)时体重的Z分值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联,但这种关联在子代12个月龄后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孕期增重过多对子代体重发育的影响可从胎儿期持续至整个婴儿期,这种影响在生后第2年会暂时消失.

  • 基于广义估计方程探讨长沙市开福区产妇产后体重滞留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李玲;颜艳;沙婷婷;高晓;何琼;陈橙;程港;吴霞玲;田倩伶;杨帆;刘世平;曾广宇;晏强

    目的:了解长沙市开福区产妇产后体重滞留(postpartum weight retention,PPWR)的现状,基于广义估计方程探讨PPWR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5年1至12月在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3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终纳入研究的样本为783例.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应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产妇产后1,3,6及8个月的PPWR资料;并进一步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PPWR的影响因素.结果:产妇PPWR随产后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有34.6%的妇女在产后8个月恢复到孕前体重.由广义估计方程结果可知,产后体重滞留的影响因素有孕期增重、孕前体重指数、分娩方式及喂养方式(P<0.05),尚未发现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产次和产后抑郁与PPWR有关(P>0.05).结论:孕期增重是影响PPWR的重要因素.减少PPWR的关键在于监控孕期增重.重视对孕产妇身心健康的宣传教育和科学指导,加强对妇女产后1年内的体重管理,尤其是剖宫产和母乳喂养的产妇,有利于减小因PPWR带来的超重或肥胖的风险.

  • 基于孕前体重指数指导孕期增重对于控制新生儿过重的意义

    作者:崔佳锦;朱昊平;金玉珍

    目的 调查孕前体重指数指导孕期增重范围对控制新生儿体重过大的临床意义.方法 属回顾性研究.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产检并住院分娩孕产妇病例资料,参照国内文献推算的增重范围,分析不同孕前体重指数水平下,产妇孕期增重与分娩大于胎龄儿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有16 257例对象纳入,其中分娩大于胎龄儿者1924例(11.8%).对数线性模型提示孕前体重指数高、孕期增重值大(x 2 =15.35,P=0.043),5个层次以及增重超过推荐范围(x2 =10.10,P=0.0015),4个层次者更易分娩大于胎龄儿.Logistic回归表明各孕前体质指数水平下,分娩大于胎龄儿风险值(a(OR),与对应参照水平比较)随孕期增重加剧而升高,其中孕前体重指数偏瘦者若增重≥19.5 kg,大于胎龄儿风险(a(OR)=6.5,95%CI=2.9,9.7)远超过相同增重情况下孕前体重指数超重的对象(a(OR)=2.8,95%CI=1.9,5.7);且在孕期“增重超过推荐范围”的对象中,孕前体重指数偏瘦者分娩大于胎龄儿风险高(a(OR)=4.1,95%CI=2.9,5.3)、孕前体重指数超重者风险低(a(OR)=2.4,95%CI=1.0,4.1).结论 孕前体重指数未超重的孕妇也需严格控制孕期增重.国内需尽快建立基于孕前体重指数制定的孕期增重指南.

136 条记录 5/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