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血压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瑞革

    目的探讨高血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波离散度(Pd).方法选择高血压阵发性房颤(PAF)患者24例为1组,高血压无PAF患者30例为2组;窦性心律下测量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大P波间期(Pmax)、小P波间期(Pmin),并计算P波离散度(Pd=Pmax-Pmin);心脏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直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组患者的P波离散度明显大于2组;1组Pmin和LVEF明显小于2组;Pmax和LAD两组无明显不同.结论窦性心律下高血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波离散度大于无房颤的高血压患者,反映了心房肌的电不稳定性.

  • 100例健康成人P波离散度分析

    作者:刘仁光;周红丽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P波离散度范围及特点.方法同步描记100例(男、女各50例)健康成人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大时限(Pmax)、小时限(Pmin),计算Pd并分析其特点.结果①正常成人Pd为28.90±7.51(10~40)ms;②Pmax为88.30±8.29(70~110)ms,常见于aVR、Ⅱ、aVF导联;③Pmin为59.40±9.19(40~80)ms,常见于V1、V2及Ⅰ、aVL导联;④男、女性别组间Pmax、Pd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正常成人Pmax和Pd上限分别为110ms和40ms,且不受性别影响.

  • 心可舒片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大男

    目的:现察心可舒片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对心电图P波的相关分析以探讨心可舒片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9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P波离散度(Pdis)及P波大时限(Pmax)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50.88%、显效23.54%、总有效率92.16%,经x2检验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后,其房颤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有明显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用药后,其Pdis及Pmax均明显缩小(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可舒片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显著临床疗效,并能明显缩小Pdis及Pmax,从而有效改善房颤患者的电重构.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P波大宽度和P波离散度与左心房容积之间的关系

    作者:王亦文;何小梅;刘丽娜;刘刚;刘笑伟;刘毓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房容积和左心室舒张功能与大P波宽度( Pmax)和P波离散度( PW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3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Pmax分为两组:Pmax≥110 ms组,Pmax<110 ms组;PWD≥40 ms组,PWD<40 ms组。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容积指数( LAVI)。应用动态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测量Pmax和 PWD。结果患者相比射血分数、E/A比值和左心房容积指数有显著不同。左心房容积指数和E/A比值与Pmax和PWD呈正相关。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Pmax和PWD与左心房容积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相关。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波离散度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王亦文;刘刚;何小梅;刘丽娜;籍文强;刘笑伟

    目的 研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P波参数与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功能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对86例初次发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左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和两者比值及其他常见超声心动图参数.所有入选患者记录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并测算P波参数.结果 86例患者中有21例(24.4%)发生房颤.房颤患者P波大宽度、P波离散度、左心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和左心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与左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比值分别为(103±10)ms,(36±7)ms,(77±12)cm/s,1.71±0.66;均明显高于非房颤患者.所有患者P离散度和左心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与左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比值呈正相关(r=0.47,P<0.001).结论 P波离散度作为一个简便无创的心电指标不仅可以预测房颤的发生.而且可以评估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有助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早期干预是一个很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参考数值.

  •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P波离散度及阵发性房颤的影响

    作者:闫秀莲;张梅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P波离散度(Pd)及阵发性房颤(PAF)的影响.方法 13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基础用药相同,治疗组加用厄贝沙坦及盐酸胺碘酮治疗,观察12导联心电图Pd、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及PAF变化.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及NYHA心功能比较无差异(P>0.05).②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Pd为(52.8±6.2)ms和(53.1±7.9)ms,治疗后为(37.6±4.4)ms和(48.3±6.0) ms,治疗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LVMI为(146.8±6.1)g/m2和(147.2±7.0)g/m2,均较治疗前的(158.6±8.7)g/m2和(157.5±8.3)g/m2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无差异(P>0.05).③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PAF平均发作次数(1.3±0.5)次/月和(2.7±1.1)次/月,均较治疗前的(4.3±1.6)次/月与(4.2±1.6)次/月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2例(2.8%)发生持续性房颤,较对照组[6例(10.3%)]低(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能降低CHF合并PAF患者的Pd,逆转左心室肥厚,有效预防房颤的发生和复发.

  • P波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指数与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

    作者:吴巧云;梁海棠;朱志玲;李范强

    目的 探讨P波及心率变异指标与阵发性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因阵发性房颤住院患者32例,进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治疗,并依据术后14 d内患者是否房颤复发将患者分为房颤早期复发组(15例)和未复发组(17例),依据3个月后是否出现房颤复发将患者分为房颤晚期复发组(10例)及未复发组(22例).对各组患者P波改变、平均心率(MeanHR)律及心率变异(HRV)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均达肺静脉电隔离,早期心律失常再发率为46.87%(15例),12例为房颤.心律失常发作于末期的比例为10例,9例为心房纤颤,1例为心房扑动.术前及术后大P波时限(Pmax)与P波离散度(Pd)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复发组相比,术前和术后复发组Pmax及Pd较高(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复发组Pmax较低(P<0.05),不存在复发组术后Pmax、Pd和复发组Pd较术前降低趋势.HRV指标中,与复发组相比,未复发组早期MeanHR、HRV指标较低,低频功率/高频功率(LF/HF)较高(P<0.05);与复发组相比,晚期未复发组反映迷走神经的指标较低,LF/HF较高(P<0.05).结论 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后,迷走神经可作为术后房颤再发作的检测指标.

  •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老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P波离散度及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郭璐映;刘儒;李新

    目的 研究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老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P波离散度(Pd)及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老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于右心室心尖部植入起搏器,研究组于右心室间隔部植入起搏器,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Pd、心脏血流动力学水平、持续性心房颤动与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术后12个月心功能水平.结果 术后6个月研究组 Pd以及大 P波时限(Pmax)水平分别为(36.49 ±6.39)ms、(108.14 ± 8.27)m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88 ±9.74)ms、(126.55 ±12.71)ms(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及E峰与A峰大充盈速度比值(E/A)水平分别为(2.72 ±0.30)、(79.15 ±11.33)ml、(1.68 ±0.4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8±0.24)、(69.04±12.48)ml、(1.21±0.40)(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为(54.27±6.4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12±9.63)%,而左室内径缩短分数、6 min 步行距离分别为(36.39 ± 7.82)%、(451.27 ± 24.73)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08±3.74)%、(422.94±26.49)m(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持续性心房颤动与3 ~4级房性心律失常人数占比分别为11.90%(5/42)、9.52%(4/4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95%(13/42)、78.57%(33/42)(P<0.05).结论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老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Pd及心脏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有利于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

  • 阵发性房颤患者血脑钠肽与P波离散度的相关性

    作者:桂乐;朱健华;吴翔;秦晓同

    目的 探讨阵发性孤立性房颤患者转复后血浆脑钠肽(BNP)含量与P波离散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就诊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的阵发性孤立性房颤患者60例为房颤组,测定血浆BNP水平,房颤转复后24 h内查12导联心电图,追踪随访6个月,根据6个月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亚群(28例)和未复发组亚群(32例);另选取同期经体检、生化、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既往无任何心血管疾病史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P波离散度.结果 复发组亚群和未复发组亚群患者转复前血BNP值高于转复后和对照组(P<0.05),复发组亚群转复前血BNP值高于未复发组亚群(P<0.05),复发组亚群转复后血BNP值高于未复发组亚群(P<0.05).复发组亚群P波离散度大于未复发组亚群(P<0.05).房颤组血BNP与P波离散度呈正相关(r=0.811,P<0.05).结论 房颤患者血BNP与P波离散度呈正相关,血BNP有望成为预测房颤复发的参考指标.

  • P波离散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作者:吴方辉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在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患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38例高血压伴有心房颤动的患者,作为观察组,36例高血压不伴有心房颤动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心电图和超声检查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Pd、Pmax、LVMI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Pmin和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Pd是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P波离散度可用于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房颤动的预测.

  • P波离散度对房性早搏的预测价值

    作者:唐军;单德仲;温佳滨

    目的探讨P渡离散度对房性早搏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50例房性早搏的患者及155例心电图检查正常者均采用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并测量P波大时间占P波小时间,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房性早搏组P波离散度明显增大(P<0.01),P波离散度预测房性早搏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90%,有非常显著的意义.结论 P波离散度对房性早搏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方法简便,安全、无创、可重复性高,可作为预测房性早搏的临床指标,为临床对房性早搏的及时治疗提供了依据.

  • 小儿预激综合征P波离散度及QT间期离散度比较研究

    作者:王成;谢振武;曹闽京;李茗香;许毅;林萍;李小明

    目的探讨小儿预激综合征P波离散度(Pd)及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方法 2.42~16(9.70±3.00)岁预激综合征患儿(研究组)及匹配健康儿童(对照组)各32例,用广东中山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采集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数据并录入软盘,计算机回放并程序放大波形2~4倍检测,增益20~40 mm/mV,纸速50~100 mm/s.选择波形清晰的3个心动周期,在人工干预下自动测量窦性节律下心室率(HR)、Pd与QTd,分别按Bazett公式校正心率后得Pcmax、Pcmin与QTcmax、QTcmin,计算Pd=Pmax-Pmin,Pcd=Pcmax-Pcmin,QTd=QTmax-QTmin,QTcd=QTcmax-QTcmin.微机数理统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Pmax、Pmin、Pd与Pcmax、Pcmin、Pcd延长不明显(P>0.05),而QTmax、QTmin、QTd与QTcmax、QTcmin、QTcd则明显延长(P<0.01).结论小儿预激综合征发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除了由旁道和房室结组成的房室折返环参与外,还可能与心室肌激动顺序有关,心房肌电活动非均一性不明显.

  • 长期β阻滞剂治疗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姚恒臣;孔祥泉;王晓华;周敏;于珂;吴兴利

    目的通过测定心电图(ECG)大P波持续时间(PWM)和P波离散度(PWD)的变化,探讨倍他乐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房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230例心功能Ⅱ~Ⅲ级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倍他乐克治疗,测定入选和随访结束时12导联ECG的PWM和PWD.结果入选时观察组和对照组脉搏(AP)、左室内径(LV)、左房内径(LA)、左室射血分数(LVEF)、PWM和PWD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各参数明显降低(LVEF除外,P均<0.001).对照组治疗后各参数(LVEF除外,P<0.01)均增加(AP,P<0.01;LV,P>0.05;LA,P<0.05;PWM,P<0.00l;PWD,P<0.001).治疗后两组差别显著(P<0.001).观察组房颤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倍他乐克可明显降低CHF患者PWM和PWD,使CHF患者房颤发生率下降,改善心功能和患者的预后.

  • 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P波离散度的变化及胺碘酮对其治疗作用

    作者:王凌云;孙茁;闫爽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纤颤(PAF)与P波离散度(Pdisp)的关系及胺碘酮对其治疗效果,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观察测量50例心房纤颤患者宽P波时限Pmax和Pdisp,并与3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无心房纤颤病史者作对比分析.PAF患者予胺碘酮治疗,观察有效者与无效者服药前后Pmax、Pdisp的变化亦作对比分析.结果 PAF患者Pmax、Pdisp与对照组比较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PAF患者Pmax>110 ms、Pdisp≥40 ms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AF患者予胺碘酮治疗后,胺碘酮治疗的有效率为79%.有效组治疗前后Pmax、Pdisp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无效组治疗前后Pmax、Pdisp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max、Pdisp可用于预测PAF的发生与评价药物疗效.胺碘酮对治疗及预防PAF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QT间期离散度与P波离散度的研究

    作者:王成;秦云;谢振武;曹闽京;李茗香;林萍;李雯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QT间期离散度(QTd)与P波离散度(Pd)变化.方法 323例0.08~16.00(平均3.02±3.03)岁先心病患儿(研究组)及77例匹配健康儿童(对照组)描记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选择波形清晰的3个心动周期人工测量心率(HR)、Pd与QTd.微机数理统计.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分别为(12.11±7.20)kg及(14.63±6.39)kg,身高分别为(87.16±22.89)cm及(94.42±21.29)cm;研究组体重减轻17.22%(P<0.01),身高降低7.69%(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HR增快(P>0.05),QTmax及Pmax延长(P<0.01),QTd与Pd分别增大56.03%及38.33%(P<0.01).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心电图QTd及Pd明显延长,可能与发生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有关.

  •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QT间期离散度和P波离散度变化

    作者:王成;谢振武;刘晓艳;李书芬;曹闽京;李茗香;李雯;秦云

    目的探讨用预测可能发生心律失常的心电学指标QT间期离散度(QTd)和P波离散度(Pd)来研究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患儿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性.方法MCLS患儿62例(13例伴有冠脉扩张),随机匹配79例健康儿童为对照.采用广东中山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描记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12ECG),选择波形清晰的3个心动周期,在人工干预下自动测量窦性节律时心率(HR)、QTmax、QTmin、Pmax、Pmin,计算QTd及Pd,连测3次后取其平均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CLS组急性期心率增快(P<0.01),QTmax、QTmin缩短,QTd增大,Pmax增加,Pmin缩短,Pd增大;恢复期QTd、Pmax、Pd延长,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伴有冠脉扩张与不伴有冠脉扩张的MCLS患儿之间QTmax、QTmin、QTd、Pmax、Pmin、Pd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CLS能引起QTd及Pd增加,有可能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临床上不容忽视.

  •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QT间期离散度及P波离散度研究

    作者:王成;谢振武;李雯;曹闽京;李茗香;林萍

    目的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QT间期离散度(QTd)及P波离散度(Pd)的变化.方法不明原因晕厥(UPS)患儿55例(研究组),均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T)或(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TTT).匹配健康儿童55例为对照(对照组).于BHUTT前一天描记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12 ECG).选择波形清晰的12 ECG 3个心动周期,测量心率(HR)、QTd与P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HR减慢(P<0.01),QTmax、QTmin、QTd延长(P<0.01),QTcmax、QTcd增大(P<0.01或P<0.05);Pcmax、Pcmin缩短(P<0.01),Pd及Pcd稍延长(P>0.05).QTd、QTcd及Pd、Pcd在VVS患儿男女性别之间无差异(P>0.05),HUTT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亦未见差异(P>0.05).结论QTd及Pd在VVS患儿男女性别及HUTT阳性组与阴性组间未见差异.VVS患儿QTd及QTcd增大,Pd及Pcd延长不明显,临床上要警惕VVS患儿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 P波离散度对心功能不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夏立志;高振军;胡秋玲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对心功能不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科2010-01~2012-01诊断为心功能不全的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45例(有阵发性心房颤动)和对照组45例(无阵发性心房颤动);测量两组的大P波时限(Pmax)、小P波时限(Pmin)、P波离散度(Pd=Pmax-Pmin),并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用心脏彩色超声诊断仪测量两组的左心房内径,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Pmax、Pd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d、左心房内径是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预测因子;两组的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ax、P波离散度、左心房内径是心功能不全患者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子,将它们联合应用对心功能不全患者患者心房颤动的临床诊断辅助价值较高.

  •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波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冯立军;唐晶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P渡离散度(Pd)和P波大时限(Pmax),左房内径及复发的影响,探讨替米沙坦的抗心律失常效应.方法 将58例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另设正常人29例为正常组.治疗组给替米地沙坦80 mg/d,1次/日,对照组给予利尿剂和钙拮抗剂.在服药前、服药3个月分别测量Pmax及Pd、左房内径及房颤发生率、复发率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可使Pmax和Pd明显缩短(P<0.05),左房内径稍缩小(P>0.05),房颤发生率较对照组亦明显降低(P<0.01),但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虽也使Pmax和Pd减小,但差异不显著(P>0.05),对左房内径几乎无影响(P>0.05).房颤发生率减少,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Pmax,Pd较正常人增大,替米沙坦可减少Pmax和Pd,减少阵发性房颤发生率,使左房内径有缩小趋势,并能改变心房的结构异常和电生理异常.

  • P波大时限及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

    作者:孙晓翠;谷延梅;牛占军

    目的 探讨P波大时限(Pmax)与P波离散度(Pd)对特发性阵发性房颤(PAf)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别观察30例特发性PA1和40例健康成人的Pmax及Pd,研究Pmax和Pd对特发性PA1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特发性PAf患者的Pmax及Pd明显大于对照组,其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Pmax>110 ms、Pd>40 ms及两者相结合时预测特发性PAf的敏感性分别为86%、84.2%和72.2%,特异性分别为78.3%、85.0%和88.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6%、85.3%和89.4%.结论 Pmax和Pd在特发性PAf病人中明显增加,可作为预测特发性PAf的有效指标.

381 条记录 7/20 页 « 12...45678910...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