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的监护

    作者:刘燕;袁兰;刘华英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116例患者中,31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26.7%,包括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胸骨裂开或胸骨后感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神经系统障碍.经过严密的监护及护理,112例好转出院,4例死于低心排血量.提出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和监护是防治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 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肖美莲;陶新陆

    分析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精神障碍的原因,认为可能为原发疾病或术前准备不充分,手术影响,术后睡眠紊乱,语言沟通障碍等多方面的因素引起.提出需充分做好患者术前心理护理,严密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加强护患沟通,促进患者睡眠,并加强护理人员精神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培训.

  • 腔镜辅助下取大隐静脉方法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作者:申运华;严中亚;卢中;郑理;王芳;朱正艳;雷虹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切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并与传统方法取大隐静脉进行比较.方法:我科48例应用大隐静脉CABG的患者中,采用传统方法切取大隐静脉26例(Ⅰ组),腔镜辅助下取大隐静脉22例(Ⅱ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取大隐静脉时间、所取大隐静脉长度、术后下肢切口疼痛需应用镇痛药、下肢局部麻木、下肢切口愈合不良及下肢切口周围瘀斑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两种方法对大隐静脉均无损伤,取材大隐静脉长度无明显区别,Ⅰ组取大隐静脉时间小于Ⅱ组(P<0.05),Ⅱ组术后下肢切口疼痛需应用镇痛药例数、下肢局部麻木例数、下肢切口愈合不良及下肢切口周围瘀斑均小于Ⅰ组(均P<0.05).结论:腔镜辅助下取大隐静脉是安全可行的,其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其切口美观,创伤小,且能明显减少传统方法的腿部并发症.

  • 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作者:肖志斌;王东文;张永;姚建民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常规术式,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患者对手术质量要求的提高,微创技术近年成为冠状动脉外科的研究热点.

  • 血栓弹力图对CABG后抗血小板治疗远期缺血事件的指导价值

    作者:吴丹娜;余成;韩方璇;徐萍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指标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抗血小板治疗远期发生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行CABG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0例,术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且行血栓弹力图检测,电话随访1年,记录患者是否发生缺血事件.结果:血块强度MAthrombin[OR=1.123,95%CI:(1.014,1.244),P<0.05]、BMI[OR=1.234,95%cI:(1.002,1.518),P<0.05]与远期缺血事件发生呈正相关,MAthrombin=66.40 mm[ROC曲线下面积0.663,95%CI:(0.536,0.790),灵敏度为0.789,特异度为0.521)]、BMI=24.60[ROC曲线下的面积0.642,95%CI:(0.500,0.784),灵敏度为0.632,特异度为0.676]是诊断界值.结论:MAthrombin>66.40 mm可考虑作为接受CABG后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缺血事件发生的预测界值,应控制BM1≤24.60以减少远期发生缺血事件的可能性.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及治疗

    作者:杨立信;徐志云;张宝仁;梅举;邹良建;李莉;赵枫

    心房颤动(AF)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早期的常见并发症.术后早期AF可影响血液动力学,增加左房血栓形成机会,延长ICU留住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因而受到广泛关注.高龄、术后终止使用β-阻断剂及低镁血症是较为公认的易患危险因素.但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术前因素及围术期用药对术后AF的影响,而对手术因素的影响研究较少.

  • 电视内镜下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冬成;郭琳锐;林清文;俞哓立;于涛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应用微创电视内镜下获取大隐静脉的手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212例患者接受CABG,按照获取大隐静脉的方法分为两组:内镜组72例,传统组14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资料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内镜组获取静脉的时间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口长度明显短于传统组,术后早期和3个月切口疼痛、切口感染或延迟愈合以及下肢水肿发生率明显少于传统组.结论 内窥镜下获取大隐静脉具有创伤小、术后下肢并发症发生率低和美观等优点.

  •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的内皮素变化

    作者:吴强;黄方炯;孙东;杨禁非;于建波;刘岳

    目的 检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术中、术后不同时段不同部位血浆内皮素水平,观察手术中各个循环内皮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3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A组[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57.4±8.25)岁]使用左乳内动脉+大隐静脉移植;B组[15例,均为男性,年龄(50.50±7.05)岁]进行全动脉化移植.手术中各桥血管移植前后,分别取冠状静脉、肺动脉、桡动脉血,检测内皮素水平.术后2、24 h分别取肺动脉、桡动脉血,检测内皮素水平.结果 A组,手术中冠状静脉(34.31±15.10)ng/L、肺动脉(35.79±18.89)ng/L、桡动脉(34.65±15.62)ng/L]血内皮素无显著升高;手术后2 h,肺动脉(45.93±20.58)ng/L、桡动脉(52.68±21.46)ng/L血明显升高;手术后24 h,肺动脉(39.21±23.39)ng/L、桡动脉(33.31±21.54)ng/L血下降至术前水平.B组,搭桥前、左乳内动脉搭桥开放后,冠状静脉(36.77±21.45)ng/L、肺动脉(35.50±24.39)ng/L、桡动脉(33.17±20.80)ng/L血内皮素无明显变化;在剩余移植桥开放后,冠状静脉(52.00±20.86)ng/L、肺动脉(48.84±23.26)ng/L、桡动脉(49.66±21.22)ng/L血显著升高.术后2、24 h,肺动脉(52.52±30.34)ng/L、桡动脉(53.72±33.42)ng/L血维持高水平.结论 OPCAB会引起血浆内皮素水平小幅升高.全动脉与乳内动脉+大隐静脉比较术中血浆内皮素升高较早持续时间较长.

  • 参附注射液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炎症递质浓度的影响

    作者:周东晖;阎恒宇;宋禾;宋玉庆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预充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机体炎症递质白细胞介素(IL)-6和IL-8浓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后,治疗组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参附注射液100 mL, 对照组不给予参附注射液预充.行循环降温至30 ℃进行再血管化.分别于开胸前(t0)、体外循环结束(t1)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样本,观察不同时点两组血浆IL-6及IL-8的浓度变化.结果 两组血浆IL-6及IL-8浓度在t1时显著增高,但对照组增高更为显著 (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带管时间分别为(9.16±0.67),(16.42±0.56) h,治疗组术后带管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 参附注射液抑制了患者体内炎性递质浓度进一步增高,缩短了患者术后带管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行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

    作者:胡晶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供血,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有效的方法. 气管切开术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护理方法. 本文总结了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行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 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小剂量丙泊酚麻醉在非体外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安定;郭曲练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和小剂量丙泊酚静吸复合全麻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OPCABG)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n=35),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S组予以舒芬太尼、七氟烷复合小剂量的丙泊酚,F组予以芬太尼、七氟烷复合小剂量的丙泊酚进行静吸复合全麻,观察两组插管前(T<,0>)、插管后(T<,1>)、劈胸骨(T<,2>)、搭回旋支(T<,3>)及穿钢丝(T<,4>)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在T<,1>、T<,2>、T<,4>等强刺激时均升高(p<0.05),且F组较S组升高更显著(P<0.05);两组心率(HR)在T<,1>~T<,4>各时点均显著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在T<,3>时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组血压反应和心率明显波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七氟烷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静吸复合全麻具有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对病人的循环干扰小,是OPCABC的一个良好的选择.

  • 胺碘酮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

    作者:安景辉;马千里;石凤梧;刘苏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方法125例CABG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68例围手术期给予胺碘酮药物治疗;对照组57例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变化过程。结果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6.17%,对照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5<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52.5±8.2)vs(69.5±10.5),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左室射血分数(53.8±8.5)vs(60.5±9.8),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其中治疗组患者术后的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69.5±10.5)vs (60.5±9.8)也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均较治疗前减慢(62.8±7.48)vs(76.2±6.72),<0.05;(64.5±7.42)vs(78.5±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患者住院时间和ICU监护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胺碘酮可以有效的降低CABG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同时胺碘酮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术后心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 延伸护理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莫小红;汤红莲;李小芳;赖杏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心外科行冠状动脉移植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n=30)和对照组(B组,n=30),B组患者给予常规冠心病护理,包括常规药物治疗及卫生宣教,嘱患者术后1月、3月及6月定期复查.A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延伸护理,通过建立微信群定期普及疾病知识、指导按时按量用药,督促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鼓励自我监测及不适随时咨询.比较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依从性(包括用药依从、生活方式依从、自我监测依从及定期复查依从)、异常情况(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发生例数、临床效果包括并发症发生例数、冠心病再发例数及不适再就诊次数.结果:A组患者依从性得分高于B组,高血压发生发生例数、冠心病再发例数及不适再就诊次数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延伸护理应用于冠状动脉移植术后患者,可提高患者依从性,控制伴随疾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龚凤球;成守珍;李美清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护理配合技巧.方法 收集2005年8月~2007年1月33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资料.结果 33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手术死亡.结论 针对本组病例手术的特点做好相关的术前访视,术中备物充分,理顺各个环节,与手术医生密切合作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200例经验总结

    作者:张晓慎;郭惠明;谢斌;朱平

    目的 探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技术的学习曲线及减少对大隐静脉的损伤、提高移植血管的长期通畅率和临床效果的方法.方法 选择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2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经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移植物组(200例)和桥式切开采集大隐静脉移植物组(50例).比较两组术中大隐静脉损伤情况、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在完整学习曲线后,两组大隐静脉直接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0.44)个vs.(1.23±0.51)个,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4)min vs.(38±6)min,P>0.05].经过100例采集经验后,内窥镜组手术时间缩短[(27±4)min vs.(38±6)min,P<0.05];内窥镜采集组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较低(0% vs.22%,P<0.05)、血肿发生率低(0%vs.4%,P<0.05).结论 保证足够的培训期,拥有合理的采集技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对大隐静脉移植物的直接损伤与桥式切开采集比较无明显差异,但伤口并发症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缩短.

  • 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护理

    作者:张有仙

    目的 总结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护理效果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高龄(65-80岁15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康复出院,在术后住院期间有2例伤口愈合不良延长住院时间,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患者自觉症状消失.结论 对于高龄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行CABG的患者,护理上要注意术前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饮食指导、降糖药物的应用及护理,术后通过对持续心电监测、呼吸道的护理、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控制血糖、营养支持及预防心衰的护理是该手术术后护理的关键.

  • 60岁以上男性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旁路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研究

    作者:彭勇;邵冲;单月宏;谢永明

    目的 研究60岁以上男性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旁路移植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对20例60岁以上男性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监测.结果 术后2~6小时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VI)明显降低(P<0.05),肺循环指数(PVRI)、体循环指数(SVRI)明显升高(P<0.05);24~48小时后心功能明显改善,CI、左室每搏做功指数(LVSWI)明显增高(P<0.05).结论 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旁路移植术后早期CI明显下降,术后24小时内应有效降低体循环阻力,以降低左心室后负荷并以此增强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心排出量

  •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陈树红;罗敏;谭淑芳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护理配合技巧.方法 我院自2007年3月~2010年8月,在非体外循环下共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35例.结果 手术过程除2例患者因严重心律失常改行经典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之外,其余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3~5 h.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平均住院9.1天.结论 在手术护理配配合过程中,针对病情重、手术复杂、器械多、用药多的特点,认真做好手术配合工作非常重要.同时,做好术前患者访视,熟悉手术步骤也是必要的.

  • 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中期效果分析

    作者:张伟华;李杰;张新;罗鸿;马宁;刘东海;乔晨晖;李继峰;朱耀斌

    目的:探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2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EVH)66例为研究组,男性35例,女性31例,年龄60.30±7.92岁,体质量69.77±10.66 kg;同期行开放获取大隐静脉(OVH)的139例为对照组,男性109例,女性30例,年龄59.20±8.37岁,体质量71.16±9.91 kg。结果20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EVH组围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为3.03%;OVH组死亡5例,死亡率为3.60%,两组围术期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OVH组围术期发生急性心梗3例,发生率为2.16%,EVH组1例,发生率1.52%,亦无统计学差异;低心排综合征OVH组4例(2.88%),EVH组2例(3.03%),无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OVH组有8例再发心绞痛,发生率为8.80%;EVH组5例,发生率为8.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无再发心梗;2年静脉桥血管通畅率,OVH组为83.59%,EVH组为82.22%,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73)。结论 EVH在减低术后下肢伤口并发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中期通畅率同常规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而远期临床效果仍需进一步临床随访研究。

  •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2例临床报告

    作者:吴康康

    报告12例(男7例,女5例)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要点主要为冠状动脉吻合部位的显露和固定,尤其是左室侧壁、后壁、下壁的显露.冠状动脉桥血管移植的次序.吻合时冠状动脉分流塞的使用.由于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动脉分流术;非体外循环术避免了体外循环对机体的损伤,使术后恢复迅速、平稳,手术效果满意.

219 条记录 9/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