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迷走反射的原因和护理
目的: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迷走反射的原因和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0例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术后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原因,分析护理对策.另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300例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设为观察组,应用相关护理对策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发病患者存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发病患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迷走反射原因复杂,通过有效护理能够控制其发生率,也能提升患者抢救存活率和护理满意度.
-
血管迷走反射致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严重痉挛闭塞1例
患者,女,37岁,因反复胸闷、气短1周入院.既往健康.个人史及月经婚育史无特殊.入院后体格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无异常,欲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除外冠心病.术前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72次/min),外周血压109/66 mmHg(1 mmHg=0.133 kPa).
-
脑血管介入术并发血管迷走反射的原因及护理
总结了脑血管介入术并发血迷走反射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疼痛护理、术后严密病情观察等,认为针对病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预防和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作的关键。
-
运用护理干预手段预防PCI术后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的研究
目的评价运用护理干预手段预防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选择156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分组比较,其中76例为对照组,未经处理直接拔管;80例为干预组,采取多项护理干预手段后拔管.重点比较分析2组拔管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拔管反应8例,发生率10.53%,干预组拔管反应2例,发生率2.5%,干预组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手段,可有效预防拔管后血管迷走反射发生.
-
1例冠心病介入术并发血管迷走反射的护理
冠心病介入诊断治疗技术已成为心血管病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介入治疗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血管迷走反射(VVR)较常见,发生率3%~5%[1].血管迷走反射一般是良性过程,积极处理多可迅速恢复.若不积极处理,在严重瓣膜病、冠心病等病人由于血压过低,可能会出现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甚至死亡[2].因此,要掌握其临床特征,提高认识,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介入术后发生血管迷走反射的护理
总结19例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血管迷走反射的老年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主要包括心血管介入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拔鞘前做好预防工作,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及全身一般情况,及时识别并处理血管迷走反射.认为细致的术前、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及患者安全的关键.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至血管迷走反射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至血管迷走反射的原因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4例血管迷走反射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原因并总结出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24例患者经过积极的处理后,症状均迅速的缓解,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至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重在预防,通过加强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及细心专业的病情观察,可以有效的降低此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血管迷走反射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总结938例患者,分析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特点.结果:938例发生此急症18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术5例,PTCA术、STENT术13例;局部血肿发生6例;拔管压迫止血时发生14例,拔管后30min内发生3例,2h内发生1例.4例发生时血压测不到.结论: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迅速且后果严重,需注意避免各种诱因,确诊后立即行相应的急诊处理.
-
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晕厥的临床价值
目的为了解直立倾斜实验对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及20例无晕厥史的正常人进行直立倾斜试验.结果 58例患者诱发试验结果为阳性42例,其中基础试验阳性为9例,占15.5%,倾斜加异丙肾上腺素试验阳性33例,占56.9%,总阳性率为71.4%.20例对照组1例阳性,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阳性42例中,心脏抑制型4例,血管抑制型8例,混合型30例.结论①直立倾斜试验对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有重要价值;②血管迷走性晕厥以混合型多见(71.4%),加用异丙肾上腺素可明显提高试验的阳性率;③直立倾斜试验简单、安全、无创,可作为不明原因晕厥的首选诊断方法.
-
经皮介入诊疗血管径路并发症的防治
前言介入性诊疗的血管径路并发症指通过直接经皮介入的相关血管所发生的并发症,包括出血(皮下瘀血、血肿、腹膜后血肿)、血管迷走反射(Vasovagal reaction,VVR)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动脉血栓形成(arterial thrombosis,AT)、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Thrombosis,DVT)及神经功能障碍等.
-
心脏介入术中血管迷走反射的预防和处理
血管迷走性反射常见于腹部外科手术中,临床表现为患者面色苍白、恶心、出汗、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发生晕厥.血管迷走反射在心血管介入术中发生报道少见,作者在经历300 余例心脏介入术中遇到10例患者有血管迷走性反射,经积极处理转危为安,特报道如下.
-
心脏介入治疗术后血管迷走反射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随着介入技术在心脏病领域的广泛应用,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血管迷走神经反射(cardiovascularvagal reactions,CVVRS)发病迅速,若不能及时抢救后果严重.我科自2010年10月~2012年3月共收治心脏介入治疗患者236例,经积极预防,共发生CVVRS12例,均抢救成功,现将预防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10年10月~2012年3月我科行心脏介入246例次,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8.24岁,男122例,女124例,共发生血管迷走反射11例,发生率为4.4%,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45~69岁,单纯冠状动脉造影(CAG)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6例.
-
一例血管迷走反射的护理体会
血管迷走反射亦称血管抑制性(迷走性)晕厥或单纯性晕厥,其主要机制是各种刺激因素作用于皮层中枢或下丘脑,使胆碱能植物神经的张力突然增加,引起内脏及小血管强烈性扩张,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心率迅速减慢.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胸闷不适.这一征象在心血管介入术中常有发生,发生率为3%~5%.及早发现介入治疗血管迷走反射的早期征象,及时观察和护理,可预防和减少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
-
急性冠脉综合症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迷走反射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出现血管迷走反射现象的原因及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在介入治疗后出现血管迷走反射现象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防治对策。结果35例血管迷走反射患者中,共计32例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其余3例患者由于血压持续降低而需转院治疗。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出现血管迷走反射现象的症状主要是恶心呕吐、胸闷、心率明显减缓等,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疼痛刺激、血容量不足以及精神因素等,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
-
非拔管性血管迷走反射的识别与治疗
我院自2004年8月~2005年9月共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208例,未发生1例拔血管鞘及压迫血管时的血管迷走反射,却发生4例非拔鞘管时的血管迷走反射,经及时发现,果断处理,均已痊愈,现报道如下.
-
心脏介入诊疗并发血管迷走反射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诊疗致血管迷走反射的预防、护理方法及其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随机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进行我科心血管介入诊疗术的774例患者,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的378例为对照组,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的396例为实验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率及转归。结果:实验组心脏介入诊疗患者并发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率和发生后的转归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心脏介入诊疗术针对病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预防和减少血管迷走反射的发作及减少血管迷走反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
心脏介入术拔管后血管迷走反射的预防和处理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术拔梢管后血管迷走反射(VVRS)的预防、处理.方法分析发生VVRS 30例患者的特点及处理.结果患者发生VVRS后经大量补液,静脉应用多巴胺和阿托品后症状消失.结论拔管前、后正确的治疗能有效地预防VVRS及降低死亡率.
-
循证护理与心脏介入术中血管迷走反射
循证护理(EBN)是20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促使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经验主义的护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服务对象对护理的需求,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护理实践--循证护理应运而生,并被越来越多的护理工作者所认识和接受.
-
68例患者直立倾斜试验在不明原因晕厥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为了解直立倾斜实验对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并观测试验前后的血压、心率、十二导联心电图、症状.结果:68例患者诱发试验结果为阳性53例,其中基础试验阳性为11例,占16.1%,倾斜加异丙肾上腺素试验阳性42例,占61.8%,总阳性率为77.9%.阳性53例中,心脏抑制型5例,血管抑制型14例,混合型34例.结论:①直立倾斜试验对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有重要价值;②血管迷走性晕厥以混合型多见(69.8%),加用异丙肾上腺素可明显提高试验的阳性率;③直立倾斜试验简单、安全,可作为不明原因晕厥的首选诊断方法.
-
冠心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迷走反射的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血管迷走反射(VVRs)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于我院心内科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7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VVRs,统计VVRs发生率.通过对患者的早期识别及积极抢救以总结护理经验、完善护理对策.结果 573例患者共发生VVRs20例,发生率为3.5%.所有发生VVRs患者均抢救成功,未出现临床并发症.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中,对患者进行早期识别、积极护理及抢救,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VVRs,提高介入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迷走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