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源CT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肌桥的对比研究

    作者:莫鸿忠;吕顽;周泽清;吕访贤;覃万年;李燕奎;朱雪平

    目的 探讨双源CT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心肌桥的诊断价值.方法 可疑冠心病患者120例,同时接受双源CT和CAG检查,比较两者对心肌桥诊断的差异.结果 双源CT检出34例(28.3%)心肌桥51处(支),CAG检出16例(13.3%)心肌桥35处(支).结论 双源CT对心肌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AG,是诊断心肌桥的首选方法.

  •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作者:赖国勇;洪泽文;王武;陈韵宇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桥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心肌桥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心肌桥发生率为2.1%(28/1 365);28例患者均为左前降支单桥,以中远段居多;采取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3例,25例患者给予β受体阻滞剂及抗凝、降脂、扩张冠状动脉等对症治疗,患者胸痛、胸闷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冠状动脉心肌桥并不少见,多发于左前降支,主要治疗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严重者可选择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 冠状动脉心肌桥21例临床分析

    作者:贾晓云

    近年来心肌桥引起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的报道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对2006年3月至2007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进修期间所采集的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冠脉心肌桥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

  •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心肌桥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继红;莫鸿忠;周伟清

    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是指覆盖在心外膜冠状动脉上的心肌纤维,被覆盖的动脉段称为壁冠状动脉(MCA).长期以来MB被认为是一种良性解剖变异[1],但近期有报道心肌桥可以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严重者心律失常,甚至猝死[2].本文采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特征及其与心肌缺血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7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因心前区不适就诊,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630例,共检出心肌桥96例,检出率约15.2%,其中男68例,女28例;患者年龄40 ~ 85岁,平均61岁;合并糖尿病26例,高血压17例,高血脂36例;病程12 h至15年,平均7.6年.

  • 冠状动脉心肌桥临床意义及其诊治(附3例报告)

    作者:李相生

    冠状动脉心肌桥(Coronary myocardial bridge简称心肌桥)为冠状动脉先天性病变,为冠状动脉行走异常的一种特殊的临床表现.既往临床较少见,但近十几年来,由于心血管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此类患者的检出率不断增加.为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病人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其治疗方法,作者报告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并经药物治疗3例患者,对其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以及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及钙拮抗剂的疗效进行分析,就心肌桥的临床意义及诊断治疗作一简要讨论.

  • 心肌桥患者的临床预后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仝珊;韩坤元;张波;江帆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造影特征与临床事件的关系,为冠状动脉心肌桥的预后提供预测指标.方法:分析110例心肌桥患者的造影资料和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心血管事件不同,将110例患者分为心肌梗死组和无心肌梗死组,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心肌桥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依据左前降支心肌桥是否合并近段动脉粥样硬化将患者分为A组(合并,n=65)和B组(无,n=43),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静息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肌桥压迫程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吸烟、血糖、血脂等因素,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与心肌桥合并近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A组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而B组则多无临床症状.A组静息心率、收缩压、脉压、心肌桥的压迫程度、左心室重量指数等均显著高于B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脉压、心肌桥的压迫程度、左心室重量指数与是否合并肌桥近段AS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与是否合并肌桥近段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有关.静息心率、脉压、心肌桥的压迫程度、左心室重量指数是合并肌桥近段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决定因素.

  •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表现及冠脉造影征象

    作者:邢波;周胜华;陆士娟;陈漠水;杜子军;苏雨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意义及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和结果对309例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的7例心肌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1例,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孤立性心肌桥4例,其中1例合并持续性房颤.7例患者中,6例表现有胸闷痛症状,症状出现时间1周~7年,此6例病人仅2例ECG提示有心肌缺血.7例患者中冠脉造影提示属Ⅰ级心肌桥4例,属Ⅱ级心肌桥3例.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可引起心肌缺血,有症状者,多数静息状态下其收缩期狭窄≥50%~75%.

  • 心肌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作者:郭盛;方胜先;彭文君;赵洪磊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特征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0月至2004年5月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30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3029例行选择性冠脉造影的人群中,共发现27例冠状动脉心肌桥,发生率为0.89%,心肌桥长度为6~29mm,平均19mm.左前降支有23例(85,2%),左旋支3例,右冠状动脉1例.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多发生于左前降支,可致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β受体阻滞剂可缓解所致心绞痛.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心肌桥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斌;李新明;陈关良;王圣;王天松;王卫;马建林;苏哲坦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心肌桥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心肌桥的患者,其收缩期狭窄≥75~90%,狭窄长度8~18mm.3例置入BX支架,2例置入AVE支架,1例置入R-stent.结果支架置入后即刻冠脉造影显示心肌桥压迫影像消失,术后无胸闷、胸痛发作,随诊6~18个月症状未复发.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心肌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治疗小血管性心肌桥依然有效.

  •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在基层医院应用的体会

    作者:周景华;王伟

    目的通过对我院开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述(CAG)及择期PTCA+支架术的经验总结,旨在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CAG、PTCA+支架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对178例患者采用Judkins法进行冠脉造影,其结果按AHA分段标准进行记录,选择75名患者行PTCA+支架术.结果CAG阳性率为62.8%,其中单支病变41例,双支病变14例,三支病变18例,左主干加三支病变11例,心肌桥4例.行PTCA术的75名患者共存在A型病变61处,B型病变14处,共置入支架97枚(其中22名患者置入支架两枚),手术成功率100%.结论对75名患者行PTCA+支架术,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对于行PTCA+支架术患者,因为我们选择的病例多为A型、B型病变,成功率高.安全性强.

  • 多排螺旋CT的心肌桥影像特点

    作者:史云波;靳勇;张立峰

    目的 探讨心肌桥的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影像表现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经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16例心肌桥的影像特点.结果 16例患者有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心肌桥位于前降支中段13例(82%),1例位于右冠状动脉,16例均未发现钙化斑.结论 多排螺旋CT对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及其周边解剖关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 心肌桥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张惠琼

    心肌桥是指冠脉某一段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心肌纤维中,该心肌纤维束称为心肌桥.心肌桥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病变,可能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本文主要揭示了心肌桥的解剖学特点和病理生理过程.

  • 支架置入治疗心肌桥病变一例报告

    作者:赵千文;方小丽;马建林

    患者 杨某,男性,41岁,住院号:417540.反复胸闷心悸2年,再发加重伴反复头晕半个月.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呈慢性病面容,神志清楚,体检合作.无颈静脉怒张并可见颈动脉搏动,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双侧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70次/分,心律整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壁柔软,肝、脾和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V1-6ST-T改变.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早搏.心脏彩超示:正常.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给予美托洛尔及单硝酸异山梨酯等治疗后,效果欠佳.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术中见左前降支中段受压,在收缩期压迫狭窄90%-95%,舒张期恢复正常,考虑为冠状动脉肌桥病变所致.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支架置入治疗(7FL4.0指引管,0.014×170cm冠脉导丝,3.5×3.0mm镍钛合金支架).术后患者血压,脉搏正常,但心电图仍有V1-6ST-T改变.术后诊断:冠状动脉肌桥病变.

  • 64排螺旋CT评价心肌桥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作者:易秋艳;莫秋萍;李其华;张林潮

    目的:观察64排螺旋CT对心肌桥显示情况,分析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心内科存在心肌桥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心肌桥进行定位、计数、长度/厚度测量,观察相应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硬化情况。结果64排螺旋CT共检查心肌桥109处,其中LAD中段比例高(63.3%),心肌桥平均长度(17.4±2.5) mm,厚度(2.5±0.8) mm。桥前段冠状动脉硬化(87.3%)比较显著高于桥后段(1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1,P<0.05)。完全型心肌桥发生冠状动脉硬化(80.3%)显著高于不完全型心肌桥(4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0,P<0.05)。发生冠状动脉硬化者心肌桥长度为(17.6±2.6) mm,与未发生冠状动脉硬化者的(17.1±2.2)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P>0.05)。结论64排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心肌桥,以LAD中段常见;冠状动脉硬化与心肌桥存在关联性。

  • 单纯性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双源CT表现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海峡;陈宏伟;方向明

    目的:探讨双源CT在检查单纯性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临床价值,并讨论单纯性MB-MCA与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双源CT冠脉成像检出的239例单纯性MB-MCA的临床资料。结果双源CT冠脉成像发现239例单纯性MB-MCA患者中90.16%位于左前降支。其中静息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者的有50例,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心肌缺血者19例,其余170例无心电图变化。分析两组检测指标发现, MB厚度、MCA横断面面积及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CA长度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冠脉成像可用于单纯性MB-MCA的诊断,结合心电图及临床相关资料,有助于单纯性心肌桥引起心肌缺血的诊断。

  • 128层CT冠脉成像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定量分析

    作者:王玉君;刘海霞;冯长超

    目的 探讨心肌桥( MB)的形态特点对壁冠状动脉(MCA)狭窄的影响程度.方法 多中心收集158支完全型心肌桥, 主要通过后处理重建, 分 析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图像 ,分别测量 MB厚度及其长度,MCA的桥前段、桥下段及桥后段管径,计算出壁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评估心肌桥对壁冠状动脉狭窄的影响程度.结果 心肌桥厚度与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心肌桥长度与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显著负相关,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几乎没有达到中度以上.结论 心肌桥厚度对壁冠状动脉狭窄影响较大,但几乎不会达到中度狭窄以上程度,对于有症状的患者,排除其他因素,心肌桥大于1.8 mm,临床才有必要引起重视.

  •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分析

    作者:何龙

    目的:探究64排螺旋 CT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08例行64排螺旋 CT 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受检者包括于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和心脏病患者),探究其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发生情况,具体包括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发生部位、特征、发生率以及血管壁粥样硬化的发生率。结果208例受检者中,54例检查出现心肌桥,检出率为25.96%,共检出65处心肌桥。前降支近段心肌桥3处,构成比4.6%,1处见近端冠脉斑块;前降支中段心肌桥41处,构成比63.1%,14处见近端冠脉斑块;前降支远段心肌桥8处,构成比12.3%,3处见近端冠脉斑块;第一对角支心肌桥4处,构成比6.2%,1处见近端冠脉斑块;钝缘支心肌桥6处,构成比9.2%,2处见近端冠脉斑块;右冠中段心肌桥3处,构成比4.6%,1处见近端冠脉斑块。心肌桥轻度狭窄患者心肌桥厚度为(0.52±0.67)mm ,长度为(22.81±13.43)mm ;心肌桥中度狭窄患者心肌桥厚度为(2.48±1.24)mm ,长度为(26.94±8.53)mm ;心肌桥重度狭窄患者心肌桥厚度为(3.41±1.68)mm ,长度为(17.63±11.08)mm 。结论64排螺旋 CT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可以安全准确地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

  • 心肌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研究

    作者:毛芸;阚晓婧;吕发金;罗天友

    目的:探讨传统冠状动脉造影与64排螺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诊断心肌桥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13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并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其中50例CT检查前后2周内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CCA)检查.CT图像分析内容包括有无肌桥、肌桥位置、长度、深度分型、收缩期狭窄程度、邻近管壁情况.CCA图像分析内容包括有无肌桥,肌桥位置、长度、收缩期狭窄程度.描述分析2种方法的肌桥检出率,CT中肌桥的位置及邻近管壁情况,评价2种方法收缩期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及差异性,并分析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与深度及长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35例患者诊断肌桥9l例,共103个,CTA肌桥检出率为67.4%,前降支中段占60.2%,浅表型69个,纵深型34个,50例存在近侧管壁斑块,5例存在远侧管壁斑块.CTA与CCA收缩期狭窄程度间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0.785;CTA中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与长度问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0.282;CTA中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与深度间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0.561.2种方法的收缩期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性.结论:CTA能直接、清晰显示心肌桥与壁血管的形态学特征;心肌桥深度越深,范围越长,收缩期管腔狭窄越明显;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相比,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能明显提高对心肌桥的检出率,但在对壁血管收缩期狭窄程度测量方面不及传统冠状动脉造影准确.

  • 双源CT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久荣;侯晓林;蒲红;曾庆华;康长明;李欣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双源CT特征与临床事件的关系.方法:分析40例心肌桥患者的双源CT资料和临床资料,依据心肌桥是否合并桥前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将患者分为单纯心肌桥组和复杂心肌桥组,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左心室重量指数、心肌桥长度、LVEF、血糖、血脂等因素,比较上述因素与心肌桥合并桥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复杂心肌桥组收缩压、脉压、左心室重量指数均显著高于单纯心肌桥组(P<0.05),收缩压、脉压、左心室重量指数与心肌桥合并桥前狭窄相关.结论:心肌桥合并桥前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可以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收缩压、脉压、左心室重量指数是合并桥前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主要危险因素.

  • 心肌桥的双源CT诊断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雪梅;王健;黎川;李丹

    目的 探讨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 MB)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ual-source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DSCTCA)中的检出率及形态特征,明确心肌桥与邻近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835例常规体检或怀疑冠心病者行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观察MB的检出率、位置、长度及深度,并按MB近远端2 cm以内有无冠状动脉硬化将所有MB分为2组,比较2组发病年龄以及MB的长度和深度. 结果 835例中发现182例(21.8%)共195段MB,其中183段(93.8%)位于左前降支.MB平均长度(19.5±8.2)mm,平均深度(1.5±0.8)mm.所有壁冠状动脉段(MCA)未发现明显粥样硬化斑块,相邻2 cm以内冠状动脉段发现动脉硬化斑块75例(38.5%),其中近端66例(33.8%),远端9例(4.6%).有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者其发病年龄显著高于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P<0.05),2组壁冠状动脉的深度及长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DSCTCA对MB的检出率较高,且能清楚显示MB的活体形态特征;邻近冠状动脉硬化可能为MB长期累积效应所致.

668 条记录 28/34 页 « 12...25262728293031...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