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醋莪术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及HSC-T6增殖和α-SMA,ProcollagenⅠ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季;宋嬿;王巧晗;李林;季德;顾薇;郝敏;陆兔林;毛春芹

    比较生、醋莪术对猪血清所致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及对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和α-SMA,ProcollagenⅠ表达的影响.采用腹腔注射猪血清0.5 mL/只,每周2次,共14周制备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观察生、醋莪术(0.95,1.90 g·kg-1)对大鼠血清ALT,AST,PC-Ⅲ,IV-C,LN,HA和肝组织HYP,MDA的表达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情况,Masson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中胶原表达情况;体外培养HSC-T6细胞,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生、醋莪术含药血清作用12,24,36,48 h对HSC-T6增殖的影响;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α-SMA和ProcollagenⅠ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给药生、醋莪术后,大鼠血清ALT,AST,PC-Ⅲ,IV-C,LN,HA表达水平均下降,与生莪术组相比,醋莪术组作用效果优于生莪术组;生、醋莪术含药血清各剂量组均能抑制HSC-T6的增殖,呈现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各给药组作用24 h后,HSC-T6中α-SMA和Procollagen Ⅰ表达水平降低,且醋莪术组降低更显著.生、醋莪术均能不同程度减轻肝纤维化,其抗肝纤维化机制可能与抑制HSC-T6增殖,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生成并促进其降解有关.

  • 2016-2017年苏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HA基因进化分析

    作者:雅雪蓉;董泽丰;夏瑜;沈强

    目的 监测分析2016-2017年苏州市第五波H7N9禽流感疫情中病毒分子流行特征,为本地区H7N9流感病毒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疑似急重症呼吸道感染病例咽拭子标本并提取病毒核酸,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继续进行各亚型分型检测(H1N1,H3N2,H5N1).H7N9阳性标本进一步进行病毒分离和血凝素HA基因测序分析.结果 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间苏州人感染H7N9病毒总体病死率为40%(22/55).检出高峰在12月份至次年2月,以6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患者中位年龄为58岁.超过80% 的确诊患者发病前有活禽暴露史.序列分析表明血凝素HA基因同源性为98.7% ~100%.受体结合位点中的关键氨基酸也没有发生突变.此外,HA基因血凝素连接肽位置也没有发生多个碱性氨基酸插入.结论 目前H7N9病毒不会在人群中持续传播,直接接触活禽或被病毒污染的环境是人感染H7N9病毒的主要途径;在苏州流行的H7N9病毒对禽类仍然是低致病性的.

  • Real-time TaqMan RT-PCR快速检测犬瘟热病毒方法的研究

    作者:王君玮;孙承英;姜平;王志亮;张维;李林;赵永刚;王珊;任炜杰

    按照犬瘟热(CDV)N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Real-time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细胞培养物、肝脏、肺脏、脑、脾脏、淋巴结以及鼻腔拭子等组织病料中的CDV进行了特异性检测和敏感性试验.同时,利用建立的Real-time荧光定量RT-PCR方法与常规RT-PCR以及韩国BIOINDIST生产的BIT RAPID CDV检测试剂盒对57份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用20p mol/mL的引物浓度各1 uL和20 pmol/mL的探针浓度0.3 uL,获得的荧光信号强,曲线平滑.敏感性高,可检测到1.24×10-3 ng/uL的病毒RNA;特异性强,与NDV、AⅣ、NiPV等RNA病毒不发生交叉反应.试验重复性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2.3%、2.5%和4.2%;与常规RT-PCR和BIOINDIST生产的BIT RAPID CDV检测试剂盒相比较,该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可定量,并可同时检测大量样品等优点.

  • 针刺内关、水沟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Caspase-3、PARP-1表达的影响

    作者:程莹莹;倪光夏;狄忠

    目的 探讨针刺内关、水沟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Caspase-3、PARP-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采用改进的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参考Bederson6级5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运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脑缺血后24 h大鼠大脑皮层Caspase-3、PARP-1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可改善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P<0.01);针刺可下调Caspase-3、PARP-1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5,P<0.05).结论 针刺内关、水沟可下调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Caspase-3、PARP-1的mRNA及蛋白表达.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miR-146a、miR-155、miR-181a、miR-223的表达分析

    作者:姜芳;许敏;郑锡铭

    目的 探讨miR-146a、miR-155、miR-181a、miR-223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血浆、单个核细胞(PBMC)的表达水平,为研究miRNA在AS发病机制中的调控作用和临床诊断价值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收集AS患者、其它关节炎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分离血浆及PBMC,RT-PCR检测miR-146a、miR-155、miR-181a、miR-223的表达量,ROC曲线评价其对AS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AS患者外周血血浆及PBMC中miR-146a、miR-155、miR-181a、miR-223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同时其在PBMC中的表达高于其在血浆中的表达(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浆及PBMC中miR-146a、miR-155、miR-181a、miR-223对AS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结论 AS患者外周血miR-146a、miR-155、miR-181a、miR-223的表达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有望使它们成为AS临床诊断的新标志物.

  • Real-time PCR技术在快速检测一起食物中毒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江晓;叶艳华;丁洁;金萍;王炜;郭宝福;谢国祥

    目的:对Real-time PCR技术在食物中毒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高度特异、敏感的Real-time PCR作为初筛方法,GB方法同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用ATB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生化鉴定.结果:采用Real-time PCR检测22份剩余食物,其中6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特异性DNA核酸;GB细菌培养法从这6份样品中检出3株副溶血性弧菌;其余样品两法均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所有样本均未检出沙门菌,志贺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O157.结论:实时Real-time PCR检测食物中毒病原菌与GB培养法相比明显缩短检测周期,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在食物中毒事件中能更及时指明方向,起到快速初筛的作用,对临床治疗和食物中毒快速处置发挥积极作用,值得应用和推广.

  • 慢性牙周炎患者EB病毒Real-Time PCR检测

    作者:刘兴国;耿建华;管泽民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水平与慢性牙周炎(CP)的关系.方法:采集30例CP患者深牙周袋标本及牙龈组织,记录牙周袋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水平、牙龈指数,real-time PCR法检测EBV DNA.12例正畸、8例腭裂修补术患者作正常对照.结果:CP组EBV DNA检出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P组深牙周袋EBV DNA检出率高于牙龈组织(P<0.05),但2者E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患者深牙周袋EBV DNA水平与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水平均不相关(rs分别为0.34、0.64、0.71,P均>0.05).结论:EBV可能与CP有关,深牙周袋是EBV主要存在部位.

  • 黄连素抑制胃癌细胞分子机制的初步探讨

    作者:杨艳红;张娜;刘黎军;黎昆东;陈娟;张巨峰

    目的 初步探讨黄连素(Berberine)抑制胃癌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Real-time PCR检测黄连素对胃癌细胞BGC-823和SGC-7901增殖、凋亡、坏死、自噬及细胞连接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黄连素处理胃癌细胞后,增殖相关基因IGFBP5、E2F6及MDM2表达水平降低,Notch2和JAG2表达水平升高,而PAK3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水平降低,Caspase-1及Caspase-8表达水平升高;坏死相关基因RIPK1与RIPK3表达水平降低,自噬相关基因ATG7表达水平升高;细胞连接相关基因EpCAM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Cadherin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黄连素通过调控增殖、凋亡等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发挥抑制胃癌细胞的作用.

  • SYBR Green Ⅰ Real-time PCR检测IFN-CSP对HepG2.2.15细胞内HBV-DNA影响

    作者:陈朝霞;刘阿龙;唐亚男;汪洁;朱家勇;卢雪梅

    目的 建立SYBR Green Ⅰ Real-time PCR检测HBV-DNA方法,并检测IFN-CSP对HepG2.2.15细胞内HBV-DNA影响.方法 提取HepG2.2.15细胞DNA,PCR扩增后纯化,PCR纯化产物梯度稀释作为标准品,采用SYBR Green Ⅰ Real-time PCR 检测,建立标准曲线,并分析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运用建立的SYBR Green Ⅰ 方法检测IFN-CSP对HepG2.2.15细胞内HBV-DNA影响,并与Taqman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SYBR Green Ⅰ Real-time PCR方法特异性、重复性及稳定性均较好,线性范围为107~102copies,检测灵敏度可达102copies.IFN-CSP对HepG2.2.15细胞内HBV-DNA具有抑制效果,且呈剂量依赖性.SYBR Green Ⅰ 方法与Taqman商业试剂盒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YBR Green Ⅰ Real-time PCR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价格低廉,可以满足HBV-DNA拷贝数检测的需要.

  • 镇江地区慢性牙周炎与牙龈卟啉单胞菌寄生相关性研究

    作者:仇晨光;戴晓玥;夏雯;陈亦琦;冯玉婷;吴亮

    目的:建立基于Real-time PCR技术定量检测牙周组织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方法,并研究该细菌寄生与牙周炎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包括重度牙周炎患者30例和轻度牙周炎患者20例;另选取牙周健康者20例.采集每位受试者龈沟液并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样本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数量.结果:重度牙周炎患者探诊深度≥7mm,轻度牙周炎患者探诊深度介于3mm至7mm之间,健康者探诊深度<3mm.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数量随着牙周炎加重而显著增加(P<0.05).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寄生数量与慢性牙周炎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以反映牙周炎的严重程度.Real-time PCR法简单方便,可以快速检查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情况.

  • HBV慢性感染与CXC趋化因子表达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金红;王健;江水清;项桂菊

    目的:探讨HBV慢性感染与CXC趋化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以Real-timePCR法动态检测慢性乙肝患者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后IP-10、Mig mRNA的表达水平.以趋化因子与GAPDH比值为其终含量.结果:慢性乙肝患者HBV-DNA平均水平6.07×105 copies/ml,ALT平均水平234.6U/L,IP-10、Mig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7387±0.0768)、(0.6883±0.0693),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FN-α治疗3个月后HBV-DNA平均水平1.30×104 copies/ml,IP-10、Mig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5741±0.0912)、(0.5962±0.0987),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1FN-α治疗6个月后HBV-DNA平均水平3.42×103 copies/ml,IP-10、Mig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4235±0.0924)、(0.4105±0.0898),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FN-α治疗后,ALT水平正常组IP-10、Mig mRNA也接近正常水平,与同期治疗ALT升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慢性乙肝患者IP-10、Mig mRNA表达升高,与体内HBV-DNA复制水平、血清ALT水平有关.IFN-α能显著抑制HBV复制,间接下调IP-10、Mig mRNA表达水平,IFN这种综合作用效果,对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反应、控制病情发展十分有利.

  • 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对Hep-2细胞Toll样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韩焱;任月;徐明玉;孙楠

    目的 观察TLRmRNA在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人喉癌Hep-2细胞中动态表达,为进一步研究流感病毒对机体免疫反应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Real-timePCR对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感染不同时间Hep-2细胞中TLR3,TLR7,TLR8和TLR9的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 流感病毒感染Hep-2细胞48h后,所有被检测的TLRmRNA表达量都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TLR8和TLR9的mRNA提高显著分别是对照组的13.9和14.3倍.结论 推测TLR8和TLR9在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诱导Hep-2细胞的免疫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