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青藏高原甘西鼠尾草内生放线菌抗性菌株筛选

    作者:刘松青;江华明;关统伟;戚珊珊;辜运富;赵珂;王旭;张小平

    采用平板涂布法从青藏高原药用植物甘西鼠尾草Salvia przewalskii中分离内生放线菌24株,以西瓜镰刀病菌Fusariu moniliforme、玉米大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和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了甘西鼠尾草内生放线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共21株内生放线菌对3种靶标菌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占分离总数的85.7%.有4株内生放线菌同时对3种靶标菌表现出较明显的抑菌活性.表型鉴定结合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初步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全部为链霉菌.表明甘西鼠尾草内生放线菌作为一类新的微生物资源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

  • 甘西鼠尾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陆丽萍

    本文综述了甘西鼠尾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甘西鼠尾草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西鼠尾草 综述
  • 甘西鼠尾草中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杨立新;李杏翠;刘超;肖磊;秦德华;陈若芸

    为了研究甘西鼠尾草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C18(reverse phase C-18)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从甘西鼠尾草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przewalskin Y-1(1)、anhydride oftanshinone-Ⅱ A(2)、sugiol(3)、epicryptoacetalide(4)、cryptoacetalide(5)、arucadiol(6)、1-dehydromiltirone(7)、miltirone(8)、cryptotanshinone(9)、tanshinone-ⅡA(10)和isotanshinone-Ⅰ(11).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和5为一对对映异构体(1:3),化合物4、5、6、8、11为首次从甘西鼠尾草中分离得到.

  • 丹参中的一个新化合物及其抗HIV活性

    作者:秦德华;陈鸿珊;彭宗根;郭志敏

    目的研究甘西鼠尾草Salvia przewalskii根的化学成分,检测抗HIV活性.方法用溶媒法、色谱法提取分离单体,光谱法分析鉴定结构.用艾滋病毒1型整合酶(HIV-1 IN)和艾滋病毒1型逆转录酶(HIV-1 RT)测定抗HIV活性.结果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别为8-{[7'-(3','4-二羟基-苯基)-9'-氧代-7'-丙烯基]氧}-3-(1"-O-β-D-葡萄糖基)-4-羟基-[R-(E)]-苯丙酸(Ⅰ),迷迭香酸(Ⅱ),紫草酸(Ⅲ)和紫草酸B(Ⅳ).结论Ⅰ为新化合物,Ⅱ~Ⅳ为已知化合物.均具有抗HIV活性.

  • 甘西鼠尾草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分化研究

    作者:王萌;张丽;谢显莉;张利

    目的 考察不同质量浓度激素组合对甘西鼠尾草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以甘西鼠尾草叶片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研究2,4-D、NAA、6-BA、KT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的影响,并探讨适宜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条件.结果 以诱导率和相对生长速率为指标,6-BA和2,4-D均对甘西鼠尾草细胞脱分化和细胞增殖具有显著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的佳激素组合为2,4-D0.5mg/L+NAA1.0mg/L+6-BA0.5mg/L,增殖的佳激素组合为2,4-D 0.5mg/L+6-BA2.0mg/L+KT0.1mg/L,MS+NAA0.5 mg/L+6-BA1.0 mg/L的培养基有利于不定芽的分化,而1/2 MS+1BA 1.0 mg/L的培养基则有利于不定根的分化.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组织培养体系,适宜甘西鼠尾草的植株再生.

  • RP-HPLC测定甘西鼠尾草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

    作者:翁裕馨;刘占厚;王津慧;陈湘宏

    目的:本文采用<中国药典>(2005版)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指标,对不同生长年限、不同药用部位的甘西鼠尾草丹参酮ⅡA的含量进行了比较.方法: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甲醇:水(75∶25),检测波长270nm,流速1.0ml/min,进样量20μl(定量环控制),室温,理论塔板数按丹参酮ⅡA峰计算不低于2000.结果:丹参酮ⅡA进样量在0.05~3.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6.755x+16.714,r=0.9987,平均回收率为99.0%.栽培品种甘西鼠尾草丹参酮ⅡA含量为1年生0.291%,2年生0.553%,3年生0.759%,野生品种为0.489%.药店购买丹参为0.573%.结论:在青藏高原,野生及人工种植品种的甘西鼠尾草中丹参酮ⅡA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甘西鼠尾草茎、叶中丹参酮含量明显低于根部丹参酮的含量,不宜作为药材使用.

  • 甘西鼠尾草对缺氧/复氧H9c2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胡伟慧;金一宝;韩东岐;江坤;郭兴杰;王铁杰

    目的 探究甘西鼠尾草对培养H9c2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模型,用甘西鼠尾草进行细胞给药,干预细胞生长过程.将培养的H9c2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缺氧/复氧模型组(hypoxia/reoxygenation,H/R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C组);缺氧/复氧模型+维拉帕米(verapamil)阳性对照组(H/R+V组);缺氧/复氧模型+甘西鼠尾草低、中和高剂量(0.01、0.1和1.0 mg·L-1)干预组(H/R+L、M、H组).使用噻唑蓝(thiazolyl blue tetrazolium,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收集所培养的细胞上清液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活性;使用荧光酶标仪,测定能够反映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高低的荧光吸光度值.结果 甘西鼠尾草可明显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有效减少细胞内LDH漏出量和胞浆内MDA的含量,并降低细胞内ROS水平.结论 甘西鼠尾草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强细胞清除氧自由基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有关.

  • 甘西鼠尾草中丹参二醇B抑制血管新生活性研究

    作者:庄文婷;朱路平;向诚;何静;李鹏;李宝才

    目的 研究丹参二醇B的抑制血管新生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分离手段从甘西鼠尾草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丹参二醇B,并通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长、迁移及其促血管生长因子的测定实验来评价丹参二醇B的体外抑制血管新生作用,以鸡胚尿囊膜为体内模型对丹参二醇B抑制血管新生活性进行研究.结果 丹参二醇B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长、迁移及其促血管生长因子的分泌、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都呈现出剂量依赖型的抑制作用.结论 丹参二醇B具有抑制血管新生活性,可作为潜在的血管新生抑制剂得以开发和应用.

  • 甘西鼠尾草脂溶性成分提取工艺的研究

    作者:崔颖;薛明;史彦斌;胡振英;罗永江;张彬

    目的:研究甘西鼠尾草脂溶性成分提取工艺的佳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甘西鼠尾草中主要抗菌活性成分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之和为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乙醇浓度和乙醇用量对提取效果有非常显著性和显著性影响.结论:佳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95%的乙醇浸泡8h后开始渗漉,流速10滴/min.

  • 甘西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抗嘌呤霉素氨基核苷诱导的足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作者:刘翔;任红旗;杨阳;戴德淑;柳云;李向阳;颜超;华慧;刘瀛

    目的 研究甘西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SPE)在体内和体外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N)肾病大鼠足细胞以及PAN诱导小鼠足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方法 (1)建立PAN肾病大鼠动物模型,给予SPE和他克莫司干预,分别在第5、10、15、21天留取肾组织标本,WT1染色计数足细胞数目,免疫荧光观察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荧光强度.(2)体外采用PAN致足细胞损伤模型,PAN作用小鼠足细胞24 h,分别加入含SPE、丹酚酸B(SalB)、迷迭香酸(RA)及他克莫司的培养基培养6、12、24、48 h,观察足细胞骨架相关蛋白F-actin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内活性氧(ROS)荧光强度.结果 (1)肾小球WT1细胞计数结果显示,PAN组第5天时足细胞数已开始下降,第15天达(14.4±0.7)个/肾小球切面,较正常组(37.2士1.5)个/肾小球切面减少(P<0.05),SPE组与阳性对照组(他克莫司组)各时间点足细胞数量高于PAN组;第15天时,阳性对照组肾小球WT1细胞计数与SPE高剂量组较为接近(P>0.05).第5天时PAN组大鼠肾组织8-OHdG荧光强度较正常组增强,第10天上升至高峰,而后开始减弱,第15天时仍高于正常组;给予药物干预后,大鼠肾组织的8-OHdG荧光强度降低,其中阳性对照组与SPE高剂量组8-OHdG荧光强度较为接近.(2)体外研究发现,PAN作用24 h后,F-actin几乎完全解聚,少数细胞尚有残存的被切断的丝状结构,给予SPE、SalB、RA及他克莫司治疗后,PAN诱导的足细胞损伤明显减弱,细胞内重新出现极性分布的微丝.与正常组相比,PAN作用小鼠足细胞24 h后ROS荧光强度增加(P<0.05).给予药物干预后足细胞内ROS荧光强度降低,24 h SPE低剂量组、SalB高剂量组和RA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足细胞内ROS的荧光强度降低程度相近(P>0.05),24 h SalB降低足细胞内ROS荧光强度效果优于RA,且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本研究从体内及体外证实,SPE对PAN所致足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青海省甘西鼠尾草的生药学研究

    作者:翁裕馨;刘占厚;陈湘宏

    目的:进行甘西鼠尾草的生药学研究。方法对青海省野生甘西鼠尾草和种植甘西鼠尾草进行组织切片、粉末鉴别、薄层鉴别。结果野生品种和种植品种的甘西鼠尾草微观性状相似。结论本研究对青海省种植甘西鼠尾草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 甘西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的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杨阳;李霞;朱斌;孙石永;孙连娜

    目的 建立甘西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别,对水分和灼烧残渣检查进行限度控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甘西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的薄层色谱分离效果良好,荧光斑点清晰;确定甘西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中水分不得超过5%,炽灼残渣不得超过10%,总酚酸含量不得少于35%.结论 所建立的甘西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的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方法能够较好地控制甘西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的质量.

  • 甘西鼠尾草的生药学研究

    作者:史彦斌;薛明;崔颖;罗永江

    甘西鼠尾草Salvia przewalskii Maxim.又名甘肃丹参(甘肃)、丹参(云南)、高原丹参(青海)、红秦艽(四川),隶属于唇形科(Labiatae).因其与常用中药丹参的化学成分类同,近年来受到了广大药学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在甘肃、北京等地,甘西鼠尾草及其褐毛变种已作为丹参的代用品使用多年,川产甘西鼠尾草(藏药红秦艽)在四川作为秦艽的代用品[1,2].同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作为活血化瘀药在临床上广为使用.近年来,对丹参的开发利用日趋上升,因而丹参将面临供不应求的趋势.根据植物亲缘学的研究,亲缘关系相近的药用植物类群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依此来预测或有目的、有范围地在某些类群中寻找新药源仍然是中草药开发的捷径之一.另外,近源种的开发可防止对单一品种的过度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失衡,保护生物多样化均具有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对甘西鼠尾草进行开发利用,对其从植物形态、采制、产销、生药鉴定、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等方面做全面的研究是完全有必要的.

  •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甘西鼠尾草药材及总酚酸提取物中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含量

    作者:朱斌;杨阳;蒋平

    目的:建立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甘西鼠尾草药材及总酚酸提取物中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含量.方法:设立校正样品集与测试样品集,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运用偏小二乘法建立数学模型,对测试样品样品集进行预测.结果:迷迭香酸:校正样品集的佳主成分数Rank=12,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0.129、决定系数R2=99.95.丹酚酸B:校正样品集的佳主成分数Rank =9,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0.426、决定系数R2=99.26.结论: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甘西鼠尾草药材及总酚酸提取物进行质量控制,方法简明、方便快捷、数据准确,适用于大量、快速、方便的药材质量鉴定.

  • 甘西鼠尾草药材和提取物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霞;杨阳;黄豆豆;黄光辉;孙连娜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西鼠尾草药材和提取物中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含量,并进行品质评价.方法: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溶液,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88 nm,柱温为30℃.结果:测定了16个产地的甘西鼠尾草药材和15个批次的提取物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含量.结论:不同产地之间的甘西鼠尾草药材和不同批次之间的提取物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含量均具有显著差异.本测定方法简单快速、精密准确,适用于甘西鼠尾草药材及提取物中水溶性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能够对药材及提取物进行质量控制.

  •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中藏药甘西鼠尾草脂溶性成分

    作者:翁裕馨;陈湘宏

    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对中藏药甘西鼠尾草进行脂溶性成分的分离研究.以石油醚、醋酸乙酯、甲醇、水,按体积比8:6:7:3配制HSCCC用两相溶剂系统,结果表明此条件可用作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甘西鼠尾草中的脂溶性成分,以期为甘西鼠尾草成分的短时间高效分离制备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也为藏药现代化积累一些有意义的经验.

  • 甘西鼠尾草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

    作者:翁裕馨;李成义;王津慧

    对甘西鼠尾草的规范化种植技术进行了探讨,从甘西鼠尾草的药用植物形态与性状、生长环境、生长习性、种子特性、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初加工等方面进行研究论述,为今后甘西鼠尾草这种常用藏药的扩大应用和规范化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 藏药吉子恩保(甘西鼠尾草)DNA提取方法比较

    作者:李文渊;王津慧;童丽;杨靖;热增才旦;索南邓登;杨芳

    目的:建立藏药吉子恩保(甘西鼠尾草)DNA的提取方法,为进一步开展分子生药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比较SDS法和改良CTAB法,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电泳分析方法测定所得DNA样品的纯度和浓度.结果与结论:两种方法中改良CTAB法所得的DNA质量较高.

  • 甘西鼠尾草根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王洪庆;杨立新;陈晓燕;杨鹏飞;陈若芸

    目的:研究甘西鼠尾草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C18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甘西鼠尾草根中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分别为:丹参新醌B(1)、丹参醇C(2)、异隐丹参酮(3)、1,2-二氢异二氢丹参酮Ⅰ(4)、异丹参酮ⅡA(5)、二氢丹参酮Ⅰ(6)、丹参内酯(7)、丹参醇B(8)、丹参酮Ⅰ(9)、danshenspiroketallactone(10)、铁锈醇(11)、epi-danshenspiroketallac-tone(12)、丹参新醌A(13)、sapriolactone(14)、12-hydroxy-6,7-secoabieta-8,11,13-trien-6,7-diol(15)、6α-hydroxysugiol(16)、hypargenin B(17).结论:其中,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RP-HPLC测定甘西鼠尾草中3种脂溶性成分的含量

    作者:刘世鹏;陈宗礼;曹娟云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甘西鼠尾草中活性成分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和丹参酮Ⅰ的含量.方法:采用SHIMADZU C18(4.6mm×1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5%冰醋酸水溶液(80∶ 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5 nm,流速:1.0 mL/min,柱温:40℃.结果:丹参酮ⅡA在0.0025 ~0.050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9993),平均回收率为98.2%,RSD为1.63%(n=5);二氢丹参酮在0.0025~0.040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 =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1.4%,RSD为1.11%;丹参酮Ⅰ在0.0050 ~0.050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3=0.9996),平均回收率为98.9%,RSD为1.42%.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为甘西鼠尾草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