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测定丹参中7种成分含量

    作者:赵国欣;刘萌;李领川;周晓莉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丹参中原儿茶醛,丹酚酸B,迷迭香酸,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7种成分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9 μm),以0.1%甲酸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 min-1,柱温3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交替扫描模式,选择反应离子检测(SRM).结果:7种成分在1~460 μg·L-1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83.41% ~116.05%,检测限0.046~0.5μg·L1,RSD均<4.7%.结论:该方法快捷、准确、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同时测定丹参药品中7种成分的含量,可用于丹参药材及其制剂的研究和质量控制.

  • 不同处理参数对丹参干制效率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作者:杨帆;刘伟;吕海花;王晓;耿岩玲;郭兰萍

    目的:研究不同根径及切片厚度对丹参干制效率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对不同根径、不同厚度的丹参进行干制,利用HPLC测定不同干制条件下丹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脂溶性成分的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乙腈-0.2%乙酸水溶液,检测波长270 nm;水溶性成分的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乙腈-0.2%甲酸水溶液,检测波长286 nm.结果:同一直径的丹参,切片厚度越小干制效率越高.在水溶性成分中,当迷迭香酸含量高时,丹参根径0.3 ~0.4 cm,切片厚度0.2~0.3 cm;当丹酚酸B含量高时,丹参根径处于0.4~0.5 cm,切片厚度0.2~0.3 cm.在脂溶性成分中,当二氢丹参酮含量高时,丹参根径0.4~0.5 cm,切片厚度0.1 ~0.2 cm;当隐丹参酮含量高时,丹参根径0.3 ~0.4 cm,切片厚度0.1~0.2 cm;当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高时,丹参根径0.4~0.5 cm,切面厚度0.2~0.3 cm.结论:选用直径0.4~0.5 cm和切片厚度0.2~0.3 cm的丹参切片进行干制,能大程度地保证药材品质,为丹参饮片的批量生产和干制工艺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 二氢丹参酮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探讨

    作者:程汝滨;楼招欢;葛宇清;石森林;张光霁

    目的:观察二氢丹参酮(DHT)对胃癌细胞MGC803增殖、迁移和凋亡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DHT处理细胞后,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运动能力,Annexin V-FITC/PI检测细胞凋亡率,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胃癌凋亡和迁移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HT可显著抑制MGC803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降低细胞的迁移能力,诱导MGC803细胞发生凋亡,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定量PCR实验结果表明,DHT可显著抑制MGC803细胞中MMP2、MMP9 mRNA的表达(P<0.05,P<0.01),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促凋亡蛋白PUMA的水平(p<0.01).DHT加入后可抑制STAT3的磷酸化水平,提高FoxO3信号通路的活性,增加抑癌基因p53的蛋白表达,降低Glil mRNA表达(P<0.01),并提高HHIP mRNA表达水平(P<0.01).结论:DHT能够抑制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MMP2、MMP9蛋白的表达降低、Hedgehog通路活性抑制和凋亡调控基因PUMA、STAT3、FoxO3和p53的表达水平改变有关.

  • 浅谈中药丹参中丹参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徐艳萍

    丹参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理血药,为唇形科植物,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化瘀、活血消肿,调经,养心安神之功效.从1934年至1976年间,国内外对丹参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先后从中分离得到15种成分,测定了结构式,并依次命名为丹参酮(tanshinone,Tan)1,ⅡA,ⅡB,隐丹参酮,异丹参酮,异丹参酮Ⅰ,ⅡA,羟基丹参酮ⅡA,丹参酸甲酯,丹参新酮(hiltirone),二氢丹参酮,异隐丹参酮Ⅰ、ⅡA、ⅡB,次甲基丹参酮(nethylenetanshiquinone),紫丹参甲素、乙素(przewatanshiquinoneA,B),丹参新醌(tanshenxinkun)甲,乙、丙和丁,丹参螺旋缩酮内酯(danshenspiroketallactone)等,其中以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Ⅰ的含量较高.

  •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丹参治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作者:王莹莹;高天;李洋;张璐;周厚琴;陆小华;杨玉雪;赵艳玲

    目的: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丹参治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医药化学数据库和Autodock 4.2软件,将丹参中丹酚酸B、丹酚酸D、丹参素、二氢丹参酮、咖啡酸、隐丹参酮和原儿茶醛等成分分别与枯否细胞表面抗原CD14和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丹酚酸B、丹酚酸D、丹参素、二氢丹参酮、咖啡酸、隐丹参酮和原儿茶醛与CD14结合的自由能分别为-11.20776、-8.78220、-9.82770、-25.92840、-16.43526、-26.13750和-19.90632 kJ/mol,与STAT3蛋白结合的自由能分别为-8.44764、-14.30244、-18.27534、-28.85580、-18.86082、-28.60488和-15.89160 kJ/mol.结论: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原儿茶醛、咖啡酸与CD14具有较小的自由能,结合作用较强;丹参素、二氢丹参酮、咖啡酸、隐丹参酮与STAT3蛋白具有较小的自由能,结合作用较强.提示丹参治疗脂多糖致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为其主要成分与CD14及STAT3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作用,通过作用于表面受体调控枯否细胞细胞激活及下游STAT3调控STAT3通路,从而对损伤的肝脏起到保护和修复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丹参治疗肝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

  • 丹参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

    作者:王旭东;张均

    丹参注射液是唇形科植物丹参中提取的多种成分注射液,包括:丹参酮Ⅰ、ⅡA、ⅡB、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原儿茶醛、丹参素等.其(正大青春宝公司生产)规格为10ml/支,每10ml含丹参生药15g,该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降低血粘度及改善血液循环,扩张脑血管的作用,为了解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我科于2001年2月~12月对7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治疗后临床改善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计分,现报道如下:

  • 二氢丹参酮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侵袭迁移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葛宇清;程汝滨;陈梦;黄真;张光霁

    目的 研究二氢丹参酮(DHT)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不同浓度的DHT处理细胞后,MTT法检测DHT对细胞生长活力的影响,划痕实验观察DHT对细胞运动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模型研究DHT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和Hedgehog通路调控基因Gli1和HHI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HT可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的体外增殖及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表明药物处理后穿膜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实验结果表明,DHT可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中MMP9的表达,降低Glil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提高HHIP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 DHT能够抑制SGC790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MMP9蛋白的表达降低和Hedgehog通路活性抑制有关.

  • 硅胶柱色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丹参中丹参酮

    作者:蓝天凤;于宗渊;王岱杰;王晓;管仁军

    目的 建立硅胶柱色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HSCCC)法分离纯化丹参中丹参酮的方法.方法 丹参粗提物经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组分F1、F2,分别采用石油醚-醋酸乙酯-甲醇-水(4:3:4:2)、(8:5:8:3)的溶剂系统进行HSCCC分离,下相为流动相,体积流量2.0 mL/min,转速850 r/min,检测波长254 nm,所得产物采用ESI-MS、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80 mg组分F1分离得到丹参酮I(14 mg)、二氢丹参酮I (22 mg)、丹参酮IIA (26 mg); 80 mg组分F2分离得到二氢丹参酮(11 mg)、三叶鼠尾酮B (15 mg)、隐丹参酮(30 mg); 6个化合物进行HPLC分析,质量分数均大于96%.结论 硅胶柱色谱结合HSCCC是一种有效的分离制备丹参酮的方法.

  • 浅谈丹参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作者:李欣梅;刘玉莹

    本品为唇行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性微寒,味苦.功能活血去淤,养血安神,调经止痛,凉血消痈.<别录>载:本品能"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背强、脚痹,除风邪留热".近代从中分离得多种脂溶性菲醌类成分,如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等.

  • 丹参醇提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

    作者:黄琳;肖晓丽;罗杰;林青

    丹参为复方丹参片的主要原料,其化学成分可分为水溶性及脂溶性两部分.丹参脂溶性成分多用乙醇提取,在水中不溶;以丹酚酸B为主的丹参水溶性成分在乙醇中均有一定溶解性.为研究醇提条件对丹参多种成分的影响,本文采用正交试验及单因素考察,研究高浓度醇提条件对丹参5个指标成分提取率的影响.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芩滴丸中5成分的含量

    作者:史宁;石焱;吴久鸿;谭生建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芩滴丸中黄芩苷、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方法:Intersil C18分析色谱柱,流动相分为A和B两种,A为85%乙腈(含0.5%三乙胺,磷酸调pH 3.0),B为10%乙腈(含0.5%三乙胺,磷酸调pH 3.0),梯度洗脱程序为:0~15 min,A:20%~100%,B:80%~0%;15~25 min,A:100%,B: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结果:黄芩苷线性范围0.240 2~1.201 0μg,平均回收率为97.4%,RSD为2.4%;二氢丹参酮线性范围0.112 0~0.560 0μg,平均回收率为98.0%,RSD为3.4%;隐丹参酮线性范围0.160 0~0.800 0 μg,平均回收率为97.3%,RSD为2.1%;丹参酮Ⅰ线性范围0.154 0~0.770 0μg,平均回收率为104.0%,RSD为1.9%;丹参酮ⅡA线性范围0.156 0~0.780 0 μg,平均回收率为101.7%,RSD为1.0%.结论:本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测定丹芩滴丸中5成分的含量.

  • RP-HPLC测定甘西鼠尾草中3种脂溶性成分的含量

    作者:刘世鹏;陈宗礼;曹娟云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甘西鼠尾草中活性成分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和丹参酮Ⅰ的含量.方法:采用SHIMADZU C18(4.6mm×1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5%冰醋酸水溶液(80∶ 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5 nm,流速:1.0 mL/min,柱温:40℃.结果:丹参酮ⅡA在0.0025 ~0.050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9993),平均回收率为98.2%,RSD为1.63%(n=5);二氢丹参酮在0.0025~0.040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 =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1.4%,RSD为1.11%;丹参酮Ⅰ在0.0050 ~0.050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3=0.9996),平均回收率为98.9%,RSD为1.42%.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为甘西鼠尾草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 二氢丹参酮对人肺癌GLC-8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孙蓓;叶因涛;王冬;钱钧强;娄建石

    目的:研究二氢丹参酮(DTS)对人肺癌GLC-8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质量浓度为0(空白对照)、5、10、20、40、80、100μg/ml的DTS作用细胞24、48 h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17.85μg/ml DTS作用12、24、48 h后细胞的凋亡情况,计算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激酶3(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TS组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作用24、48 h后大细胞抑制率分别为54.48%、64.95%,IC50分别为62.36、33.94μg/ml;DTS可诱导细胞的凋亡且与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凋亡率为5.6%~29.6%;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DTS能下调细胞中Bcl-2蛋白的表达、上调Caspase-3蛋白的表达(P<0.01或P<0.05)。结论:DTS对人肺腺癌GLC-82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上调Caspase-3蛋白的表达有关。

  • 浅谈丹参的性状鉴别和药理作用

    作者:苏素仙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处处山中有之,一枝玉叶,叶如野苏而尖,青皮皱毛.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细子.其根皮丹而肉紫."丹参又名紫丹参、红丹参、赤参、红根,近代从丹参中分离出多种脂溶性菲醌类成分,如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等.此外,从丹参的水溶性部位还分离得原儿条醛及另一种具生理活性的成分丹参素[β(3、4-二羟基苯基)乳酸].

  • 丹参酮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俊丽;和水祥

    中医理论认为"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结为症瘕(肿瘤)",根据这个理论,有人主张应用活血化瘀药可能有助于"瘀症"的消除.丹参是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其功效在古代即有认识,<神农本草经>曾记载它能"破症除瘕".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丹参的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是丹参酮(tanshinone,Tan),为一组脂溶性菲醌类成分.包括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等.它们通过杀伤肿瘤细胞、诱导其分化和凋亡等途径发挥其抑癌作用.现将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丹参中5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作者:周国军;李焱;秦民坚;周铜水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丹参中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方法:采用Kinetex核-壳技术色谱柱(100 mm×4.6 mm,2.6 μm),以乙腈-0.1%三氟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为280 nm(丹酚酸B)和254 nm(丹参酮类).结果: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5个成分浓度分别在3.40~850 μg·mL-1(r=0.9998),0.96 ~ 240 μg·mL-1(r=0.9999),2.04~255 μg·mL-1(r=0.9995),0.27~68 μg·mL-1(r=0.9998),1.12 ~210 μg·mL-1(r =0.9997)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平均回收率(n=3)在97.32%~104.9%之间,RSD≤4.7%.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可用于丹参药材的质量控制.

  • 复方丹参片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研究

    作者:吴笛;王德勤;李楚源

    目的:验证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复方丹参片项下丹参酮ⅡA、冰片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并加以改进,建立新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以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冰片为指标性成分,按照中国药典方法及改进的方法,分别对复方丹参片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改进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克服了药典方法的不足,可用于复方丹参片的质量控制.结论: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复方丹参片项下丹参酮ⅡA、冰片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应及时修订,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