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保护下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梗溶栓后心绞痛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72岁.2年来反复发作胸骨后疼痛,诊断为"冠心病".2005年4月9日凌晨1时出现胸骨后剧烈疼痛,经抗心肌缺血、抗凝等治疗后症状缓解,4月11日下午13时再发胸痛,外院急查心电图示:V3-5QRS波群呈qR型,ST段抬高≥0.2mv;心肌酶:CK706U/L,CK-MB45U/L,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立即行尿激酶150万U溶栓治疗,疼痛略有缓解,4月12日凌晨再次出现胸痛症状,心电图提示V3-5导联ST段再抬高,Ⅱ、Ⅲ、AVF导联ST段水平性压低≥0.1mv.当日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延展,并以重组葡激酶10mg溶栓治疗,于16时收住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查体:BP 98/60mmHg,P 76次/min,R 20次/min.
-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思索
在日前举行的2014年中国心脏病大会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蒋立新教授指出,2001~2011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人数增加4倍,但住院病死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等并无明显下降,再灌注治疗10年间无明显改善,是制约我国急性心梗治疗疗效提升的大短板。同时,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兼临床药理研究中心主任张抒杨表示,10年来,我国在心血管病治疗领域的治疗能力大幅提高,制定了大量指南,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挽救生命以及降低并发症方面,并没有任何改善。披露这一结论是希望找到改善治疗结局的有效举措。大规模临床试验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使得许多疾病的治疗仍无法定论,不能满足临床实际需要。
-
静泵鲁南欣康治疗高血压急症急性降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鲁南欣康静泵维持治疗高血压急症急性降压作用.方法:对54例高血压急症患者用鲁南欣康20mg加入30ml液中连续静泵入体内,观察用药后5min、10min、15min、30min、60min、120min的血压、心率和不良反应.结果:静泵5min后血压开始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10min后血压有显著降低(P<0.01),以10min~30min血压下降显著(P<0.01);各与前次血压下降比较,用药后收缩压10min~30min有显著差异(P<0.05和P<0.01);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为20.09%、19.83%;用药后120min,总有效率为96.30%;心率亦有下降(P<0.01).结论:静泵鲁南欣康是高血压急症急性降压有效药物,适用于高血压性心衰、急性心梗、心绞痛、高血压危象等,且副作用少,但对肾性高血压急症疗效较差.
-
一例急性心梗心肺复苏术后昏迷患者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严重类型,是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因持久而严重的急性缺血发生心肌坏死[1].本病起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2].本例患者为突发心肌梗死导致猝死,于心肺复苏术后并发心、肝、肾、胃肠、中枢等多脏器衰竭,呈昏迷状,通过机械通气、强心、补液、镇静、抗凝、醒脑等治疗,并结合积极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功能锻炼、气道管理和多种管道管理等护理措施,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各脏器功能基本恢复.现报道如下.
-
硝酸甘油和亚硝酸异戊酯在急性心梗院前急救中的作用及疗效
目的:分别分析硝酸甘油和亚硝酸异戊酯在急性心梗院前急救种的作用,并观察其急救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院前急救急性心梗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硝酸甘油组(n=30)和亚硝酸异戊酯组(n=28),在院前急救中,分别给予这两组硝酸甘油和亚硝酸异戊酯治疗处理,另选上年同期该类急救未用以上两种药物26例患者作为空白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急救中的疗效.结果:研究对象的两组较空白组在各项观察指标上均有所改善,且两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异也都不大,仅亚硝酸异戊酯表现的起效时间有所提升.结论:硝酸甘油和亚硝酸异戊酯均能有效缓解急性心梗的临床症状,能起到降压护心的作用,两药作用基本相似,仅亚硝酸异戊酯起效更快一些.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诊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根据不同治疗措施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再闭塞率及平均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直接PCI治疗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慢性重构的影响
目的 探究直接PCI治疗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慢性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88例老年心肌梗死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直接PCI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与BNP、CK、CK-MB及hs-CRP水平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室壁运动指数、球形指数、左心室短轴直径、左心室长轴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舒张末左心室容积、收缩末左心室容积、E峰减速时长、E/A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K,CK-MB,BNP与hs-CRP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高龄心肌梗死患者,使用直接PCI治疗能够全面改善患者心室重构,降低病灶扩张率和心衰发生率,临床效果相对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直接PCI治疗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慢性重构的影响
目的 探究直接PCI治疗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慢性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8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直接PCI治疗,随后对超声心动图进行随访,并比较两组治疗后BNP、CK、CK-MB及hs-CRP水平.结果 从超声随访结果 上来看,两组患者的室间隔厚度与左心室后壁厚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室壁运动指数、球形指数、左心室短轴直径、左心室长轴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舒张末左心室容积、收缩末左心室容积、E峰减速时长、E/A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K-MB、CK、BNP与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高龄心肌梗死患者,使用直接PCI治疗能够全面改善患者心室重构现象,并降低病灶扩张率和心衰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不同西药在急性心梗急救中的预防作用及其对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梗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不同西药在急性心梗急救中的预防作用及其对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梗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我院86例行院前急救的急性心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接受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PCO2、PO2均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梗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除颤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胺碘酮应用于急性心梗院前急救中的预防作用优于利多卡因,值得推广应用.
-
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梗病人的效果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其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梗效果显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改善预后。
-
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梗病人的效果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其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梗效果显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改善预后.
-
急性心梗急救护理研究进展
综述急性心肌梗死(AMT)病人院前急救和护理的研究现状.为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提供理论基础,并为以后对此方面研究工作的进展提供一定的参照.
-
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泵入治疗 老年急性心梗合并急性左心衰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泵入治疗老年急性心梗合并急性左心衰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8.01—2018.06阶段来我院治疗的90例老年急性心梗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以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例数=45)和对照组(例数=45).90例患者均给予调脂、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利尿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泵入治疗,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泵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对照组(8.89%)相当,P>0.05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泵入治疗老年急性心梗合并左心衰,不仅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安全性.
-
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策略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急救措施及其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急救中心接诊的AMI患者80例,采用规范的院前急救措施开展急救.观察抢救成功率、死亡行院前急救率及抢救时间.结果:80例患者经院前急救,74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2.5%(74/80);6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7.5%(6/80).平均抢救时间为(61.5±11.5)min.结论:在急性心梗患者急救中,实施规范化院前急救措施可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
把院前急救运用到急性心梗患者的急救治疗中
本文主要是为了分析院前急救方法在急性心梗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把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25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方法,对照组患者送往医院接受急救抢救.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以及预后是否良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明显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中得出结论:在治疗急性心梗患者的过程中,采用院前急救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还能提升病人的存活率,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梗PCI术后消化道出血患者健康行为及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 :研究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梗PCI术后消化道出血患者健康行为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抽选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梗PCI术后消化道出血患者36例作为研究资料,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18例.常规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健康行为以及疾病复发率.结果 :干预组健康生活方式、健康饮食以及遵医嘱用药依从性均高于常规组,且干预组疾病复发率5.56% 低于常规组的1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梗PCI术后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健康行为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梗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梗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老年急性心梗患者34例展开试验.结论 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急性心梗患者康复,从对症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四个方面入手加强护理,使患者就医情绪明显得到改善,术后不良事件概率明显降低,建议应用和推广.
-
急性心肌梗死的佳救治策略--院前救治+绿色通道+介入治疗
一、我们先看看急性心肌梗死在国内外的发病状况是怎样的呢?急性心肌梗死在欧美国家常见,男性发病较女性多,60岁后男女发病率逐步接近.美国的一项观察了26年的资料显示,35~84岁的人群中,心肌梗死的发病率男性为71‰,女性为22‰.过去,心肌梗死在我国较少见.近年来,它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年轻人急性心梗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病年龄在40岁以上占85%,男性发病的高峰年龄为51~60岁,女性发病的高峰年龄在61~70岁,女性较男性发病晚10年.男女发病比例大约为4:1左右.
-
急性心梗急诊行PCI术中并发症的观察和预见性护理探讨
目的 通过对急性心梗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易发生、危及生命安全、需迅速处理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梗急诊行PCI患者360例,对术中出现血压降低、室速、室颤、无复流、慢血流等需及时处理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出现并发症140例,除1例死亡外,其余并发症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并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PCI术中并发症的进一步恶化,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
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研究
目的: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效果后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10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护理组接受预见性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取得的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取得96%的治疗有效率;站照组是76%,两组相比,护理组效果佳P<0.05.结论:对急性心梗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提高静脉溶栓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基层医院应普及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