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状动脉心肌桥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1例
患者男性,60岁,主因“发作性胸闷、胸痛1月余,加重伴大汗1小时”入院。患者于1月前工作时突然出现胸痛、胸闷症状,发作时伴大汗及肩背部放散痛,持续约30分钟,急救车送入当地医院救治。心电图Ι、aVL、V1~V3导联ST段压低0.5 mV,肌红蛋白120 ng/ml(正常值范围:0~107 ng/ml),肌钙蛋白0.8 ng/ml(正常值范围:0~0.4 ng/ml),CK-MB 3 ng/ml(正常值范围:0~4.3 ng/ml),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给予“扩张冠状动脉、抗凝等药物”治疗。一月后入我院进一步诊治。患者既往吸烟30余年,10~20支/日,饮酒史30余年,约2两/日,发现甘油三酯增高1月余。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查体:血压100/60 mmHg,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2次/分,心律齐,未闻及杂音。余无阳性体征。心电图:Ⅰ、aVL 导联ST段压低0.2 mV,Ⅲ、aVF、V1导联ST段太高0.2 mV,并有动态改变。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心肌酶均正常。于入院后第五天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示:左主干未见狭窄,前降支中段可见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80%,舒张期正常;回旋支发育细小;右冠状动脉弥漫狭窄40%,远端血流TIMI3级。术后给予地尔硫卓片30mg 3次/日,胸痛好转后出院。
-
电击伤致快速心房颤动1例
患者,男性,28岁,因右手遭电击后胸闷10分钟入院.体检:T:36.5℃ P:130次/分BP:83/60mmHg,神志清,精神不振,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30次/分,心律不齐,脉搏短绌,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心室率为139次/分,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f波,I、avL、V5、V6ST段压低0.05mv,心电图诊断为快速型心房颤动.
-
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误诊分析
近日来,我院收治超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误诊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例1,男,49岁,因劳累后心前区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1h,在当地描记心电图示ST段Ⅱ、Ⅲ、avF、V3~V5导联高耸,T波及斜坡形、ST段抬高0.3~0.4mv,心电图诊断为早期复极综合征,给予止痛治疗,4h后上述症状未见好转来我院就诊,复查心电图Ⅱ、Ⅲ、avF导联中T波振幅降低,ST段压低0.05mv,频发室性早搏部分成二联律,与4h前心电图对比分析,心电图诊断为超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及时劝说患者住院治疗,再次描记心电图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经及时对症治疗,三周后康复出院.
-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意义
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又称无痛性心肌缺血,系指具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缺乏胸痛及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要症状[1].由于无临床症状,估计发病情况比较困难,往往不能引起患者和医生的警觉,有很大的潜在危险性.动态心电图ST段改变是检测心肌缺血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记录日常活动、休息、情绪波动等各种状态下的心电变化情况,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基本方法.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16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现对其分析探讨如下.
-
心衰病人静滴心血通后心电图PTFV1的变化
心血通含有多种心血管活性物质,具有扩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改善肾血流等作用.PTFV1即心电图中V1导联P波的终末电势,可作为左心功能评价指标之一.我们观察50例患者用心血通后PTFV1变化,旨在探讨心血通对心泵功能影响.
-
网络心电图误诊和漏诊原因及对策
目的:探究网络心电图发生误诊以及漏诊的原因以及对该种现象应当采取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接受过心电图监测的患者病历资料,查找发生漏诊和误诊的病例120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应对的对策.结果:漏诊和误诊多的是心房室肥大和导联错接与伪差,分别占有65.83%和23.33%,其余还有早搏,心肌梗死,一度房室阻滞,电解质紊乱以及ST-T改变.结论:使用网络心电图进行检测容易造成的误诊和漏诊为心电图伪差,心房心室肥大以及导联错接,而以上的情况通过参数设置的修改校正和避免描图干扰,避免导联错接的方式尽量降低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