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G11778A位点突变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作者:粟小丽;金学民

    背景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是一种典型的母系遗传性疾病,已经发现线粒体的多个突变可以导致该病的发生. 目的 报道2个携带线粒体G11778A位点突变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家系及其临床预后. 方法 对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集到的2个LHON家系40人进行家系分析和基因检测.2个家系成员中包括母系成员28人,其中LHON病患者10例,作为研究组,母系男性成员的后代及配偶2例作为对照组.抽取受试者外周血2 ml,常规酚-氯仿-异戊醇法抽提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目的基因,对受试者基因进行测序,对3个常见突变位点G3460A、G11778A、T14484C进行检测和筛查. 结果 本研究中的2个家系所有母系成员(包括患者)均携带G11778A位点突变,家系内对照者未携带该突变位点.所有的家系成员未携带G3460A和T14484C位点的原发突变.这2个家系中的LHON患者视力均等于或低于0.1,未见有视力自行恢复者. 结论 本研究2个家系患者均携带G11778A点突变,视力预后较差.

  • 中国人群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线粒体ND1基因突变频谱分析

    作者:赵福新;周翔天;张娟娟;瞿佳;冀延春;章豫;周晖晖;戴显宁;管敏鑫

    背景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眼病,常导致患者双侧中心视力下降,其基因突变频谱并不完全清楚. 目的 筛查中国人群LHON线粒体ND1基因的突变位点并明确其突变频谱.方法 经温州医学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知情同意.收集临床诊断为LHON患者894例和正常对照者134名,抽取受检者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受检者线粒体ND1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并与修正的线粒体剑桥参考序列进行比对,筛查突变位点并分析其突变频率.结果 本研究在894例LHON患者的ND1基因中发现了7个与LHON相关的突变位点G3316A、T3394C、G3460A、C3497T、G3635A、G3733A、T4216C,携带这7个位点的患者共100例,占11.19%,其中与3个原发性突变位点共存者29例(3.24%).这几个突变位点在病例中的发生频率分别为2.57%、2.23%、1.45%、3.80%、0.67%、0.11%、0.34%,其中G3316A、T3394C、C3497T、T4216C在正常对照者中也可检测到,分布频率分别为4.48%、2.99%、4.48%和1.49%,经分析在LHON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926,P=0.336;x2=0.052,P=0.820;x2=0.142,P=0.707;P=0.129),而其他一些在欧美人群中报道的位点,如G3376A、G3496T、G3700A、A4136G、T4160C、C4171A在中国LHON人群中并未发现. 结论 线粒体ND1基因是中国人群LHON的一个突变热点区域,约11.19%的中国LHON患者与ND1基因突变有关.G3635A、G3733A为中国人群中少见的致病突变位点,而G3316A、T3394C、C3497T、T4216C本身并不足以致病,但可能对LHON外显率和表型的表达起协同作用.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一家系的线粒体分子遗传学研究

    作者:田博;周和政;郑山根;张绍阳;张文强;陈云辉

    背景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由线粒体DNA(mtDNA)遗传的可致盲眼病,了解DNA突变位点对该疾病发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分析一个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mtDNA突变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江西省鹰潭市一个LHON家系中72名母系成员进行系谱分析和突变基因筛选,对其中的11例患者、13例突变基因携带者和49名正常者进行常规眼科检查,按照视力损害的程度分级,视力>0.3者为正常,0.1 ~0.3者为轻度损害,<0.05 ~0.1者为中度损害,<0.02 ~ 0.05者为重度损害,<0.01者为极重度损害,分析该家系的临床特征.收集受检者周围静脉血2~4 ml进行单个核细胞分离,用改进高盐法提取mtDNA,进行PCR扩增,对突变基因位点进行DNA测序. 结果 突变基因的PCR扩增产物DNA测序结果显示72名受检的家系成员中,有24例同时具有G11778A和T14502C两个突变位点,包括11例LHON患者,其余13名为突变基因携带者,但至今尚未发病,故该家系的LHON外显率不足50%,而其他家系成员未检测到G11778A和T14502C突变位点.11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8~ 50岁,平均为24.36岁,显著低于13例基因携带者年龄5~72岁,平均40.3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2,P=0.049). 结论 该家系成员的线粒体DNA G11778A和T14502C突变是LHON发病的主要原因,原发性mtDNA突变为LHON发病所必需,但其并非充分条件,一个有效的“二次打击”过程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11778突变家系异质性的研究

    作者:杜利平;马旭;金学民

    目的 研究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11778点突变家系的异质性,分析异质性对LHON的发病率和患者视力的影响.方法 研究5个11778点突变LHON家系,其中母系成员68例,发病者27例;除2例携带者外,66例母系成员接受检查.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技术,分析家系之间突变的异质性以及异质性与发病和视力预后的关系.结果 在5个家系中,2个家系为同质突变(纯合突变),包括24例母系成员和10例患者;3个家系为异质突变(杂合突变),包括42例母系成员和17例患者.同质突变和异质突变母系成员之间LHON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突变患者之间的视力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HON患者11778的突变存在异质性,但其异质性对发病和视力预后均无影响.

  • 神经眼科学新研究

    作者:张成

    本文回顾了神经眼科学在临床试验、诊断性检测及新的疾病分型例如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详尽总结了特发性颅内高压、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及视神经胶质瘤等疾病的临床试验新成果.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基因治疗效果令人振奋,可能在未来几年内产生重大的临床影响力.近年来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神经眼科的疾病诊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OCT不仅可对视神经病变进行辅助诊断,用于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交叉压迫病变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监测,而且对视交叉以后的视路病变的诊断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新研究也表明,借助于OCTA检查可发现,急性期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MON)或视神经炎患者视盘血管密度是增加的,而严重视盘水肿和不同原因视盘萎缩的患者视盘血管密度则是降低的.眼科医生应该关注这些视神经疾病诊疗方面的新进展.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线粒体DNA突变检测

    作者:金学民;王珮;胡宏阁;刘斌;李晓文;姜枫

    目的:探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患者的线粒体DNA(mtDNA)突变.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DNA序列测定方法,设计4对引物,扩增出含11 778、14 484、3 460三个已知原发突变位点和3 394、4 136、4 160、4 216、11 696、14 459、14 482、14 498八个已知继发突变位点的4对mtDNA片段,对3个LHON家系30位母系成员的血样进行检测.32份无视力障碍的正常人血样作对照.参照mtDNA序列为剑桥标准mtDNA序列.结果:30位母系成员均含11 778位点突变,其中1人合并4 164位点突变(A→G).与剑桥标准mtDNA序列对比,30位LHON母系成员和32位正常对照均含有11 719位点突变.结论:11 778是LHON患者常见的突变位点,4 164位点突变可能是新的继发突变或正常人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11 719位点突变可能是中国人存在的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

  • AAV2介导ND4基因治疗LHON不同免疫抑制方案的比较研究

    作者:高晶;石慧;裴晗;万幸;胡维琨;李涛;杜皓;李斌

    目的 玻璃体腔注射重组ND4基因的腺相关病毒血清型2(Adenovirus associated virus 2 -NADH dehydrogenase subunit 4,AAV2-ND4)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的基因治疗方法,观察基因治疗后不同免疫抑制方案组全身免疫抑制效果及ND4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各实验组(A~D组)均单次玻璃体腔注射4 μL AAV2-ND4,注射后灌胃予以口服药物28 d,A组不予以免疫抑制治疗,B组口服环孢霉素A[起始剂量10 mg/(kg·d),14 d后减半],C组口服强的松[起始剂量5 mg/(kg·d),14 d后减半],D组玻璃体腔同时注射曲安奈德,并口服强的松(剂量同C组),对照组(E组)单次玻璃体腔注射4 μL磷酸缓冲盐溶液.分别于注射AAV2-ND4后3、7、28、56、84 d后检测血清中AAV2和ND4的抗体含量,同时于第84 d观察鼠视网膜上ND4的表达.结果 A~D各组抗ND4基因抗体浓度在第56天时均明显增加,以A、C组为显著;第84天时,除D组外各组抗体浓度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A~D各组抗AAV2抗体浓度在第28天时明显增加,以A、C组为显著;第56天时除B组外各组抗体浓度均出现下降.实验各组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在注射第84天仍有明显ND4表达.结论 免疫反应主要集中在玻璃体腔注射AAV2-ND4后56 d内;各个方案的免疫抑制效果均不理想;不同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ND4的表达效率无明显影响.

  • 陈俊军教授针刺治疗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1侧

    作者:徐波;陈果;陈俊军;李铁浪

    陈俊军教授系湖南省名老中医,从事针灸专业临床、科研、教学柏余年,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针灸疗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多种瘫痪病症、眼病、各种痛症、肥胖症、性功能障碍及耳聋等病.笔者有幸耳闻目睹陈师运用针刺治疗疑难眼科杂症,现就其治疗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案略谈一二.

  • 线粒体DNA T8821G新变异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相关性

    作者:高敏;张赛;张增君;赵福新;张娟娟;梁敏;刘晓玲;韦企平;童绎

    目的 分析两个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阐明LHON的分子机制.方法 对两例具有典型LHON临床特征的先证者和家系成员进行眼科学及临床检查.对这2个家系的先证者使用24对有部分重叠的引物进行线粒体DNA全序列扩增分析.结果 检查发现这两个家系中视力损害的外显率分别为12.5%、30%.经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在ATPase6编码区发现了未报道过的T8821G同质性变异位点.线粒体全序列分析显示两个家系呈现线粒体DNA多态性,均属于东亚单倍型M10a.T8821G变异位于线粒体ATPase6高度保守性区,编码位于ATPase6第3个跨膜区第99位的丝氨酸,可能导致ATPase6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合成ATP的功能受损,终发生视力损伤.结论 线粒体ATPase6 T8821G可能是与LHON相关的致病性线粒体基因变异.

  • 三个携带线粒体ND1 T3866C的中国汉族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

    作者:张赛;高敏;张增君;刘晓玲;管敏鑫

    目的 分析3个中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为LHON的3个中国汉族家系.对3个家系的先证者进行眼科相关检查,PCR扩增3个原发位点G3460A、G11778A、T14484C所在的线粒体ND1、ND4、ND6基因.并对3个先证者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PCR扩增.结果 3个家系先证者的视力损伤程度不同,外显率分别12.5%、11.1%和33.3%.3个家系先证者及母系成员均未携带ND1 G3460A、ND4G11778A、ND6 T14484C这3个常见原发位点,但均携带同质性ND1 T3866C突变.线粒体ND1 3866位点T>C碱基的改变使线粒体复合体Ⅰ ND1亚基跨膜区的第187位进化高度保守的非极性异亮氨酸转变为极性苏氨酸.结论 线粒体ND1 T3866C突变可能与LHON相关.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线粒体DNA三个原发性突变位点的研究

    作者:马云霞;周永安;张景萍;张全斌;刘薇拉;任彩芬;李小雨

    目的 通过对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线粒体DNA ND4 11778G>A、ND1 3460G>A和ND6 14484T>C 3个原发性突变位点序列分析,阐明LHON患者发病的分子机理.方法 PCR扩增35例患者的上述3个原发性突变位点所在的区段,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35例患者中,6例存在ND4 11778 G>A突变位点,1例存在ND1 3460 G>A突变位点,未检出ND6 14484 T>C突变位点,3个原发性突变位点的检出率为20.0%(7/35).35例患者均存在ND4 11719G>A同义突变,除此突变位点外,23例(65.7%)患者共计筛出21个突变位点,2种突变类型.其中13例患者存在单个突变位点,8例存在2个突变位点,2例存在3个突变位点.21个突变位点中,ND4 11778G>A突变频率高,为28.6%(6/21); ND1 3552 T>A、ND6 14470 T>C、ND4 11794 T>C、ND1 3497 C>T和3644 T>C位点突变频率依次为19.0%(4/21)、19.0%(4/21)、14.3%(3/21)、9.5%(2/21)和9.5%(2/21).3例存在ND4 11794 T>C突变位点的患者,2例为异质性突变,1例为同质性突变.结论 LHON患者线粒体DNA ND4 11778G>A、ND1 3460G>A和ND6 14484T>C 3个原发性致病突变中,以ND4 11778 G>A为主;继发性突变位点ND1 3552 T>A或ND1 3644 T>C单独或协同原发性突变位点ND4 11778 G>A导致LHON的发生,与单纯携带ND4 11778 G>A的患者相比视力受损较弱.

  • 线粒体tRNAThr A15951G可能是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的基因突变

    作者:章豫;张娟娟;冀延春;张铭连;童绎;赵福新;瞿佳;周翔天;管敏鑫

    目的 进一步分析中国汉族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阐明LHON的分子致病机制.方法 对2例具有典型LHON临床特征的先证者和家系其他成员进行眼科学及其临床检查.对这2个家系先证者使用24对有部分重叠的引物进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全序列扩增分析.结果 检查发现这些家系成员中视力损害的外显率分别为5.3%(1/19)、18.2%(4/22).经mtDNA测序分析,并没有发现mtDNA G11778A、G3460A和T14484C 3个常见的突变,在tRNAThr上发现了A15951G同质性突变位点.线粒体DNA全序列分析显示2个家系呈现mtDNA多态性,都属于东亚单倍型D4b1.A15951G突变位于线粒体tRNAThr高度保守区(通用位点为71位),可能导致tRNA空间结构和稳定性发生改变,线粒体蛋白合成功能受损,终发生视力损害.结论 线粒体tRNAThr A15951G可能是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的致病性线粒体基因突变.

  • 伴有mtDNA14484位点突变的Leber病一大家系

    作者:童绎;王影;姜枫;刘斌;张守康;杨薇

    目的 研究Leber病一大家系的遗传因素,探讨其外显率、遗传早现、自发视力恢复,以及与mtDNA的关联性.方法 对家系中18例患者进行调查,并行视力、眼底等常规检查;5例患者作了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及视野检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6例患者外周血液进行mtDNA11778、3460及144843个位点检查.结果 (1)本家系第Ⅰ代娶二妻,前妻后代皆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力下降,经眼底镜检查符合视神经萎缩诊断.后妻无眼病,其后代均无眼病.(2)6例患者的mtDNA检查显示11778、3460位点未发现突变,而在14484位点出现同质性突变.结论 该家系Leber病呈典型母系遗传,该病的临床表现可能与mtDNA14484位点突变密切关联.

  • 线粒体DNA11778突变所致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外显率分析

    作者:张清炯;郭向明;贾小云;肖学珊;郭莉;黎仕强

    目的分析携带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11778突变者视神经病变的外显率.方法对经基因诊断确定为mtDNA11778突变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 LHON)家系进行分析,确定mtDNA11778突变携带者及患者.结果 16个家系中mtDNA11778突变携带者130人,其中男65人,女65人.130人突变携带者中43人患病,外显率33.1%.男性患者34人,男性外显率52.3%,女性患者9人,女性外显率13.8%.男女患病比率3.8∶1,患者中男性占79%.结论携带纯合性mtDNA11778位点突变的中国人,LHON外显率近1/3.

  • 中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G11696A突变两个家系分析

    作者:赵福新;周翔天;瞿佳;韦企平;童绎;杨丽;吕建新;管敏鑫

    目的 对两个中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眼科临床检查发现在这两个家系中只有先证者1人出现视力障碍,发病年龄分别为10岁和17岁.对这两个家系先证者使用24对有部分重叠的引物进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全序列扩增分析.结果 没有发现mtDNA G11778A、G3460A和T14484C 3个常见的突变位点,而发现了与LHON相关的ND4 G11196A同质性突变位点的存在,在167名正常对照只发现1例G11696A突变.结论 线粒体DNA全序列分析发现两个家系呈现独特的mtDNA多态性,都属于东亚单体型D4.不完全外显率和正常对照频率(1/167)表明G11696A突变本身不足以导致LHON的发生,说明其它因素在这两个LHON家系的表型表达中也起一定的作用.在这些家系mtDNA中缺乏影响重要功能突变位点的存在,排除了线粒体背景对LHON临床表型的影响.因此,核修饰基因、环境因素可能对两个中国G11696A突变家系的外显率和发病严重程度起促进作用.

  • 中国人Leber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原发突变及临床特征

    作者:王燕;郭向明;贾小云;黎仕强;肖学珊;郭莉;张清炯

    目的分析中国人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 LHON) 线粒体DNA 3个原发致病基因突变遗传及其临床特征. 方法分别用突变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异源双链-单链构象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DNA测序方法,对110个家系的156例LHON患者进行11778A、3460A、14484C 3个原发位点检测,并收集患者病史及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10例LHON先证者中,11778位点突变者100例,占90.9%;3460位点突变者2例,占1.8%;14484位点突变者8例,占7.3%.不同突变位点的LHON患者发病时视力分布:125人(250眼)11778位点突变患眼中发病时视力≤0.01(占17.6%),视力介于0.01至0.1之间(占52.1%),视力≥0.1(占30.3%);28人(56眼)14484位点突变患眼中无患眼视力低于0.01,视力介于0.01至0.1之间(占12.7%),视力≥0.1(占87.3%);3人(6眼) 3460位点突变患眼视力均介于0.03至0.08之间.视力恢复情况:250只11778位点突变的患眼中,6.97%的眼视力有所恢复, 平均终视力0.03(指数~0.07);56只14484位点突变的患眼中,50%的眼视力有所恢复,占50%,平均终视力0.8(0.3~1.2).结论中国人LHON患者mtDNA 3个原发致病突变中,以11778A位点突变为主、14484C位点突变较少、3460A罕见.LHON的临床表现与致病突变位点有关,14484C突变患者的发病视力及视力恢复情况明显好于11778A患者.

  • 山西地区线粒体DNA11778突变所致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外显率分析

    作者:郑梅玲;张桂林;化爱玲;张月莲

    目的分析山西地区线粒体DNA11778位点突变者外显率.方法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视神经病变者线粒体DNA11778位点,对突变者及其母系成员进行分析.结果在30个家系中17个家系仅先证者患病,另13个家系除先证者外母系亲属有72人携带该位点突变,其中40人出现临床症状.结论山西地区线粒体DNA11778位点突变者外显率达55.6%.

  • 线粒体单倍型对Leber病的影响

    作者:毛义建;瞿佳;管敏鑫

    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家系中由母系传递这种视觉功能障碍,提示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为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分子基础.在不同种族人群的LHON家系中,有50%以上是由于mtDNA编码呼吸链复合体I上ND1 G4360A,ND4 G11778A和ND6 T14484C突变引起的.这3个突变位点因为致病率高,被称为原发性突变.但是携带这些位点突变的母系成员并不是都会出现LHON症状,而且在同一个家系内或不同家系间携带相同mtDNA突变的患者在发病年龄、视力损伤程度和发病过程也都不完全一样.这提示可能这些LHON相关的原发性突变本身不足以导致临床表现.IMON的男性多发、不完全外显和不同的基因表现度表明还有其他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起到修饰作用,这些因素包括:个人因素、环境因素、核修饰基因和mtDNA单倍型.特别是mtDNA单倍型,在对携带3个LHON相关原发性突变的家系中母系成员的发病起到协同作用.

  • MT-ND1m.3635G>A突变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张娟娟;张增君;付汝宁;冀延春;蒋萍萍;童绎;瞿佳;管敏鑫

    目的:阐明MT-ND1 m.3635G>A 导致 Leber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的发病机制。方法比较对照组和携带者组之间以及对照组和病例组之间永生淋巴细胞系的呼吸链复合体酶活力、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合成和氧消耗速率。结果通过对携带者组、病例组与对照组永生淋巴细胞系的线粒体功能进行研究,发现病例组复合体Ⅰ酶活力比对照组下降51.0%(P <0.05);病例组细胞内总 ATP 合成为对照组的35.8%~73.2%,平均为50.7%(P <0.05);细胞的氧消耗速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OCR)测定表明病例组基础 OCR(P <0.05)、ATP 偶联 OCR(P <0.05)和大 OCR(P <0.05)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 m.3635G>A 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是 LHON 相关的致病性突变。

  • 双重突变特异性引物PCR检测Leber遗传性视神经线粒体突变

    作者:贾小云;郭向明;黎仕强;张清炯;郭莉;肖学珊;申煌煊

    目的建立双重MSP-PCR检测Leber2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线粒体突变的方法.方法收集视神经病变者109例,应用双重MSP-PCR分析其线粒体DNA11778和3460的突变情况,并用或序列测定比较分析.结果用双重MSP-PCR分别检测出线粒体DNA11778和3460突变36例和1例,其正确率与SSCP及序列分析一致.结论双重MSP-PCR是检测线粒体DNA11778和3460突变的特异、简便的方法,适用于常规检测和研究.

64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