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动脉灌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体外循环肺损伤影响作用的观察

    作者:宋毅;李然;谷兴华;高培显;张供;吴树明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肺动脉灌注参芪扶正注射液(简称参芪液)对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心脏瓣膜病变伴肺动脉高压的患者22例,分为参芪液组和对照组,每组11例.两组均在升主动脉阻断心脏静止后,经主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对照组灌注纯氧合血肺保护液,参芪液组灌注由参芪液与氧合血组成的肺保护液;分别于转流前、转流结束时、转流结束后6 h、24 h测定并记录两组肺循环血浆丙二醛(MDA)含量、肺血管阻力(PVR)、静脉血与动脉血白细胞比值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结果 两组MDA和PVR较转流前均升高(P<0.05),但参芪液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术后24h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静脉血白细胞/动脉血白细胞比值在转流结束时及转流结束后6h均高于转流前,但参芪液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参芪液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为(16.1±5.5)h,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9.1±6.9)h(P<0.01).结论 参芪液能减轻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的肺损伤.

  • 体外循环期间肺动脉持续氧合血灌注对肺功能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作者:袁峰;李晓峰;赵宇东;武文琦;柏松;高国庆;李仲智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期间肺动脉持续氧合血灌注对肺功能及肺组织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用健康小型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行CPB,实验组行CPB期间肺动脉持续灌注氧合血.分别于不同时间点留取肺组织和血液标本,进行肺功能和肺含水率的测定以及肺组织的病理学观察,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肺静态顺应性(Cstat)、肺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等肺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0.01),肺含水率明显下降(P<0.05),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实验组ICAM-1 mRNA的表达量也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CPB期间经肺动脉持续灌注氧合血可减轻肺损伤、保护肺功能,而ICAM-1可能参与了这种保护机制.

  • 肺动脉灌注压力对体外循环后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仁腾;汪曾炜;王辉山;姜辉;宋恒昌;李宁

    目的 本实验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体外循环过程中,保护液肺动脉灌注时,不同的灌注压力对体外循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20只健康家犬随机平均分为一个对照组及三个灌注组,模拟临床体外循环肺损伤特点建立动物模型.体外循环期间,分别以三个不同的压力段(低:15~20 mm Hg,中:25~30 mm Hg,高:40~45 mm Hg)对灌注组动物实验肺实施保护液灌注,对照组动物无保护液灌注.90 min体外循环肺缺血后,再灌注4 h,行实验肺肺功能变化测定.结果 较之基础值,4组动物实验肺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较之对照组,中压灌注组各指标的变化幅度均明显减低.较之中压组,低压组的变化幅度进一步减低.高压组各指标的变化幅度稍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外循环过程中,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可有效缓解体外循环后肺功能损害.灌注压力是影响肺保护效果的重要因素,30 mm Hg以下的灌注压力是安全而有效的,15~20 mm Hg的效果更佳;高至40~45 mm Hg的灌注压力,未见明显有益的肺保护效应.不同灌注压力下的液体流量负荷和对肺血管内皮细胞的机械应力,可能是灌注压力影响肺保护效果的重要机制.

  • 体外循环中康斯特保护液肺动脉灌注的肺保护作用

    作者:史艺;许建屏;龙村;关彬;赵明霞;高国栋;史世勇;葛翼鹏

    目的 采用体外循环下肺动脉灌注动物模型观察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对体外循环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大耳白兔,体重2.5~3Kg,随机分为对照组(体外循环组);实验组(体外循环+HTK液肺动脉灌注组).于麻醉后、复跳60min、90min时抽取血样榆测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和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浓度.实验结束后取肺组织作干湿比检测并作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实验组MPO、MDA和IL-6在复跳60min、90min时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其中90min时差异显著(P<0.05);IL-8浓度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肺组织十湿比低于对照组(P<0.05);光、电镜结果显示:实验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 HTK液肺动脉灌注能明显抑制体外循环引起的炎症反应,减轻体外循环所造成的肺损伤.

  • 含抑肽酶低温灌注液减轻体外循环肺损伤

    作者:王强;刘迎龙;朱晓东;潘世伟;阮英茆;李永利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期间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肺脏的保护作用.方法:12只杂种犬随机均分为2组.主动脉阻断后,对照组右肺动脉灌注4℃乳酸林格液,实验组灌注4℃肺保护液.开放主动脉后和停CPB后5、30、60、90分钟分别取各组肺静脉血标本行生化分析,测定肺功能,并行组织学检查.结果:CPB结束后实验组气道压、肺血管阻力(PVR)、右房血白细胞/右肺静脉血白细胞及丙二醛(MD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右肺静脉血氧分压在CPB结束后30、60分钟均较左肺高,实验组右肺静脉血氧分压在停CPB 60分钟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观察两组左肺均有明显肺泡内出血和间质水肿,对照组右肺病理改变较左肺轻,实验组右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结论:CPB期间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可以明显减轻CPB对肺脏造成的损伤.

  • 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灌注的临床探讨

    作者:贝亚军;刘迎龙;张载高;解水本;姜相伟;王强;王津;胡尔滨

    目的探讨肺动脉灌注对治疗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对11例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为110~133/60~78 mm Hg,平均82~100 mm Hg),术中用含抑肽酶等药物的肺保护液,进行肺动脉灌注.结果 11例病人中死亡1例,余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肺动脉灌注进行肺保护为临床治疗重度肺动脉高压开辟了一种新途径.

  • 体外循环术中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的肺保护作用

    作者:李建安;刘迎龙

    体外循环(CPB)术后的肺损伤一直是心脏外科医生应对的重要课题之一,而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作为一种用于减轻肺损伤的新方法,成为近年来研究和关注的焦点,现对其保护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在体外循环中的肺保护作用

    作者:陈聪;曹民娟;李伦明;林华赋;李佩贤;周新明;马伦超;闵振兴

    目的 研究低温肺保护液在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30例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肺保护组,每组15例.肺保护组CPB术中一次性从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对照组未行肺动脉灌注.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阻断升主动脉30 min(T2),CPB结束后1 h(T3)、24 h(T4)、36 h(T5)取桡动脉血标本动态检测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在T1、T3、L4、L5各时间点对比观察两组术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和呼吸指数(RI).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开始后,两组桡动脉血TNF-α、IL-10进行性增高.TNF-α于CPB结束后1 h达到高[对照组(148.42±23.10)ng/L,保护组(103.29±32.15)ng/L],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CPB前,对照组增高更显著(P<0.01).IL-10于CPB结束后24 h达到高[对照组(66.75±25.82)ng/L,保护组(85.12±20.68)ng/L],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CPB前,肺保护组增高更显著(P<0.05).CPB开始后,两组A-aDo2和RI进行性增加(A-aDo2对照组195.8±72.5,保护组161.3±33.2;RI对照组0.72±0.05,保护组0.56±0.08);对照组T3、T4、T5的A-aDo2及RI明显高于肺保护组(P<0.01).结论 CPB术后存在肺损伤,低温肺保护液可以抑制炎症因子TNF-α的产生,上调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减轻肺损伤,改善术后肺功能.

  • 肺动脉灌注在体外循环中对磷酯酶A2的影响

    作者:陈聪;曹民娟;李伦明;马丽芳;闵振兴;周新明

    目的 观察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在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血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及磷酯酶A2(PLA2)的影响,探讨肺动脉灌注对减轻肺损伤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选择30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肺保护组,每组15例.肺保护组在体外循环中一次性从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对照组未行肺动脉灌注.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阻断升主动脉30 min(T2)、体外循环结束(T3)、手术结束(T4)和术后6 h(T5)各时间点取桡动脉血标本,动态检测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磷脂酶A2;在T1、T3、T4、T5对比观察血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结果 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B开始后,两组的PLA2进行性增高,手术结束时达到高,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麻醉诱导前,对照组增高更显著[肺保护组T2、T3、T4、T5分别为(68.4±15.2)mg/ml、(86.9±25.6)mg/ml、(132.6±37.2)mg/ml、(96.53±6.1)mg/ml;对照组分别为(88.5±13.3)mg/ml、(107.3±25.6)mg/ml、(157.6±35.7)mg/ml、(113.6±39.5)mg/ml].肺保护组T3、T4、T5氧合指数分别为368±41、338±35、325±65,高于对照组(327±31、309±29、299±63);肺保护组T3、T4、T5肺静态顺应性分别为(28.3±2.9)ml/cm H2O、(25.1±2.8)ml/cm H2O、(22.5±3.8)ml/cm H2O,高于对照组[(25.1±3.2)ml/cm H2O、(21.6±2.4)ml/cm H2O、(19.3±4.2)ml/cm H2O].结论 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不仅可以改善氧合,同时抑制磷酯酶A2的释放,减轻肺损伤,改善术后肺功能.

  • 肺动脉灌注在体外循环中对血氧合指数及支气管灌洗液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陈聪;曹民娟;李伦明;马丽芳;关柏锐;闵振兴;周新明;张志刚;王广阔

    目的 观察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血氧合指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肺动脉灌注对减轻肺损伤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选择30例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肺保护组,每组15例.肺保护组,体外循环术中一次性从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对照组未行肺动脉灌注.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体外循环结束(T2)、手术结束(T3)和术后6 h(T4)测算氧合指数(PaO2/FiO2).收集手术结束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保护组患者体外循环结束、手术结束、术后6 h的氧合指数分别为(421±31)、(382±41)和(370±39)mm 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0±33)、(321±38)和(315±41)mm Hg(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TNF-α和IL-6水平肺保护组分别为(0.985±0.378)、(156.736±52.485)μg/L,低于对照组的(15.589±6.385)、(735.967±83.485)μg/L(P<0.01).结论 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不仅可以改善氧合,同时抑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TNF-α和IL-6的释放,减轻肺损伤,改善术后肺功能.

  • 洗涤红细胞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的影响

    作者:宋毅;巩性军;谷兴华;李然;张供;张希全

    目的观察心内直视手术中采用低温洗涤红细胞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PH)的患者30例,分为肺动脉灌注组和对照组(各15例).灌注组在升主动脉阻断后,经主肺动脉间断灌注低温洗涤红细胞保护液,测定并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的肺血管阻力(PVR)、静脉血与动脉血白细胞计数比值(V/A)、肺循环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及氧合指数(OI)、机械辅助通气时间.结果(1)PVR:转流结束即刻、术后12、24 h灌注组(46.4 kPa·s·L-1±8.1 kPa·s·L-1、48.5 kPa·s·L-1±7.0 kPa·s·L-1、36.1 kPa·s·L-1±6.3 kPa·s·L-1)明显低于对照组(65.7 kPa·s·L-1±5.3 kPa·s·L-1、79.8 kPa·s·L-1±8.7kPa·s·L-1、47.9 kPa·s·L-1±7.1 kPa·s·L-1,均P<0.05).(2)MDA含量:转流结束即刻、术后12、24h灌注组(分别为14.3 mmol/L±0.8 mmol/L、16.1 mmol/L±0.7 mmol/L、13.3 mmol/L±0.5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8.9 mmol/L±0.9 mmol/L、21.6 mmol/L±0.4 mmol/L、22.5 mmol/L±0.7 mmol/L,均P<0.05).(3)V/A比值:转流结束即刻、术后12 h灌注组(1.16±0.05、1.20±0.05)明显低于对照组(1.53±0.07、1.68±0.25,均P<0.01).(4)OI:转流结束即刻、术后12、24h灌注组(370±33、388+41、414±40)明显高于对照组(217±30、210±36、222±33,均P<0.05).(5)机械辅助通气时间:灌注组(13 h±4 h)显著低于对照组(27 h±6 h,P<0.01).结论洗涤红细胞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可以减轻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

  • 双重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转移性肺癌的护理

    作者:程云;吴锡芳;孙玉娟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和肺动脉灌注相结合双重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转移性肺癌的疗效及护理要求.方法:选择40例转移性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观察组给予双重动脉灌注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两组同样实施整体护理并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45%,生活质量改善率为65%,对照组分别为20%、30%.结论:双重动脉灌注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是目前治疗转移性肺癌较为理想的方法.

  • 肺保护液对肺动脉高压患儿体外循环后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杨维君;张泽伟;林茹;谈林华;高展

    肺损伤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后常见的并发症,在合并肺血管病变如肺动脉高压时肺损伤较为严重,导致动脉氧合不足、肺间质水肿和肺顺应性下降等[1].研究表明,经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可明显改善肺动脉高压患儿体外循环后的肺功能[2].本研究拟评价肺保护液对肺动脉高压息儿体外循环后炎性反应的影响,探讨其肺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 体外循环期间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及低温氧合血对犬的肺保护作用

    作者:林柏松;赵洪序;张秀和;张柏民;姜亦忠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期间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及低温氧合血对犬的肺保护作用. 方法 将12只杂种犬随机分为氧合血组及保护液组,各6只,左肺为对照组.体外循环(CPB)前及停CPB后不同时间点,监测气道峰压、肺血管阻力和右肺静脉血氧分压,留取血标本做生化分析以及对肺组织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 肺保护液组CPB后气道峰压、肺血管阻力、肺静脉氧分压、肺泡-动脉氧压力差、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组织MDA及组织学及透射电镜结果均明显优于氧合血组,后者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肺动脉灌注低温氧合血,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但该作用明显弱于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含抑肽酶和沐舒坦的低温肺保护液,具有良好的肺保护作用.

  • 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对合并重度肺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肺保护效果评价

    作者:林柏松;李玉林;张秀和;李一雷;李哲

    目的 评价体外循环期间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合并重度肺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将20例合并重度肺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主动脉阻断后经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照组则不灌注肺保护液.不同时间点采集外周动脉血,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不同时间点检测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气道阻力,计算氧指数.结果 对照组在升主动脉开放20 min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实验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在体外循环结束时明显高于术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氧指数在体外循环结束后6h达到低点,实验组的氧指数在体外循环结束后12 h回升接近术前正常水平,而对照组则未回升至术前正常水平.在体外循环结束后0、3、6、12 h,实验组的氧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体外循环后存在肺损伤,使用低温肺动脉灌注液可明显减轻合并重度肺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这种肺损伤.

  • 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体外循环期间肺保护液灌注的肺保护作用

    作者:林柏松;张秀和;张柏民;姜亦忠;李哲;张慧华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期间经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对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病人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将20例老年单纯CAPG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主动脉阻断后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脏停搏液的同时,经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照组则不灌注肺保护液.分别于术前、开放升主动脉后20 min、体外循环结束时采集外周动脉血,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并于术前、体外循环结束后0、3、6、12 h测得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计算氧指数(PaO2/FiO2).结果 对照组在升主动脉开放20 min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在体外循环结束时明显高于术前(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aO2/FiO2在体外循环结束后6 h达到低点(P<0.01);实验组的PaO2/FiO2在体外循环结束后12 h回升接近术前正常水平,而对照组则未回升至术前正常水平;在体外循环结束后0、3、6、12 h,实验组的PaO2/Fi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肺泡-动脉氧压力差(P[A-a]O2)与对照组在体外循环前无明显差别(P>0.05),实验组再灌注60 min后P[A-a]O2与体外循环前无明显差别(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再灌注60 min后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前(P<0.01).结论 体外循环后存在肺损伤,体外循环期间经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可明显减轻CABG患者的肺损伤.

  • 体外循环期间经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对犬肺形态及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林柏松;李玉林;张秀和;张柏民;姜亦忠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期间经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及氧合机器血对犬肺形态及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将1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氧合血组(B组)及保护液组(P组)(每组6只).体外循环(CPB)期间氧合血组及保护液组分别经肺动脉灌注氧合机器血和肺保护液,CPB前及停止后15及60 min,监测气道峰压、肺血管阻力和肺静脉血氧分压,留取血标本做生化分析.对肺组织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氧合血组CPB后15和60 min气道阻力均明显高于CPB前(P<0.05),且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P<0.05).各组CPB后15和60 min肺血管阻力均明显高于CPB前(P<0.01),肺保护液组CPB后15和60 min肺血管阻力明显低于氧合血组及对照组(P<0.05).各组CPB后15和60 min氧指数均明显高于CPB前(P<0.01),肺保护液组CPB后15和60 min氧指数明显高于氧合血组及对照组(P<0.05).肺保护液组CPB后60 min肺泡-动脉氧压力差(P[A-a]O2)明显低于氧合血组及对照组(P<0.001).肺保护液组肺组织MDA含量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PAL)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氧合血组(P<0.05)及对照组(P<0.001,P<0.05),且氧合血组低于对照组(P<0.01,P<0.05).肺保护液组组织学改变明显轻于氧合血组(P<0.05)及对照组(P<0.001),且氧合血组明显轻于对照组(P<0.001).结论:CPB后肺脏形态和功能有明显变化,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对犬肺形态和功能有良好保护作用.

  • 体外循环术中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肺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李旭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中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肺保护的作用.方法:将72例体外循环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术中给予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照组则不灌注,观察两组患者的氧指数及气道阻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氧指数及气道阻力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术中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肺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能够减少或减轻术后肺损伤,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体外循环后肺损伤及肺保护的研究进展

    作者:潘春武;林乌拉

    体外循环后肺损伤可能是由全身炎症反应引起,其中白细胞激活是其中心环节,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减轻肺损伤.而体外循环期间进行肺动脉灌注更是肺保护研究的重要方向.

  • 肺动脉灌注行肺保护的研究现状

    作者:夏春秋;仲崇俊

    随着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肌保护技术的明显进步,心内直视手术的安全性显著提高,但CPB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损伤,尤其在需要长时间CPB支持或术前合并肺动脉、肺静脉高压等状态下,术后肺部并发症明显增多,逐渐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因此,CPB时的肺保护方法研究是目前心脏外科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CPB期间采用肺动脉灌注保护液方法行肺保护,针对性强,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已取得一些进展.

4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