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团体辅导在基层部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李萍;于云辉;盖旭红;苏静静;杨筱筠;孙振宝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士兵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提高士兵心理健康水平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 以某部队90名日常军事生活环境中的士兵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15次团体理辅导,对照组处于常态.团体辅导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CSS)分别对两组的士兵施测,检验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干预组士兵采用自编团体心理辅导成员评估表在干预后进行主观评估.结果 团体辅导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SCL-90总分及除恐怖、躯体化因子以外的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成员的应付方式问卷得分除"幻想"分量表差别细微外,"解决问题"、"求助"2个分量表分数增高,"自责"、"退避"、"合理化"3个分量表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自身比较,后测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比前减少,除恐怖、躯体化因子以外的各因子分和总分均有统计学意义;后测的应付方式问卷得分除"幻想"分量表变化细微外,"解决问题"、"求助"2个分量表分数增高,"自责"、 "退避"、"合理化"3个分量表分数降低.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能帮助士兵更多采用积极有效的应付方式,提高士兵的心理健康水平.

  •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教育问题

    作者:杨眉

    1 国内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及其教育概况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许多有关大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报道已给人留下一种印象,似乎大学生已成为中国心理疾患的高危人群.例如1998年12月5日<北京晚报>上的一篇文章题为:"一成半中学生有人格障碍倾向”,如1998年9月20日<北京晨报>上的一篇文章题为 :"电脑来帮大脑忙”的文章中谈到,在某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中发现:"新生中有60 %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再如不少书籍报道上常引用的一个结论:北京市海淀区的1 6所大学的调查发现,由于精神问题而休学、退学的学生占休退学生的第一位.由于精神疾患而休学者占休学总数的37.7%,退学占64.4%[1].

  • 初探循证心理治疗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作者:芦球;姚子雪婷;彭杰芳

    团体心理辅导是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但其在考虑团体成员的特征、文化、偏好,团体领导者素质,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监督与评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尝试着用循证心理治疗的理念观对团体心理辅导中的成员甄别、领导者选择、实施过程监督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完善团体心理辅导的可操作性和加强团体辅导效果.

  • 健全保障体系有效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赵庆华

    切实有效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健全制度、师资和经费3方面的保障体系.有了制度保障,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层层有人管、面面有人负责;师资保障主要通过落实待遇、加强培训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则要合理预算并专款专用.

  • 学习情感淡漠与拖延症的心理辨析

    作者:陈文婷

    大学阶段是人才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但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加上难以适应环境变化,因此常常出现内心矛盾冲突,造成心理发展不平衡.本研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不少学生,他们曾经是天之骄子,考入重点名校.但就是因为他们在大学生活期间一个偶然的诱因,便突然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并从此一蹶不振,委实让人惋惜.社会上不少人将这类学生归为拖延症患者,但是本文认为他们的症状比拖延症来得更为严重.为此,本文访谈了多位学生,分析造成他们学习热情不高、对周边事物情感淡漠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策略.

  • 时间管理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

    作者:李杰;李晓丽;七十三;李凤杰

    目的 探讨时间管理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选取20名小学生为被试,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学业拖延量表测试并观察在干预后3个月团体辅导的效果.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学业拖延量表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辅导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时间管理量表总分显著提高(t=13.219,P<0.01),学业拖延量表得分显著下降(t=-2.918,P<0.001),实验组被试时间管理学业拖延前、后测差异显著(t=8.509,P<0.001;t=5.119,P<0.01).结论 时间管理团体辅导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改善小学生学业拖延行为.

  • 医学心理学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作者:马定松;秦竹;向泰

    目的 探讨医学心理学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12名医学生在医学心理学课程授课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及分析.结果 ①学习医学心理学课程后,学生的焦虑水平显著低于授课前(t =4.31,P<0.05);②学习医学心理学课程后,学生的抑郁水平显著低于授课前(t=5.88,P<0.05);③学习医学心理学课程后,学生的人际信任感显著高于授课前(t=5.22,P<0.05).结论 医学心理学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 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对缓解医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

    作者:王东平;詹合琴;卫世强

    目的 比较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对缓解医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校三年级456名文、理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226人)和对照组(230人).两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前组开展以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恋爱的心理健康、应急与心理健康、心理防御的措施、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处理、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持等为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后组不参加心理健康月教育.两个月后,对两组进行干预前后评定和比较分析.结果 总样本焦虑和抑郁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0.42%、16.72%.观察组干预后SAS和SDS的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t=2.194,3.615;P <005),中度以上焦虑和抑郁的检出率也明显下降(x2=9.353,5.802;P <0.05).对照组各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对缓解医学生焦虑抑郁情绪有一定的作用.

  •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对技校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嘉虹

    目的 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式.方法 运用班级团体辅导方法,对56名深圳某技师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维护》任选课学生进行为期18周、每周90分钟的心理健康团体辅导与教育,结束课程后集体完成自编《技校生心理健康维护课程效果调查问卷》的填写.结果 ①t检验结果显示,被试在“对心理健康的概念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程度”、“对自我的接纳程度”、“自信程度”、“对自身情绪的觉察程度”、“对自身情绪控制的能力”、“抗挫折能力的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异性交往的状况”、“对恋爱的认识”、“与父母的关系”、“学习动机”、“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对严重的心理问题的认识”等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开学初得分(P<0.01);②学生希望学习的内容为“沟通与人际交往”(79%)、“有效的情绪调节与管理”(68%)、“挫折应对与成功心态培养”(64%)、“认识自我,塑造自我”(63%)和“心理问题的预防”(52%);③学生收获大的教学内容为“沟通与人际交往”(52%)、“心理问题的预防”(46%)、“性心理健康及恋爱”(41%);④学生认为需要深入探讨的内容有“沟通与人际交往”(36%)、“学习心理与创造性思维”(36%)、“性心理健康及恋爱”(36%)、“挫折应对与成功心态培养”(32%)等内容;⑤学生认为可以少讲的内容有“心理健康概述”(38%).结论 ①开设以团体辅导和知识讲座为主要方式心理健康课效果明显;②心理健康教育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开设符合其心理发展特征的课程.

  • 大学生心育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与单一化效果比较研究

    作者:王小清;卢健健;谢泽源

    目的研究高校心育课堂采用多样化和单一化的教学形式,比较二者的教学效果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从而为构建高校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提供帮助.方法使用自然实验法,随机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对照班采取单一的讲授式的教学形式上课,在实验班采取课堂讲解、讨论辩论、心理座谈、案例分析、心理训练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上课,在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后,通过编制教学效果学生评价问卷进行调查,运用SPSS统计软件,检测二者的教学效果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校心育课堂无论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还是采用单一化的教学形式,只要合理、灵活运用,均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2000~2003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作者:段鑫星;付豪;宋冰;顾伟;江厚良

    目的本文旨在了解新生主要的心理问题.方法采用SCL-90连续4年对2000~2003年级新生进行心理测试.结果扩招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呈稳定态势.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是大学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结论开展适应教育,进行心理干预,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为迫切.

  • 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测量工具的初步研究

    作者:杨颖;叶一舵

    目的 在综合有关研究文献的观点,以开放问卷调查为基础上,编制适合中国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量表,为研究大学生心理求助提供测评工具.方法 从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实际出发,对大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福建省的大学生样本,对问卷作因素分析和效度与信度分析.结果 提出信任、需求、容忍度和开放度共4个维度构成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的结构和成分;编制的"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量表"总量表信度系数为0.8392.结论 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在实际中应用.

  • 大学生孤独感水平与应对方式特点的相关研究

    作者:张秀春;王瑜

    目的 了解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和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不同孤独感程度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差异.方法 采用孤独感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对424名高校学生进行问卷测量.结果 ①大学生孤独感在性别、城乡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t=3.464,P<0.001;t=-2.093,P<0.01),在年级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②大学生应对方式在性别(t=-4.524,P<0.001)、城乡(t=2.325,P<0.01)及年级[F(3,420)=5.503,P<0.01]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学科变量上差异不显著;③大学生孤独感水平(高,中,低)与应对方式各分量表得分显著相关[解决问题F(2,420)=19.667,P<0.001;自责F(2,420)=11.302,P<0.001;求助F(2,420)=24.797,P<0.001;幻想F(2,420)=6.170,P<0.01;退避F(2,420)=7.173,P<0.01;合理化F(2,420)=5.186,P<0.01].结论 积极的应对方式训练,可能会有效地缓解学生的高孤独感.

  • 农业高等院校本科生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

    作者:侯振虎;岳晓东;许晓芳;王羽青

    目的 了解农业类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为改进教育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采用郑雪等人修订的主观幸福感量表初步对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抽样单位的200名本科生被试进行了调查,并对所得数据加以统计分析.结果 本科生在负性情感量表上,不同民族(t=2.498,P<0.05)、信任感(t=2.880,P<0.01)上呈现出显著性或较显著性差异;在生活满意度量表上,是否为独生子女(t=3.219,P<0.01)、不同地区(F=4.299,P<0.01)、经济状况(t=3.107,P<0.01)、恋爱状况(t=2.460,P<0.01)呈现出较显著性差异;在正性情感量表上,是否为独生子女(t=2.689,P<0.01)、经济状况(t=2.789,P<0.01)、信任感(t=2.801,P<0.01)上呈现出较显著性差异;在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上,信任感(t=3.328,P<0.001)上呈现出极显著性差异.其本科生的主观幸福感整体状况良好,且在总体主观幸福感(F=2.443,P<0.05)、生活满意度(F=11.2 81,P<0.001)、正性情感(F=9.698,P<0.01)、负性情感(F=4.090,P<0.01)4个分量表上都呈现出显著性差异.结论 农业类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良好,大学生个体对主观幸福感的认知与体验存在很大差异.

  • 高职大学生宽恕水平的现状调查

    作者:袁殷红

    目的 了解高职大学生的宽恕水平现状.方法 采用中国-Mullet宽恕问卷对502名高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高职生总体的宽恕得分为(101.87±48.46);②不同专业、学校的宽恕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女生的宽恕得分显著低于男生(t=2.35,P<0.05),非独生子女的宽恕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子女(t=2.57,P<0.05);④不同类别的高职生宽恕得分差异显著(F=7.43,P<0.001),单纯性经济贫困的高职生得分低,双重贫困得分高.结论 高职大学生的宽恕水平总体上相对较高,同时受性别、是否独生、贫困状况的影响.

  • 兰州市中学心理干预状况调查

    作者:金燕;罗钟伟;姜竹青

    目的 通过调查兰州市中学心理干预的基本状况,寻找影响兰州市中学心理干预效果的主要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与解决办法.方法 在兰州市105所中学中,以分层随机抽样方式抽取了70所中学的心理教师为调查对象,对兰州市中学心理干预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访谈.结果 ①在心理干预现状方面,在是否作过心理干预的专题研究与各年级是否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两项上呈显著性差异(x2=13.770,P<0.001)、(x2=11.558,P<0.05),其它项目均无显著性差异;②在重视程度上,在是否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室是否每日开放、心理咨询室的工作环境是否符合专业要求、是否为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及是否经常进行全校性心理健康教育和讲座5项上呈显著性差异(x2=12.909,P<0.001;x2=5.973,P<0.05;x2=28.239,P<0.001;x2=45.253,P<0.001;x2=34.304,P<0.001),其它项目均无显著性差异;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在与能否经常参加专业培训两项上呈现显著差异(x2=10.500,P<0.033;x2=19.250,P<0.001),其它项目均无显著性差异;④在心理干预的基本形式方面,仅在认为学校领导重视心理干预项目上呈现显著性差异(x2=17.014,P<0.001),其它项目均无显著性差异;⑤在对本校心理干预总体评价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x2=5.926,P>0.05).结论 兰州市中学心理干预的基本状况不甚理想;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兰州市中学心理干预质量的重要途径;心理干预的效果与学校管理者对心理干预的重视程度和支持有关.

  • 中专学生心理需求的特点及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

    作者:王静;陈杰

    目的 全面的描述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为客观和务实的依据.方法 利用半结构问卷法对中专生目前心理健康的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 ①总体来看,中专学生感兴趣的心理健康问题是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不感兴趣的问题是异性关系.但是不同的学生对于"异性关系"问题的感兴趣程度差异为明显;②以学习为目标的中专生更为关心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问题,以工作为目标的中专生更为感兴趣学习动机和兴趣以及人际交往的问题;③多元方差分析表明,以学习为目标的学生与以工作为目标的学生在学习动机和兴趣、职业选择和职业性向3个问题上的选择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问题上.同时针对目标不同的学生应该实行分层教育.

  • 邮电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作者:刘秀伦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他们作为二十一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1]。因此,在他们人学之初,对其心理状况进行了解以及做到对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早期发现,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为此,重庆邮电学院心理咨询室于1998年11月对该校98级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

  • 贫困大学新生SCL-90和EPQ评定结果分析

    作者:陶传谱

    目的本研究以SCL-90和EPQ的大样本调查结果,探究我国贫困大学新生的心理状况,并讨论贫困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点.方法对某大学5078名新生进行SCL-90和EPQ的调查,重点考察其中贫困新生的心理状况.结果①大学贫困新生的检出率为10.6%;②贫困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症状上无显著差异,与全国青年常模也没有显著差异,贫困女生比男生略显抑郁;③贫困新生在性格上要比非贫困生内向、掩饰性强;贫困男生的的性格要比女生内向、掩饰性强.结论要对贫困新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其中自我意识的教育是重要的方面.

  • 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困难与对策

    作者:李艺敏;李永鑫

    目的了解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方法自编问卷调查.结果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结论①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认识,出台政策加以保障.②开展咨询人员培训,提高咨询人员业务水平.③保证经费使用,加强硬件建设.

793 条记录 6/40 页 « 12345678...394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