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帕米膦酸钠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所致高钙血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伟;李霞

    目的:观察讨论帕米磷酸钠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PHPT)所致高钙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共接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152例,其中,60例患者伴随出现高钙血症,选择此60例患者作为此次试验的临床研究对象,应用帕米磷酸钠予以治疗,比较6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钙水平并分析讨论。结果60例患者治疗后血钙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帕米磷酸钠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所致高钙血症,可以有效降低血钙水平,而且控制时间较长,副作用少,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自拟健骨方联合骨化三醇治疗血液透析合SHPI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雪花;徐昌安

    目的:观察自拟健骨方联合骨化三醇治疗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科收治的因血液透析诱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52例,随机分为参照组(28例)与干预组(24例).参照组给予骨化三醇治疗,干预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健骨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磷、血PTH均降低,血钙、血HCT及Hb升高,干预组降低和升高幅度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SHPI患者应用自拟健骨方联合骨化三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纠正钙磷代谢紊乱,降低血PTH水平,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 术中快速测定甲状旁腺素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新杰;周文斌;周冬仙;邙建波;麦沛成

    目的:介绍术中快速测定甲状旁腺素(PTH)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HPT)中的应用方法、治愈标准、临床特征.方法:3例HPT患者,于麻醉后切开皮肤前抽血,切除异常旁腺后20 min抽血,并进行术中快速测定PTH,手术成功标准是PTH下降比切除前大于50%. 结果:3例患者中,1例PTH下降大于50%、1例正常、1例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ⅢHPT)降至正常下线(在切除2个旁腺后PTH变化不大,切除第3个后PTH降至正常下线).术后均出现低血钙,补钙后症状消失,随访半年血钙及PTH正常.结论:术中快速测定PTH是甲状旁腺术判断所有亢进旁腺是否切除的有效方法.

  • 骨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曾献军;何来昌;潘志明;龚洪翰

    目的 对骨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的影像学表现进行评估.方法 对19例手术病理证实为甲旁亢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的病例均使用Kodak900CR X线机对头颅、下颌骨、双肩关节、腰椎、骨盆及双手多部位常规X线摄影,其中5例行Symphony16层螺旋CT对下颌骨、甲状腺、胸部及骨盆进行连续扫描.结果 19例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占100%,其中2例见股骨上段纤维囊性骨炎改变,1例见下颌骨囊状破坏;16例见双手指骨骨膜下骨吸收(占84.4%);12例见锁骨外下结节缘骨吸收(占64.3%);2例见指骨末端骨质吸收;5例见下颌骨牙槽骨骨吸收;7例出现病理性骨折,其中3例见腰椎多发性压缩性骨折,4例见股骨颈骨折;1例见锁骨肩峰端软骨下骨吸收;4例见双肾多发性肾结石.结论 骨膜下、锁骨外下结节缘骨吸收等X线表现对诊断骨型甲旁亢有较高的价值.

  • 骨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X线诊断

    作者:刘焕珍

    目的 对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甲旁亢)的骨骼X线表现进行评估.方法 对7例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甲旁亢病人的临床资料及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均使用Agfa640CRX线机对头颅骨、胸部、脊柱、骨盆及手等多部位常规X线摄影.结果 7例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同时伴有指骨骨膜下骨吸收、颅盖骨的内外板模糊或颗粒样变6例,病理性骨折3例,腰椎压缩性骨折1例,胸廓畸形和骨盆变形各1例.结论 全身骨骼广泛性骨质疏松是X线诊断本病的一个重要征象,指骨骨膜下骨吸收是X线诊断本病的可靠并具有特征性表现.

  • 甲状旁腺切除:肾钙泄漏与甲状旁腺增生有关

    作者:

    来自意大利的Palmieri及其团队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人群术后持续性肾钙泄漏(cRL)的患病率及甲状旁腺增生与cRL的关系,以及其对骨密度变化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8例围术期护理

    作者:吴晓霞

    目的 总结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对18例PHPT患者行甲状旁腺肿瘤切除术.围术期护理要点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高钙危象的护理和低钙血症的观察.结果 1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无出血、喉返神经麻痹、呼吸困难等并发症.术后高血钙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钙由(3.11±0.66)mmol·L-1恢复至(2.11±0.17)mmol·L-1,甲状旁腺激素由600~1 800(1 183.00±380,40)pmol·L-1恢复至正常水平[(3.46±0.56)pmol·L-1].结论 加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透析前慢性肾衰竭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的治疗进展

    作者:毕可波;王琳;张涛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发生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预防该病症必须早期干预.本文就透析前患者(慢性肾脏病Ⅲ-Ⅳ期患者)的肾性骨病的治疗方面提出了系统的治疗思路,其中包括低钙血症、磷的控制、活性维生素D的应用.后,对透析前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性骨病的预防和治疗提出了建议.

  • 99mTc-MIBI 显像及定量分析定位诊断甲状旁腺腺瘤的临床应用

    作者:谢天豪;叶万忠;范益军;沈国平;赵燕;王石红

    目的 根据高功能甲状旁腺对MIBI摄取增高的原理,应用SPECT和平面显像定量分析评价术前定位原发性甲旁亢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1例原发性甲旁亢患者采用99mTc-MIBI平面双时相显像及定量分析作术前定位;其中4例加作SPECT断层显像.检测所有病人血清PTH水平及血清钙水平.定量分析采用靶甲状旁腺腺瘤与大甲状腺放射性(ROI)平均计数比率和靶甲状旁腺腺瘤(T)与对侧相应甲状腺(NT)比值计算.结果 双时相平面显像的敏感性为81%(17/21);其中4例平面显像假阴性者2例经SPECT断层获得阳性定位(1例异位腺瘤、1例腺瘤虽然位置正常但同时存在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另2例假阴性者为位置正常但摄取99mTc-MIBI低的腺瘤.甲状旁腺腺瘤对大甲状腺放射性计数的平均摄取比值和T/NT比值分别为0.95±0.41和2.51±1.76.结论 99mTc-MIBI显像是有效的探测甲状旁腺腺瘤的方法;对探测异位性甲状旁腺腺瘤或同时存在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时SPECT断层的敏感性比平面显像更高.

  • 优质护理干预在尿毒症继发甲旁亢患者血液净化中的应用

    作者:陈漫虹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患者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确诊为尿毒症并继发甲旁亢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SF-36)对两组进行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分析,以日常生活能力( ADL )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能力。结果: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尿毒症继发甲旁亢行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原发性甲状旁腺亢进中不同种影像诊断方法的比较和联合应用的价值观察

    作者:王萌;吴南楠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CT)、甲状旁腺双时像平面显像、CT及超声检查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男22例,女48例,临床疑似PHPT并经手术切除的患者,终获得病理结果.所有患者均行99mTc-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颈部CT平扫、SPECT/CT断层同机融合显像及超声检查.每个患者以4个甲状旁腺计算,70个患者共计280个甲状旁腺.以终病理诊断做为诊断标准.以多个样本率间的多重比较检验各种方法的特异性及灵敏性的差异,以及诊断能力高的两者联合应用与单一应用对诊断能力的影响.结果 共计切除70个患者甲状旁腺70个,病理诊断甲状旁腺腺瘤42例,甲状旁腺双时像断层/CT融合显像灵敏度高,超声的特异性高.甲状旁腺双时像断层/CT融合显像与超声联合应用时,特异性、灵敏性及准确性与单独使用一种方法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PECT/CT显像较传统平面显像有更高的诊断价值,甲状旁腺双时像断层/CT融合显像与超声联合检查,能为接下来的治疗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 影像学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勇;胡新杰;任伯绪

    目的 研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致骨骼改变的特殊影像学征象(如好发骨骼影像学改变,特殊的病理学特征,性别差异),旨在提高对本病影像的诊断.方法 对8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致骨改变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广泛性骨质疏松改变,多部位受累及多种影像表现共存.其中骨质疏松8例,骨质破坏吸收6例,骨质软化2例,纤维囊性骨炎3例,软组织钙化1例,病理性骨折2例.结论 中年女性患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机率高;骨质疏松多为发病早期的表现,骨膜下吸收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进展期所特有,棕色瘤的出现标志着该病变已进入中晚期;从影像学角度分析其特有表现有利于正确诊断该病,并进一步确定病变程度,从而减少误诊,提高诊断率,明确病变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田军;张建梅;王家臣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病理证实的14例甲状旁腺腺瘤患者多个骨骼部位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14例平片,5例局部CT片、1例骨盆MRI.结果:骨质疏松14例(100%)、骨膜下骨吸收12例(85.7%);纤维囊性骨炎11例(78.5%);病理性骨折8例(57.1%);软骨下骨吸收7例(50.0%);骨骼畸形5例(41.6%);所有病例均为多骨受累.结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的早期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膜下骨吸收为进展期特征性征象,是诊断PHPT骨病的可靠征象.

  • 血钙正常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病3例

    作者:郑全增

    病例1 女,25岁.以全身反复多发骨折9年入院.左下肢及胸廓疼痛,食欲不振、乏力.查体:左下肢及胸廓畸形伴压痛,甲状腺无肿大,颈部未扪及包块.实验室检查:血磷0.38mmol/L,AKP 438U/(l),PTH 235ng/L;3个月内共检测血钙4次,分别为1.82、2.07、1.98及2.11 mmol/L,血常规正常.骨骼X线检查:左股骨、胫腓骨及肋骨多发局限性轻微膨胀,密度近似毛玻璃样,股骨、肋骨多发陈旧不一的骨折.甲状腺超声未见异常.甲状腺CT:右侧甲状旁腺下极腺瘤.外科手术:于右侧甲状腺下极摘除一结节状腺瘤组织.病理诊断:甲状旁腺腺瘤.既往检查与诊断:患者曾到多家医院检查,均诊断为骨纤维异样增殖症并骨折.

  • 电视辅助微创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切除术

    作者:

    第一例颈部内镜手术由Gagner完成,他为一位由甲状旁腺增生引起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患者实施了甲状旁腺切除术[1].

  • 棕色瘤的临床诊治分析及其转归

    作者:孙鹏;杨强;李建民

    [目的]讨论棕色瘤的临床表现、诊治原则、骨性病变转归及误诊原因,为其综合诊治及避免误诊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2012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外科收治的8例棕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血生化资料及骨密度检测值,同时对其骨性病变进行随访,评价其转归结果.[结果]主诉全身乏力伴骨痛5例(62.5%),轻微外伤后病理性骨折3例(37.5%),血清钙及PTH增高(100%),骨影像学示局部骨溶骨性破坏或弥漫性骨质疏松,单纯影像学诊断为棕色瘤3例(37.5%),其他病变5例(62.5%).均行甲状旁腺切除术(100%),4例行骨科手术处理(50%),其中2例发生误诊.甲状旁腺素均于术后3d内降至正常,术后出现低血钙时给予补钙后平均2个月血钙恢复正常.骨性病变于术后3个月逐渐出现骨小梁增多增粗,骨密度增加,1年时骨皮质明显增厚,完全恢复时间因病情严重程度而异.[结论]棕色瘤临床上较易引起误诊,血生化筛查可提示其存在.甲状旁腺切除术为本病治疗首选,且术后骨性病变会得到控制并终逆转,而骨科手术无太大必要,但若出现病理性骨折、持续重度疼痛及复发等,可行骨科手术治疗改善早期局部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外固定技术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致双膝外翻畸形1例

    作者:王全;张力;臧建成;焦绍锋;潘奇;秦绪磊;石磊;秦泗河

    近年来,外固定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不但在常规畸形矫治中作用显著,在一些少见特殊病种中也可发挥很大价值.现就1例曾被误诊的特殊病例作一报告.1 病例摘要患者,男,14岁.患者系第二胎第一产(第一胎人工流产),足月顺产,无产伤及窒息.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崔龙;徐少明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因一个或多个甲状旁腺腺体细胞功能亢进,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PTH)导致的一种内分泌疾病.病因主要为肿瘤、增生,一般腺瘤占90%,其中单一腺瘤发生率约80%~85%,多发腺瘤约2%~5%,甲状旁腺癌低于1%,囊肿罕见.白种人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常见病,在大于40岁的男女中,每500名妇女中有1例PHPT,每2000名男性中有1例发生[1].在黄种人中,则为一种少见病.但近年来,随着血清钙测定的广泛应用,病例数有明显的增加[2].治疗以手术为首选.近Utiger在评述中指出,几乎所有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都需要实施手术治疗[3].自1925年Felix Mandel第一次实施了甲状旁腺切除术以来,对手术的径路一直有争议,随着实验室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各种影像学定位技术的进步,PHPT的外科治疗术式不断革新.

  • 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外科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唐剑敏;王家东

    目的 探讨并比较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和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术治疗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患者资料,其中11例行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Ⅰ组),4例行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术(Ⅱ组),比较术前、术后第1天和6个月患者血PTH、血钙水平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Ⅰ、Ⅱ组患者术后第1天及6个月血PTH较术前均有显著下降,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P值分别为0.000 7、0.000 2,P<0.05;Ⅱ组:P值分别为0.011 6、0.019 6,P<0.05),两组PTH手术前后差值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天:P=0.267 0>0.05;6个月:P=0.492 0>0.05).结论 对内科治疗无效的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及甲状旁腺全切+前臂移植术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且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短期内(术后1天及6个月)的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

  •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后重度低钙血症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艾向南;金昌国;欧阳才国;孙鹏超;胡浩

    目的:探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后重度低钙血症(SHC)相关因素,进而建立SHC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行甲状旁腺切除治疗的S H P T病例资料。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明确S HC的独立影响因素,确定定量因素界值。结果共收集88例病例资料,术后发生S HC46例(52.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ALP、iPTH、切除的甲状旁腺数(RTPN)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iPTH、RTPN≥4为SHC的独立影响因素,确定的界值为年龄48岁(PPV68.8%,NPV67.5%)和iPT H 1750 pg/ml(PPV85.4%,NPV87.5%)。结论年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甲状旁腺切除数量为SHPT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后SHC的独立影响因素。选择性地对高危患者实施静脉补钙,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作为防治S HC的初步策略。

544 条记录 19/28 页 « 12...16171819202122...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