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尿激肽原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范磊;杨金升;张明磊;王彦平;司江华;曲传勇

    目的 观察人尿激肽原酶(HUK)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大脑皮质缺血灶周围区Caspase-3、凋亡诱导因子(AIF)的时相表达及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HUK干预组,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于术后,模型组、HUK干预组于缺血2h后冉灌注6h、24h、48h、72h,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不同时相各组缺血灶周围脑区Caspase-3、AIF和TUNEL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 大鼠I/R后在缺血灶周围区各个时间点均可见到Caspase-3、AIF和TUNEL阳性细胞的表达,HUK组与模型组相比较,两组Caspase-3、AIF和TUNEL阳性细胞的表达趋势基本一致,Caspase-3、AIF和TUNEL的表达高峰均在I/R后24h.HUK组各时间点Caspase-3、AIF和TUNEL阳性细胞的光密度值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均为P<0.05).结论 HUK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HUK抑制Caspase-3、AIF的表达,减轻迟发性神经元的凋亡有关.

  • 注射用人尿激肽原酶与巴曲酶合用治疗进展性卒中疗效观察

    作者:李淞;贾小影;张逊娟

    目的:观察注射用人尿激肽原酶合用巴曲酶治疗进展性卒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进展性卒中患者分成二组,对照组给予人尿激肽原酶静脉滴注,1次/d,连用7~21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巴曲酶5U,1次/d,连用3d.治疗前后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4、21d两组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二组评分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人尿激肽原酶合用巴曲酶治疗进展性卒中效果较好.

  • 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清VEGF和hs-CRP及血液流变学影响

    作者:张双双;李立

    目的:探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后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探究急性脑梗死治疗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脑梗死急性期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再给予人尿激肽原酶0.15 PNAU(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次/d,治疗21 d,观察两组患者VEGF、hs-CRP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VEGF水平升高、hs-CRP含量下降,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等5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明显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及血液的高凝状态,促进脑组织修复及神经功能恢复。

  • 人尿激肽原酶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廷富;黄永洪;谭昌洪;王善

    为探讨人尿激肽原酶对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以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诊治的82例非心源性I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基础治疗组)和观察组(常规基础治疗+人尿激肽原酶组),每组各41例.分别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和长谷川简易智能量表(Hasegawa dementia scale,HDS)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相关指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而Barthel指数和HDS评分则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NIHSS得分明显低于单独组,Barthel指数和HDS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Treg/CD4+T细胞的水平显著增加,而CD8+T细胞(%)、Th1细胞、Th2细胞百分比、Th1细胞/Th2细胞和Th17细胞/CD4+T细胞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D3+T细胞(%)、IgA、IgM、IgG、补体C3和C4等水平之间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本研究发现人尿激肽原酶可显著改善非心源性IS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促进T细胞相关免疫功能的恢复,但对体液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 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梁潇潇;付联群

    目的 观察人尿激肽原酶(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对8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及对照组43例,治疗组除予常规保护脑细胞、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外,加用尤瑞克林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7d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的NIHSS评分为(13.37±4.35)vs(8.72±3.46),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 人尿激肽原酶对脑梗死灶周围侧支循环建立的作用

    作者:莫俊宁;李又佳;黄燕

    目的 探讨人尿激肽原酶(尤瑞克林)对促进急性期脑梗死病灶周围侧支循环建立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的6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第1天行磁共振(MRI)脑灌注加权成像(MRI-PWI)均提示病灶灌注不足]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尤瑞克林分为干预组(38例)和非干预组(24例),第1天和第10天分别行MRI-PWI观察病灶灌注变化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疗效判定,3个月后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尤瑞克林干预组显著有效率均优于非干预组(68.4% vs 37.5%,P <0.05),预后良好率优于非干预组(89.5% vs 50.0%,P<0.05).尤瑞克林干预组有30例(78.9%)建立侧支循环,非干预组只有5例(20.8%)建立侧支循环,干预组灌注良好率优于非干预组(78.9%vs20.8%,P<0.05).治疗前后MRI-PWI各参数比较:尤瑞克林干预组局部脑血流量(rCBF)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局部脑血容量(r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干预组rCBV、rCBF、MTT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尤瑞克林有促进急性期脑梗死病灶周围侧支循环建立的作用,并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 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巩企霞;钱进军;赵康仁;吴颉言;赵晶;徐平

    目的:研究人尿激肽原酶(human urinary kallikrein,HUK)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根据病情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HUK注射液0.15 PNA U(p-nitroaniline unit,相当于10000国际单位)+生理盐水50 mL静脉泵入,1次/d,共21 d.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并比较.根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he trial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xfor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标准对治疗组患者进行分型.结果:治疗21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81.67%)高于对照组(51.67%).糖尿病及TOAST分型与HUK临床疗效相关(P<0.01);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心脏疾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性脑梗死、OCSP分型与治疗组临床疗效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非糖尿病患者及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使用HUK的临床疗效优于糖尿病患者及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结论:HUK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效果;糖尿病及TOAST分型可能是HUK的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

  • 人尿激肽原酶在脑梗死后不同时间窗应用疗效观察

    作者:倪耀辉;季秋虹

    目的:探讨在脑梗死后不同治疗时间窗应用人尿激肽原酶(尤瑞克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急性脑梗死91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予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B组31例,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发病24h内加用人尿激肽原酶;C组30例,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发病24~48小时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采用NIHSS评分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BI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别比较3组治疗前后及各组间的NIHSS评分和BI。结果:治疗前NIHSS评分A组为10.23±1.08分,B组为10.94±1.13分,C组为11.37±1.25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NIHSS评分A组为7.98±0.87分,B组为5.78±0.63分,C组为6.02±0.67分,3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显著下降(P<0.05),B组和C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B、C两组之间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BI评分A组为17.89±1.98分,B组为18.13±1.78分,C组为19.27±2.13分,治疗后3月BI评分A组为51.54±5.94分,B组为68.12±7.83分,C组为66.54±7.68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3组的BI与治疗前比显著增高(P<0.05),B、C组的BI明显高于A组(P<0.05);B、C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疗效明显,脑梗死后24小时内和24~48小时内使用的疗效相近。

  • 静脉溶栓与侧支循环建立的序贯治疗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作者:潘生英;何悦;于明;刘丹丹;杨溢;庄志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与侧支循环建立的序贯治疗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符合溶栓指征的ACI患者155例分为三组:A组52例,静脉溶栓和人尿激肽原酶序贯治疗;B组42例,静脉溶栓治疗;C组61例,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治疗时间均为21d.比较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变化.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颅内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NIHSS下降、Barthel指数提高(P<0.05);A组改善大于B、C组(P<0.01).A组总有效率高于B、C组(P<0.05).三组患侧ACA、MCA、PCA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快(P<0.05);A组治疗后患侧各动脉血流速度较B、C组快(P<0.05).结论 与单用静脉溶栓或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比较,静脉溶栓和人尿激肽原酶序贯治疗更能有效改善A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 人尿激肽原酶对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建华;何悦;于明;杨溢;韩薇;徐宇浩;夏海平;刘娜

    目的 观察人尿激肽原酶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在降低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R-NICE)患者90 d内出现缺血性卒中风险的作用.方法 HR-NICE患者30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纯双抗治疗(A组,156例)和双抗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B组,149例),观察其90 d内主要终点事件(新发缺血性卒中)和次要终点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或血管性死亡)的发生情况.检测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变化.结果 B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7.4%vs.16.0%)(P<0.05),两组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相仿(3.4%vs.7.4%)(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T、APTT和Fib均无明显变化(P>0.05).149例高血压患者在应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期间血压无明显波动(P>0.05).结论 与单纯双抗治疗比较,双抗血小板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能有效地降低HR-NICE患者新发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发生,且不影响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压.

  •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克强;左克扬;刁士元;孙巧松

    目的:应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 H-MRS )技术探讨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改良 Rankin 量表(mRS )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应用1 H-MRS技术测定脑内代谢物NAA、Lac峰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AA峰值升高、Lac峰值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MRS对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疗效与预后的判定有重要价值。

  • 人尿激肽原酶在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中的研究

    作者:齐飞;陈金波

    目的:探讨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线拴法构建大脑中动脉栓塞致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模型对照组。实验组经腹腔注射人尿激肽原酶(3.5×10-3 PNAU /kg),模型对照组同法予以生理盐水(10 ml/kg ),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两组梗死灶区微血管密度;应用蛋白质印迹杂交检测两组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应用AO/EB法检测梗死灶区神经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实验组MVD(84.450±5.104条/HP)高于模型对照组MVD(57.900±3.370条/HP);实验组的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实验组细胞凋亡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人尿激肽原酶可使大鼠脑梗死灶中微血管密度增加;应用人尿激肽原酶后大鼠脑梗死灶中细胞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增加,脑细胞凋亡受到抑制,脑细胞凋亡率降低。

  • 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作者:车振勇;王慧敏;赵剑婷

    人尿激肽原酶能扩张脑缺血部位的微动脉,改善脑循环,缩小脑梗死,改善神经功能缺损.2008年3月~2009年6月,我院使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 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静;赵月月

    目的 探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临床确诊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静滴丹参川芎嗪10 mL,qd和奥扎格雷钠80 mg,qd治疗,实验组采用静滴丹参川芎嗪10 mL,qd和人尿激肽原酶0.15 PNAU.治疗前后采用NIHSS评分、改良mRS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检测治疗前后血压及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变化,并详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mRS指数均有改善,但2组间比较实验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实验组1例患者出现轻微消化道症状,1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结论 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明显临床疗效,且较安全.

  • 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RP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池卫明;林力

    目的 探讨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06-2013-06收治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9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9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2、3周后,观察组患者的CRP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尿激肽原酶对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和血液微循环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患者脑神经的修复,降低炎症反应,从而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

  • 人尿激肽原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慧敏;车振勇;李建设

    进展性脑梗死指脑梗死起病6h~1周神经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或虽经治疗但病情仍进展恶化。调查显示,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约30%病情进行性加重[1],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本文观察人尿激肽原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报告如下。

  • 高压氧联合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NIHSS评分及血清sICAM-1 MCP-1水平变化的影响

    作者:韩苗;张俊士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02—2017-06开封市中心医院ACI患者10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高压氧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均持续治疗3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3周后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及血清sICAM-1、MCP-1水平,并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2组NIHSS、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F-36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血清sICAM-1、MCP-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48/52)高于对照组75.00%(3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予以急性脑梗死患者高压氧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效果确切,可明显降低患者NIHSS评分及血清sICAM-1、MCP-1水平,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 人尿激肽原酶治疗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作者:于明;韩薇;夏海平;徐平;庄志

    目的 分型探讨人尿激肽原酶(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9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给予尤瑞克林治疗(除常规治疗外,静滴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d)14 d,结合TOAST分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中心区及半暗带区脑灌注成像相对比值,对比各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同时进行颈动脉、椎动脉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以及头颅和颈部MRI/MRA等检查;并行血常规、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凝血常规等检测.结果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中心区及半暗带区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达峰时间(TTP)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与小动脉闭塞性(SAO)、心源性(CE)、其他原因(SOE)及不明原因(SUE)组相比,微循环灌注改善程度和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尤瑞克林对LAA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SAO、CE、SOE、SUE患者.

  • rt-PA静脉溶栓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作者:郭雅莉

    目的 分析rt-PA静脉溶栓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65例.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B组在rt-PA溶栓治疗结束后接受人尿激肽原酶静脉滴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治疗前后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治疗后VEGF水平高于A组,hs-CRP水平低于A组(P<0.05);B组治疗后NIHSS评分[(2.12±0.75)分]低于A组[(6.14±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98.46%)高于A组(8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 HUK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PWI、MRA和TCD检查结果的影响

    作者:古子文;周子英;赖秀醒

    目的:探讨人尿激肽原酶(HUK)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神经功能及影像、超声学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来院诊治,愿意自费使用HUK的AIS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不愿自费使用HUK的AIS患者48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HUK.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d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及NIHSS评分,并于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行Barthel指数评定其生活能力及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PWI示病灶侧治疗后两组各项血流参数较治疗前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改善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MRA示治疗后观察组有22例存在血管狭窄远少于对照组35例;TCD示观察组治疗后有32例改善,远多于对照组19例;治疗后观察组NIHSS、Barthel及IP体积改善幅度远大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却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结论:HUK应用于AIS患者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及影像、超声等检查结果,恢复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60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