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患者年龄和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淑静;常欣魁;陈柯霖;张丽敏;司学众;张国军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患者年龄和血脂的关系.方法 收集脑梗患者,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ApoE基因型,根据ApoE基因型分为E2组(E2E2,E2E3)、E3组(E3E3)、E4组(E3E4).检测血脂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定性资料分析应用χ2检验,定量资料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天坛医院脑梗患者221例,各个基因型的频率为:E2E2型1.3%;E2E3型8.1%;E3E3型76.0%;E3E4型14.0%;E4E4型0;E2E4型0.5%.年龄分组中E4组中低年龄患者所占比例(22.6%)高于E3组中所占比例(9.5%),P=0.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2组CHO(3.54±1.40mmol/L)和LDL(2.13±0.81mmol/L)低于E3组CHO(3.77±0.93mmol/L)和LDL(2.20±0.78mmol/L),P值分别为0.007、0.020.E3组和E4组血脂水平在低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4高年龄组TG、CHO、LDL、ApoB分别为1.74±0.57mmol/L、4.25±1.23mmol/L、2.61±1.04mmol/L、0.89±0.30mmol/L,高于E3组1.35±0.53mmol/L、3.80±0.90mmol/L、2.23±0.76mmol/L、0.79±0.24mmol/L,P值分别为0.033、0.009、0.008和0.034.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发病年龄和血脂水平存在相关性.E2基因对于血脂降低有一定作用;E4基因与低年龄脑梗密切相关,并与高年龄患者血脂升高相关.

  • 心理疗法联合药物干预对青年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精神心理状态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赵岩

    目的:探讨心理疗法联合药物干预对青年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精神心理状态、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青年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干预,联合组另实施心理疗法联合药物干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精神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SL)、总睡眠时间(TST)、觉醒次数(AT)]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较,治疗后两组IL-1β、TNF-α、SAS、SDS、SL、AT评分及NIHSS评分明显降低,而TST明显升高,差异显著(t研究组=16.481,21.578,13.721,32.105,10.249,19.590;t对照组=9.606,10.710,6.748,21.379,3.748,7.177,4.551,11.240;P<0.001);并且治疗后联合组的各项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26,12.752,7.985,12.751,3.178,7.095,5.945,9.284;P<0.001).结论:心理疗法联合药物干预治疗青年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心理状态、降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并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预后效果.

  • 青年卒中人群血脂情况分析

    作者:李论;李贵学

    目的::分析青年卒中人群的血脂情况,探讨青年卒中人群干预血脂的意义。方法:选取青年卒中急性发作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采集其入院时血脂检验数据;同时随机选取5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一,另随机选取老年卒中急性发作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二,采用相同设备,相同试剂与方法,将观察组分别与对照组一和对照组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一结果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二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异常在青年卒中人群中的存在不容忽视,防治血脂异常对青年卒中的诊治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青年卒中 血脂
  • 青年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吴昊;纪勇

    目的 探讨青年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危险因素. 方法 连续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8~45岁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65例,记录患者人口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资料,所有患者于发病14?d内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测评,根据MoCA评分<26分认为认知功能障碍,分为PSCI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青年PSCI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研究共纳入165例青年卒中患者,其中男性128例(77.6%),平均年龄(40.02±5.20)岁.青年卒中发病14?d内出现PSCI的比例为64.8%(107例).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较低受教育程度[比值比(odds ratio,OR)6.75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85~32.906,P=0.018]、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OR?1.660,95%CI?1.372~2.009,P<0.001)、既往缺血性卒中(OR?3.728,95%CI 1.376~10.104,P=0.010)是青年PSCI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青年PSCI的患病率仍较高,较低受教育程度、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既往缺血性卒中的患者PSCI风险更高.

  • 青年卒中患者头痛与脑小血管病影像学特征的关系研究

    作者:张英爽;鲁明;陈璐;孙阿萍;刘向一;黄骁;王奥楠;杨俪鹏;申珅;赵嘉玲;樊东升

    目的 研究非遗传性青年卒中患者卒中时头痛是否与脑小血管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相关,以及头痛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2006年1月-2015年12月因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入院的18~45岁青年患者200例.所有患者于发病1周内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患者按有无卒中时头痛症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缺血性SVD[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asymptomatic lacunar infarcts,ALAs)、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s)和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的发生率;研究青年卒中时头痛的相关因素.结果 200例患者中,男性明显高发(男:女=6.41:1).ALAs在本组患者的发生率为32.5%(65/200), WMLs为25.5%(51/200),EPVS为30.5%(61/200).卒中时头痛患者为11%(22/200).头痛患者组ALAs和EPVS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P=0.021),头痛组WMLs发生率也低于无头痛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头痛组患者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中非大动脉粥样硬化者为63.6%(14/22),高于非头痛组(26.4%, 47/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头痛组病灶部位在幕下(脑干或小脑)者为63.6%(14/22),高于非头痛组(26.4%,47/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头痛组责任血管在后循环者为68.2%(15/22),高于非头痛组(37.6%,67/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 青年缺血性卒中时头痛更多见于幕下病灶和后循环血管为责任血管的患者,卒中时头痛症状在SVD患者中发生率更低.头痛更多见于非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 颈内动脉夹层并发远端栓塞所致青年卒中1例

    作者:杨冰;董大伟;关敏;乔宏宇;张玉生;徐安定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26岁.主诉因"被发现言语不能伴右侧肢体无力3小时15分"就诊于基层医院.患者3 d前曾有颈部按摩史及溜冰摔伤史,于2017年6月14日下午14时有左眼视物不清,未引起重视,18时被房东发现跌倒在房门口,不能言语,伴右侧肢体无力,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未见出血,经天河卒中区域急救网络平台转诊至我院.

  • 青年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0例分析

    作者:王雯;窦荣花

    青年卒中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系密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青年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病例增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机体的损害主要为患者由于睡眠时反复发作短暂窒息,不但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而且长期缺氧还可造成红细胞增多、血液粘度增加,促进动脉硬化、诱发心肌梗死.脑血管系统由于其特有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更易受到夜间睡眠反复发作呼吸障碍和低氧血症的影响,从而导致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本文对我院收治的20例青年脑卒中合并睡眠呼吸障碍病例进行了总结,探讨了两者的相互关系.

  • 青年脑卒中80例分析

    作者:张博;代艳伟;叶磊

    目的 研究青年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首次发病的18~45岁青年卒中患者,经颅脑CT或MRI证实.结果 青年脑卒中病因和危险因素复杂多样,有些危险因素是先天决定的、难以改变的,有些则是环境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是可以预防或可以控制的.结论 对确定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加以有效的干预,降低青年卒中的发病率.

  • 84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病因特点的探讨

    作者:刘小团;黄铮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常见病因。方法整群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青年脑梗死患者共84例,对其进行TOAST分型,对可控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等情况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年龄相仿的患者85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以上指标,得出结论。结果青年脑梗死发病率占同期全年龄组脑梗死患者的6.8%;其中男性占69.0%,女性占31.0%;18~34岁组占14.3%,35~45岁组占85.7%;不同TOAST分型患者所占的比例由高到低为:LAC 28例(33.3%),ATR 22例(26.2%), CEMB 15例(17.9%), OTH 13例(15.5%), UND 6例(7.1%);青年卒中患者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高同型半胱氨血症的概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青年脑梗死病因复杂,小动脉闭塞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青年脑梗死患者为常见的TOAST分型;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高同型半胱氨血症可能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 青年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曾昊;宋宏杰

    近年来青年卒中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可能与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加快、饮酒量大及摄入脂肪量增加等有关.相对于中老年卒中而言,其病因复杂,危险因素多,非动脉硬化所占比例大,部分临床表现与病变部位早期缺乏特征性改变,早期就诊少.虽然有些病因及危险因素是先天且不可预防和控制的,但多数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等是可干预的,甚至有些病因,如卵圆孔未闭、夹层动脉瘤等是可治疗的.因此,研究青年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对其早预防有重要意义.

  • 青年缺血性卒中脑血管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范清雨;王虎清;张桂莲;展淑琴;吴海琴

    目的 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病变特点,分析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发病时间≤2周并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157例,分为DSA正常组和脑动脉狭窄组,并选择同期参加体检的年龄匹配的126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本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病变特点以及可能导致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DSA检查结果:DSA正常63例,脑血管狭窄94例,脑血管狭窄患者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52例,单纯颅外动脉狭窄25例,颅内外血管均有狭窄17例;单纯前循环狭窄62例,其中单纯大脑中动脉狭窄33例,单纯后循环狭窄13例,前后循环均有狭窄19例.DSA正常组、脑动脉狭窄组的高血压、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脂异常、糖尿病、饮酒、颈动脉斑块比例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危险因素在DSA正常组、脑动脉狭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特点:以单纯颅内动脉狭窄为主,前循环为主,单纯大脑中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传统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是青年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但不能完全解释青年卒中患者的脑动脉狭窄中,提示青年卒中患者发生动脉狭窄可能还有其他危险因素.

  • 青年卒中与中老年卒中的病因分型及危险因素比较#

    作者:山磊;李晁金子;杜晓霞;宋鲁平;李鲲鹏;王强;孙蓉;林晓玲;陆红宇

    目的:比较青年卒中和中老年卒中患者的病因分型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神经康复科住院青年卒中(18~45岁)患者100例的病历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中老年卒中(45岁及以上)患者100例,进行入院时一般情况统计(年龄、性别、出血性/缺血性、瘫痪部位)及既往病史、个人史。结果:两组的主要病因均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分别为31例,30.7%;51例,50.5%),青年组其它原因卒中(5例,5%)及不明原因卒中(2例,2%)均高于中老年组(0例,0%;0例,0%)。而青年组小动脉闭塞性卒中(1例,1%)及心源性卒中(2例,2%)均低于中老年组(3例,3%;6例,5.9%)。结论:青年组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饮酒、吸烟、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既往卒中病史。青年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病率高于中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发病率中老年组高于青年组。

  • 早期心理分型护理对青年卒中急性期患者心理状况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宏;李晓文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分型护理对青年卒中急性期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该院住院的60例青年卒中患者,均符合青年卒中的诊断标准,且发病时间窗均<72h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分型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二组患者均在护理前及护理2周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分,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青年卒中急性期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其中焦虑型和抑郁型较为多见,发生率分别为60.0%和66.7%。②与全国常模比较,青年卒中急性期患者在焦虑、抑郁障碍程度方面较为严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予以相应护理干预后,二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均可得到显著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在予以心理分型护理后,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青年卒中急性期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且以焦虑型、抑郁型为主。②早期心理分型护理能够改善青年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且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 青年卒中的常见病因及危险因素

    作者:崔海瑛;刘薇;狄楠;胡明;张祥建

    卒中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卒中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和研究.青年卒中,也称青年中风,是指年龄小于45岁者发生的脑卒中.国内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青年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9.77%,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且男性居多[1].青年卒中病因复杂,及时发现卒中病因可有效的进行预防和治疗.有研究显示青年卒中患者动脉病变的频度变化约11%~17%,而心源性栓子占11%~35%.其他病因比较少见,可能取决于环境、遗传因素、酗酒或药物滥用、AIDS相关疾病及一些感染因素[2].青年卒中的常见病因及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各方面.

  • 不同年龄段后循环梗死临床特征及血管形态分析

    作者:陈渊;陈志;钟维章;李吕力;李晓峰;肖继东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后循环梗死(PCI)的临床特征、血管形态改变及病因.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PCI患者228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83例)和中老年组(145例).收集患者临床表现和血管数字造影(DSA)资料,病因学分型参照NEW-TOASTA标准,比较青年组和中老年组PCI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血管形态及病因学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常见是头晕、肢体无力和头痛,常见的临床体征是肢体瘫痪和感觉异常;与老年组相比,青年组血管正常(42.1%)和椎动脉发育不良(22.9%)较高,血管中度狭窄(12.0%)、重度狭窄(4.8%)和非自然扭曲(3.6%)低;在血管狭窄的分布上,青年组以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多见;在病因学方面,青年组常见的是不明原因卒中(41.O%),其他明确病因引起的卒中占18.1%;中老年组常见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42.8%)和小动脉闭塞性卒中(20.0%).结论 青年人PCI在临床表现方面与中老年患者相似,都具有多样化,而血管形态、病因学相比却有较大差异.

  • 颅内动脉扩张症与青年卒中(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刘蕾;刘尊敬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扩张症的影像学及临床病变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漏诊率.方法 诊治1例TIA伴发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扩张的患者,常规完善脑血管病实验室检查以及头部MRI、头部MRA、动脉超声、TCD、超声心动图等相关检查,并行DSA检查.结合文献分析讨论颅内动脉扩张症血管病变特征、和脑血管病发病关系、防治措施及预后.结果 患者男性,33岁,右利手,5d来反复发作失语及右侧肢体无力麻木.有高血压、吸烟及饮酒史,有高血压家族史.患者血糖、血脂等生化检查及免疫学检查、头部MRI、头部MRA、动脉超声(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及四肢动脉)、TCD、超声心动图等相关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DSA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近心段局部扩张.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同时加用他汀类药物并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随访42个月,未再发作TIA或者脑梗死.结论 常规检查未能明确病因的青年卒中患者,应该考虑到ICDA是其原因之一,需要进一步行DSA检查.抗血小板治疗在预防ICDA患者的缺血性卒中发作方面可能有一定作用.

  • 10例误诊为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及卒中样发作的青年卒中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魏妍平;倪俊;崔丽英;彭斌

    目的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及卒中样发作(MELAS)是常见的线粒体脑肌病类型之一,具有明显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MELAS显著的核心症状是卒中样发作,容易与缺血性脑卒中混肴.方法 通过分析10例曾误诊为MELAS的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并与MELAS患者相对比.同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卒中发作与卒中样发作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结果 所有10例患者均出现一次以上卒中发作,以偏侧肢体无力常见,其次为偏侧肢体麻木、偏盲、失语等.其中8例患者存在一种以上血管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头部MRI发现皮质和皮质下白质病变,均累及多个脑叶,数月后复查可见软化灶形成.所有患者均同时存在基底节和/或深部白质病变.MRA均发现动脉闭塞或狭窄.结论 本组患者卒中发作以偏瘫常见.影像学上以皮质受累为主,同时常出现深部白质和/或基底节病变,后期可形成软化灶.

  • 青年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雯;毕振云;马翠霞;庞伟;邱志新

    目的 探讨青年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影响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青年卒中患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17例患者和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临床无神经系统疾病的青年人的血液流变学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青年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影响显著.

  • 青年卒中98例临床分析

    作者:魏锋;蒋小玲;徐丽群

    目的 探讨青年卒中危险因素、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我院98例青年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病因及临床特点,并与同期100例老年卒中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青年卒中患者以头痛、意识障碍为起病时主要临床表现,其病变部位以脑叶多见,预后较好.在危险因素和病因方面: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酗酒、家族卒中史、心脏病及TIA等为两组患者共同危险因素,但青年卒中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均较老年组明显低.在缺血性卒中,两组共同的病因均为动脉粥样硬化,但青年卒中组较老年组明显低,此外,青年卒中组尚有炎症性病变所致动脉炎、颈动脉夹层等病因.出血性卒中中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者,青年卒中组较老年组亦少,另外,青年卒中组还发现动脉瘤2例,动静脉畸形1例,Moyamoya病1例.结论 青年卒中与老年卒中在临床特点及病因学等许多方面有所不同,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

    关键词: 青年卒中 临床分析
  • 青年卒中68例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文华;杨江明

    目的 探讨青年卒中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22例,有效38例.结果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