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岛叶在杏仁核点燃大鼠中的作用

    作者:张雪峰;王峰;苗露;宋子木;王恩杰;徐进;孙涛

    目的 探讨岛叶在杏仁核点燃大鼠癫痫发作中的作用. 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n=8)、假手术组(n=8)和点燃组(n=32),点燃组以后一次刺激为零点,再分为点燃后1h、3h、6h、12h4个亚组,每亚组8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植入电极后不予刺激;点燃组植入电极后予以电刺激,制作杏仁核点燃模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岛叶脑区活性调节细胞骨架蛋白(Arc)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点燃大鼠海马、岛叶的Arc mRNA在点燃后1h开始增高,3h达到高峰,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 h时回到正常水平.Arc蛋白在点燃后3h开始增高,6h达到高峰,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h时回到正常水平.假手术组与空白组之间Arc mRNA和蛋白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岛叶与杏仁核、海马构成了一个灶性复合体,共同参与了颞叶癫痫的发生.

  • 电刺激大鼠岛叶建立慢性癫痫点燃模型

    作者:王昌盛;孙涛;王峰;白洁

    目的 建立岛叶点燃的大鼠慢性癫痫模型.方法 SD大鼠30只中,随机选取5只做为对照组,25只做为刺激组.麻醉后在立体定位仪下将双极电极植入大鼠岛叶,7 d后开始给予电刺激并记录自由活动大鼠脑电图,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确定后放阈后,每日给予1.5倍后放阈值刺激,直到出现爆发性尖、棘波,同时按Racine分级出现4~5级行为学变化时视为点燃成功.结果 14只大鼠成功点燃.点燃岛叶的后放阈显著高于部分文献所记录的杏仁核后放阈. 结论 电刺激大鼠岛叶能够建立慢性癫痫点燃模型.

  • 改良锂-匹罗卡品大鼠癫痫模型的制作及性别特点

    作者:陈刚;邓艳春;尚学义;王小木;刘俊华

    目的 建立稳定可靠的颞叶癫痫动物模型,摸索并证实建模规律.方法 选用56只健康SD大鼠,雌雄近半,随机分配为试验组48只,对照组8只.氯化锂3 mmol/kg腹腔注射预处理;18~20 h后首剂注射匹罗卡品30mg/kg,此后每隔30分钟注射10mg/kg追加剂量,极量为60mg/kg,直至出现癫痫持续状态(SE);SE 1 h后地西泮10 mg/kg止痉,2 h后注射生理盐水5 mL/只,2/d,连续2 d;SE后次日起灌胃鸡蛋牛奶糊7 mL/只,2/d,连续6 d;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对照组大鼠除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匹罗卡品外,其余处理措施均相同.结果 大鼠成功点燃44只,病死10只,造模总成功只数为34.雌雄大鼠点燃只数相近,雄鼠病死只数低于雌鼠.结论 中等剂量首剂,不超过3次小剂量累加腹腔注射匹罗卡品造模简易有效,可操作性强,效应匀齐.改良护理方法可明显降低病死率,雄鼠较雌鼠更适于造模.

  • 实验性癫痫大鼠齿状回中微管相关蛋白-2的变化及其在癫痫中的意义

    作者:李昱;吕长虹

    目的:探讨实验性癫痫大鼠齿状回中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变化及其在癫痫MFs出芽和突触重建中的意义.方法:建立海马快速电点燃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齿状回中MAP-2在点燃不同阶段的动态变化,并结合尼氏染色和电镜观察阐明MAP-2的变化特点,探讨其原因及意义.结果:齿状回分子层颗粒细胞树突的MAP-2的免疫反应生于点燃后3夫明显增强,至14天达到高峰(P<0.01),20~30天降至对照水平(P<0.01).MAP-2的增加与齿门神经元的变性之间存在指数曲线相关关系(R2=0.9362).电镜下,分子层神经元树突内的微管于点燃后3天增多,14天明显增多,至30天已有崩解.还可见轴突分支出芽,神经末梢与树突形成多个突触.结论:MAP-2的过度表达在癫痫大鼠苔纤维出芽和突触重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量受损的齿门神经元对抑制性细胞广泛的去神经支配可能是其过度表达的启动因素.

    关键词: 癫痫 MAP-2 齿状回 点燃
  • PTZ点燃癫痫大鼠海马NSE和BMP4的表达

    作者:马玉新;阴金波;陈焕然;范晓棠;徐海伟;张伟;安宁;李志方;张永海;杨辉

    目的 观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和骨形成蛋白4(bone morphogenic protein 4, BMP4)基因在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 PTZ)点燃癫痫大鼠海马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与癫痫发病机制和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将5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PTZ点燃癫痫大鼠,按点燃进程,又随机分为Ⅰ级组、Ⅲ级组、Ⅳ级组和Ⅴ级组.用免疫组化技术、地高辛标记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海马NSE和 BMP4表达的变化.结果 发现应用PTZ点燃后,随发作级别的增高,大鼠海马各区NSE和BMP4的表达亦增加.在Ⅲ和Ⅳ级大鼠海马CA3及DG的NSE和BMP4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Ⅴ级大鼠在发作后海马CA3及DG的NSE和BMP4表达呈逐渐下降.结论 PTZ点燃可诱导癫痫海马内神经元损伤和神经发生增加,这可能是癫痫海马内神经元丢失、神经元可塑性的病理基础;NSE其表达水平与神经元损伤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BMP4可能在PTZ癫痫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癫痫 NSE BMP4 海马 点燃
  • 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和神经元活化在戊四氮点燃大鼠慢性癫(疒间)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杨嘉君;朱遂强;王开颜;阮旭中

    目的探讨戊四氮点燃过程中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化和胶质细胞增生与慢性癫疒间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药物组(PTZ35 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核因子κB(NF-κB)、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水平.结果药物组大鼠注射戊四氮后在行为学未出现惊厥,脑电图未出现疒间性放电的点燃前潜伏期内,出现胶质细胞增生,以CA3区、门区明显,亦出现神经细胞活化,以齿状回、CA1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鼠注射戊四氮后引起海马神经元活化、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神经元可塑性是戊四氮点燃大鼠癫疒间形成的重要机制.

  • 癫痫大鼠海马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变化

    作者:刘宝军;裴斐;李继华;白云驰;崔永鹏

    目的 观察戊四氮点燃慢性癫痫模型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变化,探讨谷氨酰胺合成酶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酶活性测定法,研究海马内谷氨酰胺合成酶表达细胞差异以及酶活性改变.结果 慢性癫痫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细胞体积增大,突起粗大,谷氨酰胺合成酶的表达阳性,但较正常组明显减少,而GFAP表达增高;慢性癫痫大鼠海马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明显降低.结论 谷氨酰胺合成酶缺乏可能是癫痫发生的一个分子基础.

  •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α在大鼠马桑内酯点燃致癫模型中的表达

    作者:林旭;周东;鄢波;王琴;张尚福

    目的探讨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α(MGLUR1α)在马桑内酯(CL)点燃致癫模型大鼠脑组织不同区域表达的差异.方法 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大鼠予1.0 ml/kg生理盐水肌注)和3个不同剂量CL点燃致癫模型组(分别予0.75、1.0、1.25 ml/kg马桑内酯提取液肌注).分别对点燃、未点燃、对照组大鼠行皮层脑电图描记、取脑组织作HE和MGLUR1α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MGLUR1α在脑组织不同区域的表达.结果点燃组大鼠在肌注马桑内酯后产生了1~5级的痫性发作,与皮层脑电图的表现相一致.MGLUR1α在点燃组大鼠海马以及海马以外的颞叶皮质的表达较之未点燃和对照组增强(P<0.05),这种表达的增强在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间未发现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MGLUR1α在点燃大鼠海马和海马以外的颞叶皮质的表达较之未点燃和对照组增强,可能参与了癫痫的发生.

  • 颈迷走神经脉冲电刺激对大鼠部分点燃和全面点燃癫痫发作抑制作用的对照研究

    作者:常红升;沈鼎烈;晏勇;王学峰;杨峰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刺激(VNS)对大鼠部分点燃和全面点燃癫痫行为及杏仁核放电的抑制作用的差异.方法:用频率16Hz,波宽1.0ms,串长10s,串隔7min,强度3.0mA的恒流脉冲电刺激15只大鼠杏仁核,观测部分点燃(癫痫部分性发作)大鼠左侧颈迷走神经干7次及32次、全面点燃(癫痫全身性发作)大鼠的左侧颈迷走神经干7次.同时用0.4mA的恒流脉冲电刺激各组大鼠的杏仁核,观察三组动物的发作抑制率(SIR),部分与全面点燃组的平均行为级数下降比(MBSDR),平均后放电时间下降比(MADTDR)和平均后放电阈值上升比(MADTIR)的差异.结果:部分点燃VNS7次组平均SIR为4.30%,部分点燃VNS32次组平均SIR为20.05%,全面点燃VNS 7次组平均SIR为66.67%(P<0.01).部分与全面点燃组的MBSDR分别为0.27±0.16、0.46±0.25,MADTDR分别为-0.05±0.23、0.63±0.32,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组MADTIR分别为1.86±0.75、1.79±1.08,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VNS对大鼠全身性发作的发作频率和发作强度的抑制作用优于对部分性发作的发作频率和发作强度的抑制作用.

  • 慢性癫痫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作者:徐元;李文;包仕尧

    癫(疒间)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迄今对癫(疒间)发病机理和抗癫(疒间)药物(AED)的研究主要依靠动物实验.

  • 杏仁核点燃鼠海马不同亚区Bax mRNA的表达

    作者:梁代义;伍国锋;庞成

    目的:观察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ax mRNA在癫(癎)鼠海马不同亚区的表达.方法:利用电极植入鼠脑杏仁核的方法建立点燃癫(癎)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鼠脑海马CA1、CA2、CA3及齿状回(DGL)区Bax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海马各区少见Bax mRNA阳性细胞表达,杏仁核植入电极大鼠及其点燃后海马各区Bax mRNA表达阳性细胞数增多,点燃鼠Bax mRNA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高于仅仅植入电极鼠,海马不同亚区Bax mRNA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不同.结论:杏仁核点燃癫(癎)模型鼠的海马不同亚区均存在Bax mRNA表达增强,但不同亚区对Bax mRNA表达敏感性不同,以DGL区为高.

  • 不同剂量托吡酯对癫癎大鼠临床发作与脑电活动的影响

    作者:于云莉;伍国锋;董佑忠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托吡酯对癫癎大鼠临床发作及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健康Wistar大鼠60只制作杏仁核点燃模型,然后用托吡酯(分20、40、80 mg/kg三组)进行灌胃,记录用药后杏仁核后放电阈值、皮层及杏仁核后放电持续时间及大鼠双前肢抽动时间.结果:托吡酯灌胃后相同强度电刺激点燃大鼠所需刺激次数明显增加;托吡酯(40、80 mg/kg)灌胃后4 h,杏仁核后放电阈值升高、杏仁核及皮层后放电时程缩短、双前肢抽动时间缩短.结论:托吡酯可明显缩短杏仁核点燃大鼠癫癎发作时间,缩短杏仁核及皮层后放电持续时间,升高杏仁核后放电阈值.

  • 大鼠杏仁核快速电刺激点燃癫?模型的建立

    作者:周鑫;王丽琨;伍国锋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的杏仁核电刺激点燃癫?模型。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40只制作杏仁核点燃癫?模型,按随机化原则分为5组:A 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刺激频率16 Hz ,波宽1.0ms、强度0.5mA,串长10个;C组刺激频率16Hz、波宽1.0ms,强度0.5mA,串长160个;D组刺激频率60Hz,波宽1.0ms,强度0.5mA,串长10个;E组采用刺激频率60Hz,波宽1.0ms,强度0.5mA,串长160个进行实验。利用这种不同频率、强度、串长电刺激杏仁核的模式寻找出快速有效且稳定的点燃癫?模型的方法。结果:在全部大鼠中成功点燃23只(点燃成功率为72%),然而在4种不同电刺激方法中,B组、C组、D组、E组的点燃成功率分别为100%、87%、87%和11%,B组与各组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实验大鼠杏仁核电刺激可快速建立癫?模型,采用刺激频率16Hz、波宽1.0ms、强度0.5mA、串长10个的刺激参数,杏仁核快速点燃的效果好。

  • 快速海马电点燃癫痫模型的改良方法

    作者:李昱;刘川;杨素芬;吕长虹

    目的建立一种实用的快速海马电点燃癫痫模型的改良方法.方法利用频率16Hz, 波宽1.0ms, 串长10s, 串间间隔5min,电流强度200~600μA的恒流脉冲电刺激青春期大鼠海马.结果通过改进实验条件和刺激参数等方法,90%的大鼠可在0.5~3.5h内被点燃.点燃鼠痫性行为级数可达Ⅴ~Ⅶ级.结论本方法更简便、快捷、可重复性好,能较好克服大鼠对电刺激的适应性,增加点燃率.

    关键词: 点燃 癫痫 海马
  • 托吡酯对大鼠点燃过程及杏仁核后放电的影响

    作者:伍国锋;于云莉;董佑忠;Youzhong

    目的 观察托吡酯对大鼠点燃过程及杏仁核后放电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健康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只,实验组用托吡酯(40mg/kg)进行灌胃,用相同电刺激强度对两组大鼠进行点燃,记录点燃所需刺激次数、杏仁核后放电阈值、后放电时程及后放电频率.结果 托吡酯(40mg/kg)灌胃后,实验组大鼠点燃总数明显减少,点燃所需刺激次数显著增加,杏仁核后放电阈值升高,时程缩短,后放电频率减少.结论 托吡酯可明显抑制大鼠点燃过程,缩短杏仁核后放电时程和减少放电频率,升高杏仁核后放电阈值.

  • 杏仁基底外侧核电点燃癫痫模型的制作及观察

    作者:包关水;王浙东;陈旭勤;华颖;印其章;龚珊

    为了探讨杏仁基底外侧核电点燃癫痫模型的制作及意义,我们把双极电极插入大鼠左侧杏仁基底外侧核,给予慢性电刺激使大鼠达到点燃状态,观察其发作过程、行为改变并记录脑电图.结果发现29只接受刺激的大鼠,达到点燃的有24只,8.29±5.31次刺激出现5级痫样发作,10.87±3.44次刺激达到点燃,没有因抽搐发作而致死的点燃大鼠.脑电图记录到后发放时程在32.05~51.65 s之间.行为观察发现点燃大鼠比对照组易激惹.说明杏仁基底外侧核电点燃大鼠癫痫模型便于从行为、脑电图等多方面进行观察,是研究人类癫痫机制、药物治疗和预防的良好工具.

  • 甘珀酸对戊四氮点燃癫痫大鼠行为和深部脑电活动的影响

    作者:兰莉;赵新;兰怡;段丽;曹荣;刘煜;饶志仁

    目的 通过观察缝隙连接(GJ)阻断剂-甘珀酸(CBX)对戊四氮(PTZ)点燃癫痫大鼠行为和深部脑电活动的影响,探讨GJ在癫痫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①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15只,其中10只每日腹腔注射PTZ[35 mg/(kg·d)]至点燃后,再分别腹腔注射CBX(10mg/kg)(KCBX组)和生理盐水(K组)3 d;作为对照的5只大鼠(NS组)始终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观察3组大鼠惊厥行为的变化.②另选7只SD大鼠,于海马、杏仁核埋置电极后点燃,行NS、CBX干预,观察深部脑电活动改变.结果 ①PTZ点燃癫痫大鼠出现自发性抽搐,自发性抽搐次数K组>KCBX组>NS组.②点燃癫痫大鼠脑电表现多种形式的癫痫样波,以阵发性多棘、多棘慢波为特点;CBX干预后,阵发性节律性棘慢波减少,背景节律波幅增高,慢波增多.结论 GJ参与癫痫的发生和发展,其阻断剂CBX有潜在的抗惊厥作用.

  • 急慢性癫痫模型大鼠脑谷氨酸神经元的变化分析

    作者:路小映;陈一菲;田根全;张宁

    目的:探讨谷氨酸在戊四氮化学点燃急慢性电线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采用戊四氮点燃癫痫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按照点燃进程,分为一级组,三级组,五级组,五级后24h组.运用免疫组织学与图像分析,对戊四氮点燃各发作等级大鼠的海马结构与颞叶皮质部位的谷氨酸神经元变化做动态观察.结果:戊四氮点燃癫痫大鼠,三级组的大鼠与五级组和对照组相比,Glu-IR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AOD升高,而五级组与三级组相比较,相对应的观察值均下降,五级后24小时恢复到对照组正常水平.结论:本次研究中,戊四氮点燃癫痫模型,随着点燃级别的发展,谷氨酸呈现先增多后减少的表现趋势,由此可见导致癫痫症发作的病因很有可能是谷氨酸早期细胞内合成增加,后期大量向细胞外释放的结果.

78 条记录 4/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