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牙本质涎磷蛋白在小鼠牙胚表达的原位杂交研究

    作者:张蓉;肖明振;赵守亮;徐平西;张春宝;汪平

    目的:探讨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mRNA在牙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测小鼠牙齿发育各阶段标本中DSPP mRNA的表达.结果:DSPP在成牙本质细胞的表达始于钟状中期,并贯穿以后的各个时期;此阶段,它还在前成釉细胞及成釉细胞中具有一过性表达.结论:DSPP在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它可能在牙齿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 Fas/FasL在牙髓炎症过程中的分布及意义

    作者:余擎;吴补领;肖明振;王宁

    目的:观察Fas/FasL基因及其蛋白在正常牙髓和炎症牙髓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其在牙髓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杂交方法.结果:正常牙髓组织中Fas表达量不高,FasL呈阴性表达,而在牙髓炎症过程中两者均有阳性表达,且其组织细胞的分布与TUNEL法的结果相似.结论:牙髓炎症过程中的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Fas介导的.LPS等一些因素可能使牙髓组织细胞膜上的Fas和FasL的表达量增加,从而通过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引起细胞凋亡.

  • 六亚甲基二乙酰胺对MEC-1细胞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丽京;王静

    目的:研究分化诱导剂六亚甲基二乙酰胺(hexamethylene bisacetamide,HMBA)诱导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EC-1细胞凋亡及对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用2 mmol/LHMBA和1 mg/L 5 FU对培养的MEC-1细胞进行体外诱导72 h后,分别采用光镜、TUNEL染色、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图像分析等方法进行凋亡指数、bcl-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HMBA诱导的MEC-1细胞凋亡指数为68.5%,明显高于对照组和5-FU组(P<0.01)bcl-2蛋白及mRNA的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1).结论:HMBA对人粘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具有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弱了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负调控作用有关.

  • 人牙髓组织中骨形成蛋白-3基因表达的原位分子杂交研究

    作者:王忠东;文玲英;金岩;顾广玉;肖明振;司晓辉

    目的:研究BMP3基因在人正常、龋病及炎症状态下牙髓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利用地高辛甙元标记的BMP3 cDNA探针对人牙髓组织进行原位分子杂交.结果:正常人牙髓组织的成牙本质细胞有弱阳性杂交信号出现.在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深龋牙髓组织和有脓肿形成的炎症牙髓组织中,在修复性牙本质下方的成牙本质细胞有丰富的阳性杂交信号出现,还可同时见到在血管周边有阳性杂交信号的未分化间充质样细胞.结论:成熟的功能性成牙本质细胞在一定程度的龋源性炎症刺激下,其BMP3基因激活并表达,对牙髓组织的自身修复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其表达的强弱与细胞的分化程度及所处的功能状态相关.

  • 舌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细胞周期蛋白D基因的转录与蛋白的合成

    作者:周峻;杨连甲;董绍忠;李媛

    目的: 研究舌部鳞状细胞癌的细胞系以及根据不同的分化程度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来分类的舌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 D)的基因转录和蛋白合成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cyclin D蛋白合成;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yclin D 基因的转录.结果:①cyclin D单克隆抗体标记后,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78.6%(33/42)显示cyclin D蛋白过度表达;②cyclin D探针随机引物标记,经原位杂交后显示,cyclin D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66.7%(28/42);③cyclin D的表达与是否有淋巴结的转移有相关性,12例有转移的舌癌组织中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染色后分别有10例(83.3%)和9例(75%)有cyclin D的表达,而在3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舌癌组织中,分别仅有13例(43.3%)和11例(36.7%)出现cyclin D的表达.结论:cyclin D在舌癌中有高水平的表达,且临床分期越晚,恶性程度越高,其表达率也较高,提示cyclin D的过度表达与舌癌的特性密切相关;cyclin D标记指数与舌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cyclin D阳性检出率有助于判断舌癌恶性程度及预测肿瘤的转移,在基因诊断方面确定肿瘤生物学特性的诊断标准.

  • 大鼠牙胚组织发育过程中釉原蛋白mRNA的表达

    作者:隋文;洪咏龙;肖明振

    目的:观察釉原蛋白(Am)基因在大鼠牙胚组织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大鼠孕期17、18、19 d和出生后1、3、5、7、9 d牙胚中成釉细胞Am mRNA的表达.结果:从出生后1 d至出生后9 d大鼠第一磨牙牙胚中均检测到Am mRNA的表达,其中出生后第5 d表达高,成釉细胞分泌完成后Am 的表达下降.成牙本质细胞在发育的任何时期均未见到Am 的表达.结论:釉原蛋白基因的转录只发生在牙胚发育的早期,前成釉细胞极化阶段和成釉细胞分泌阶段;发育成熟的釉基质中没有釉原蛋白.成牙本质细胞不表达釉原蛋白基因.

  • 口腔鳞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孙乐刚;刘玲;王静静;于婷婷;宋宇峰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mRNA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48例口腔鳞癌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TGF-β1 mRNA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用SPSS 13.0软件包中的t检验及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GF-β1 mRNA定位于肿瘤细胞胞质,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1);TGF-β1 mRNA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理分级无关;TGF-β1 mRNA的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TGF-β1 mRNA的高表达可能在口腔鳞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 诱骗受体3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陈春燕;龚莉

    目的:探讨诱骗受体3(DcR3)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检测涎腺肿瘤中DcR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DcR3主要表达在涎腺肿瘤的肿瘤性上皮细胞胞质和正常涎腺闰管和纹管的细胞质中;DcR3在恶性涎腺肿瘤中的表达高于良性肿瘤(P<0.05);DcR3在恶性涎腺肿瘤中的表达与其恶性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DcR3蛋白和mRNA的表达显著相关(P<0.01).结论:DcR3可能参与了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

  • Versican在ICR胎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作者:蒋备战;柴田俊一;王佐林

    目的:检测Versican 核心蛋白及其mRNA在胎鼠磨牙牙胚发育早期的表达,探讨其在牙胚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胎鼠磨牙牙胚各发育阶段标本,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分析Versican核心蛋白及其mRNA在牙胚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结果: Versican核心蛋白及其mRNA在胎鼠磨牙牙胚不同发育阶段表达各异,在细胞增生活跃区如增生的牙板、内外釉上皮细胞、颈环以及牙乳头等区域表达明显,而在已分化细胞如成牙本质细胞、成釉细胞等区域无表达,在星网状细胞所在区域也未检测到.结论: Versican核心蛋白及其 mRNA在牙胚发生过程中呈时间-空间特异性模式表达.它可能与上皮-间充质相互作用以及相关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关.

  • 上游刺激因子1在小鼠牙齿发育过程中表达的原位杂交研究

    作者:吴礼安;文玲英;杨富生;王小竞

    目的:检测小鼠牙齿发育中上游刺激因子1 mRNA的表达及时空分布模式.方法:制备E13, 16, 19, P1, 5, 8, 11, 21 d小鼠第一磨牙石蜡切片,用我们前期实验制备的USF1 cDNA探针,原位杂交方法检测USF1mRNA的表达和分布.结果:原位杂交染色从钟状晚期小鼠牙胚中开始检测到阳性信号,持续至P11 d,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成牙本质细胞与成釉细胞;而蕾状期,帽状期,钟状期牙胚中未检测到阳性信号,并且在牙齿萌出后(P21 d),牙齿中USF1mRNA阳性信号再次消失.结论:牙胚中有USF1mRNA表达,主要位于分泌期的成牙本质细胞和成釉细胞,表达模式具有显著的时空特异性.

  • 转录因子Msx2在犬恒牙牙根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作者:轩昆;杨富生;文玲英;金岩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Msx2在犬恒牙牙根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时空变化,初步探讨其对牙根形态形成的调控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对犬恒牙牙根不同发育时期Msx2 mRNA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在牙根发育启动期、生长期及成熟期,转录因子Msx2具有不同的时空表达方式.结论: Msx2作为牙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转录因子,可能参与牙根形态发育的调控作用.

  • 牙本质磷蛋白在犬乳恒牙替换期表达的原位杂交研究

    作者:张敬雷;汪平;吴补领;白玉娣

    目的:观察牙本质磷蛋白(DPP)mRNA在犬乳恒牙替换期的表达,寻找研究牙本质形成与损伤修复的良好模型.方法: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犬牙替换期恒牙胚、发育中的恒牙和乳牙DPP mRNA的表达.结果:犬恒牙胚、发育中的恒牙和乳牙均检测到DPP mRNA的表达,DPP mRNA存在强弱变化.结论:DPP在犬牙存在表达,并具有时空特异性.

  • Shh在鼠磨牙牙胚发育晚期的基因表达

    作者:张露;王志峰;孙志军;马丽;范兵;陈智

    目的:观察信号分子Sonic hedgehog(Shh)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发育晚期的基因表达,探讨其在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制备昆明小鼠磨牙牙胚发育晚期(E16.5~P1.5)标本,用原位杂交法分析Shh mRNA在牙胚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Shh mRNA在牙胚发育晚期的前成釉细胞和中间层细胞呈阳性表达,在成牙本质细胞层表达较弱.结论:在牙胚发育晚期,Shh可能通过自分泌途径和旁分泌途径,参与了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分化.

  • 牙本质磷蛋白在人牙胚发育中的原位杂交研究

    作者:张敬雷;汪平;吴补领;逄键梁;郭鹏;郭维拉;田宇

    目的:观察牙本质磷蛋白(DPP)基因在人牙胚组织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牙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帽状期、钟状期牙胚组织DPP mRNA的表达.结果:人牙胚帽状期、钟状早期均未检测到DPP mRNA的表达,在钟状晚期前期牙本质形成时成牙本质细胞、前成釉细胞中呈阳性表达.结论:牙本质磷蛋白基因的转录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异性,它可能在牙体硬组织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

  • 大鼠磨牙被钻磨后牙髓中诱导型热休克蛋白70 mRNA的表达

    作者:王晓方;刘嘉利;吴补领;肖明振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牙髓自我保护的关系,以及HSP70表达是否存在阈值.方法:将SD 大鼠分为浅磨组、深磨组和对照组,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大鼠磨牙受到钻磨刺激后4h, HSP70 mRNA是否表达以及在大鼠牙髓中的杂交定位.结果:HSP 70在浅磨组与正常对照组牙髓中呈阴性,在深磨组牙髓中呈阳性.分布于成牙本质细胞、牙髓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结论:牙髓组织受外界刺激时,可诱导HSP70表达.诱导型HSP70的表达可能存在阈值. 进一步研究制洞深度与HSP70表达的相关性,将对临床操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 小鼠牙胚发育帽状期Msx2、BMP-4基因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郑梁;吴补领;轩昆

    目的:探讨Msx2、BMP-4基因在小鼠牙胚发育帽状期的表达及其与牙胚形态发育的关系。方法:利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小鼠牙胚帽状期Msx2、BMP-4基因的表达方式;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研究牙胚细胞凋亡情况。结果:Msx2、BMP-4基因在牙胚的发育中有表达,帽状期牙胚细胞的凋亡主要集中于釉结处。结论:Msx2、BMP-4参与了牙胚的发育。

  • 骨涎蛋白在人牙胚和下颌骨发育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张旗;樊明文;朱奇;陈智;边专

    目的:观察骨涎蛋白(BSP)在人牙胚发育和分化过程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进行人牙胚和下颌骨中BSP的定位研究.结果:钟状期牙胚中成牙本质细胞BSP为强阳性,成釉细胞、前期牙本质和釉质为阳性;骨组织和成骨细胞呈强阳性;外釉上皮、星网状层、中间层、内釉上皮和牙乳头为阴性.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BSP与矿化组织如牙本质、釉质、骨组织的形成和矿化有关.

  • TGF-β mRNA在人牙胚表达原位杂交研究

    作者:苏凌云;吴补领;陈敏

    牙齿的发育包括细胞的增殖、分化、基质的形成以及后萌出.转化生长因子在此过程中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本实验用地高辛标记人TGF-β cDNA探针,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研究其在人牙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

    关键词: TGF-β 牙胚 原位杂交
  • 牙合力增强对大鼠牙周组织IL-6 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

    作者:袁林;周伟东;赵云凤

    目的:检测不同牙合力状态下,大鼠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和牙槽骨成骨细胞中IL-6 mRNA的动态表达,探讨IL-6在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建立正常牙合力、牙合力增强的动物模型,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中IL-6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牙合力增强诱导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中IL-6 mRNA表达较正常牙合力时明显增强。结论:牙合力增强,促使牙周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产生IL-6 mRNA明显增多,且出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提示IL-6在牙合力影响牙周组织改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 釉质溶解素在人和大鼠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作者:林媛;吴补领;郭希民;吉兰;范继红

    目的:检测釉质溶解素(enamelysin )mRNA在人和大鼠牙胚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探讨其在牙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结果:人牙胚钟状早期未见釉质溶解素mRNA表达;钟状晚期,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表达阳性。釉质溶解素 mRNA在大鼠牙齿发育早期表达阴性,在钟状晚期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表达阳性。结论:釉质溶解素 mRNA 在牙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有时空特异性,提示它可能参与釉质和牙本质的形成。

2682 条记录 124/135 页 « 12...121122123124125126127...13413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