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产妇产后抑郁的原因与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王金芬

    目的 探讨产妇产后抑郁的原因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2010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产后抑郁产妇)和对照组58例(正常产妇),对两组的相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在文化程度、夫妻关系、经济收入及性格因素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了避免产妇产后出现抑郁的情况,提高生活水平,在产妇产后尽快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并大限度的降低可能对产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

  • 社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朱惠娥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我社区的糖尿病确诊患者9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5例,干预组50例,对干预组患者采用诸如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有氧运动和感染预防等社区护理干预.护理干预一年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并发症以及医疗费用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一年后,干预组患者血糖水平,一年护理期内的医疗费用以及患者并发症率上均好于未经过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相应的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患者并发症的产生,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 护理干预对降低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率的作用探讨

    作者:张艳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降低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率的作用.方法:选取上一级医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收治消化道手术患者184例,随即分为两组,甲组患者94例,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乙组患者9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对手术切口感染几率的影响.结果:甲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显著缩短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有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降低患者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及几率,能有效的促进手术切口愈合,减少住院治疗时间,显著减轻患者身体及经济负担,适宜临床广泛应用.

  • 胃镜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英

    目的:胃镜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和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62例,首先采用胃镜检查后进行手术治疗病理性检查,随机分为两组患者,甲组患者30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乙组患者32例,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检查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胃镜检查确诊60例,确诊率为96.77%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患者62例,确诊率为100%,对比两种准确诊断率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胃镜检查操作时间等均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胃镜进行临床检查早期胃癌的准确诊断率较高,可进行早期胃癌的首选检查方法,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采用人性化干预护理措施可显著缩短胃镜检查操作的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术中不适感,增加患者配合度和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适宜依据患者情况进行应用.

  • 100例老年住院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分析及护理

    作者:朱艳芬

    目的:探究老年性心脏疾病患者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9月~2011年9月住院心血管疾病患者行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1年9月住院患者中100例老年性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予传统住院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予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用积极性护理措施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老年性患者发病率逐年增加,护理满意度:24.11,P<0.05;护理评分:t10.16,P<0.01;现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积极护理措施对老年住院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积极疗效.

  •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护理及观察

    作者:吕雪容

    总结了60例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护理及观察体会,包括治疗性护理、伤口护理、心理护理、其他护理以及病情观察.结果,本组60例伤口液化的产妇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干预后其切口渗出液均消失,术后3-7d患者切口长出新鲜肉芽组织,且60例研究对象中无一例产妇有院内感染现象发生;术后7-15d患者切口愈合出院.认为以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具体特点为依据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其临床价值较高,可推广应用.

  • 自身输血现状及其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作者:王牧涵;郭慧军;孙徐妹;钱宝华

    目的:分析自身输血的现状,并解析护理干预在自身输血中的应用.方法:对各种自身输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自身输血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自身输血反应的发生,可以显著降低用血荒,避免输注异体血液的差错,大大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结论:自身输血操作符合安全用血、科学用血和合理用血的原则.护理干预使得自身输血得以顺利实施,能够增加血液供应,扩大血液来源.

  •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疗效的影响

    作者:邓丽华;王梅英

    目的 探究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随访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护理干预措施的满意度、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7.9%(P<0.05);对照组在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上均多于观察组(P<0.05).结论 给予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及对护理干预措施的满意度,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护理干预措施研究

    作者:李德娟

    目的 研究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并且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手术室预防高频电刀灼伤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

    作者:高萍

    目的:探究手术室预防高频电刀灼伤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使用高频电刀的1400例手术,随机分为两组,各7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行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高频电刀灼伤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高频电刀灼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预防高频电刀灼伤,可有效预防患者被灼伤,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长期住院衰退型男性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作者:唐露

    目的:研究长期住院衰退型男性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长期住院衰退型男性区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把他们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人,我们对其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40人,我们对其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NOSIE评分以及自我效能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NOSIE评分以及自我效能感评分均获得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更为明显,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NOSIE评分以及自我效能感评分对比以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NOSIE评分以及自我效能感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长期住院衰退型男性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HAMD评分、NOSIE评分以及自我效能感评分,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分析

    作者:周文秀

    目的:在我国进入到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过程中,整个社会的经济水平、科技水平等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也从另一方面反应出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但是也带来了较多的劣势影响.尤其是对人们的身体条件来说,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下降,使得其容易患病,为常见的疾病就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文主要的探索目的就是针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心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分析,研究临床效果的优势和劣势,便于医护人员结合实际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在北京某医院从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的心内科住院患者共计92位,采取控制变量法和随机分配法等科学的研究方法来将这92位患病人士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来说,采取常规性的治疗手法和药物服用,对于观察组的患者来说,需要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安全服药的护理措施干预.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来探索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疗过程中会产生的治愈可能和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临床试验的研究和分析,大量的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强于对照组的患者,而且服药的准确率、按时率、精确率等都更为明晰.而且所有的数据都是符合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在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其临床护理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为了有效确保其服药的过程和结果具备较强的准确性,爱去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的终效果,而且还减少了由于部分病人身体原因造成的排异现象,在第一时间将这些不良的身体状况进行了解决,确保了心血管疾病患病者的治愈率.因此,对心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分析措施来说,具有较强的临床推广意义.

  • 分析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万婷

    目的:探讨在儿科临床护理时医患纠纷产生的缘由,寻找解决护理纠纷的干预措施,并分析其对于儿科护理过程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00例在我院治疗的儿科患者,在自愿的前提下通过抽签方式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称为对照组, B组称为干预组,每组50名患者,在具体临床护理中,在A组给与较为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的同时B组只给与较为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对我院2014年12月到2015年8月的儿科患者的具体临床治疗和效果进行研究发现,在实际临床治疗和护理中,那些给与全面干预措施的儿科患者相比那些只给与常规干预措施的儿科患者发生护理纠纷的概率更低,所以在儿科治疗中给与全面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大医院应该大力推行。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张菊;吴庆华;张明;夏春梦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提出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形式对本中心有睡眠障碍的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采取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调查了解到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包括,透析失衡综合征、皮肤瘙痒、不安腿综合征、肾性骨关节病、低氧血症、胸闷、气喘及不良的心理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轻或消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程度,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 荧光素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余时智

    目的 总结在眼科使用荧光素钠注射液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946例使用荧光素钠注射液的患者,进行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分析,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总结降低该药物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结果 本组检查时3例出现散在的荨麻疹;4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出现打喷嚏;无1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及过敏性休克.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该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使该药物在检查过程中具有的潜在风险得到很大程度的降低,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 经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假性动脉瘤的护理

    作者:赵阳;何莉云;严金川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原因,提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观察2003年1月~2007年6月对我科1500例经股动脉途径介人手术患者.结果:12例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率0.8%,瘤体直径3~5 cm,其中11例经单纯压迫法治愈,1例在超声引导下压迫治愈.结论:针对其发生原因,提出预防护理对策及干预措施.

  • 人性化护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配合体位护理的临床效果

    作者:朱锐;种丽双;王振生;孙东艳;李岩;陈亮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配合体位护理对产妇的影响.方法 选择单胎、足月、无病理产科因素、无硬膜外腔穿刺禁忌症、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初产妇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的12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采用一般产科护理模式120例产妇为对照组,并在护理过程中配合异常胎体位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产程持续时间、镇痛效果以及分娩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总体产程时间降低,疼痛程度减轻,分娩并发症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比一般产科护理模式更适于开展硬膜外分娩镇痛配合体位护理,可使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达到临床理想效果.

  • 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控制肝移植切口感染

    作者:赵淑珍;廖诗平;冯晓霞

    目的 探讨肝移植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 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诊断标准,对肝移植手术进行回顾性调查,查找肝移植手术术中切口感染主要危险因素,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结果 1999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所做的185例肝移植手术,发生切口感染10例,切口感染率5.4%.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所做的346例肝移植手术,切口感染7例,切口感染率为2.02%.结论 加强手术间空气质量管理,完善消毒铺巾方法以及有效的切口保护、体温保护、缩短手术时间、全手术过程中严格的无茵操作原则等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肝移植手术切口感染.

  •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社区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张灵

    糖尿病是社区慢性病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种,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不仅能够使正常的代谢功能发生障碍,同时可使机体的大小血管、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等发生多种损害,会累及到机体的任何组织器官,包括皮肤.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的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深部组织的破坏.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其引发的截肢占非创伤性截肢的50%.新疆伊犁州少数民族由于语言交流不畅,文化素质较低,家庭卫生较差,糖尿病防治知识匮乏,致使糖尿病足患者日益增多.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通过哈汉两种语言文字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能为患者提供经常、适时的家庭指导,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糖尿病患者对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发生有正确的认识.

  • 慢性肝病患者睡眠的护理干预探究

    作者:林晓梅

    目的:探究慢性肝病患者睡眠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择84例慢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都接受常规慢性肝病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慢性肝病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睡眠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接受睡眠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显著提高,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没有变化,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睡眠情况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慢性肝病患者使用足浴结合按摩的方式、睡前渐进性放松指导以及心理护理、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睡眠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

291 条记录 9/15 页 « 12...6789101112...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