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巨大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孙才兴;谢尚闹;孟旭莉

    [目的]提高巨大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巨大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临床资料.[结果]44例病例中,Simpson Ⅰ级切除者20例(45.5%),SimpsonⅡ级切除者22例(50.0%),SimpsonⅢ级切除2例(4.5%),手术死亡1例.随访2~102个月,2例Ⅲ级切除者复发.[结论]充分的术前影像学评估、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处理好上矢状窦和避免脑皮质损伤是提高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 原发性脑膜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报道

    作者:马杰;张梅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PNET)来源于原始神经沟的早期细胞成分的残留或原始基质小圆形细胞,高度恶性,多发于儿童及青年人,好发于深部软组织及骨组织,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脑膜则罕见[1].目前国外有4例脑膜pPNET被认可报道[1-3],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脑膜pPNET,对其进行光镜及其免疫组化研究,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 脑膜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1例报告

    作者:赵江明;孙柏松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 结合文献报道,分析1例脑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预后情况.结果 该例黑色素瘤临床表现无特征性,病变侵及脑膜,MRI表现为脑室梗阻、脑积水.脑脊液外观呈黄色,压力升高,白细胞增高,蛋白增高,全片镜检可见细胞胞体较大,呈圆形,核染质较粗,核仁呈蓝色,胞浆染色为灰蓝色,胞浆内有褐色黑色素颗粒,胞浆膜周围有花边状小空泡环绕.结论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确诊脑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主要依据.

  • 脑膜血管周细胞瘤29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陈远钦;吴玲玲;张锦;石群立;周晓军;马恒辉;马捷

    目的 探讨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eningeal hemangiopericytoma,M-HPC)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29例M-HPC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9例M-HPC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9例,年龄14~82岁,中位年龄48岁.肿瘤位于幕上17例,小脑幕4例,幕下5例,其余3例位于脊髓.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四肢和(或)头面部麻木、视力下降等.组织学观察,首发病灶中21例(72%)为WHOⅡ级,8例(18%)为WHOⅢ级.肿瘤特征性的富于细胞,由圆形、卵圆形至梭形瘤细胞构成,间质富含“鹿角形”薄壁分支血管,部分肿瘤组织内尚见小灶性分布、疏松水肿样的少细胞区.Ⅲ级病例瘤细胞异型性及细胞密度增加,核分裂象增多,并可见坏死.免疫表型:瘤细胞弥漫表达vimentin、CD99,灶性弱表达CD34,部分病例表达BCL-2,个别病例表达SMA、EMA及S-100,不表达GFAP,Ki-67增殖指数2% ~ 45%,平均10%.网状纤维染色示肿瘤富含网状纤维并包绕在瘤细胞周围.结论 M-HPC属少见脑肿瘤,临床及影像学无特征性,病理诊断时须与伴有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的其他肿瘤相鉴别,生物学行为属WHOⅡ/Ⅲ级,术后复发率高且易转移.

  • 脑膜血管瘤病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张福林;汪寅;陈宏;潘力;季跃东

    目的:认识脑膜血管瘤病的临床病理表现和本质.方法:复习3例患者的临床病史、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ABC法)抗体包括:EMA、vimentin、 SMA、 GFAP、 Syn及相关文献.结果:3例均为男性,2例为少年,均有癫痫发作,另1例为偶有头痛,均经CT或MRI扫描而发现病变.病变位于颞后近颞顶枕三角区的皮层内.皮层内充满围绕小血管生长的纤维母细胞样梭形细胞或脑膜上皮细胞,免疫组化染色EMA、vimentin阳性.有不同程度和数量的砂粒小体或钙化形成,病灶内残留神经细胞和胶质增生.结论:从病变的临床表现看,本组3例可能均属于散发型脑膜血管瘤病,而非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相关病例.

  • 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赵燕;李南云;周晓军;陈忠豪;吴波;马恒辉

    目的:探讨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及预后.方法:报道2例罕见的椎管内软脊膜黑色素细胞瘤(0.05%),并结合国内外文献中报道的58例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进行讨论.结果:2例均为女性,分别为14岁和46岁,肿瘤均发生于脊髓软脊膜,大体上呈黑色,包膜完整.光镜下见瘤细胞由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混合而成,细胞无异型,大部分瘤细胞质内含有多量黑色素颗粒,核分裂象无或偶见(0~1个/10HPF),无出血坏死.免疫表型HMB45和S-100蛋白呈阳性表达.1例颈髓单发者全切除术后生存14个月,无肿瘤复发.另1例开始为颈髓单发性,全切除术后12年复发,为颈、胸髓多发性,再次行肿瘤部分切除术.结论: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相对良性,好发于后颅凹及脊髓的软脑脊膜,具有明确的临床和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有助于本瘤与其他黑色素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早期完全切除有望治愈或减少复发,术后放疗对控制复发并无意义.

  • 骨化生型脑膜瘤1例

    作者:付勇;岳新华;王玉兰;张培谊;邹赛英

    患者女性,50岁,因间断性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7年余,加重10天入院.患者于7年前劳累后出现头部持续性胀痛,头晕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和双侧耳鸣,体息后自觉缓解,症状发作2~3次/年,未进行正规治疗.

  • 脑膜瘤颅外转移2例

    作者:涂频;张佃乾;王春淑;乐美兆;李桂梅;李祥周

    例1,患者女,41岁.于2002年5月体检发现两肺多发性球形病灶,咳嗽、畏寒、盗汗,于外院诊断为"两肺转移癌".于2002年6月行胸部伽玛刀治疗,术后复查胸部CT,病灶无明显变化,遂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979年发现脑膜瘤,行脑膜瘤切除;术后1982年和1998年脑膜瘤曾2次复发,均予手术切除.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额部可见陈旧性瘢痕,左侧颞部凹陷,左眼视力丧失,心电图及腹部B超未见异常.胸部CT示双肺多结节性占位.

  • 膀胱肉瘤样癌1例

    作者:孟芝兰;叶大雄;杨春明

    患者女性,74岁.因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伴血块,不能自行排尿,尿憋胀半年余,加重1日入院.B超示膀胱内可见4.3 cm×1.9 cm不均质强回声团块.膀胱镜直视下实施手术.手术中见膀胱壁近膀胱颈部偏右侧可见一3 cm×3 cm×2 cm大小菜花样肿物,上有一根小血管向外喷血,肿物为广基.用LOOP电切刀将部分肿物切除,切除组织送病检.

  • 中枢神经系统间叶性软骨肉瘤2例临床与病理学观察

    作者:项晶晶;吴能定;徐如君;李宏;周虹;范小良;许培元

    间叶性软骨肉瘤(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MC)是一种少见的具有双态分化的恶性肿瘤:由原始间叶细胞和夹杂在其间的分化良好的软骨岛构成.MC多发生于骨组织,约36%为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extraskeletal 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EMC),1962年Dahlin和Henderson[1]报道首例原发于颅内的MC.

  • 腰段原发性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1例

    作者:岳超;甄昭卿;雷哲荣;施冲

    1 病例资料患者,男,55岁,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痛、双下肢抽搐、疼痛伴尿潴留2个月,且进行性加重.入院前1周出现行走困难.查体:脊柱外观无畸形,腰段有压痛,双下肢肌力为Ⅳ级,会阴部、小腿内侧面及足背内外侧面感觉丧失.

  • 脑膜癌病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刘艳;陈卓;易建中;赵德明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及脑脊液细胞学特征.方法:总结2例脑膜癌病的临床及脑脊液细胞学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1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1例为乳腺癌术后;临床主要表现头痛、呕吐,无脊神经损害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颅内压增高,细胞数、蛋白升高,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脑膜癌病的重要依据.

  • 脑膜转移瘤磁共振影像学特征及其瘤周水肿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相关性分析

    作者:肖来华;尉继伟

    目的:探讨脑膜转移瘤(MC)的MRI特征,及其瘤周水肿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1.5 T磁共振仪平扫加增强观察48例MC 的MRI表现,对手术切除的瘤组织行VEGF免疫组化测定。结果48例MC患者的MRI特征表现为3型,瘤组织VEGF表达越强,瘤周水肿越重(χ2=33.34,P<0.01)。结论 MC的临床诊断中,MRI扫描不可或缺;其VEGF的表达和瘤周水肿产生呈正相关关系。

  • 显微镜下微创肿瘤切除术对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症状改善、Simpson分级和预后的影响

    作者:郝旭东

    目的 分析显微镜下微创肿瘤切除术对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症状改善、Simpson分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山西省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手术)61例和研究组(行显微镜下微创肿瘤切除术)62例,比较两组症状改善、Simpson分级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P >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119.05±26.94) mL]较对照组[(172.05±27.43) mL]少(t=10.81,P<0.01);研究组术后四肢运动(3.22%)、癫痫(4.65%)、感觉障碍(1.61%)等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14.75%、31.15%、27.87%)(x2=5.02、6.34、4.14,均P<0.05);研究组肿瘤Simpson分级切除率优于对照组(x2=12.23,P<0.01);术后研究组癫痫发作(0.00%)、颅内出血(1.61%)等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0.00%)均较对照组(26.23%、27.87%、27.87%)低(x2=4.05、4.14、4.65,均P<0.05).结论 显微镜下微创肿瘤切除术能够有效改善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肿瘤切除率,有效减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 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技巧

    作者:陈靖;石松生;杨卫忠;陈春美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和显微外科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6例均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其中额下入路19例,翼点入路14例,额下-翼点联合入路7例,眶上锁孔入路6例。结果46例中,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42例,次全切除(Simpson Ⅲ级)4例。手术后视力改善39例,无改变5例,视力减退2例。结论适宜的手术入路和精细的显微外科技巧,可显著提高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疗效。

  • MRI综合评分评估脑膜肿瘤恶性程度的价值

    作者:罗永军;周俊林;董驰;刘建莉;赵建洪;牛茜;李文一

    目的 探讨MRI综合评分在脑膜肿瘤术前WHO分级中的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原发肿瘤196例,将其MRI表现分为1 3个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评分.结果 脑膜肿瘤的分叶征、信号均匀性、囊变坏死、出血、增强的均匀性、瘤周水肿、脑膜尾征及形态、瘤脑界面、瘤脑界面边缘及颅骨改变等征象在WHOⅠ~Ⅳ级之间有差异,并与病理分级相关(P<0.05),其中瘤周水肿、瘤脑界面及边缘、颅骨改变、坏死及脑膜尾的形态等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各征象在不同分级之间有重叠;综合评分WHOI级脑膜肿瘤88%小于等于4分、WHOⅡ级84%在4~8分之间、WHOⅢ级90.7%在8~12分之间、WHOⅣ级75%大于12分.结论 MRI综合评分在脑膜肿瘤术前WHO分级评估中有参考价值.

  • 脑膜转移癌诊疗现状

    作者:伊帅

    脑膜转移癌(CM)近年来发病率有所提升.其诊断为腰穿脑脊液及以核磁共振成像为主的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包括鞘内化疗、放射治疗、手术及对症支持,但具体治疗方案存在争议.目前推荐个体化治疗及综合治疗,靶向药物在本病中的应用有望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脑膜瘤中糖皮质激素受体α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赵旭;滕良珠;辛涛;张丙杰;许晓群;马春燕

    目的:探讨人脑膜瘤中糖皮质激素受体α(GRα)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28例脑膜瘤GRα的表达,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的增殖指数(PI)、S期细胞比例(SPF),并比较GRα阳性和阴性组脑膜瘤的PI、SPF有无差异.结果:28例脑膜瘤GRα阳性率为78.6%,PI为(9.06±4.56)%,SPF为(2.48±2.27)%.虽然GRα阳性者的PI和SPF均高于GRα阴性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膜瘤中存在GRα的表达,但GRα的表达可能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无关.

  • 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滕良珠;张炳杰;赵旭;孙为群;郭华;许加军

    目的:探讨脑膜瘤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4例复发性和122例非复发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CT和病理学改变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66例行FCM检测.结果:肿瘤的切除程度,病理检查见核多形性、局灶性坏死、脑浸润、血管成分增多,FCM检查见超二倍体、高DNA指数(DI)、高增殖指数(PI)等与复发显著相关.CT示肿瘤呈结节状或蕈形、有明显瘤周水肿者肿瘤易于复发.结论:肿瘤切除不彻底,CT示肿瘤为结节状或蕈形,有明显瘤周脑水肿,病理及FCM表现为肿瘤增殖活跃者,肿瘤易于复发.

  • 脑膜瘤VEGF表达与瘤周脑水肿及相关因素的关系

    作者:符江;滕良珠;丁峰;罗静

    目的:探讨脑膜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表皮生长因子(EGF)蛋白表达、肿瘤良恶性程度、血管成分和瘤周脑水肿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脑膜瘤标本的VEGF和EGF蛋白表达,根据病理学、CT或MRI表现,判定肿瘤良恶性程度、瘤周水肿的程度和肿瘤血管成分改变并计分.结果:63例脑膜瘤中,53例VEGF蛋白表达阳性(84.1%).随组织学分级的增高,VEGF表达显著增强.血管成分不同,VEGF表达水平亦不相同(P<0.005),VEGF表达越强,血管成分计分越高;不同瘤周水肿组别间,VEGF表达强度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VEGF表达越强,瘤周水肿越重.EGF表达与VEGF表达密切相关.结论: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反映脑膜瘤的良恶性程度和细胞增殖能力;VEGF蛋白是脑膜瘤血管生成和瘤周水肿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101 条记录 4/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