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胶质瘤干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盖雪;杨伟志

    脑胶质瘤是常见的脑原发恶性肿瘤,其治疗主要依据WHO分级;手术切除为首选,术后放疗及放化疗是提高脑胶质瘤生存期的重要手段.低分级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较好,生存期较长;而高分级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期只能以月来描述.脑胶质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而导致复发的重要原因是胶质瘤干细胞未得到有效控制.因此,脑胶质瘤干细胞的鉴别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笔者综述脑胶质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 脑膜瘤级别及其临床特点

    作者:张健;费昶;衡雪源;孙金龙;孟斌;朱树干;郭锋

    目的 探讨脑膜瘤分级、发病规律、治疗及愈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膜瘤791例,按照2007年WHO脑膜瘤分级标准将其分为Ⅰ、Ⅱ、Ⅲ级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WHO Ⅰ级脑膜瘤占同期手术治疗脑膜瘤的93.0%,WHOⅡ级占4.6%,WHOⅢ占2.4%.WHO Ⅰ、Ⅱ、Ⅲ级脑膜瘤男女之比分别为1∶2.46、1∶1.77及1∶1.11(P>0.05).WHO Ⅰ级脑膜瘤的高发年龄为40~60岁,Ⅱ级为30~70岁,Ⅲ级为20 ~30岁、50 ~ 70岁.WHOⅡ、Ⅲ级脑膜瘤发生率与肿瘤的部位有关,凸面及矢状窦旁发生率较高,而鞍上及前颅窝发生率较低(P<0.05).WHO Ⅰ、Ⅱ、Ⅲ级脑膜瘤手术切除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HO Ⅰ、Ⅱ、Ⅲ级脑膜瘤复发率分别为4.8%、38.7%及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大多数脑膜瘤为WHO Ⅰ级,Ⅱ、Ⅲ级脑膜瘤发生率较低,Ⅱ级脑膜瘤男女之比高于Ⅰ级脑膜瘤,而Ⅲ级脑膜瘤男女之比更高.凸面及矢状窦旁WHOⅡ、Ⅲ级脑膜瘤发生率较高,而鞍上及前颅窝发生率较低.脑膜瘤切除级别与WHO脑膜瘤分级无关,术后复发与WHO分级相关.

  • 分泌性脑膜瘤瘤周水肿发生的因素

    作者:张开鑫;赵岩;郑永日

    分泌性脑膜瘤(secretory meningiomas)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脑膜瘤亚型,在所有脑膜瘤中占1.0%~4.4%[1-3],在神经系统肿瘤的WHO(2000)分类中WHO分级Ⅰ级,1986年由Alguacil -Garcia首先命名并报道[4],主要原发于颅内,也有报道原发于颞骨表现为中耳炎,生长缓慢,但可以引起严重的脑水肿和危及生命的并发症[5],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十分明确[2].预后相对较好,主要与手术的切除程度有关,目前报道的全切除者中均无复发.在以往的研究中,男女比例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女性高发,根据以往的研究[1-3,6]:女性患者所占的比例在75%到100%之间,平均为85%,但是新的一项研究为59%[5].

  • IgA肾病系膜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与病理分级、肾功能相关性分析

    作者:赵国英;赵铭锋;赵玉红;朱玉红;吴淑华;高金祥

    目的:检测IgA肾病肾小球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波形蛋白等细胞骨架蛋白表达,探讨IgA肾病系膜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与病理分级、肾功能关系.方法:对63例肾穿刺病理诊断为IgA肾病患者,回顾其临床资料及病理改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α-SMA及波形蛋白在肾小球的表达.参考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α-SMA、波形蛋白在IgA肾病标本中均100%阳性表达,α-SMA及波形蛋白在肾小球内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α-SMA、波形蛋白表达与WHO分级、Katafuchi氏肾病积分及GFR均呈正相关关系.在与GFR相关性方面,α-SMA高于波形蛋白.结论:α-SMA可作为评估IgA肾病患者肾病变严重程度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 120例脑膜瘤病理表型与肿瘤分级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谢韬;金法;姜晓丹;张世忠

    目的:探讨脑膜瘤组织病理表型与其WHO分级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20例脑膜瘤病理标本中Vimentin、EMA、S-100、GFAP、Ki67、P53的表达,分析以上分子与脑膜瘤WHO分级、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1) 120例脑膜瘤中Vimentin均为阳性表达,EMA平均表达阳性率为90%,Vimentin和EMA表达在3组WHO分级脑膜瘤的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S-100平均表达阳性率为23%,在3组WHO分级的脑膜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FAP平均表达阳性率为4%,在WHOⅡ级脑膜瘤中表达明显高于WHO I级与WHOⅢ级.(3)Ki67和P53的平均阳性表达率为46%和32%,两者均随着脑膜瘤WHO级别升高而表达增高.(4) Ki67的表达与脑膜瘤的复发有相关性.结论:Vimentin和EMA的组织表达阳性可作为脑膜瘤的分子诊断特征;Ki67和P53与脑膜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良恶性鉴别的分子标志物;Ki67可作为脑膜瘤复发的预后指标之一.

  • 复发性星形细胞瘤伴中颅凹底脑膜源胶质瘤一例

    作者:蒋文庆;张智弘;顾培元;李立新;胡卫星

    患者,男,54岁,因右颞叶复发性胶质瘤于2008年10月27日收住入院.患者2007年8月反复头痛,左侧眼球外展受限,CT及MRI示右颞叶3 cm×3 cm占位,周围脑组织指状水肿,中线结构向左偏移,右侧脑室受压严重.在当地医院手术全切肿瘤.病理学诊断为胶质细胞瘤,WHO分级为Ⅲ~Ⅳ级,免疫组化显示GFAP(+++).术后患者拒绝行放射及化学治疗.

  •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耿焕;张建民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numor, DNT)为临床少见的颅内肿瘤,由Daumas-Duport于1988年首先描述.WHO在2000年将DNT归类于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神经胶质肿瘤中,属WHO分级Ⅰ级.我院于2004至2009年期间收治8例DNT,均行手术治疗,疗效良好.现分析报道如下.

  • Ki-67增殖指数与脑膜瘤病理分级及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张娇娇;谢新明;梁华;杨喆;宫惠琳

    目的 探讨Ki-67增殖指数与不同级别和亚型脑膜瘤及其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依据WHO(2014)中枢神经系统诊断标准从607例脑膜瘤中随机选取Ⅰ级脑膜瘤60例、Ⅱ级脑膜瘤20例、Ⅲ级脑膜瘤18例、复发性脑膜瘤20例及侵犯脑组织脑膜瘤13例行Ki-67免疫组化检测.607例中女性多发,发病年龄2 ~ 75岁,中位年龄53岁,其中7例年龄小于18岁.607例样本中Ⅰ、Ⅱ和Ⅲ级脑膜瘤分别为551、38和18例.结果 Ki-67表达水平与脑膜瘤级别呈正相关(P<0.05);同级别复发和未复发、Ⅱ级脑膜瘤侵犯脑组织和未侵犯脑组织脑膜瘤中,Ki-67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67表达水平与脑膜瘤级别呈正相关,复发性、侵犯脑组织脑膜瘤的Ki-67增殖指数较同级别脑膜瘤增高.

  • 26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残留三维适形放疗的初步结果分析

    作者:吴仁瑞;钟琼;肖震宇

    颅内肿瘤以胶质瘤常见,约占总数的37%~52%[1],其中超过3/4为恶性胶质瘤也称高级别胶质瘤(high grade glioma,HGG,即WHO分级系统中定义的Ⅲ、Ⅳ级).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然而有相当一部分颅内HGG因为体积大、位置较深临近重要器官结构以及呈浸润性生长等原因难以切除干净而存在术后残留,这部分病人的死亡率较高,预后极差,术后辅助放疗已成常规.普通二维放疗由于适形度差,缺乏对正常脑组织的保护,肿瘤剂量难以提高,疗效并不理想.三维适形放疗(3D-CRT)能够给予肿瘤区域高剂量的照射,而肿瘤周围的正常脑组织只受到较低剂量的照射.本研究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术后残留的26例HGG,现报告如下.

  • MRI综合评分评估脑膜肿瘤恶性程度的价值

    作者:罗永军;周俊林;董驰;刘建莉;赵建洪;牛茜;李文一

    目的 探讨MRI综合评分在脑膜肿瘤术前WHO分级中的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原发肿瘤196例,将其MRI表现分为1 3个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评分.结果 脑膜肿瘤的分叶征、信号均匀性、囊变坏死、出血、增强的均匀性、瘤周水肿、脑膜尾征及形态、瘤脑界面、瘤脑界面边缘及颅骨改变等征象在WHOⅠ~Ⅳ级之间有差异,并与病理分级相关(P<0.05),其中瘤周水肿、瘤脑界面及边缘、颅骨改变、坏死及脑膜尾的形态等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各征象在不同分级之间有重叠;综合评分WHOI级脑膜肿瘤88%小于等于4分、WHOⅡ级84%在4~8分之间、WHOⅢ级90.7%在8~12分之间、WHOⅣ级75%大于12分.结论 MRI综合评分在脑膜肿瘤术前WHO分级评估中有参考价值.

  • 脑胶质瘤组织中CD163的表达变化

    作者:郎博娟;马金阳;胡余昌;唐立华;陈路

    目的:观察脑胶质瘤组织中CD163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脑胶质瘤组织(96例份)、正常脑组织(26例份)中的CD163进行检测,并分析CD163表达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结果脑胶质瘤组织、正常脑组织CD16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5%、26.9%,两组比较,P<0.05。 CD163表达与脑胶质瘤KPS评分、生存时间、复发时间、WHO分级有关(P均<0.05)。96例脑胶质瘤患者随访中,7例失访;另89例患者中,CD163阳性(40例)及阴性(49例)表达者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38.8±3.7)、(54.9±2.8)个月,两者比较,P<0.05。结论脑胶质瘤组织中CD163阳性表达率高,与脑胶质瘤KPS评分、生存时间、复发时间、WHO分级有关,CD163阳性患者预后差。

  • 脑膜瘤MRI特征与其病理分级相关性分析

    作者:吉子拉洛;胡荣金;杨国平;李义;姚曾亚

    目的 探讨脑膜瘤MRI特征与其病理分级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7年9月手术治疗的225例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WHO Ⅰ级(良性组),WHOⅡ、Ⅲ级(恶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不同性质脑膜瘤MRI特征.结果 225例脑膜瘤中,WHO Ⅰ级166例,Ⅱ级49例,Ⅲ级1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形态不规则、肿瘤强化不均匀、瘤周水肿严重是恶性脑膜瘤的独立预测因子,而脑膜尾征是良性脑膜瘤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肿瘤形态、肿瘤强化、瘤周水肿、脑膜尾征等MRI征象与脑膜瘤分级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 脑膜瘤 MRI WHO分级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CT多期增强扫描中动脉期强化幅度及强化类型预测病理分级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张兰;韩萍;李欣;孙文刚

    目的 探讨多期增强CT扫描的动脉期强化幅度、强化类型预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病理分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9个病理证实的PNETs纳入回顾性研究.根据WHO 2010标准PNETs病理分级为低级别(G1、G2)、高级别(G3).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动脉期强化幅度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动脉期强化幅度诊断G3级病变的截断值并分析其诊断效能.强化类型分为流出型(Ⅰ型)、平台型(Ⅱ型)、渐进型(Ⅲ型),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强化类型与病理级别的相关性,分析各强化类型预测病理分级的效能.结果 G1、G2、G3级PNETs分别为18个、5个、6个.动脉期强化幅度与病理分级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r=-0.528,P=0.003);动脉期强化幅度的截断值取21 HU(以<21 HU为低幅强化),判定G3级PNETs可获得极高的诊断效能(特异度、灵敏度均达100%).流出型15个、平台型4个、渐进型10个,强化类型与病理分级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r =0.521,P=0.004);流出型强化判定G1/G2级病灶的灵敏度65.2%、特异度100%、准确度72.4%、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42.9%,流出型强化病灶中未出现G3级病灶.结论 不同病理分级的PNETs多期增强CT扫描的动脉期强化幅度、强化类型有一定的特征.以21 HU为截断界值的动脉期低幅强化判定恶性的G3级PNETs有极高的诊断效能,流出型强化是排除G3级PNETs较可靠的指标.

  • 37例少突星形细胞瘤临床及MRI表现与病理分级关系

    作者:卢晓丹;陈燕萍;周和秀;谭健儿;易云平

    目的 探讨少突星形细胞瘤的临床、MRI表现及其与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关系.方法 搜集并统计3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少突星形细胞瘤患者主要的临床资料(性别比例、头痛头晕发生率、癫痫发生率)并观察其MRI主要征象(发病部位、囊变、跨叶生长、水肿、占位效应、出血、环形强化、明显强化),总结MRI图像特点并分析不同指标与肿瘤分级间的关系.结果 37例中,少突星形细胞瘤20例,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17例.额叶14例,颞叶5例,跨叶生长18例.实性者20例,囊实混合性者17例.出血者8例.MRI图像上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强化形式多样.统计学分析,WHOⅡ级组与WHOⅢ级组间,癫痫率、囊变率、水肿明显率、占位效应明显率、环形强化率、明显强化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0.009、0.023、0.008、0.023、0.000);而性别、头痛头晕发生率、生长部位、是否跨叶生长、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00、1.000、0.100、0.746、1.000).结论 少突星形细胞瘤MRI征象中,囊变、水肿明显、占位效应明显、环形强化、明显强化与肿瘤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而性别、头痛头晕发生率、生长部位、是否跨叶生长、出血率与肿瘤组织病理学分级无关.

  • 38例恶性脑胶质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分析

    作者:余亚娟;柯国平

    2006年6月至2008年9月,我科收治脑恶性胶质瘤(WHO分级Ⅲ/Ⅳ)38例,现将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的情况分析如下.

  • WHO脑膜瘤分级分型的病理及影像学观察

    作者:姜海涛;王玉双;张健;费昶;衡雪源;王新功;程彦昊;王世峰

    目的 探讨经2007年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修改后脑膜瘤分级中各级脑膜瘤的病理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以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95例脑膜瘤组织病理切片及影像资料.结果 295例脑膜瘤中WHOⅠ级脑膜瘤255例,Ⅱ级脑膜瘤34例,Ⅲ级脑膜瘤6例.影像学表现:①Ⅰ、Ⅱ、Ⅲ级脑膜瘤肿瘤大径平均为4.2 cm、4.5 cm及4.6 cm.②Ⅰ级脑膜瘤多为类球形,Ⅱ级脑膜瘤中分叶状比率高于Ⅰ级,Ⅲ级大部分为分叶状.③Ⅰ、Ⅱ、Ⅲ级脑膜瘤边界不清者所占比率为23.9%、55.8%及100%.④硬膜尾征在Ⅰ、Ⅱ、Ⅲ级脑膜瘤中发生率为67.8%、55.9%及66.6%.⑤Ⅰ、Ⅱ、Ⅲ级脑膜瘤均有不同程度的周边组织侵润.随访152例,8例复发,其中Ⅰ级1例、Ⅱ级4例、Ⅲ级3例.结论 脑膜瘤以Ⅰ级脑膜瘤多见,其中纤维型、上皮型、过渡型较常见,而分泌性、化生型、微囊型及淋巴细胞丰富型少见;Ⅱ级脑膜瘤以非典型性脑膜瘤居多,透明细胞型、脊索样型少见,且均有不同程度的核分裂像;Ⅲ级脑膜瘤少见,呈明显恶性性生长方式且均有明显的核分裂像及坏死区.Ⅰ、Ⅱ、Ⅲ级脑膜瘤肿瘤直径及硬膜尾征无明显差异性,Ⅱ、Ⅲ级脑膜瘤分叶状比率较Ⅰ级高,且边界多不清,各级脑膜瘤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侵袭性生长.术后复发率与脑膜瘤分级有关.

  • WHOⅠ、Ⅱ、Ⅲ级脑膜瘤MRI表现的差异

    作者:岳英杰;费昶;张健;郑学军;王希高;郭锋

    目的 探讨WHO脑膜瘤分级中各级脑膜瘤MRI表现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1例Ⅱ级及15例Ⅲ级脑膜瘤MRI表现,并与51例Ⅰ级脑膜瘤MRI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Ⅰ级脑膜瘤大部分为类球型,少数为分叶状,Ⅱ级脑膜瘤中分叶状所占比率较Ⅰ级脑膜瘤高,Ⅲ级脑膜瘤中绝大部分为分叶状,少数为类球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0).Ⅰ、Ⅱ、Ⅲ级脑膜瘤肿瘤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90).Ⅰ、Ⅱ、Ⅲ级脑膜瘤MRI信号不均匀者所占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0),不均匀强化所占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1).硬膜尾征在Ⅰ、Ⅱ、Ⅲ级脑膜瘤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79).Ⅰ、Ⅱ、Ⅲ级脑膜瘤黑环征不完整或无黑环征者所占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82).瘤周囊肿及瘤周水肿的发生率在各级脑膜瘤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脑膜瘤MRI表现,脑膜瘤形状,MRI信号均匀程度,强化均匀程度可作为脑膜瘤分级的鉴别依据.

  • 胶质瘤中E2F1、MDM2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

    作者:周憑;鲍伟民;张荣;周范民

    目的研究E2F1、MDM2在不同级别恶性人脑胶质瘤中表达的水平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共82例胶质细胞瘤标本(Ⅰ级胶质瘤20例、Ⅱ级胶质瘤20例、Ⅲ级胶质瘤21例、Ⅳ级胶质瘤21例)进行E2F1、MDM2免疫组化染色.实验结果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卡方检验.结果E2F1在低级别(Ⅰ级、Ⅱ级)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较高,在高级别(Ⅲ级、Ⅳ级)胶质瘤中较低,两者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x2=3.919,P<0.05);而MDM2在低级别胶质瘤中阳性表达率较低,在高级别胶质瘤中较高,两者相比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x2=12.602,P<0.01).结论E2F1和MDM2在胶质瘤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前者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了抑癌基因的作用,而后者在其中扮演了癌基因的角色.

  • 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KCNMB2和KCNMB4在人不同WHO级别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

    作者:范文;廖正步;肖虹;谢宗义;谭戈

    目的 观察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 conductance calcium-activated potassium,BKCa)β2亚基(KCNMB2)和β4亚基(KCNMB4)在人不同WHO级别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变化,探讨星形细胞肿瘤增殖、生长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人各个WHO级别星形细胞瘤标本69例,另以15例外伤后脑减压术患者的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KCNMB2和KCNMB4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脑组织相比,星形细胞瘤组织中KCNMB2和KCNMB4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KCNMB2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WHO分级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及星形细胞瘤的部位无关(P>0.05),即KCNMB2的表达水平随着星形细胞瘤WHO级别的增高而升高.KCNMB4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星形细胞瘤的WHO分级及部位均无关(P>0.05).结论 KCNMB2和KCNMB4在星形细胞瘤中呈高表达,且KCNMB2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WHO分级有关.

  • 脑少突胶质肿瘤MRI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关系

    作者:刘才保;肖华亮;陈金华;罗清雅;康厚艺;张伟国

    目的 探讨脑少突胶质肿瘤常见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关系.方法 通过观察104例少突胶质肿瘤的发生部位、形态、边缘、境界、信号特点、囊变、出血、浸润范围、水肿程度、占位效应、强化方式及强化程度等MRI表现,分析不同观察指标与病理学分级的差异,明确肿瘤MRI表现与WHO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额叶62例,颞叶24例,顶叶13例,枕叶、小脑、侧脑室、鞍区、桥小脑角区、扣带回、四脑室、丘脑各有少数病例发生.肿瘤发生部位、形态、边缘、境界、信号、水肿、囊变及强化程度8项观察指标在不同WHO分级的少突胶质肿瘤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浸润范围、出血、占位效应、不同强化形式4项观察指标在不同WHO分级的肿瘤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肿瘤出血、浸润范围、占位效应和强化形式等常见MRI表现与少突胶质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可作为判断少突胶质肿瘤良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