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例

    作者:王山川;章汴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与NP方案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 2例NSCLC均采用NP方案化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第1例:长春瑞滨40 mg静脉推注,第1、8天;顺铂40 mg静脉滴注,第2天至第4天,21 d重复.第2例:长春瑞滨40 mg静脉推注,第1、8天;奈达铂60 mg静脉滴注,第2天至第3天,21 d重复.共用2个周期.2例均于化疗第二天配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15 m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3~4 h,1次/d,连用14 d,休息1周后重复.结果 2例均获得CR(完全缓解),毒副反应主要是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与NP方案联合治疗晚期NSCLC,能够提高客观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内皮抑素和血管生成抑素融合基因修饰的单纯疱疹病毒对胶质瘤干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朱贵东;刘福生;苏伟;金贵善;柴奇

    目的 探讨内皮抑素和血管生成抑素( Endo - Angio)融合基因修饰的单纯疱疹病毒(VAE)对胶质瘤干细胞(GSCs)的体外溶瘤作用。方法 新鲜高级别(WHOⅢ级、Ⅵ级)人脑胶质瘤标本经原代培养获得GS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CD133阳性细胞数,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GSCs的自我更新能力,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未分化GSCs的Nestin及分化后GFAP、NF和MAG的表达;MTS法检测VAE对GSCs增殖活性的影响,RT -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ndo - Angio融合蛋白的表达并检测其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增殖的影响;后观察病毒处理后仍存活细胞的自我更新和诱导贴壁情况。结果 (1)从20例高级别胶质瘤标本中培养出4例GSCs,能够表达CD133及Nestin,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2)VAE能够感染GSCs,4例GSCs增殖活性明显下降(P<0.05)。(3)VAE感染GSCs 48 h后,基因水平及蛋白水平都有Endo- Angio融合蛋白表达,该融合蛋白使HBMEC增殖活性明显下降(P<0.05)。(4)VAE感染后仍存活的细胞不再具有形成GSCs球的能力,加入血清诱导后也不再贴壁生长。结论 在体外,VAE能够显著抑制GSCs活性,能够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Endo-Angio融合蛋白,为脑胶质瘤溶瘤病毒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 内皮抑素体外抑制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的效果观察

    作者:金德均;王宇;肖辉;王超;何晶晶;刘兴汉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对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细胞(Hep-2)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①MTT法检测,10μg/ml~50μg/ml的内皮抑素作用72小时和30 μg/ml的内皮抑素作用24~72小时对Hep-2和HUVEC的影响;②电镜观察,加药前后Hep-2和HUVEC的超微结构;③RT-PCR法检测,加药前后Hep-2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④光镜观察,内皮抑素(30μg/ml)对体外人造血管模型的影响.结果①内皮抑素(20 μg/ml~50 μg/ml)能抑制Hep-2和HUVEC的增殖(P<0.05,P<0.01),呈剂量-时间依赖性;②Hep-2与HUVEC药物作用组均呈凋亡改变;③RT-PCR结果,药物作用组中survivin基因表达受到部分抑制(P<0.01);④内皮抑素能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并能破坏新生的血管网.结论内皮抑素可能通过诱导Hep-2和HUVEC的凋亡抑制其增殖,并能破坏新生的血管.内皮抑素可能以此抑制喉癌的生长与转移.

  • 血管内皮抑素在喉癌声门上型中的表达

    作者:马鲲鹏;马丽敏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在喉癌声门上型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40例喉癌声门上型组织,取大于癌旁2 cm以上的正常喉黏膜组织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ndostatin的表达情况.结果 Endostatin 的表达在喉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68,P<0.05).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Endostat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26,P<0.05).结论 Endostatin可抑制喉癌的生长和转移,为预测喉癌的预后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内皮抑素基因转移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伟;牛晓光;谢立信;董晓光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的内皮抑素(ES)基因转移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可行性及ES基因转移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分泌型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ES转染COS-7细胞,并采用免疫斑点杂交法检测转染细胞及其上清液中ES蛋白的表达;以脂质体介导的PCDNA3-ES转染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S蛋白的表达;应用噻唑蓝染色法(MTT)观察脂质体介导的ES基因转移并抑制ECV-304细胞增殖的作用;以流式细胞仪检测ES基因转染后对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结果重组质粒转染的COS-7细胞及其上清液中均有明显的斑点出现,而以载体质粒转染的细胞则无斑点出现;脂质体介导的ES基因成功转染ECV-304细胞,转染后2 d,ES蛋白表达量达到高峰;ES基因转移可以明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同一观察时间转染与非转染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ES基因转染组Go/G1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结论脂质体介导ES基因可成功转染血管内皮细胞并有ES蛋白的分泌表达,从而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中华眼科杂志,2004,40:321-325)

  • 内皮抑素基因转移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伟;谢立信;董晓光;臧新杰

    目的评价脂质体介导的内皮抑素(ES)基因转移抑制缺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效果.探讨基因转移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可行性.方法制备阳离子脂质体及PCDNA3-ES复合物.选1周龄C57Bl/6N小鼠置于氧浓度为(75±2)%的氧箱中5 d.回到正常环境中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在小鼠离开氧箱的当日,向ES注射组鼠玻璃体腔注射2 μl脂质体PCDNA3-ES复合物;载体对照组注射等量脂质体空白载体复合物;空白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PBS.采用ES抗体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S蛋白在视网膜的表达;回到正常环境中后5 d,采用荧光标记的右旋糖酐血管灌注下视网膜铺片方法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分布;组织学切片观察比较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数量;透射电镜观察ES转移对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检查发现ES 注射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ES后24 h 开始有ES表达,主要位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细胞中,维持至少2周仍见表达;视网膜铺片观察可见空白对照组在无灌注区边缘均可见新生血管芽及荧光渗漏.ES注射组见新生血管芽明显减少;组织学检查ES注射组较其他两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细胞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转移后电镜下视网膜各层超微结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方法行脂质体介导的内皮抑素基因转移可以一定程度抑制缺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对视网膜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应进一步优化转移条件以提高治疗效果.

  • 脂质体介导内皮抑素基因转移抑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研究

    作者:牛晓光;王伟;史伟云;谢立信

    目的探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内皮抑素(ES)基因转移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角膜缝线法制作角膜新生血管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 3组.A组:缝线后立即于上方近角膜缘处结膜下注射150 μl阳离子脂质体与ES重组质粒(含质粒20 μg)的混合液;B组:同样部位注射150 μl阳离子脂质体与空白质粒(含质粒20 μg)的混合液;C组:同样部位注射150 μl生理盐水.分别于缝线后3、7、14、21和28 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并计算角膜新生血管的面积.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时相角膜缘及角膜组织中ES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角膜新生血管的出现时间为(6.85±0.69)d,B组为(3.43±0.53)d,C组为(3.14±0.69)d,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24, P<0.05),A组明显晚于其他两组;在缝线后14、21、28 d,A组角膜新生血管的面积均明显小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662,75.601,27.729; P均<0.05).A组于各观察时相均可在上方角膜缘和角膜组织中发现ES阳性表达,以转染3 d时为明显,7 d时阳性细胞着色有所变浅,14 d时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28 d时只偶见阳性表达;各时相下方角膜及角膜缘组织均未见ES阳性表达.B、C两组各时相均未发现ES阳性表达.结论通过结膜下注射途径进行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可以将ES基因转移至角膜缘和角膜组织,以转染后3 d表达明显.ES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表现为新生血管出现时间延迟和血管面积减少,但不能完全抑制其生长.

  • 微囊化内皮抑素球周注射的实验研究

    作者:詹文芳;蔡善君;刘锐;谢兵;李红;宿罡

    目的 检测乳化.内部凝胶化制得的海藻酸钙.壳聚糖(CAC)内皮抑素微囊的体外释放情况,大鼠眼球周注射后眼内组织分布情况及生物相容性.方法 实验研究.采用乳化.内部凝胶化方式制备微囊,紫外分光光度法、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内皮抑素囊外释放情况;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A组:微囊化Es组,球周注射微囊化内皮抑素20 μl(2.5 g/L);B组:单纯内皮抑素组,球周注射内皮抑素蛋白20 μl(2.5 g/L);C组:空微囊组,球周注射空微囊20 μl;D组:生理盐水组,球周注射生理盐水20 μl.免疫组织化学法、ELISA法、Western-blot法检测内皮抑素分布、浓度和蛋白表达;观察SD大鼠的日常活动,进食情况和体重,以断颈法将大鼠处死取心、肝、脾、肺、肾及球周组织(球周注射部位周围组织)行病理学检查.采用独立样本设计定量资料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可见内皮抑素蛋白条带,3、7、14、21 d各时点上清液中内皮抑素蛋白质浓度逐渐增加.A组:球周注射后7、14 d,内外核层和RPE层见内皮抑素蛋白阳性表达;B组:7 d时,以上组织可见内皮抑素蛋白阳性表达,14 d后无蛋白阳性表达;C组和D组7、14 d以上:组织均未见内皮抑素蛋白阳性表达,表明内皮抑素蛋白经CAC微囊化后通过球周注射可以穿过巩膜壁进入球内.A组7、14 d,眼球组织匀浆内皮抑素蛋白浓度分别为每只眼(63.16±7.64)μl和(33.2±5.77)μg/L,而B组分别为(33.2±2.89) μg/L,(15.73±2.08)μg/L,A组明显大于B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64、4.920,P=0.003、0.008);大鼠日常活动和进食情况均正常,14 d后病理学检查心肝、脾、肺、肾及球周组织未见异常.结论 微囊化内皮抑素具有缓控释功能,球周注射微囊化内皮抑素,能穿过巩膜壁并分布在视网膜组织内,微囊对机体无明显毒副作用.

  • 重组人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因子对犬的长期毒性研究

    作者:凌磊;刘江秋;朱晓红;徐璐;邱广斌;朱荔清;吴彩中;李忠义

    目的 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因子(endostatin)注射液的长期毒性作用,为临床试验提供安全性依据.方法 将24只纯种Beagle犬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另3组分别按1.6mg/kg、6.3mg/kg和25.0mg/kg静脉注射endostatin注射液,每天注射1次,连续3个月,观察犬的一般毒性反应、体重、心电图、血液学、血清生化学、尿常规及病理组织学等指标.结果 在给药早期见高剂量组一犬出现食欲减退、轻度腹泻等症状.这些症状持续4天左右自行消失.各剂量组犬的体重增长正常,心电图导联Ⅱ、血液学、血清生化学、尿常规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病理组织学检查见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各有一犬的肝、肾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分析这些病理改变为犬的自发性病变,与该药物的使用、剂量无关.结论 在此试验条件下,endostatin注射液静脉注射给药3个月对Beagle犬的无毒剂量为6.3mg/kg.

  • 内皮抑素基因抗血管生成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新艳;霍晓溪;刘海防;刘彦

    目的 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鼠内皮抑素(mEndostatin)基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携带mEn-dostatin基凶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裸鼠模型,随机分为Ad-mEndo组、Ad-lacZ组和PBS对照组3组(n=10),观察3组用药前后异位病灶的形态、组织学及微血管密度(MVD)变化.结果 治疗20d后,Ad-mEndo组异位病灶体积(34.3±11.2mm3)明显小于Ad-LacZ组(93.3±10.7mm3)和PBS对照组(90.4±18.7mm3,P<0.01),也小于用药前病灶体积(103.3±13.1mm3,P<0.01).Ad-mEndo治疗的异位病灶MVD(9.6±11.6),明显低于Ad-LacZ组(15.8±10.4)和PBS对照组(15.8±18.6,P<0.01).光镜下可见Ad-mEndo组异位子宫内膜明显减少,腺腔狭窄,细胞稀疏,呈萎缩状态,或可见腺上皮细胞空泡变性.TUNEL法检测Ad-mEndo组有(30.8%±12.0%)细胞出现凋亡,高于Ad-LacZ组(12.2%±7.1%)和PBS组(15.5%±9.5%,P<0.01).结论 所构建的mEndostatin重组腺病毒可有效地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内皮抑素,可以使子宫内膜异位症种植块的血管生成减少,抑制种植块生长,为抗血管生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 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的建立及内皮抑素治疗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芳;何援利

    目的 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裸鼠皮下种植及腹腔注射模型,探讨内皮抑素在EM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4例确诊为EMS并行子宫切除患者的子宫内膜标本植入30只BALB/c雌性裸鼠体内,建立EMS裸鼠模型.其中皮下种植组20只,腹腔注射组10只,2周后比较两组的成模成功率.将皮下种植组成模裸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7只)与实验组(8只).实验组以2mg/(1kg·d)的剂量局部注射内皮抑索,对照组局部注射同体积PBS.注射后14d处死,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裸鼠异位内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腹腔注射组7只成模,皮下种植组15只成模,两组成模成功率分别为70%和75%(P>0.05).实验组异位病灶VEGF表达水平(0.73±0.13)较对照组(1.09±0.12)明显降低(P<0.05).结论 内皮抑素可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和降低VEGF的表达发挥治疗EMS的作用.

  • PAMAM介导内皮抑素基因治疗对裸鼠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

    作者:

    目的 探讨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聚合物(PAMAM)介导内皮抑素(ES)基因抗血管生成对裸鼠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治疗作用及时机.方法 120只BALB/c雌性裸鼠经皮下移植法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后,分为以下4组:ES转染组(n=33),病灶局部注射20μg pcDNA3.1(+)-hES+65μg PAMAM混合液85μl,PAMAM组(n=30),病灶局部注射65μg PAMAM+无菌蒸馏水混合液85μl;生理盐水组(n=27),病灶局部注射生理盐水85μl;空白组(n=30),病灶局部未做任何处理.每组又分为建模后第1天和第14天给药两个亚组.给药1周后处死动物,对裸鼠卵巢、子宫及EMs病灶进行称重,并测量病灶大小,计数卵泡数目、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病灶中ES、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建模后第1天给药裸鼠中,ES转染组腺体中ES表达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但异位病灶重量和体积、VEGF表达水平及MVD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建模后第14天给药裸鼠中,与其余3组比较,ES转染组腺体中ES表达增高、VEGF表达降低,异位病灶体积缩小、重量减轻,MVD降低(P<0.05).在ES转染组中,与建模后第1天给药亚组比较,建模后第14天给药裸鼠VEGF表达水平及MVD明显降低(P<0.05).在建模后第1天和第14天给药裸鼠中,与其余3组比较,KS转染组心、肝、肾、卵巢及子宫未见明显组织形态学改变,且卵巢、子宫重量及卵巢卵泡计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模后14d采用PAMAM介导20μg ES基因病灶局部注射对裸鼠人EMs模型具有治疗作用,且对心、肝、肾及内生殖器无明显不良反应.

  • 脂质体介导内皮抑素基因治疗对裸鼠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

    作者:

    目的 探讨脂质体介导内皮抑素(ES)基因治疗裸鼠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BALB/c雌性裸鼠40只,建立皮下EMs模型后将动物随机均分为4组(n=10):A组,病灶局部注射脂质体介导的pcDNA3.1(+)-hES 20μg;B组,肌内注射脂质体介导的pcDNA3.1(+)-hES 20μg;C组,病灶局部注射脂质体介导的pcDNA3.1(+)空质粒20μg;D组,病灶局部注射等量培养液.观察治疗21d后裸鼠皮下异位病灶生长情况,检测病灶内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及治疗后第3、7天时VEGF mRNA的表达情况,并计算治疗21d后内生殖器(子宫、卵巢)重量及与体重的比值.结果 A、B、C、D组病灶生长倍增时间分别是7.49、7.02、6.67、6.15d;A、B组注射ES基因后病灶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0.51%、43.05%.治疗21d后,A组MVD值(32土10/mm~2)较B组(56±14/mm~2)、C组(82±19/mm~2)、D组(82士19/mm~2)明显减少(P<0.05),后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组间VEGF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与C、D组比较,A组在治疗第3天VFGF mRNA明显下降,第7天显著回升,而B组变化不明显.A、B组的内生殖器与体重比值(分别为0.008 6±0.002 5、0.008 O士0.003 4)较C、D组(分别为0.011 6士0.014 0、0.012 0士0.023 0)明显下降(P<0.05).结论 20μg脂质体介导pcDNA3.1(+)-hES治疗裸鼠人EMs有效,但须注意其对子宫、卵巢的影响.

  • 促血管生成素-2、内皮抑素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永汉;李国京;任立明;肖博;魏子兵;张刚;姚俊朝;贾林伟

    目的 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和内皮抑素(ES)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对108例脑胶质瘤和5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ES和Ang-2的表达进行测定.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S mRNA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结果 Ⅲ~Ⅳ级胶质瘤中的ES(0.0657±0.0038)和Ang-2(0.0286±0.004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级胶质瘤(分别为0.0349±0.0048、0.0084±0.0018)以及正常脑组织(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级胶质瘤中的ES mRNA(0.0310±0.0041)明显高于Ⅰ~Ⅱ级胶质瘤(0.0152±0.0031)和正常脑组织(0)(P<0.01);胶质瘤中Es与Ang-2的比值和胶质瘤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0.810,P<0.01).结论 ES和Ang-2的协同作用可能在人脑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生长及恶性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有关.

  • 重组人内皮抑素提取方法的优化及其对膀胱癌的抑制作用

    作者:任明华;倪少滨;陈起引;徐万海;王长林;付宜鸣;焦治兴;麻立;赵忠山;刘兴汉

    目的 摸索重组人内皮抑素(rhES)蛋白的佳表达条件.探索内皮抑素(Es)对膀胱癌实体肿瘤及细胞系的抑制作用.方法 分别从不同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浓度、加IPTG 时机、表达时间等几个方面对 rhES 的蛋白表达条件进行摸索和优化.活性检测:(1)动物实验:观察内皮抑素对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的影响.(2)细胞实验:MTT法、肿瘤细胞生长曲线观察内皮抑素对T-24膀胱癌细胞系的作用.结果 rhES 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占总菌体蛋白的58.65%,纯化后的蛋白纯度为96.22%.动物实验:rhES的抑瘤率为66.8%.细胞实验:MTT实验中rhES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22μg/ml;肿瘤细胞生长曲线表明第7天时rhES组的细胞数比对照组减少了58.75%.结论 本实验所优化的佳表达条件可获得高表达、高活性的rh Es蛋白,Es不但对裸鼠接种的膀胱癌有抑制作用,对膀胱癌细胞系也有抑制作用.

  • 联合自杀基因及内皮抑素基因双靶点治疗膀胱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潘建刚;周兴;韩瑞发

    目的 探讨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自杀基因及内皮抑素(KS)联合基因治疗膀胱癌的效果.方法 (1)通过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染膀胱肿瘤T24细胞,来确定rAAV对该细胞的转染情况及转染效率;(2)通过rAAV-胸苷激酶(TK)-核糖体插入位点(IRES)-ES(简称rAAV-TIE)体外转染T24膀胱肿瘤细胞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应用MTT法、流式细胞仪等方法 来检测其对T24细胞及HUVEC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3)构建裸鼠膀胱癌模型,分析rAAV-TIE联合基因治疗膀胱癌的体内效果.结果 (1)rAAV-EGFP转染T24细胞后可以表达携带的外源基因EGFP;(2)rAAV-TK、rAAV-TIE转染T24细胞72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显示,rAAV-TK、rAAV-TIE两组凋亡率分别是34.12%和36.91%,明显高于空病毒转染组[rAAV-多克隆位点(MCS)组](3.08%)和空白对照组(0.84%);(3)瘤内注射rAAV-KS、rAAV-TK、rAAV-TIE大约9 d后,肿瘤生长受到显著抑制,治疗结束后:各组肿瘤的体积分别是:rAAV-Es组(0.75±0.08)cm3、rAAV-TK组(0.71±0.11)cm3、rAAV-r11E组(0.52±0.09)cm3、rAAV-MCS组(1.27±0.13)cm3和空白对照组(1.24±0.17)cm3,除rAAV-ES组与rAAV-TK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体外和体内实验表明rAAV-TIE可有效抑制膀胱癌的血管生成和肿瘤的生长,能够双靶点基因治疗膀胱肿瘤.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ndostatin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江浩;李冬;姚青;张聚良;王廷;王岭

    目的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rh-Endostatin)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血管生成抑制剂.观察rh-Endostatin联合新辅助多西他赛和表阿霉素(DE)方案治疗乳腺癌的前瞻、随机、对照性Ⅱ期临床试验,以评价rh-Endostatin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8年2月至2010年3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68例经组织学穿刺确诊的ⅡA-ⅢC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标准DE三周方案(多西他赛,75 mg/m2,d1;表阿霉素75 mg/m2,d1)化疗或DE联合rh-Endostatin,7.5 mg/m2,d1 ~ d14,21 d为1周期,治疗3个周期后手术.主要研究终点为肿瘤客观缓解率(ORR)和病理完全缓解率(PCRR),次要研究终点为患者生存质量(QOL)和不良反应.结果 64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试验组和对照组的ORR分别为90.9%( 30/33)和67.7%(2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分层分析发现,rh-Endostatin对于绝经前及ECOG评分为0的病例疗效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CRR分别为15.2%( 5/33)和6.5%(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28).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QOL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Endostatin联合新辅助DE化疗在乳腺癌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更好的疗效,ORR明显增高,未增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一线化疗方案联合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四肢成骨肉瘤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的初步报告

    作者:施鑫;徐明;刘玉秀;陈国景;朱兵;孙平;黎承军;周光新;流小舟;周幸;王臻;吴苏稼;于秀淳

    目的 评价一线化疗方案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四肢骨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寻找骨肉瘤化疗新的药物和评价化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和多中心的研究方法,将63例确诊为骨肉瘤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剔除和脱落9例,有效病例54例(试验组29例、对照组25例).试验组采用阿霉素、顺铂、氨甲喋呤、异环磷酰胺联合重组入血管内皮抑制素方案,对照组使用阿霉素、顺铂、氨甲喋呤、异环磷酰胺方案.采用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临床受益率、无进展生存率、保肢率、生存率等指标来评价两组疗效.通过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来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剂的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8.9个月,对照组为13.1个月,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临床受益率89.7%、无进展生存率37.9%、生存率65.5%、保肢率89.7%,对照组分别为88.0%、36%、68%和96.0%,上述四项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目前随访期内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剂治疗在控制肿瘤进展和患者生存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尚未见明显差异.使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剂未发现相关的毒性反应,也未有因其而增加基础化疗毒性反应的报告.

  • 血管内皮抑制素对125Ⅰ近距离照射裸鼠肺癌移植瘤的增敏效应研究

    作者:霍小东;王慧星;阎卫亮;焦玲;张文艺;郑广钧;王俊杰;于振涛;柴树德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裸鼠肺癌移植瘤模型的辐射增敏效应.方法 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125Ⅰ植入组(B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C组)和125Ⅰ植入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D组),每组20只.移植瘤直径达2 cm时行125Ⅰ粒子植入,处方剂量20 Gy,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移植瘤的体积及接受剂量.按每只裸鼠每天给予20 mg/kg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连续给药14d,观察并记录肿瘤生长的速度和瘤体体积的变化,分别于第1 5、30天时处死裸鼠,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通过RT-PCR分别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αvβ3 mRNA水平.结果 第15、30天时,D组的重量抑瘤率和体积抑瘤率与B、C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D组第30天时的重量抑瘤率和体积抑瘤率均较第15天时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第15、30天时,D组与A、B、C组VEGF、MV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组与A、B组VEGF、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第30天时的VEGF表达水平和MVD较第15天时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PCR结果显示,第15、30天时,与A组相比,B组αvβ3 mRNA的表达有所增加,并随时间的延长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组和D组αvβ3 mRNA的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肺癌移植瘤的近距离辐射增敏作用明确,VEGF、MVD、αvβ3 mRNA的表达变化是其重要机制.

  • 人血管内皮抑素腺相关病毒载体包装质粒0pSNAV-hEndostatin-CMV-EGFP的构建

    作者:孙俊杰;尹利荣;糜若然

    目的:构建人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载体包装质粒pSNAV-hEndostatin-CMV-EGFP.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从pCD-sEndostatin质粒获得hEndostatin cDNA,并将PCR扩增产物插入至AAV包装质粒pSNAV上,构建pSNAV-hEndostatin-CMV-EGFP的AAV重组质粒,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经PCR、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证实AAV包装质粒pSNAV-hEndostatin-CMV-EGFP构建成功.结论:构建的AAV包装质粒pSNAV-hEndostatin-CMV-EGFP可作为rAAV-hEndostatin-EGFP表达载体的包装质粒.

106 条记录 2/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