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及菌株耐药性特征

    作者:李萍;龚正涛

    目的 探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学特征及菌株耐药性与生物被膜形成,指导临床感染的防控. 方法 收集174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取口腔脓液,鉴定病原菌类型,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取单个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菌落和耐药株菌落,经结晶紫染色定量生物被膜形成能力. 结果 174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感染病因为牙源性、腺源性、外伤性、其他的患者数分别为106、33、21和14例,构成比分别为60.92%、18.97%、12.07%和8.05%.感染部位为眶下间隙、颌下间隙、咬肌间隙、颊间隙、咽旁间隙、其他的患者数分别为56、45、24、19、14和16例;共分离223株病原菌,其中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其他病原菌分别为105、71、18、7和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氨苄、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4.29%、42.86%、31.43%、23.81%和28.57%;肺炎链球菌耐药率分别为61.97%、49.30%、35.21%、25.35%和5.63%;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分别为55.56%、44.44%、44.44%、33.33%和5.56%.结晶紫染色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强黏附,部分重叠,大片团块形成了典型生物被膜结构. 结论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来源主要是牙源性感染,常累及眶下间隙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类型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对多种药物产生了耐药性.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形成强黏附的生物被膜,可能是其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 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psm-mec 缺失突变株的构建

    作者:杨永长;胡洪华;陈亮;刘华;喻华;黄文芳

    目的:构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MRSE)的psm-mec缺失突变株,并对psm-mec的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运用药敏试验、DNA序列分析技术筛选psm-mec上下游序列与S.epi-dermidis标准菌株RP62A完全一致且四环素和氯霉素敏感的MRSE。利用融合PCR和温度敏感性穿梭质粒构建同源重组质粒pBT2-Δpsm-mec,经鉴定后电转金黄色葡萄球菌RN4220进行修饰,提取质粒后电转用于构建缺失突变的临床分离MRSE,经同源重组后筛选和鉴定psm-mec缺失突变株。分析缺失突变株与野生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差异,验证psm-mec与MRSE生物被膜的关系。结果通过序列比对和药敏试验筛选和鉴定了3株用于构建psm-mec缺失突变的临床分离MRSE。通过同源重组,筛选和鉴定获得psm-mec缺失突变株。与相应的野生株比较,3株缺失突变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明显降低,提示psm-mec可诱导MRSE生物被膜形成。结论成功获得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psm-mec缺失突变株,psm-mec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

  • 转录组学研究群体感应系统在生物被膜中的独特表达

    作者:李帅;张鲁涛;李海涛;王伯丽;史晶晶

    目的 研究群体感应系统基因簇在菌体生物被膜状态的独特表达.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临床检验科细菌室,分离培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比较同一菌株在不同生长状态,即快速生长期和生物被膜状态下,群体感应系统基因簇的不同表达.结果 同一菌体在快速生长期和生物被膜包埋期有着显著不同的基因表达,表达差异基因显著的集中于菌体外膜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内通路的因子调控.菌株在生物被膜状态下,表达差异的基因在生物被膜形成和形态维持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群体感应系统基因簇是重要的调控因子之一.在细菌生物被膜状态下,表达显著升高.结论 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可以使鲍曼不动杆菌长期存活在生物或非生物的表面;在生物被膜中,细菌菌株得到持续的保护,造成了菌株耐药性的增加和院内感染的反复发生.菌体生物被膜的生成和形态维持,其中很重要的调控因子是群体感应系统基因簇.它可能参与调控生物被膜内各个菌落间生物行为和联系,使得生物被膜整体维持平衡.

  • 多肽bCAT通过下调白念珠菌HWP1基因表达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机制

    作者:许珊;张舒;张丹;刘思佚;刘梳柯

    目的 明确多肽bCAT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并探索其与黏附基因HWP1表达的关系.方法 标准菌株白念珠菌ATCC10231和临床菌株作为研究对象,XTT法检测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bCAT抗浮游白念珠菌的MIC值以CLSI-M27-A3方法确定,XTT法及菌落计数检测bCAT抑制生物被膜形成作用,并计算代谢活性确定抑制50%生物被膜形成的MIC (BIC50),bCAT减少白念珠菌的黏附作用经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及菌落计数法检测,并采用RT-PCR通过2-△△Ct法计算HWP1的表达量.统计方法为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Dunnett T3检验.结果 标准菌株及临床菌株均有较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bCAT抗浮游状态的白念珠菌MIC值为40~80 μmol/L,BIC50为80~160μmol/L;并且bCAT能减少白念珠菌的黏附作用,空白对照组菌落计数为(27 822.22±2 472.74) cfu,bCAT浓度为160、80、40、20、10 μmol/L时的菌落个数分别为(5 355.55±1 264.03) cfu、(11 377.78±2 232.58) cfu、(17 488.89±1 136.27) cfu、(22 377.78±3 521.99)cfu、(26 044.44±1 329.57) cfu.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7.018,P=0.001),组内比较发现160、80、40 μmo1/L处理组与不含bCAT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发现160 μmol/L处理组HWP1相对表达量为空白对照组的12.24%.结论 bCAT能有效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其机制可能与降低HWP1基因的表达从而减少白念珠菌的黏附有关.具有一定的临床前景.

  • CHR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形成作用及机制探讨

    作者:张舒;许珊;张丹;黄文祥;魏伏;刘思佚;罗盛淑;何琴;李佳俊

    目的:CGA47-66(chromofungin,CHR)是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inin A,CGA)水解形成的生物活性多肽,已有研究证实其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菌作用,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证实CHR抗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CLSI-M27-A3参考方法检测CHR对浮游状态下白假丝酵母菌的低抑菌浓度,菌落计数法及XTT比色法验证CHR是否具有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并确定CHR对白假丝酵母菌的BIC50,通过菌落计数法和倒置显微镜证实CHR抗真菌粘附作用,并使用qRT-PCR检测粘附基因Hwp1的表达情况从而进一步验证其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CHR对浮游状态白假丝酵母菌的MIC值为10~20 μmol/L,并证实CHR具有抗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形成作用,BIC50值为80~160 μmol/L,且具有浓度依赖性;qRT-PCR检测CHR下调C.albicans Hwp1基因的表达,160μmol/L CHR处理组相对Hwp1基因表达量通过2-△△C值计算为(0.089 5±0.036 0),无处理组Hwp1基因的表达是CHR组的11.17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008,P=0.001).结论:CHR具有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HR减少白假丝酵母菌细胞的粘附有关.本研究为CHR在抗真菌材料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 细菌生物被膜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春艳

    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BF)是细菌黏附于接触物表面,由细菌自身分泌的胞外基质包裹形成的多细胞微生物群体,是微生物界细菌普遍的生存状态.基于生物被膜的物理屏障作用和膜内特殊微环境,其具有多重耐药性以及较强的黏附性、抗吞噬性等特性,导致所致疾病迁延不愈,已成为医疗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早期、快速、准确检测生物被膜形成对及时有效防治其感染性疾病至关重要.现从表型和基因型检测两个方面对细菌生物被膜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