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早期行有创机械通气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维高;孙胜;罗自宜

    目的:分析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早期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术后行早期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疑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入科24 h的高体温、入科24 h内CRP水平(P<0.05)、接受微创手术时间、血肿增大比例、GCS评分.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科24h内CRP水平、血肿增大比例(OR值分别为5.012、8.728)与早期机械通气关系为密切.结论:入科24h内CRP水平、血肿增大比例是早期机械通气高危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中等量出血的疗效分析

    作者:赵宏祥;马越捷;赵青军

    高血压脑出血好发于中老年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40%,是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的主体[1].目前针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倾向于微侵袭手术,即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术.有关两种术式的病例报道较多,但关于两者的对比研究较少,且大多将不同年龄、不同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归纳一起比较,结论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针对老年30~60ml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对比研究两种术式的疗效.

  • 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传华;戴继平

    从1997年6月至2001年12月,我们应用CT定位、微创钻颅穿刺抽吸血肿,以及局部尿激酶注射溶血块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6例,并将同期内科保守治疗45例和因该疾病转我科开颅并血肿清除13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及研究,现报告如下.

  •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疗效

    作者:刘高峰

    目的 探究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诊治的74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n =36)和对照组(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n=38).比较两组患者残余血肿量和血肿清除率,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随访6个月评估患者预后状况[改良Rankin量表(mRS)、加拿大神经评分(CNS)].结果 ①观察组较对照组残余血肿量少(P<0.05)、血肿清除率高(P<0.05);②术后2d时,两组IL-1β、TNF-α、hs-CRP水平均高于术前(P均<0.05),且观察组增幅小于对照组(P<0.05);③随访6月后,观察组较对照组mRS得分低(P<0.05)、CNS得分高(P<0.05).结论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均可有效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但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期对控制术后炎性因子水平和改善患者预后更有利.

  • 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在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吴留洋;袁辉胜;张红波;郑虎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在30~50ml基底节出血治疗中的预后及疗效.方法:将2012年7月~2015年10月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89例基底节出血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为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对照组41例为小骨窗开颅术.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根据出院6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ADL)比较两组预后.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4.7±10.7)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31.8±14.1)d,P<0.05;出院6个月时观察组中恢复良好23例;对照组中恢复良好11例,P<0.05.结论: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在治疗30~50mL基底节区脑出血中,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较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有更好的疗效.

  • 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景东;吴胜青;曾振坤;黄威;谷晓辉

    目的:探讨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中应用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自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给予观察组实施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近期治疗优良率、远期治疗的优良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近期治疗优良率和远期治疗优良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应用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提高治疗的优良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 经外侧裂-岛叶路径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

    作者:何承彪;马建荣;黄军;李自强;周杰;熊立芳;唐元辉

    目的 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应变策略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为高血压脑出血;6例为动静脉畸形,2例为大脑中动脉瘤,1例为海绵状血管瘤,均采用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脑内血肿基本清除,动脉瘤全夹闭,动静脉畸形及海绵状血管瘤全切.术后根据改良Rankin评分,0-3分占78%.结论 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是一种安全,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 软、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对比分析

    作者:林友榆;林智强;黄银辉;施清晓;陈海默;林胜利;陈秋杰;沈一坚

    目的 对比软通道及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78例首次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进行了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患者或接受软通道或硬通道微创手术,每组各39例.主要观察指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与死亡率.结果 两组在90 d颅内积气的发生率(0.00% vs0.00%,P=1.00)、再发出血的发生率(5.13%vs 7.69%,P=0.664)、继发颅内血肿的发生率(2.56% vs5.13%,P=0.556)、颅内感染的发生率(0.00%vs 0.00%,P=1.00)、脑脊液漏的发生率(2.56% vs 2.56%,P=1.000)、死亡率(2.56% vs 2.56%,P=1.000)及治疗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P =0.993)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软、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均疗效确切,治疗效果相同.

  • 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手术方法疗效观察

    作者:黎伟;闫爱萍;李文彬;朱德军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微创手术治疗的佳时间.方法 收集2005年至2012年基底节区脑出血>30 ml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的86例患者为对照组,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的89例患者为观察组1,CT定位微创血肿外引流术治疗的93例患者为观察组2,分析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治疗的佳时间.结果 微创血肿外引流术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小骨窗开颅手术组,术中出血也明显少于小骨窗开颅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和小骨窗开颅手术组比较,微创血肿外引流术组平均住院日缩短,病死率低,2周内NIHSS评分较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各指标中,小骨窗开颅手术优于保守治疗组.脑出血后<6h行微创手术,手术后再出血发病率较高,但平均住院日期明显缩短,神经功能有显著改善,总体病死率较低;脑出血后6~48 h行微创治疗再出血发病率较低;脑出血后48 h行微创治疗神经功能恢复无明显变化.结论 >30 ml基底节脑出血行微创血肿外引流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显著提高了疗效,显著降低病死率,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6h内行微创治疗对减少住院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

  • 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文辉;姜峰;张精;沈长强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疗效评价.方法总结该院1994~2003年205例分别经传统骨瓣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的病历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小骨窗组105例,手术时间60~90min,平均70 min,术中出血50~150mL,平均80mL.再出血4例(3.8%).死亡率20%,恢复良好率37%,中度病残率40%,重度病残率23%.传统骨瓣组100例,手术时间95~180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120~350mL,平均210mL.再出血3例(3%).死亡率29%,恢复良好率26%,中度病残率37%,重度病残率37%.结论小骨窗开颅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止血可靠、疗效好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一种较好方法.

  • 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

    作者:杨地;戴黎萌;罗伟坚;万勇;陈成

    目的 观察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该院40例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40例经颞叶皮层入路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术后24~48 h颅内血肿清除程度与半年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24~48 h,血肿清除程度<60%、60%~80%、>80%比例为52.5%、32.5%和15.0%,对照组为30.0%、20.0%及 50.0%,其中观察组血肿清除程度>80%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ADL分级显示,观察组恢复良好者(ADL1 ~2级)比例为67.5%,明显大于对照组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可靠,对脑血管、脑组织等损伤较小,能够促进术后患者恢复及提高生活质量.

  • 单管与双管置入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对比分析

    作者:张松;徐锐;覃家德;廖振南;吴明伟;唐纯海;郑斯毅

    目的 比较单纯经颞钻孔引流和经颞联合经额钻孔引流的优缺点.方法 针对基底节区椭圆形(或肾形)脑出血,分别采用单纯经颞钻孔引流(单管组,28例)以及经颞联合经额钻孔引流(双管组,30例)血肿.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合并症及3个月后GOS分级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双管组手术时间(93.13±10.19)min,明显长于单管组的(57.29±11.06) min(t =-12.851,P=0.000);双管组拔管时间(2.78±0.78)d,明显早于单管组的(4.34±0.97) d(t=6.729,P=0.000);双管组肺部或颅内感染率13.3%,明显低于单管组的32.1%(x2=5.087,P=0.024).两组术后出血增多、消化道出血及3个月后GOS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治疗基底节区椭圆形(或肾形)脑出血,双管置入引流法与单管法相比,虽然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明显增加引流速率,缩短引流时间且降低感染发生率,有利于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和减少治疗费用.

  • 显微镜联合神经内镜运用电凝吸引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作者:黄孝国;徐青

    目的:比较显微镜联合神经内镜运用电凝吸引器经外侧裂清除血肿与完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清除血肿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行显微镜联合神经内镜运用电凝吸引器经外侧裂清除血肿,对照组46例行完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清除血肿,评价二种术式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水肿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 GOS 评分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显微镜联合神经内镜运用电凝吸引器经外侧裂清除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优于完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清除血肿。

  • CT定位下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短期疗效

    作者:李优文

    目的:分析CT定位下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1个月对比分析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病死率.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GCS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CT定位下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的短期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短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雪莲;于金环;庄淑萍;谢小芳;鲁进强

    目的:观察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128例病人分为两组:基底节区脑出血早期康复护理组(观察组)和以往档案资料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4-15天病情平稳后进行单一康复护理,15天后两组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是68.75%和43.75%,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同时即进行综合康复护理联合责任护士利用省力的方法护理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较单一康复护理效果好.

  • 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作者:李建锋;李巍;高俊广;赵瑞超;张晓龙

    目的:研究早期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浚县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经颞叶皮质层入路手术,观察组给予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两组均于早期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用时、意识复常时间、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意识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ADL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应用于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意识复常时间,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

    作者:蒋万虎

    目的:探讨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共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高于对照组81.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微创穿刺引流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水肿带变化的影响

    作者:江川;陈才华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引流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水肿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穿刺引流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神经功能和水肿带改善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肿清除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病残率和死亡率,观察组分别为30.00%,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3%,11.67% (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水肿带的改善,效果显著.

  •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55例临床分析

    作者:卓少伟;黄柳军;郭少雷;林小义

    目的:总结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2月-2014年8月确诊为基底节区脑出血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107例按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两组,A 组(n=55)发病至手术时间<6 h,B 组(n=52)发病至手术时间为6-48 h;比较两组患者出院 GOS 结局评分(GOS)、3个月随访的改良Rankin 评分(MRS)和术后脑血肿量变化。结果:A 组 Mares 和 GOS 评分均明显优于 B 组(P<0.05);两组术后脑血肿量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

  • 基底节区脑出血后相关神经纤维继发性损害的磁共振研究

    作者:孙宏春;刘玉涛;张锋;郭亚东;杨建豪;杜中立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动态观察基底节区脑出血后神经纤维的顺行性、逆行性变性的过程.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单侧基底节区出血病灶患者10例为研究组,分别在发病的第1周、1月、3月进行DTI检测,得到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内囊、大脑脚、脑桥等部位的部分各向异性图(FA)并测量其值,并与正常对照组10例比较.结果:在出血灶同侧近端纤维束行程上和远端锥体束经路上都可出现清晰可见的信号减弱区,从发病的第1周至3月FA值明显降低.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除了原发部位的损伤,还可以出现其近端、远端纤维的继发性变性改变.

331 条记录 13/17 页 « 12...9101112131415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