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层螺旋CT在诊断小肠急性出血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成龙;郑兴菊;孙家瑜;李真林;陈宪;伍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DCT)在诊断小肠急性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小肠急性出血60例,所有病例术前顺利完成了MDCT检查,其中53例同时进行了数字血管造影(DSA)检查.计算MDCT和DS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病因定性准确性,将MDCT结果与DSA选择性小肠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MDCT诊断阳性40例,手术病理结果阳性38例;MDCT诊断阴性20例,术后病理结果证实其中6例为假阴性,准确定性出血病因35例.在53例行DSA检查中检出阳性31例,手术结果证实25例,假阳性6例,准确定性出血病因12例.MDCT和DSA对于小肠急性出血诊断的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准确性及病因定性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CT能快速准确诊断小肠急性出血,可以作为小肠急性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小肠出血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李洪翠;李肖;李甫强;唐承薇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小肠出血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小肠出血的39例患者行DSA检查,对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并取得手术及病理结果的患者评价DSA对小肠出血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对于大量出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收缩压<90 mmHg,休克指数>1)及不能耐受手术者同时履行介入栓塞止血.结果 39例患者中,DSA检查阳性者33例,8例成功实施介入栓塞止血.25例行外科手术,其中24例证实出血的部位及原因.DSA诊断小肠出血的敏感性为91.7%,特异性为100%,定位诊断准确度92%,与手术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7.3%.结论 DSA是诊断小肠出血的有效方法,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可同时实施介入治疗.

    关键词: 小肠出血 DSA 诊断
  • 26例小肠出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易小全;陈光明;刘浩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方式.方法:对1992~2001年住院治疗,经手术确诊的26例小肠出血的临床症状、病理、诊断方法、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肠出血以肿瘤多,血管畸形占较高比例.选择性动脉造影、小肠气钡造影对肿瘤有较高检出率.结论:如对反复慢性小量出血选用小肠气钡造影或核素扫描,对急性大出血选用动脉造影,对出血不能控制,不管是否发现病灶,均可进行剖腹探查,术中内镜可提高诊断率.

  • 老年患者小肠出血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石蕾;钟晓琳;杨春;邓明明

    目的:通过分析考虑小肠病变出血的老年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及病史资料,对病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5年2月考虑小肠出血老年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及相关病历资料.选择检查者年龄均≥60岁,总共83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43例,平均年龄(67±6)岁.检查前均行胃肠镜检查未发现明显出血病灶.结果:共有52例患者检出病变,阳性率62.65%.其中小肠黏膜糜烂、出血点25例,小肠肿瘤9例,钩虫病9例,小肠血管畸形8例,缺血性肠病1例.结论:老年患者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因中,以小肠黏膜多发糜烂、出血点发病率高,通过病历分析多与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其次为小肠肿瘤及小肠血管畸形;在川南地区农村老年患者中,钩虫感染所致消化道出血亦占有较高比重;缺血性小肠病变发病率相对较低.

    关键词: 老年 小肠出血 病因
  • 麦克尔憩室的影像学诊断及其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廖方义;余建群

    消化道出血多数由上胃肠道或结肠疾病引起,通过胃镜或结肠镜常可确诊.约5%经常规检查不能确定出血原因的患者,小肠疾病是其主要来源.小肠出血常见病因包括肿瘤、结核、炎症性肠病以及麦克尔憩室.

  • 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附81例分析)

    作者:王小玲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 对81例便血患者做出相应检查.结果 发现小肠出血病因依次为小肠肿瘤、血管畸形,小肠息肉、荚克尔憩室及其它.结论 对小肠出血有针对性的进行检查是必要的.

    关键词: 小肠出血 病因 诊断
  • 小肠出血诊断及外科治疗

    作者:张波;陈志新;唐文富;胡建昆;肖乾虎;陈佳平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对16例手术治疗的小肠出血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患者行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阳性率69.2%(9/13);消化道钡餐阳性率16.7%(1/6);放射性核素扫描阳性率33.3%(1/3).13例均手术切除病灶,术后9例出血停止,2例死亡,2例出血复发,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是诊断小肠出血并指导外科治疗的佳方法,可作为首选.术中仔细探查、配合内镜和注射美蓝可提高手术切除率.

  • 胶囊内镜诊断小肠间质瘤1例

    作者:吴宗英;刘红专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因反复黑便2年,复发3d就诊.入院前2年,患者反复解柏油样黑便1~2次/d,同时感脐周阵性隐痛不适.曾于院外住院诊治,行胃镜、肠镜、小肠钡餐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考虑小肠出血?3d前,患者再次解黑便,为行胶囊内镜检查来我院.入院查体:贫血貌,余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Hb 82g/L,余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胶囊内镜检查发现空肠一大小约4.0cm × 3.0cm的隆起性病变,致管腔狭窄,隆起处粘膜光滑,见静脉明显显露,所见粘膜未见明显溃疡.即诊断空肠隆起性病变(性质?间质瘤?).后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空肠间质瘤,低度恶性,行小肠部分切除术,随访1年未再出血.

  • 电子内窥镜在手术中隐蔽性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涛;林凤琼;冯凯祥;邓莉

    目的 评价剖腹探查术未发现小肠出血原因的患者术中行内窥镜检查的床诊断价值.方法 18例多项常规检查阴性,但ECT(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提示小肠出血患者,行剖腹探查未发现病灶,于术中行内窥镜检查.结果 18例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患者均检出阳性病灶,病因确诊率为100.0%.结论 术中内窥镜检查是一种安全、可靠、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的隐蔽性小肠出血检查手段.

  • 腹腔镜诊治小肠出血性疾病31例

    作者:董荣坤;韩明福;张笃;车军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腹腔镜诊治方法及价值.方法 对31例小肠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镜、结肠镜检查无异常发现,放射性核素99mTC异位胃粘膜扫描16例阳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6例,阳性3例.所有病人接受腹腔镜诊治,19例美克尔憩室,11例小肠肿瘤,1例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腹腔镜下单纯憩室切除3例,其余病例行腹腔镜辅助下小肠切除术.结论 腹腔镜是诊断和治疗小肠出血性疾病的理想方法.

  • 不明原因小肠出血胶囊内镜检查术前准备方法

    作者:徐辉;于静;刘炼炼;王玲

    目的 研究不明原因小肠出血胶囊内镜检查术前准备,力图寻找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前方法,提高疾病的检出率.方法 选取2009年7月~2012年6月,因消化道出血就诊、胃肠镜检查未明确诊断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19例、B组(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二甲硅油散)21例、C组(在B组的基础上联合莫沙必利分散片)22例.观察胶囊内镜通过幽门时间、小肠检查完成率、图像采集质量(气泡量、消化液量、消化液清洁度以及整体观察效果)、病变检出情况、胶囊内镜术前肠道准备安全性等指标.结果 胶囊内镜通过幽门时间C组短于A、B组(P<0.05),全小肠检查完成率C组高于A和B组(P<0.05),气泡量A组较B、C组多(P<0.05),消化液量C组较A、B组减少(P<0.05),消化液清洁度C组较A、B组更为清晰(P<0.05).整体观察效果,C组无任何干扰并优于A、B组,C组病变检出率高于A、B组(P<0.05),A组有1例未完成检查;胶囊内镜术前肠道准备安全性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胶囊内镜术前服用促胃肠动力的药物,可缩短胶囊内镜通过幽门时间,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术前服用消泡剂,可以减少肠道中的气泡量;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二甲硅油散和莫沙必利分散片,祛泡效果佳、清洁度强、耐受安全性好,提高了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检出率,是较理想的胶囊内镜术前准备方法.

  • 少见原因的小肠出血2例误诊分析

    作者:程邦懿;黄国美;王德立

    1 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22岁,因间歇性黑便5年,再发1月入院.每年发病2~3次,多因剧烈运动和/或饮酒后诱发.黑便量不多,1~2次/日,除伴轻微上腹不适外无其他消化系症状,经休息或服西咪替丁、胃舒平等胃药后可缓解.

  • 小肠出血24例临床分析

    作者:许晴晴;籍龙江

    小肠出血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出血,临床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较困难,随着内镜等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对小肠出血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现将我院 1995年 1月至 2001年12月间确诊的小肠出血 24例报告如下.

  • 术中肠镜在诊治不明原因小肠出血中的应用价值(附12例报告)

    作者:许晴晴

    小肠出血占消化道出血的1%~5%,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明确诊断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收集我院及笔者在广州南方医院进修期间经治的不明原因小肠出血12例,经采用术中肠镜的检查方法均明确诊断,现报告如下.

  • 小肠出血25例的诊断方法

    作者:黄频;姜泊

    0 引言消化道出血中小肠出血较少,约3%~5%[1]. 在排除了上消化道、结肠出血之后才考虑小肠出血. 由于距消化道两端较远,胃肠镜不能深达;小肠较长,弯曲多,蠕动多,位置不固定等原因,明确诊断及确定出血部位有一定困难. 所以研究小肠出血的诊断尤有必要. 我们对25例确诊的小肠出血患者,用几种不同检出方法分析对不同部位和性质的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如下.

  • 小肠出血25例的内科诊治体会

    作者:李萍英;马颖才;杨永耿

    目的总结小肠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收集内科收治小肠出血25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种检查对判断出血部位的优劣性及治疗效果。结果25例患者中术前行全消化道造影25例,其中1例明确了出血部位(1/25),小肠镜对小肠占位性病变的确诊率较高(5/20),胶囊内镜检查确诊率(3/29),对急性活动性出血可行腹腔动脉造影确诊率很高(20/20),对手术前不能通过辅助检查明确出血部位的患者,可依靠手术探查联合术中内镜的检查明确出血原因,有较高的检出率(5/5)。结论:对于小肠出血的患者,手术前明确出血部位至关重要,术前腹腔动脉造影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特别适用于急性出血、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对于术前辅助检查不能明确出血部位的患者,可通过术中内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 特殊结缔组织病1例

    作者:李卓;李彤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84 岁, 因反复便血3d 于2011 年8 月22 日入院,住院号284384,患者便血为暗红色,3~4次/d,总量约200~300ml.伴头晕、心慌、乏力.无呕血,偶有右下腹痛,可自行缓解.无发热及恶心呕吐,无黑便,无脓血便及粘液便,既往患冠心病,房颤,肠结核,脑梗塞.入院前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入院后初步诊断不除外结肠癌、直肠癌、缺血性肠病、小肠出血及华法林导致出血.立即停用华法林.胃镜检查示出血糜烂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肠镜检查见大量黑色血便,所见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粘膜光滑,未见溃疡及肿物.腹部增强CT 未见肿瘤.

  • 术中内镜在治疗血管畸形致小肠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红跃;周晓丽;高宗跃

    目的 探讨术中内镜在治疗血管畸形致小肠出血诊断治疗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对于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或经内科综合治疗不能止血,而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外科剖腹探查,在术中进行内镜检查,寻找出血部位.结果 15例患者中全部成功的检出了出血部位.结论 术中内镜检查对于治疗血管畸形致小肠出血是一种操作较简便、出血检出率高、定位准确、易于推广的方法.

  • 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金安琴;魏丽娜;王伟;刘子燕;黄晓俊

    目的 探讨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83例受试者均为疑有小肠出血患者,所有患者检查前均行胃镜、肠镜检查,其中26例行全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采用重庆金山科技集团OMOM胶囊内镜系统进行检查并总结分析.结果 83例患者中有1例胶囊滞留于胃内8小时,检查失败,检查成功率98.8%.胶囊在小肠运行时间为252(70,483)分钟.共发现小肠病变59例,未见异常23例,阳性率72.0%.结论 OMOM胶囊内镜检查安全、可靠、方便,在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术中应用内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

    作者:熊炬;陈雄;戈小虎

    在消化道出血中,小肠出血约占9%[1],诊断较为困难.当常规检查包括胃镜、肠镜、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小肠X线钡餐不能诊断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时我们称之为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近年来,有报道术中肠镜检查是诊断小肠出血较为有效的方法,2007年~2008年我科对10例经内科综合治疗后反复出血,经胃肠镜等相关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转我科行剖腹探查,术中结合内镜找出出血部位和病因,同时行相应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246 条记录 12/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