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一例
患者男,40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左手背侧第二掌骨处出现蚕豆大小的肿块,无明显疼痛、肿胀。未做任何治疗,此后逐渐增大。2013年10月,在定西市人民医院检查X线片示:左手第二掌骨远端可见与骨皮质相连的骨性突起,界清、骨皮质无破坏,与附着骨骨髓腔不相通,其内可见清晰的骨纹理结构,呈离心性生长(图1)。考虑骨软骨瘤或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临床行肿物完整切除术。
-
成牙骨质细胞瘤一例
患者男,23岁.5年前发现左下颌骨小肿物,伴疼痛、咀嚼痛,未予处理.肿物渐增大.患者局部无红肿热痛症状,体重无降低.体检:双侧面部基本对称,无面瘫,颞下颌关节区无压痛,开口度及开口型均无异常.口内第一磨牙区颊舌侧可见一2cm×2cm大小的肿物,颊舌向膨胀,质硬,界限清楚,移动度差,按压痛.表面黏膜颜色正常,未触及骨质破坏.颌颈部未及肿大淋巴结.曲面断层片示:左第一磨牙牙根周围2cm×2cm大小不均匀斑片状高密度影,累及牙根,肿物周围可见一清晰的环状透亮带.患者入院后行肿物及受累牙齿完整切除术加周围软组织刮除术.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无口唇感觉异常等并发症.
-
18例肺包虫囊肿完整切除手术探讨
2001年至2006年我们为18例病人行肺包虫囊肿完整切除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
脑干旁巨大副神经鞘瘤一例
患者 女,57岁。因持续性枕部疼痛6年,加重半年并出现多汗、发音嘶哑、吞咽呛咳、行走步态不稳入院。检查:意识清,发音低哑,悬雍垂轻度左偏,舌后1/3味觉减退,双侧咽反射均迟钝,转颈耸肩两侧对称乏力,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张力稍高,病理征(+),共济运动差。两次头颅CT检查仅显示脑室扩大;MRI检查示:枕骨大孔上延髓右前方见一3.2cm×3cm×3cm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延髓受压向左后移位,四脑室以上的脑室系统均扩大,符合阻塞性脑积水。行经枕下中线入路枕骨大孔区探查术,术中见枕骨大孔上方,延髓右前侧有一约3cm×3cm×3cm大小的囊性肿块,延髓受压向左后方移位,成残月状,瘤体呈类圆形,色暗红, 包膜完整光滑,表面有多支小血管附着,瘤体和延髓轻度粘连,基底部为实质性,和副神经无明显界限。术中分次缓慢抽出暗红血性液约8ml,行瘤体完整切除术,基底部出血点电凝止血出现右侧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抽动。术后病检证实为神经鞘瘤并陈旧性出血及囊变。术后颅高压症状即消失,20天出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 讨论 颈静脉区神经瘤发病少见,副神经单发鞘瘤更罕见,诊治要点:(1)长期枕部疼痛,CT检查仅有脑室扩大,应考虑脑脊液循环受阻的可能,行MRI检查明确病情;(2)临床主要表现为颈静脉孔综合征,晚期有小脑症状并可有颅压增高,排除颅内其它肿瘤、 脑血管病变;(3)术中尽可能精细操作避免各种理化因素对延髓的刺激,防止延髓摆动。此例术中采用分次缓慢抽取囊液,大限度减轻延髓摆动对呼吸心跳的影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肝包虫囊肿切除术与常规内囊摘除术复发概率的对比
目的:探讨肝包虫囊肿切除术与常规内囊摘除术复发概率的对比。方法: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科共收治肝包虫囊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行肝包虫囊肿外囊完整切除术者40例设为观察组,行常规内囊摘除术者40例设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出血量明显较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无1例复发,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包虫囊肿外囊完整切除术与常规内囊摘除术比较能减少肝包虫囊肿病术后各种并发症、降低原位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肝动脉栓塞化疗及延期手术治疗小儿切除困难的肝母细胞瘤
自2003年1月至2005年2月我科共收治小儿肝母细胞瘤8例,其中5例经B超、CT或MRI等检查临床诊断为ⅢA期肝母细胞瘤,无法Ⅰ期手术完整切除,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1疗程后均能完整切除肿瘤,无手术死亡病例,存活长已2年,平均存活时间11个月,无肿瘤复发或转移.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毒副作用与全身化疗相似但较轻,肿瘤缩小明显,对肿瘤巨大或伴有肝内转移的小儿晚期肝母细胞瘤,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可提高手术完整切除术,结合术后化疗可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延长小儿晚期肝母细胞瘤的生存时间.
-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5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分析57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病程、病理类型及手术治疗方式.结果 57例中完整手术切除31例,占54.4%;部分切除9例,占15.8%;单纯活检17例,占29.8%.结论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发病隐蔽,症状不典型,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强调完整切除以提高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