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姜黄素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及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大麻素受体1和NR2B表达的影响

    作者:郭慧娟;吴绍胜;曹红;欧国昆;连庆泉;李军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及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大麻素受体1 (CBR1)及含NR2B亚基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200~2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18):假手术组(S组)、慢性压迫性损伤组(CCI组)、姜黄素组(Cur组)和溶媒对照组(SC组).S组仅分离、暴露坐骨神经,其余3组采用慢性压迫性损伤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Cur组术后腹腔注射姜黄素100 mg·kg-1·d-1,连续14 d,SC组给予等容量二甲基亚砜.分别于术前2d、术后1、3、7、10、14 d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分别于术后3、7、14 d时处死6只大鼠,取脊髓背角和DRG,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元CBR1和NR2B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其他3组术后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和DRG神经元CBR1和NR2B表达上调(P<0.05);与CCI组比较,Cur组术后MWT升高,TWL延长,脊髓背角和DRG神经元CBR1表达上调,NR2B表达下调(P<0.05),SC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可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其机制与脊髓背角及DRG神经元CBR1表达上调、NR2B表达下调有关.

  • 大麻素受体1、FAK mRNA在小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作者:杨莉;赵召霞;侯军良;刘玉珍;姜惠卿;戴二黑

    目的 研究大麻素受体1(CB1)mRNA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表达的变化,从基因转录水平探讨其与黏着斑激酶(FAK)的关系.方法 采用10%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造模第2、4、6、8周留取小鼠的肝组织及血清.通过肝组织病理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评分,荧光定量PCR检测CB1 mRNA和FAK mRNA水平,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CBI mRNA和FAK mRNA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且随造模时间的延长,CB1 mRNA和FAK mRNA含量亦逐渐增高,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I mRNA的含量不但与肝纤维化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47),而且与肝组织中FAK mRNA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r=0.907),P值均<0.01.各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GFβ1的水平随造模时间延长而不断升高,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中CBI mRNA的含量与血清TGFβ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42,P<0.01).结论 CBI可能通过激活FAK,以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通路诱导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并分泌大量TGFR1,从而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

  • 大麻素受体1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杨莉;赵连英;刘彦超;叶立红;戴二黑

    目的 研究大麻素受体1(CB1) mRNA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表达的变化,从基因转录水平探讨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关系.方法 采用10%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造模第2、4、6、8周留取小鼠的肝组织及血清.通过病理对肝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荧光定量RT - PCR检测CB1 mRNA和ERK mRNA水平,生化法检测血清中ALT和AST的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A)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CB1 mRNA和ERK mRNA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且随造模时间的延长,CB1 mRNA和ERKmRNA含量亦逐渐增高,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AST及HA的水平随造模时间延长而不断升高,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B1mRNA的含量不但与血清中ALT、AST、HA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 =0.741、0.763、0.769,P均<0.01),而且与肝组织中ERK mRNA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r=0.789,P均<0.01).结论 CB1可能通过激活ERK,以ERK通路诱导肝星状细胞(HSC)增殖,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

  • 大麻素受体1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作者:潘静;殷云勤;张文平;王丹

    目的 动态观察内源性大麻素受体1(CB1)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表达,初步探讨CB1在NAF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3组:对照组(普通饲料)、模型组(高糖高脂饲料)、干预组(高糖高脂饲料+利莫那班),分别于实验第4、8周末每组各取8只处死,测体重、计算肝指数,检测血清ALT、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肝组织HE染色,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NAFLD不同阶段肝组织CB1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间进行比较,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组内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结果 (1)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C、TG、Leptin及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及利莫那班组高(P<0.05);(2)肝组织学改变:模型组第4周呈单纯性脂肪肝改变,第8周呈弥漫性肝脂肪变伴炎细胞浸润,干预组较同期模型组肝病变减轻;(3)肝脏CB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照组表达阴性;模型组和干预组表达呈阳性.通过积分光密度值比较,模型组高于同期干预组(P<0.05).结论 CB1在NAFLD患者中表达增强,并可能与TNFα和Leptin共同作用促进NAFLD进展.

  • 慢性胃食管反流大鼠背根神经节中辣椒素受体1和大麻素受体的表达

    作者:朱泱蓓;高峻;龚艳芳;韩煦;李桂香;邹多武

    背景:食管痛觉高敏参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而辣椒素受体1(TRPV1)和大麻素系统的激活在疼痛调控中发挥双向作用.目的:检测慢性胃食管反流大鼠相应节段背根神经节(DRG)中TRPV1和大麻素受体(CB1、CB2)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GERD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反流组(R组)、对照组(S组).采用胃底结扎联合幽门限制法构建慢性胃食管反流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DRG中TRPV1和CB1、CB2的表达,并分析TRPV1蛋白表达与CB1、CB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免疫荧光法示R组DRG中TRPV1表达较S组显著上调(905.24±134.82对648.43±135.13,P=0.000);而CB1(677.06±123.75对836.89±101.00,P=0.013)、CB2(513.99 ±79.80对709.63±43.25.P=0.000)表达显著下调.蛋白质印迹法亦显示,R组TRPV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S组(0.98±0.01对0.64±0.09,P=0.001),CB1(0.86±0.05对0.96±0.06,P=0.013)、CB2(0.75 ±0.03对0.81±0.05,P=0.019)蛋白表达显著低于S组.TRPV1蛋白表达与CB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836,P=0.001),而与CB2蛋白表达无关(r=-0.351,P=0.263).结论:慢性胃食管反流大鼠中TRPV1蛋白表达上调与CB1蛋白表达下调密切相关,酸在调节受体分子中起关键作用.

  • 外周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快眼动睡眠剥夺所致大鼠内脏感觉降低中的作用

    作者:杨婷;汪丽云;钱伟;侯晓华

    背景:内脏感觉过敏是功能性胃肠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快眼动(REM)睡眠剥夺可降低大鼠内脏感觉,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目的:研究外周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REM睡眠剥夺所致大鼠内脏感觉降低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睡眠剥夺组和利莫那班干预组.采用花瓶技术制作REM睡眠剥夺大鼠模型.睡眠剥夺48 h后行结直肠扩张(CRD),记录腹壁肌电图,以反映内脏感觉功能的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测定大鼠肠道组织中1型大麻素(CB1)受体、脂肪酰胺水解酶(FAAH)和单酰基甘油脂酶(MAGL)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予不同扩张压力(40、60和80 mm Hg)后,睡眠剥夺组大鼠腹外斜肌放电次数显著低于实验对照组(P<0.05);利莫那班干预组放电次数显著高于睡眠剥夺组(P<0.05),但与实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与实验对照组相比,睡眠剥夺组大鼠肠道CB1受体mRNA表达上调(P<0.05),结肠FAAH和MAGL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REM睡眠剥夺降低大鼠内脏感觉的作用与外周内源性大麻素代谢降低有关.

  • 大麻素系统与胃肠道内脏痛调控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宗亮

    腹痛是功能性胃肠病(FGIDs),特别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主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且仍未明确.大麻素已被应用于疼痛机制的研究和临床治疗,但成瘾性等中枢系统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应用.因此,研究大麻素系统的外周作用途径,对提高大麻素治疗慢性疼痛(特别是内脏痛)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大麻素系统与胃肠道内脏痛调控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苦参碱通过激动大麻素2型受体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唐蜜;董志;蔡江晖;饶梦琳;何锦悦

    目的 探究苦参碱通过激动大麻素2型(CB2)受体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1.5 h)-再灌注(24 h)模型.7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苦参碱20 mg· kg-1组、苦参碱50 mg· kg-1组、选择性CB2受体拮抗剂AM630组和AM630+苦参碱50 mg·kg-1组.观察神经功能症状,检测梗死面积、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凋亡细胞数、cleavedcaspase-3及Bcl-2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苦参碱20 mg·kg-1和50 mg·kg-1组大鼠神经功能显著改善,脑梗死体积缩小,病理形态学改变减轻,细胞凋亡数及cleaved caspase-3阳性细胞减少,Bcl-2阳性细胞显著增加(均P< 0.05).AM630+苦参碱50 mg· kg-1组大鼠上述改变均被AM630阻断,与苦参碱50 mg·kg-1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 CB2受体可能参与苦参碱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 肥胖症治疗新药——利莫纳班

    作者:黄震华

    利莫纳班是选择性的大麻素CB1受体阻滞药,具有抑制进食、减轻体重、帮助戒烟、改善血脂代谢和糖代谢等作用.利莫纳班治疗肥胖研究等表明利莫纳班可用于减肥、戒烟、预防代谢综合征等.

  •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竞;黎兆军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人体有广泛的生理学作用,与镇痛、免疫调节、能量代谢等有关,并在调节瘙痒中起重要作用,影响瘙痒的发生与发展.内源性大麻素受体为G蛋白耦联受体,具有保护神经、抗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参与皮肤细胞存活、增殖和分化的调控,是维持皮肤稳态的关键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与众多皮肤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靶向调控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可能有益于相关皮肤病的治疗.

  • 大麻素2型受体在皮肤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

    作者:赵梓纲;杨洁;李园园;李琳;赵华;李恒进

    目的 探讨大麻素2型受体(CB2受体)在色素痣及皮肤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RT-PCR检测色素痣和恶性黑素瘤组织中CB2受体在蛋白和mRNA不同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CB2受体在色素痣和恶性黑素瘤均有表达;在色素痣主要表达分布于痣细胞和表皮层的基底细胞层,在皮下组织中表达不明显;皮肤恶性黑素瘤与色素痣表达CB2的强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黑素瘤中CB2受体在蛋白和基因水平表达均升高,恶性黑素瘤CB2受体表达强度明显大于色素痣.

  • 大麻素2型受体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杨竞;黎兆军

    目的 探讨大麻素2型受体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及皮损周围组织、10例非银屑病患者的正常皮肤组织中大麻素2型受体在mRNA和蛋白不同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皮损周围组织及正常皮肤中均有大麻素2型受体mRNA表达,寻常性银屑病组表达明显高于皮损周围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三组皮损组织均有大麻素2型受体蛋白表达,且寻常性银屑病组表达明显高于皮损周围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中大麻素2型受体在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均升高,提示大麻素2型受体可能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联.

  •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内源性大麻素的含量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邱福南;李蕾;张昳博;林天生;任杰;田毅峰

    目的 检测并比较临床肝癌组织与相应癌旁组织中内源性大麻素及其相关受体、合成代谢酶的含量变化,为寻找肝癌新型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MS检测47例肝癌组织以及相应癌旁组织的内源性大麻素含量,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相关受体及合成代谢酶的mRNA、蛋白表达.结果 在肝癌组织中,内源性大麻素2|花生四烯酰甘油酯(2-AG)含量高,且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内源性大麻素花生四烯酰乙醇胺(AEA)的含量低,且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类内源性大麻素油酰乙醇胺(OEA)和棕榈酰乙醇胺(PEA)的含量在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未检测到显著差异.肝癌组织中2-AG受体CB2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显著上升(P<0.05);AEA受体CB1的表达则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结论 肝癌组织中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提示2-AG高表达和AEA低表达可能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大麻素受体1参与重复电针预处理诱导的大鼠脑缺血耐受

    作者:胡博;王强;杜鹃;朱萧玲;侯丽宏;朱正华;侯立朝;董海龙;熊利泽;陈绍洋

    目的:探讨大麻素受体1(CB1受体)是否参与重复电针预处理诱导的大鼠脑缺血耐受.方法: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280~320 g),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Sham),戊巴比妥钠对照组(Con),电针预处理组(EA),溶剂-电针预处理组(v-EA),CB1受体拮抗剂组(AM),CB1受体拮抗剂-电针预处理组(AM-EA).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动物每日均腹腔注射(ip)戊巴比妥钠40 mg/kg麻醉,连续5 d.Sham组仅行假手术;Con组仅缺血再灌注;EA组接受电针刺激百会穴30 min/d,连续5 d;AM组每日腹腔注射AM251 1 mg/kg,连续5 d;v-EA组和AM-EA组每日在电针预处理前30 min分别给予溶剂(二甲基亚砜:Tween-80:生理盐水=1:1:8)3 mL/kg(ip)和AM251 1 mg/kg(ip),连续5 d.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均在后一次预处理24 h后行颈内动脉尼龙线线栓法致大脑中动脉栓塞(120 min)模型,观察再灌注后24 h时神经功能评分(NFS),并取大脑行2,3,5-氯化三苯四唑(TYC)染色以计算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结果:Sham组NFS正常且TTC染色未见脑梗死灶;再灌注24 h后EA组和v-EA组NFS明显高于Con组、AM组和AM-EA组(P<0.05);EA组和v-EA组再灌注24 h脑梗死容积百分比分别为(31.4±8.3)%和(27.2±9.3)%,明显小于Con组、AM组和AM-EA组(P<0.05);而AM组、AM-EA组与Con组之间NFS和脑梗死容积百分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复电针刺激大鼠百会穴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可能通过CB1受体介导.

  • 反相HPLC法同时测定大麻植物中的三种有效成分

    作者:傅强;舒智;邓轲;罗璇;曾昌广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大麻植物中四氢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THC)、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和大麻酚(cannabinol,CBN)三种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方法 采用通用C18色谱柱,以乙腈-磷酸盐缓冲液(0.015 mol/L KH2PO4)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同时收集波长190~400nm的紫外光谱图,并以此光谱图及保留时间作为定性依据.结果 所建方法能良好地分离THC、CBD和CBN,三种成分在0.4~4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3),回收率大于87%,低检出限分别为1.8、2.0和1.3 ng,日内精密度与日间精密度均小于5%. 结论 反相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大麻植物中THC、CBD和CBN的定性定量检测.

35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