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输血传播病毒阳性产妇所产婴儿感染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慧;裴发光;王玉兰;庄立琳;魏少良

    目的:研究TTV阳性产妇所 产婴儿TTV感染的发生率和感 染途径。方法:选择定期复查并坚持母乳喂养且血清TTV阳性产妇31例 , 应用巢式-PCR法检查分娩及随访6个月时的血清、乳汁、脐血(婴儿血清)中的TTV。 结 果:31例血清TTV阳性的产妇中,乳汁阳性率为54.84%(17/31),脐血均为阴性; 产后6个月时,母血 阳性率为25.8%(8/31),母乳阳性率为87.1%(27/31),婴儿血清TTV阳性率为19.35%(6/31)。结论:孕妇血清TTV阳性率较正常人群高,乳汁及血清之间的TTV感染无严 格的对应关系。乳腺有蓄积TTV的作用。母乳可能不是TTV在母儿间传播的主要途径。

  • 恩施州2011年手足口病病原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解书润;吴小凤;何晓宏;牟志浩;杨继先;谭美琼

    目的 通过分析恩施州2011年手足口病病原体检测结果,了解该病在恩施州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恩施州各县(市)报告手足口病患者咽拭子、疱疹液、肛拭子样本,采用荧光PCR技术(Real-time PCR)检测肠道病毒并分型.结果 采集检测271份样本,检出阳性标本142份,阳性率52.40%.其中EV71、CA16、其它肠道病毒(EV)阳性标本构成比分别为:阳性50份,阳性率为18.45%;阳性47份,阳性率为17.71%,阳性45份,阳性率16.61%;5月-7月和10月-12月为该病的高发季节,其中6月疫情高峰;4岁以下阳性率为73.94%,4岁以上组为26.06%,P<0.05.结论 手足口病在恩施州境内常年发生,夏秋季是高发时期;病原体较为复杂,EV71和CA16为主;4岁以下儿童为高危人群.

  • 河南汉族人群TPOX、TH01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

    作者:莫耀南;薛小琦;艾红伟;郭红霞;朱运良;杨江

    目的探讨TPOX、TH01基因座在河南汉族人群的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分离及银染技术,对河南汉族人群208例无关个体TPOX、TH01基因座分型.结果TPOX共检出6个等位基因、13种基因型,TH01检出5个等位基因、15种基因型;两基因座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两基因座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5962、0.6422;个人识别几率分别为0.7842、0.8995;非父排除率分别为0.3498、0.4067.结论TPOX、TH01基因座在河南汉族人群有较高的法医学应用价值.

  • 菌阴肺结核诊断方法研究

    作者:叶德普;王国斌;彭义利

    目的: 利用联合检测技术对菌阴肺结核作诊断价值的研究.方法: 痰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TB-DNA,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皮肤试验采用PPD 0.1 U皮试,同步检测.结果: 单项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依次为:PCR 96.8%、96 .2%;LAM IgG 69.2%、98.1%;PPD IgG 62.1%、98.1%;SCIC 32.2%、98.1%;PPD 0 .1 U 53.8%、98.1%.单项检测对菌阴肺结核的检出率相应为41.7%,28.9%,44.4%, 28.9%,21.4%.联合检测对菌阴肺结核的检出率2、3、4、5联分别为66.9%、75.0%、80 .4%及85.7%,均高于单项检测.联合检测特异性随联合种类增高而轻微下降.若采用联合检测同时阳性方法,2、3、4、5联特异性均为100%,初治菌阴组阳性检出率2联方法可达45 .9%,比任何单项方法检出率要高.结论: 由于原五种方法联合检测特异性有所轻度下降,因此联合检测同时阳性判定的方法更适用于初治菌阴肺结核的诊断,值得推广.

  • 大鼠胆管阻塞性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明胶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mRNA表达的研究

    作者:阴赪宏;马红;马雪梅;王宝恩

    局部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比例失调,是造成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ECM)沉积的主要原因.本实验以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观察了大鼠胆管阻塞性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明胶酶-2(MMP-2)和TIMP-1 mRNA表达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 RT-PCR法检测外周血LUNX-mRNA诊断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的研究

    作者:杨浩贤;吴一龙;陈刚;林嘉颖;杨学宁;王坤;谷力加

    目的探索检测中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理想途径以及手术对促进微转移的影响.方法对20例可手术的中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别于术前、手术刚结束、术后一周取外周血,用RT-PCR法检测肺癌特异性基因LUNX的表达情况,并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LUNX基因的表达进行对比.结果在被检测的20例患者中,有9例在不同时期被检测到有LUNX基因表达,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均未发现LUNX基因表达.结论 RT-PCR法检测外周血LUNX-mRNA是理想的诊断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的方法;手术治疗可以减少肺癌患者术后远处转移的发生;手术操作可能促进肿瘤细胞向外周血的脱落.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炎衣原体的关系(附120例临床分析)

    作者:朱春玲

    为了探讨肺炎衣原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作用,我们应用聚合酶联反应(PCR)-反向膜杂交技术,对痰或咽拭子中肺炎衣原体DNA进行检测.

  • 恩施州2010~2011年手足口病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解书润;吴小凤;牟志浩;何晓宏;杨继先;谭美琼

    目的:通过分析恩施州2010~2011年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结果,了解该病在该地流行分布情况,为制订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恩施州2010~2011年各县( 市) 送检的手足口患者的493 份咽拭子,疱疹液,肛拭子及粪便,采用荧光PCR技术(real-timePCR)检测样本中的肠道病毒71 型( EV71),柯萨奇病毒A 组16型(CA16).结果:493份手足口病患儿标本中,共检出肠道病毒阳性标本271份,阳性率54.97%(271/493),其中2010年肠道病毒总阳性率为63.86%,EV71、CA16、其它肠道病毒(EV)的阳性率分别为35.64%、14.36%、13.86%;2011的肠道病毒总阳性率为52.40%,EV71、CA16、其它肠道病毒(EV)的阳性率分别为18.45%、17.34%、16.61%; 271份手足口患儿阳性标本,男性患儿阳性率56.21%(163/290),女性患儿阳性率59.26%(109/183);每年的4-8月为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占全年阳性患儿的68.63%(186/271);5岁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发病的重点人群,占全年发病阳性患儿的85.24%(231/271).结论恩施州手足口病常年发生,夏秋季为高发季节,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2010年主要流行EV71,2011年为EV71与CA16同时流行,同时均还伴其它肠道病毒流行;疱疹液与肛拭子及粪便是手足口病的敏感标本.

  • 2型糖尿病患者KCNJ11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雯翀;朱咏瑶;刘抐岢;陈毅光;林志坚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KCNJ11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基因转录表达、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等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初治的T2DM患者15例,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将HbA1c≤9%的患者纳入A组(n=5),HbA1c>9%者纳入B组(n=10);选择15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用亚硫酸盐法测定KCNJ11基因启动子5'端300 bp中的46个CpG位点DNA甲基化水平,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KCNJ11基因转录表达,并对KCNJ11启动子区甲基化与Homa-IR、Homa-β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对照组受检者的CpG+62、CpG+66、CpG+351甲基化比率分别为(58±24)%、(46±17)%、(96±8)%,A组分别为(60±19)%、(42±18)%、(99±7)%,B组分别为(60±18)%、(41±20)%、(98±4)%,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与对照组mRNA表达分别为(1.27±0.56)、(0.95±0.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CpG+66与Homa-IR呈负相关(r=-0.696,P<0.05),CpG+62与CpG+66甲基化总和则与Homa-β呈负相关(r=-0.664,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KCNJ11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与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相关,并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单纯疱疹病毒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志文

    目的 通过对162例皮肤性病门诊患者的检测,探讨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单纯疱疹病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培养法对本院皮肤性病门诊122例已确诊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患者的血液和分泌物或疱液进行检测,求得3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结果 122例患者分泌物或疱液中检测阳性率PCR法为86.7%,ELISA为45.7%,培养法为65.6%;在血液标本中的阳性检出率PCR法为31.3%,ELISA为58.2%,培养法为59.8%.结论 在分泌物中PCR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说明PCR特异性好、敏感性强、与临床符合率高.且比培养法大大节省了时间,为单纯疱疹病毒的诊断和监别赢得了时间,是一种可推广的好方法.同时提示血液标本不适合用PCR检测.

  • 抗-HBs阳性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的价值

    作者:黄利华;蒋跃明;黄祖瑚;吴红亚;扬小娟

    有研究表明抗-HBs的出现并不标志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停止.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既能保持常规PCR的特异性又能提高检测灵敏度,因而受到关注.

  • 上尿路结石患者血清、尿液、结石中纳米细菌的检测

    作者:粟宏伟;朱永生;邓清富;陈同良

    目的:检测上尿路结石患者与健康者的血清、尿液里纳米细菌和尿路结石标本里的纳米细菌感染情况,分析纳米细菌在尿路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健康者和42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血清、尿液标本以及后者的结石标本处理后用含10%热灭活γ-胎牛血清(γ-FBS)的 PMBI 1640培养基行纳米细菌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并对培养后的标本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PCR产物通过测序与原序列比对进一步分析。结果培养4~6周后,部分培养管底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或黄色)絮状物或沉淀物。PCR检测结石患者与健康者的血清纳米细菌阳性率分别为90.4%和6.7%,尿液中二者的纳米细菌阳性率分别为92.8%和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纳米细菌在上尿路结石中的阳性率为95.2%。碱基测序结果与原序列比对,吻合率高达98.72%。结论纳米细菌广泛存在于上尿路结石患者的血清、尿液与结石中,提示纳米细菌可能是上尿路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

  • A PC治疗前后食管黏膜COX-2的基因表达及意义

    作者:贾丽萍;谢文义;向明确;袁晓英;王志宁;陈秀英;鲁厚胜;王丹;沈洲立;杨蕊

    目的:研究Barrett食管病例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药物治疗及单纯药物治疗前、后食管黏膜中环氧化酶-2(COX-2)的基因表达变化。判断Battett食管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经胃镜及病理诊断的Barrett食管66例,分为3组,A组为阳性对照组(不治疗组),B组为A PC联合抑酸剂治疗组,C组为抑酸剂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缓解状况,胃镜下Barrett食管上皮消融情况,取食管黏膜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PCR)技术检测,Barrett食管黏膜及对照组食管黏膜中COX-2 mRNA表达情况,进行组间及治疗前、后比较。结果 B组、C组均可有效地缓解症状,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组症状缓解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随访胃镜下Barrett食管上皮未见明显缩小,而B组Barrett食管黏膜消融,代之以淡红色食管黏膜覆盖。胃镜联合药物治疗后COX-2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至正常食管水平,而C组COX-2 mRNA的表达降低,但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抑酸治疗与APC联合抑酸剂治疗相比,作用差, APC联合抑酸剂治疗后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消融Barrett食管上皮,是治疗Barrett食管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攀枝花地区0~5岁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阎妍;王宇;杨山;郭江;代惠英

    目的 探讨攀枝花地区2009年10~12月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逆转录一聚合酶链法(RT-PCR)对收集的婴幼儿腹泻标本270份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及A组轮状病毒常见的G、P基因分型研究.结果 270份腹泻标本轮状病毒阳性率为38.6%;6月~2岁年龄组的阳性率为45.4% (89/196),2~5岁年龄组的阳性率为20.3% (15/7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104例被检测的A组轮状病毒腹泻粪便标本中G分型以G2为主,P分型以P4为主.结论 轮状病毒是攀枝花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G2型和P4型为2009年的优势毒株.该病毒引起的小儿腹泻主要发生在秋冬季,6月~2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

  • 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 DNA的测定

    作者:古扎丽努尔·阿布力孜;彭芝兰;刘珊玲;祖菲娅·阿不都卡德尔

    目的:研究我国宫颈癌高发区新疆和田地区维族妇女宫颈癌发病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关系.方法:对50例新疆和田地区维族宫颈癌患者癌组织标本采用PCR(聚合酶联反应)技术,检测HPV-C(总的HPV),HPV16,HPV18及HPV6/11.结果:HPV-C,HPV16,HPV18及HPV6/11在宫颈癌病人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0.0%,66.0%,10.0%,0%,HPV16在HPV阳性患者中占的比例为91.4%,鳞癌HPV16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癌,而腺癌HPV18检出率明显高于鳞癌(P<0.05),HPV总感染率及HPV6阳性率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HPV感染与我国宫颈癌高发区新疆维族妇女宫颈癌发病有密切关系,其中,HPV16感染在新疆和田地区维族妇女宫颈癌发病中起主要作用,HPV感染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无关.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穿孔素/颗粒酶B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初探

    作者:杨中华;舒德芬;左永太

    目的 探讨穿孔素/颗粒酶B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MGB探针技术,建立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40例PBC患者和40例正常人PBMC穿孔素和颗粒酶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及血浆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浓度,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PBC患者PBMC穿孔素mRNA的相对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的1.15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颗粒酶B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2.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C患者血浆GGT、ALP浓度升高,且与颗粒酶B基因表达的△Ct值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 颗粒酶B的异常表达与PBC的发病密切相关,且与血浆GGT、ALP浓度具有相关性,提示穿孔素和颗粒酶B(尤其是颗粒酶B)在PBC的发病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 血清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比值及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关系的探讨

    作者:潘莉娜;周从容;黄永利;吕晶;罗希

    目的 探讨血清黄体生成素(LH)与卵泡刺激素(FSH)比值在多囊卵巢(PCOM)患者中的参考价值;探讨雄激素受体(AR)基因rs6152G/A多态性与PCOM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6—1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PCOM患者共57例,无PCOM的不孕患者34例,记录患者B超下双侧卵泡数目及基础性激素值,并提取全血DNA,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扩增AR基因含rs6152基因位点的片段并测序.结果 (1)PCOM组较对照组患者年龄偏小、窦卵泡数(AFC)明显增多,睾酮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LH/FSH比值进行分组比较,当LH/FSH≥1时,睾酮值和AFC数较LH/FSH<1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随着LH/FSH比值的增高,携带易患高雄激素血症(HA)AR基因rs6152A基因型的患者人数增加,但相关趋势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LH/FSH≥1 是 PCOM 患者提前干预的重要指标,可能会减少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发生.(2)携带 AR 基因 rs6152A 基因型的患者易出现 PCOM.

  • 输血传播病毒婴儿感染途径的观察

    作者:陈慧;裴发光;王玉兰;庄立琳;魏少良

    [目的]通过观察产妇和所产婴儿在分娩及母乳喂养6个月后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情况,探讨婴儿TIV感染途径.[方法]选择定期复查坚持母乳喂养的产妇及婴儿进行血清TTV检查.[结果]63例中在分娩时母亲血清TTV阳性者20例,乳汁阳性率为50%(10/20),脐血均为阴性;产后6个月时,母血阳性率为30%(6/20),母乳阳性率为90%(18/20),婴儿血清TTV阳性率20%(4/20);分娩时母亲血清TTV阴性者,其乳汁、脐血也均为阴性,但6个月复查时,母血阳性率为13.95%(5/43),母乳阳性率为9.30%(4/43),婴儿血清阳性率为11.63(5/43),与母亲TTV阳性组婴儿血清TTV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孕产妇血清TTV阳性率较正常人群高,乳汁及血清之间的TTV感染并无严格的对应关系.乳腺可能是TTV病毒的另一存在部位,母乳可能是母-儿间TTV的重要传播途径.

  • 性病门诊836例患者单纯疱疹Ⅰ,Ⅱ型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赵东岩;邓德耀;李亚红

    目的 探讨性病专科门诊患者中HSV-Ⅰ,Ⅱ型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在典型和非典型生殖器疱疹(GH)患者中的分布.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Q-PCB)对836例性病专科门诊患者进行HSV-Ⅰ,Ⅱ型DNA的检测.结果 836例患者中,HSV-Ⅰ型感染38例(4.54%),男性阳性率5.20%,女性为3.36%,二者差异无显著性;HSV-Ⅱ型感染380例(45.45%),男性阳性率39.96%,女性为55.37%,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有典型GH或高度可疑GH症状者369例,HSV感染者218例;无明显GH症状者467例,HSV感染者198例,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SV在本地区具有较高感染率,以HSV-Ⅱ型为主.在非典型GH患者中,HSV的检出率较高,须引起临床注意.

  • 深Ⅱ度烧伤早期及愈后增生性瘢痕组织中p16基因表达的甲基化调控

    作者:姚庆君;陈璧;胡大海;徐明达;董茂龙;王树森

    目的: 了解深Ⅱ度烧伤愈合早期及愈合后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基因组中抑癌基因p16甲基化程度.方法: 深Ⅱ度烧伤临床标本取材在烧伤后17,30,44 d及愈后4,8,18,32 mo增生性瘢痕组织,每组5例,用DNA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 PCR)动态观察基因组中p16基因甲基化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织相比,p16基因甲基化水平在深Ⅱ度烧伤愈合前17,30 d 组织中显著增高;在愈后4 mo增生性瘢痕组织中,p16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在8 mo以后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逐渐增高,瘢痕增生时间越长,甲基化程度越高.结论: p16基因在烧伤愈合早期高甲基化可能与促进愈合有关,在4 mo增生瘢痕中低甲基化可能对快速的瘢痕增生有抑制作用,8 mo以后逐渐增高的甲基化水平可能是瘢痕继续增生的重要原因.

44 条记录 2/3 页 «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