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性小肠肿瘤致消化道出血16例诊治分析
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生率低,仅为全身各种肿瘤的0.2%,占消化道肿瘤的1%~4%[1],同时由于其无特有的临床症状,早期诊断较难,在出现并发症前易被忽略.我院1996-2002年间共收治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小肠肿瘤16例,现报告如下.
-
原发性小肠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研究
目的:从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及病理学三方面对原发性小肠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且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小肠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辅助检查资料及病理诊断资料,并行随访.结果:消化道出血、眩晕及腹痛为前三位的临床诊断,腹部CT,PET-CT及MRI在辅助检查的阳性率中表现卓越,病理诊断中低度恶性风险比例高.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原发性小肠胃肠道间质瘤这种发病率不高的肿瘤诊断,需要仔细观察临床症状,选择腹部CT,MRI等优势辅助检查手段并结合病理诊断选行随访.
-
原发性小肠肿瘤67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提高诊断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5年中67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性小肠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74.5%)、消化道出血(40.3%)、腹部包块(34.3%)、肠梗阻(25.4%),十二指肠肿瘤以恶性为主(16/17),主要为腺癌(13/17),平滑肌瘤多见于空肠(10/12),而淋巴瘤则常发生于末端回肠(5/7),作者认为:本病少见,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只有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重视其临床特点,尽早合理选择检查方法,以提高诊断率,本组病例以X线钡餐、内镜、选择性血管造影及CT等中的一种方法检查,其阳性率均较低,如能采取多种检查方法,可望提高诊断率.
-
6例原发性小肠肿瘤合并HIV阳性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合并HIV的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上蔡县外科经手术治疗6例小肠肿瘤合并HIV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小肠肿瘤患者因狭窄、穿孔、肠梗阻、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腹痛,分别行肠切除吻合、回肠造瘘手术.针对HIV阳性,免疫指数CD4>200的4例患者行肠切除吻合术,2例CD4<200的患者行肠造瘘术.随访6个月到3年,效果满意.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合并HIV阳性出现肠梗阻、消化道出血、肠穿孔、腹痛等并发症时宜行手术治疗,肠切除吻合术是较理想的术式.
-
空回肠间质瘤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研究
目的探讨空回肠间质瘤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我经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13例空回肠间质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头晕、乏力、黑便,发病至确诊时间2月~7年.术前选择性血管造影发现小肠出血2例、核素扫描发现小肠出血1例.剖腹探查确诊7例,腹腔镜探查确诊4例, 因其他疾病腹腔镜探查确诊1例,术前确诊仅1例.随访2月~9年,除1例患者死于其它疾患外,余12例患者均健在,未发现空回肠间质瘤复发.结论空回肠间质瘤预后甚好,但本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有效的诊断手段,易致长期延误诊治;对长期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及早行剖腹探查或腹腔镜探查是避免空回肠间质瘤长期延误诊治、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
小肠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小肠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通过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方法 对1例小肠原发性鳞状细胞癌进行观察,探讨其发病机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发生于近端回肠的鳞状细胞癌,其病理组织学特征与发生于其他部位(宫颈、食道、皮肤)的鳞状细胞癌相同,并可找到鳞状细胞癌与正常小肠黏膜腺上皮之间的移行过渡区.免疫组化:肿瘤细胞34βE12、AE1/AE3、CK5/6和p63((卅)),CK20、NSE、Syn和CgA(-).结论 原发于小肠的鳞状细胞癌非常罕见,需与继发性鳞癌、腺鳞癌、类癌及其他神经内分泌癌等相鉴别,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腺上皮细胞鳞化进而继发性恶变有关.
-
原发性小肠肿瘤12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小肠肿瘤缺乏特征性症状,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误诊率高.现对我处1990~2005年收办大病统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小肠原发性肿瘤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
小肠肿瘤螺旋CT及数字化消化道造影的影像学表现
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诊断较困难[1].随着现代影像学的发展,对小肠肿瘤的诊断率有了明显提高,还可以进行定性诊断.
-
以肠梗阻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小肠肿瘤4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特殊表现形式-肠梗阻,预防误珍.方法:自1998年以来,我院收治肠梗阻30例,其中确诊小肠肿瘤4例,主要表现为反复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本文作者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结果:原发性小肠中瘤临床上可表现为腹痛、腹块、消化道出血及肠梗且,多以小肠出血为首发症状,此4例首先表现为不完全肠梗阻.结论:肠梗阻反复发作未能明确病因时,应考虑到小肠肿瘤.
-
小肠恶性肿瘤的多层螺旋 CT 诊断与外科治疗18例分析
小肠肿瘤是一组生长在小肠壁或近小肠壁系膜的肿瘤,可起源于肠黏膜上皮、肠平滑肌、淋巴组织等。因为早期无症状或临床症状不明显,缺少早期体征,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多层螺旋CT(multr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在判断小肠肿瘤的起源、形态、周围脏器的关系以及肿瘤转移方面有独到之处,并且为确定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本文分析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近5年来有完整MSCT和病理诊断的原发性小肠肿瘤18例,分析小肠肿瘤的MSCT特点以及外科治疗方式。
-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1985-2003年,我院对31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现将其总结报告如下.
-
原发性小肠肿瘤误诊为妇科肿瘤21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生率低,仅占消化道肿瘤的5%,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2%[1].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和规律性,诊断困难,误诊率高.现将误诊为妇科肿瘤收治于我院妇科病房就诊的21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病例分析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990年1月至2009年6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原发性小肠肿瘤女性患者共47例,其中恶性39例,良性8例.误诊为妇科肿瘤而收治于妇科病房者21例,恶性病例18例,良性病例3例.发病年龄36~79岁,中位年龄49岁.
-
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治方法,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地区两家二级医院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的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及治疗.结果 共23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8例,腹部包块4例,肠梗阻3例,慢性腹痛6例,肠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2例.术前均行胶囊内镜检查,胶囊内镜发现10例,诊断率43.5%,包括CT诊断6例;余13例手术探查确诊.全组均行手术治疗,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14例.随访6个月至10年,良性肿瘤9例全部存活;恶性肿瘤死亡8例,存活6例.结论 胶囊内镜有助于发现小肠肿瘤.腹腔镜探查或剖腹探查结合术中内镜检查可提高其早期诊断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原发性小肠肿瘤18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小肠肿瘤较少见,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早期诊断常有困难.我院1997~2002年收治小肠肿瘤18例,现报告如下.
-
关键词:
-
37例原发性小肠肿瘤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和早期诊断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o07年1月本院收治的37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肠肿瘤发病部位以回肠22例(59.5%)常见,其次是空肠12例(32.4%),十二指肠3例(8.1%).其中小肠良性肿瘤为回肠3例(33.3%),空肠6例(66.7%);而小肠恶性肿瘤为回肠19例(67.9%),空肠6例(21.4%),十二指肠3例(10. 7%).结论 原发性小肠肿瘤早期诊断困难,各种不同的辅助检查综合运用,有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
腹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在原发性小肠肿瘤治疗中的优势及安全性探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在原发性小肠肿瘤治疗中的优势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96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住院费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0%,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在原发性小肠肿瘤治疗中的优势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40例报告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确诊13例,其余均误诊,误诊率达67.5%(27/40).40例均手术治疗,10例良性肿瘤均行肿瘤及局部肠管切除,恶性肿瘤行根治性切除24例,姑息性切除3例,捷径手术3例.术后近期死亡1例,余均出院.结论 原发性小肠肿瘤少见,容易误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上消化道内镜检查、X线钡餐检查、超声及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
-
原发性小肠肿瘤误诊阑尾炎11例分析
我院自1990年1月~2001年12月共有11例原发性小肠肿瘤误诊为阑尾炎,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误诊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51岁.1.2 临床表现全组均有右下腹痛或转移性右下腹痛,均有右下腹固定点压痛,其中3例有右下腹肌紧张及轻度反跳痛,有2例右下腹可以触及包块,有2例发热.其中有4例贫血,有5例近期体质量下降.
-
原发性小肠肿瘤21例诊治体会
1990~2005年我院对21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病人实施了手术治疗,现将其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均为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其中,男性8例,女性13例.年龄16~61岁,平均44.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