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的眼部护理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的护理方案.方法 观察和治疗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患者9例,总结分析其护理方案.结果 9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经治疗后视网膜病变控制;1例患者发生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1例患者因全身严重并发症死亡.结论 对于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的护理,除常规的眼科护理,全身疾病护理外,心理护理尤为重要,需要我们予以充分的重视.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护理 -
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V感染者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出现以前,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诊断属于AIDS终末期事件,通常发生在CD4+T淋巴细胞<50/μl的HIV感染者中,诊断后的中位存活时间为6周~6个月.HAART的出现显著降低了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发病率及AIDS患者病死率.但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常规筛查,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发病率通常被低估,且普遍缺乏相关数据及管理策略.本文对近10年国内外免疫缺陷患者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研究及发表数据进行回顾,提出应尽早开始HAART,并加强对严重免疫缺陷患者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进行筛查和早期诊断治疗的公共卫生策略.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高效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
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的眼部病变
目的 探讨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RIS)患者的眼部病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1997年4月至2012年12月经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确诊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37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眼部检查,包括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散瞳眼底检查及彩色眼底照相.全身检查包括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RRT)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载量检测.结果 372例患者中并发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33例(53只眼),其中10例(16只眼)在接受HARRT后出现了眼IRIS,男性9人,女性1人,年龄24 ~57岁,平均(39.0±10.6)岁.HARRT治疗的时间为2周至2年,平均5.3个月.16只眼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其中2只眼出现眼前黑影飘动.初诊视力:眼前光感者2只眼,眼前手动至0.05者5只眼,0.1~0.5者6只眼,0.6~1.0者3只眼.8只眼出现活动性虹膜睫状体炎,5只眼陈旧性虹膜睫状体炎,5只眼晶状体混浊,9只眼出现玻璃体炎,1只眼视乳头苍白,2只眼视乳头水肿,4只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 IRIS患者眼部表现呈多样性,应提高对其病变特点的认识.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眼部病变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眼部表现.方法 回顾性研究.观察40例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眼部病变特点,其中男性32例,女性8例,男女比例4∶1,年龄11~67岁,平均年龄(38±12)岁,对所有患者均行视力、眼球运动、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散瞳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及眼底彩色照相.所有患者进行CD4+T淋巴细胞的检测,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18例患者随访2周至4年5个月,4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18例患者至外地后失访.结果 3例患者出现双眼复视,为双眼或单眼外展神经麻痹.视乳头水肿共19例(37只眼),1人单眼发病,其中伴视乳头周围出血者为12例(24只眼),不伴出血者为7例(13只眼);出现视神经萎缩者为6例(12只眼),脉络膜病灶为2例(4只眼),眼底正常或仅伴有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者为14例(27只眼).结论 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可伴随多种眼部并发症,其中常见的为视乳头水肿.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8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CMVR)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就诊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80例(118只眼)CMVR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治资料,分析其与细胞免疫的关系、CMVR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间CMVR发病率两两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80例(118只眼)AIDS患者中,男性71例,女性9例,年龄18~ 60岁,平均年龄(38±10)岁.本组病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组患者的患病率与计数低于100个/μl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567、32.469,P=0.00、0.00).发生CMVR时80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0~141个/μl,65例低于50个/μl.8例(10.0%) AIDS以CMVR为首发临床表现.20例(25.0%) 26只眼经眼科常规检查发现视网膜病变.首诊时34只眼(54.2%)的视力低于0.3,其中74只眼(62.5%)因后极部视网膜坏死引起.51只眼治疗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48只眼于出现症状3个月内接受治疗;35只眼治疗后视力下降或无改善,其中15只眼出现症状3个月后接受治疗.CD4+T淋巴细胞达150个/μl并持续3个月时停止抗CMV治疗.86.9%眼治愈,15只眼视网膜脱离,14只眼免疫重建葡萄膜炎,24只眼并发性白内障,6只眼视神经萎缩.治疗后34只眼视力低于0.05,其中24只眼由视网膜脱离、并发性白内障、视神经萎缩等CMVR并发症引起.结论 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是CMVR危险因素.高效抗病毒治疗及抗CMV治疗可使CMVR达临床治愈.应对AIDS患者,尤其是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100个/μl的患者进行常规眼科检查.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CD4淋巴细胞计数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眼部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眼部病变特点、临床症状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110例(220只眼)HIV感染和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视力、眼前节、眼底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其中2例(4只眼)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患者施行了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药治疗.患者年龄、HIV感染时间与HIV视网膜病变及CMV性视网膜炎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性别与HIV视网膜病变及CMV性视网膜炎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 ChiSquare分析法,正常眼底组、HIV视网膜病变组、CMV性视网膜炎组间CD_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结果 患者初诊视力为无光感者5只眼,光感至0.04者10只眼,0.05~0.2者14只眼,0.3~0.7者62只眼,0.8及以上者129只眼.110例(220只眼)HIV感染和AIDS患者中,有25只眼角膜后有灰白色细小或色素性沉着物.22只眼房水闪光(+)或(++).4只眼虹膜后粘连.28只眼晶状体混浊.34只眼确诊为HIV视网膜病变,眼底表现为棉絮斑、视网膜出血及微血管瘤.32只眼确诊为AIDS合并CMV性视网膜炎,26只眼的眼底表现为沿血管分布的浓厚黄白色病损区,其上片状出血,边缘有不规则黄白色颗粒.3只眼为眼底病变晚期,表现为视网膜萎缩、视网膜血管硬化和狭窄、视神经萎缩.3只眼合并视网膜脱离.正常眼底的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CD_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100.0个/mm~3,HIV视网膜病变患者CD_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41.0个/mm~3,CMV性视网膜炎患者CD_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18.0个/mm~3.CD_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正常眼底组与HIV视网膜病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48,P=0.028);正常眼底组与CMV性视网膜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696,P=0.000);HIV视网膜病变组与CMV性视网膜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60,P=0.027).2例(4只眼)CMV性视网膜炎患者行更昔洛韦(400 μg)玻璃体腔注药后,视力提高,眼底病变明显消退.结论 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是HIV感染及AIDS常见的眼部并发症,CMV性视网膜炎是AIDS晚期严重的眼部并发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重建患者的免疫功能,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药可有效治疗CMV性视网膜炎并挽救患者视力.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感染 视网膜疾病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更昔洛韦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并发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性视网膜炎的眼底表现特点、全身症状及治疗预后.方法观察8例(15只眼)AIDS并发CMV性视网膜炎的临床表现,分析其眼底、视力、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并对其中2例(4只眼)行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药治疗.随访时间2~3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初诊视力≤0.2者10只眼(66.7%),其中无光感者2只眼,眼前光感者2只眼,0.04~0.20者6只眼;0.8和0.9者各1只眼(13.3%);≥1.0者3只眼(20.0%).12只眼的眼底表现为视网膜血管炎特点,呈沿血管分布的浓厚黄白色病损,其上有片状出血,边缘为不规则的黄白色颗粒,可形象描述为"奶酪加番茄酱样视网膜炎";玻璃体透明或反应轻微.2只眼的眼底呈晚期表现,视网膜萎缩呈灰色,视网膜血管硬化、狭窄,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可透见脉络膜血管及视神经萎缩.1只眼视网膜脱离.8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0~36个/mm3之间,平均(15.0±12.9)个/mm3.4只眼玻璃体注药后视力均显著提高.眼底病变明显消退,出血吸收.结论 CMV性视网膜炎是AIDS常见、严重的眼部并发症.眼底表现特点为进行性、坏死性视网膜炎伴出血,同时合并有视网膜血管炎.但玻璃体反应无或轻微.对原因不明的黄白色病损、视网膜出血及视网膜血管炎应行血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抗体检测.反之,HIV阳性者应常规进行眼底检查.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视神经萎缩 -
眼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
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IRI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在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机体处于免疫功能恢复时期出现的一类疾病.临床表现为已有疾病恶化或出现新发疾病,甚至引起死亡.眼IRIS是AIDS患者在接受HAART后全身免疫功能重建,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时出现的一系列眼部炎症反应,多由于感染巨细胞病毒(CMV)所致,表现为合并CMV视网膜炎.随着近年来HAART的广泛应用,临床中IRIS患者出现逐渐增多,由于所致病原菌不同,IRIS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本文着重从眼IRIS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诊断与治疗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眼部病变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目的 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眼部病变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房水、泪液病毒学检测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223例HIV/AIDS患者的眼部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其中男性157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39.2±9.7)岁(8.0 ~ 78.0岁).对所有患者的感染方式、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3例HIV/AIDS患者中,有眼部并发症者99例(44.4%),共156只眼,其中并发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视网膜炎64只眼(40例),HIV视网膜病变54只眼(35例),HIV/梅毒双重感染合并眼底病变20只眼(13例),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mmune reconstitutioninflammatory syndrome,IRIS) 16只眼(10例),慢性泪腺炎2只眼(1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50/mm3的HIV/AIDS患者泪液分泌低于正常人(P =0.008).在行高效抗逆转录酶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有效且血浆HIV检测为阴性的16例HIV/AIDS患者的泪液中发现HIV-1病毒,中位病毒载量为2291 (519,6667)拷贝/ml.结论 在HIV/AIDS患者眼部病变中,CMV视网膜炎是AIDS晚期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早期发现和及时给予全身及眼部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视力预后.患者血液HIV检测阴性时,房水和泪液HIV仍持续阳性,提示防止HIV病毒播散,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
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通过1例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CMVR)转归及文献复习,认识CMVR.方法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在使用大量多种免疫抑制剂之后出现严重全身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眼底检查有沿血管分布的出血及大量渗出,抗CMV治疗后好转.结论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血、尿CMV检测持续阳性合并眼部症状及典型眼底改变可诊断CMVR.
-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误诊一例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CMVR)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CMVR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为19岁学生,因突发左眼视力下降15 d入院.当地医院诊断为“视盘水肿”予相关治疗无效,视力损害加重入我院.眼底检查视盘区及后极部隆起,视网膜静脉周围金黄色或白色鞘膜形成,后极部奶酪加番茄酱样改变;HIV抗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蛋白印迹确认试验、巨细胞病毒(CMV)-IgG及CMV-IgM均(+).确诊左眼CMVR,AIDS.患者转入相关医院行进一步治疗,后失访.结论 临床医生应提高对CMVR的认识,遇及眼底出现典型“奶酪加番茄酱样视网膜炎”改变患者,要考虑到AIDS并发CMVR,进一步行HIV相关检查,以防止误诊、误治.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诊治
目的 探讨AIDS患者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 观察21例(31眼)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临床表现,随访2~18个月,对其临床特征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眼视网膜病变为早期后极部血管旁白色棉絮斑伴出血;22眼为沿血管分布的视网膜大片黄白色病损及颗粒伴出血,晚期血管狭窄、闭塞.7眼并发视神经乳头水肿.本组患者CD4+ T细胞计数平均为(27.05±28.15)/μL,经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19例CMV阳性.更昔洛韦治疗有效,6例(8眼)治愈,8例(12眼)好转,31眼的治愈、好转率为64.5%(20/31),7例(11眼)无好转,其中6例患者随访期间死于各种机会感染.结论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眼部病变特征为早期后极部血管旁白色棉絮斑伴出血,进展期为沿血管分布的视网膜大片黄白色病损和灰白颗粒伴出血.CD4+ T细胞计数<50/μL是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发病的危险因素.
-
常见眼内病毒感染性病变
眼内病毒感染多由疱疹病毒家族导致.在免疫功能正常者中,以病毒性前葡萄膜炎与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较为常见.对免疫功能低下者,有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及进行性外层视网膜坏死,两者均发生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后期.其他非AIDS患者,如白血病、器官移植、恶性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亦可发生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本文结合文献分别对上述眼内病毒感染性疾病进行叙述.
-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诊治进展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是免疫功能障碍者的一种常见致盲性眼病.CMVR是艾滋病患者晚期常见的眼部机会性感染,多见于外周血CD4+T细胞数<50个/mm3的患者;也可发生于其他非艾滋病患者,如白血病、器官移植者、恶性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此文分别对CMVR的易感人群特征、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
系统性红斑狼疮眼底病变的特征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眼底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02-2013年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36例(57眼)经免疫内科确诊为SLE患者的眼底病变情况.其中男4例,女32例;年龄14~71岁,平均(32.6±11.5)岁.常规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前节、散瞳查眼底、眼底照像及FFA.结果 57眼中视网膜血管炎24眼;毛细血管前小动脉闭塞18眼;视网膜大血管阻塞17眼,其中视网膜动脉阻塞10眼,视网膜静脉不全阻塞5眼,视网膜动静脉阻塞2眼;视神经病变6眼,其中视神经乳头炎1眼,球后视神经炎4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眼;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3眼.结论 SLE的眼底病变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血管炎、毛细血管前小动脉闭塞及视网膜大血管阻塞.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视功能的变化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视网膜炎的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前后视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11例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并且第1次发生CMV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给予膦甲酸钠和更昔洛韦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通过多焦视网膜电图对每例患者的视功能进行评估,以未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正常人眼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患眼视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CMV视网膜炎患者mfERG一阶反应中心区域N1-P1的振幅密度,治疗前为(36.98±17.93) nV·deg-2,治疗1个月后为(41.33±16.78)nV·deg-2,治疗3个月后为(36.12±15.46) nV·deg-2,正常对照组为(76.99±11.27) nV·deg-2.患眼发病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1~4环区域mfERG的一阶反应N1-P1的振幅密度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患眼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1~6环区域mfERG的一阶反应N1波和P1波的潜时,以及N1-P1的振幅密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没有明显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CMV视网膜炎的患者在经过积极地抗病毒治疗后,视力虽然能够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恢复,但视网膜外层仍然受到不可逆的损伤,视网膜的功能显著降低.
-
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71例眼底病变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眼底表现特征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就诊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眼科的71例(110眼)CMVR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其眼底表现特征及发病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结果 32眼视网膜病变为早期后极部棉绒斑伴或不伴出血;39眼为大片状黄白色视网膜病变及周边颗粒状病变伴片状视网膜出血;17眼为沿血管走形分布的楔状、弓形黄白色视网膜病变伴出血;11眼为视乳头充血水肿伴视网膜病变及出血;7眼为晚期视网膜坏死,萎缩,瘢痕形成,血管硬化、闭塞.发病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144个/mm3,59例<50个/mm3.70例CMVR患者CMV-DNA(+).结论 CMVR早期眼底病变特征为后极部棉绒斑伴或不伴出血;进展期主要特征为大片黄白色视网膜病变及周边颗粒状病变伴片状出血,沿血管走形分布的楔状、弓形视网膜病变伴出血,视乳头充血水肿伴视网膜病变及出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mm3是CMVR发病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D4+T淋巴细胞 -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报道2例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视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详细分析肾移植后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病例的临床情况。结果:1例早发现,给予及时治疗,疗效满意;另1例因发现较晚,治疗不及时,治疗效果差。结论:某些药物如OKT3/ATG/ALG,或激素、硫唑嘌呤会增加CMV视网膜炎发病机会,更昔洛韦治疗有效。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对CMV视网膜炎的治愈有意义。
-
膦甲酸钠与更昔洛韦比较治疗艾滋病相关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膦甲酸钠与更昔洛韦治疗艾滋病相关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电子检索PubMed(1966~2005.12)、Embase(1974~2005.12)、Cochrane图书馆(2005第4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05.12)、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1994~2005.12)、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5.12)、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2005.12).纳入比较膦甲酸钠和更昔洛韦治疗艾滋病相关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对研究人群、干预措施与结果的详细资料独立地进行分析评价.对于同质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篇文献,其中3篇的研究对象虽来自同一研究人群,但采用了不同结局指标,故仍按3篇文献纳入,只是不合并相同指标在同一时间点的结果.Meta分析结果表明,膦甲酸钠在减少死亡人数[RR=0.84,95%CI(0.70,1.00),P=0.05]和降低男性生殖器溃疡发生率[RR=1.29,95%CI(0.60,2.82),P=0.002]方面优于更昔洛韦;但在减轻眼部症状、延缓复发及其他副作用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系统评价提示,膦甲酸钠在降低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患者死亡率及男性生殖器溃疡发生率方面比更昔洛韦可能更有效.但纳入研究数较少,证据强度有限,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证实.
-
以眼部表现首诊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二例
人感染免疫缺陷病毒(HIV)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中有30%~40%出现眼部并发症,2%的患者以眼部为首发病变[1,2].然而,大多数眼科医师对其眼部表现的临床诊治经验还不多.我们报告以眼部表现首诊的AIDS病并发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分别被误诊为Behcet病及视网膜血管炎的患者各1例,并探讨HIV感染与AIDS并发CMV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