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镜像疗法及其在疼痛管理和肢体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东雨;梁靖;潘丽娟;安力彬

    镜像疗法( mirror therapy)又称镜像视觉反馈疗法( mirror visual feedback therapy),是治疗师使用镜子或镜盒协助治疗患者的方法,具有操作方便、简单易行、通过培训即可掌握等特点,多用于疼痛症状的管理和单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 随着延续护理在我国的不断开展,护士在患者疼痛管理和肢体康复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掌握镜像疗法相关知识对提高护士的延续护理能力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拟对镜像疗法及其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引起护理人员的关注并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 镜像疗法对急性期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效果

    作者:龙耀斌;张红敏

    目的:探讨镜像治疗在急性期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吞咽康复和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镜像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电视透视吞咽评估进行评定,观察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口期传递时间、吞咽反应时间、咽期传递时间、喉关闭期较对照组改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镜像治疗能进一步改善急性期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误吸风险。

  • 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英伦;白玉龙

    镜像疗法先用于幻肢痛的治疗,后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周围神经损伤等.镜像疗法的机制包括镜像神经元系统,视觉反馈-运动观察,运动通路易化以及经胼胝体连接、抑制通路等.大多数研究认为脑卒中患者患肢对侧的肢体(健侧)运动引起运动同侧大脑半球皮质激活,锥体束传导特性改变,进而影响受支配肌肉的运动和功能恢复,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缺陷、加强运动功能(如手指运动、腕屈伸活动).

  • 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庄金阳;贾杰

    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转移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综述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现状.

  • 镜像疗法结合感觉再教育训练对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术后复合感觉的效果

    作者:傅育红;莫兰;李月玲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结合感觉再教育训练对第二足趾再造拇指术后感觉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行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术后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n=20)和训练组(n=20)。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和康复训练,训练组增加镜像疗法和感觉再教育训练。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9.3个月,测量移植趾腹两点辨别觉(2-PD)。结果训练组移植趾腹2-PD为(7.15±1.15) mm,显著低于对照组(10.23±2.23) mm (t=5.4898, P<0.001)。结论镜像疗法结合感觉再教育训练可有效地改善移植足趾再造手指指腹感觉功能。

  • 镜像疗法改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的Meta分析

    作者:白钟飞;张子未;王惠芳;陆佳妮

    目的:系统回顾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方法在Medline、PubMed、CI-NAHL、OT seeker、PEDro、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系统检索2006年1月~2016年5月研究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疗效的研究,纳入随机对照研究,排除不以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主要结局指标的研究。进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随机对照研究。相比对照治疗,镜像疗法可提高患侧上肢Fugl-Meyer评分(SMD=0.81,95%CI=0.43~1.20, P<0.001, I2=64%),在剔除仅纳入严重偏瘫的2篇文献后,效应提高(SMD=0.96,95%CI=0.59~1.34, P<0.001, I2=51%),且不同镜像疗法亚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4)。镜像疗法也可提高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动作研究量表评分(SMD=0.33,95%CI=0.01~0.64, P=0.040, I2=0)、组块测试评分(SMD=0.70,95%CI=0.03~1.37, P=0.040, I2=62%),还可提高患侧上肢Brunstrom分级(SMD=1.56,95%CI=1.07~2.06, P<0.001, I2=41%);可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SMD=0.93,95%CI=0.62~1.24, P<0.001, I2=0)。尚无证据表明镜像疗法可改善患侧上肢肌张力(SMD=-0.22,95%CI=-0.73~0.28, P=0.890, I2=0)。结论镜像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镜像疗法对乳腺癌术后持续性疼痛的效果

    作者:谢娜;阮祥梅;陈旦;王鹤玮;贾杰

    目的 观察镜像疗法对乳腺癌术后持续性疼痛(PPBCS)的效果.方法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本院门诊62例PPB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镜像组(n=31).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镜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镜像训练30 min,每周5次,共4周.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12周,采用数字分级量表(NRS)评定疼痛严重程度,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LQ-C30)评定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8周和12周,镜像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F>5.907,P<0.05).治疗后12周,EORTC QLQ-C30总健康状况评分镜像组高于对照组(t=2.128,P<0.05).结论 镜像疗法能缓解PPBCS,并可能对生活质量有改善.

  • 基于镜像疗法的康复护理方案对断指再植患者手部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莫兰;郭玲;傅育红;王骏;杨维翔;俞君;李惠玲

    目的:探讨基于镜像疗法的康复护理方案对断指再植患者手部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1名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n=31)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镜像治疗.评价患者断指的感觉功能和手功能的主观状态.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再植指感觉功能恢复情况,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再植指两点辨别觉平均距离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出院3个月,试验组MHQ总分、手部总体功能、日常活动情况、工作情况、外观及满意情况5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疼痛维度的得分较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基于镜像疗法的康复护理方案便于临床应用,有利于改善断指再植患者手感觉功能的康复,有利于提高断指再植患者的手部功能主观满意度.

  • 任务导向训练配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作用

    作者:李雅薇;周天伦

    目的 探讨任务导向训练配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任务导向训练与镜像疗法,对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分级)、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FTHUE-HK分级、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BI评分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任务导向训练配合镜像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运动想象对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

    作者:朱琳;贾晓红;刘霖;王世云;杨胜荣;宋为群

    目的 观察运动想象训练(镜像疗法)对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远端运动功能、痉挛和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将35例卒中12个月以内的偏瘫患者,按照入院病例号单双的顺序,分为运动想象训练组(20例)和对照组(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传统的物理疗法、理疗、作业疗法,2~5 h/d,5 d/周. 运动想象训练组辅助镜像疗法,对照组辅助无镜像疗法的训练(完全避开视觉的训练),训练时间均为30 min/次,2次/d,持续4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时进行Brunnstrom偏瘫恢复六阶段手运动功能评定、痉挛评定(MAS)和功能独立评定(FIM)中自我照顾的评分.两组在治疗后4周和第1、3、6个月,评价Brunnstrom、MAS和FIM评分改变.对出院后继续自我练习3个月的2例患者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和表面肌电图检查. 结果 ①治疗后4周,运动想象组 Brunnstorm、FIM评分分别增加0.6±0.5和3.8±1.9,对照组分别增加0.1±0.6和1.5±2.6;两组Brunnstorm增加值比较,t=2.69,P<0.05;两组FIM增加值比较,t=3.03,P<0.01.在痉挛方面,MAS评分运动想象训练组和对照组分别减少0.2±0.4和0.1±0.3.运动想象组治疗后M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②运动想象训练组在治疗后1、3、6个月,Brunnstrom和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③表面肌电图检查显示,当进行腕背伸运动时,桡侧腕伸肌群活动比尺侧腕屈肌群活动明显.④头部功能磁共振成像显示,运动想象训练组患者在患侧第一运动区和辅助运动区,均有高信号显示. 结论 运动想象训练对提高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恢复和降低手致残率的疗效显著,但对缓解痉挛的作用不明显.

  • 镜像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新芳;肖桂荣;朱仁洋

    目前,脑梗死已成为中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社会、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在其急性期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本文作者分别采用传统康复加针灸治疗与联合镜像运动加针灸疗法两种方法组合来治疗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对比观察其早期康复效果,以评价镜像运动疗法的疗效。

  • 作者:

    关键词:
  • 生物反馈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作者:徐冬梅;冯珍

    目的 评价生物反馈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0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5例.其中对照组应用神经内科药物及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应用生物反馈结合镜像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三角肌、肱三头肌、前臂伸肌群的iE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反馈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镜像疗法结合穴位埋线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张锡萍;彭辰;谢建平;沈方伦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后运用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2016年1—12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2例,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穴位埋线结合镜像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量表(FMA)、简易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STEF)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MA、STE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镜像疗法结合穴位埋线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 镜像治疗截肢后幻肢痛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王杨;王季;何爱群

    目的:探讨镜像治疗截肢后幻肢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截肢后幻肢痛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镜像治疗,对照组未给予任何截肢后幻肢痛的治疗.采用作为McGill疼痛问卷(SF-MPQ)、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两组治疗情况,观察两组基线期、治疗后的幻肢痛发生频率,并统计分析.结果:基线期,两组PRI、VAS、PPI、PSQI、HAMA得分及幻肢痛发生频率基本相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RI、VAS、PPI、PSQI、HAMA得分及幻肢痛发生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疗法治疗截肢后幻肢痛,可改善疼痛状况、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 镜像疗法在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及有效性研究

    作者:邹贵娣;谭卉虹;陈小凯

    目的 探讨镜像疗法在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应用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我科2015年9月~2017年3月80例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分组.常规康复组用现有的康复方法,镜像疗法组在常规康复组基础上给予镜像疗法治疗.比较两组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各项生存质量指标;干预前后患者上肢运动研究测试总分、FMA运动评价、改良BI指数.结果 镜像疗法组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康复组(P<0.05);干预前两组各项生存质量指标相近(P>0.05);干预后镜像疗法组各项生存质量指标优于常规康复组(P<0.05).干预前两组上肢运动研究测试总分、FMA运动评价、改良BI指数相近(P>0.05);干预后镜像疗法组上肢运动研究测试总分、FMA运动评价、改良BI指数优于常规康复组(P<0.05).结论 镜像疗法在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应用及有效性高,可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使其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 镜像疗法对预防脑卒中患者上肢关节挛缩、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分析

    作者:樊蕴辉;李立群;刘晨;解宝泉;张占波;董静;薛新宏;吴庆文

    ①目的观察镜像疗法对预防脑卒中患者上肢关节挛缩、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②方法选取脑卒中致偏瘫患者6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均按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案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开始进行镜像疗法及常规康复治疗。两组患者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the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评估患者的挛缩程度,BI(Barthel Index)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疗效。③结果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M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④结论镜像疗法能部分预防脑卒中患者上肢关节挛缩和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 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陈秀秀;吴庆文;郭子梦

    ① 目的 观察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② 方法 将62例脑卒中患者按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镜像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镜像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健侧下肢的镜像疗法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FMA)下肢部分评估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定步行能力.③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FMA下肢部分评分和FAC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镜像组患者治疗前后FMA下肢部分评分 、FAC评分提高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 结论 镜像疗法能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恢复.

  • 镜像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平衡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海燕;赵志军;蒋苹;杨红霞

    目的 探讨镜像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3年5月-2015年2月住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8例,按照康复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采用镜像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两组共坚持治疗8周.治疗前、治疗4周、8周后分别评定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TG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l-Meyer平衡量表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同时对比两组生活质量状况,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以及病例脱落现象.结果 治疗4周和8周后,两组TGA、FAC、Fugl-Meyer平衡量表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P<0.01);治疗8周后,两组上述指标高于治疗4周后(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无病例脱落现象,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镜像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确切,有利于恢复平衡功能,提高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 脑卒中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王宁;杨信才;崔彩虹;邓赟;王燕;覃亮;刘涓

    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常遗留各种功能障碍,目前脑血管病学的研究和发展,不仅要求抢救和延长病人生命,而且通过康复医学的早期介入进一步提高病人生存和生活质量.现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将脑卒中恢复的相关神经机制及镜像疗法、运动想象疗法、音乐治疗在康复治疗中的新进展及展望综述如下.

5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