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镜联合治疗胆管结石的护理

    作者:方育梅;代帆

    三镜联合是指十二指肠镜、腹腔镜、术中胆道镜的联合应用.利用三镜联合治疗胆管结石,它以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代替了传统的T形管引流,克服了大量胆汁外引流所带来弊端,大大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我科利用三镜联合治疗胆管结石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与护理介绍如下.

  • 胆汁内、外引流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黏膜细胞增生与凋亡的影响

    作者:蒋永军;张培建;骆小江;张佳凤

    目的探究胆汁内、外引流对梗阻性黄疸( OJ )大鼠肠黏膜细胞增生与凋亡的不同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 A组)、梗阻性黄疸组( B组)、胆汁内引流组( C组)和胆汁外引流组( D组),每组20只。造模一周后测定血清内毒素水平;取末端回肠黏膜组织,光镜下观察黏膜形态改变;采用IHC法检测肠黏膜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 C组大鼠血清内毒素水平较B组显著下降(P<0.01),与A组无明显差别(P>0.05);D组较B组无明显差别( P>0.05),显著高于A组( P<0.01);C组显著低于D组( P<0.01)。 C组大鼠肠黏膜细胞PCNA的表达较B组显著上升(P<0.01),仍低于A组(P<0.01);D组较B组显著上升(P<0.01),低于A组(P<0.01)。 C组显著高于D组( P<0.01)。 C组大鼠肠黏膜细胞Caspase-3的表达较B组显著降低( P<0.01),仍高于A组(P<0.01);D组较B组显著下降(P<0.01),高于A组(P<0.01)。 C组显著低于D组(P<0.01)。 C组大鼠肠黏膜形态较D组有明显的不同。结论胆汁在保护OJ大鼠肠黏膜细胞中起重要作用;胆汁内引流保护OJ大鼠肠黏膜细胞作用优于胆汁外引流。

  • 胆总管T型管正压引流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亚敏

    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常规放置T型引流管,置管10~ 14 d后开始试夹管.常规引流易使胆汁大量引流体外,从而引发术后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2000年12月~2003年7月,我院对55例胆总管切开行T型引流的病人待肛门排气后采取抬高引流管15~20 cm,提高胆道内压,减少胆汁外引流,结果术后低钾血症发生率明显减少,食欲及体力恢复较快,现报告如下.

  • 胆汁外引流治疗难治的肝内胆汁淤积症

    作者:李旋;林文琴

    9例经内科常规治疗2个月以上且病情进行性加剧的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应用胆道置T管外引流胆汁,糜蛋白酶加生理盐水冲洗胆道,获得满意疗效.认为胆道外引流胆汁明显减少肠肝循环,同时增大肝细胞胆汁分泌压与胆道静水压的压力差,胆管冲洗,疏通毛细胆管,有利于利胆.此种治疗方法的前途令人鼓舞.

  • 胆汁外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部炎症和水肿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作者:王金龙;陆美玲;陈影;赵冰;毛恩强;陈尔真

    目的:探讨胆汁外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部炎症和水肿的疗效与机制.方法:24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S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SAP+胆汁外引流组(SAP+BT-ED组)、SAP+BTED+锌原卟啉组(SAP+BTED+ZnPP组).ZnPP是血红蛋白氧合酶1(HO-1)的特异性阻断剂,抑制HO-1的表达.造模24 h后取肺组织和血液备用.采用Schmidt评分标准对肺组织进行病理评分.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HO-1蛋白质水平表达.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HO-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mRNA基因水平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计算肺组织干湿比.结果:SAP+BTED组大鼠肺组织Schmidt评分显著低于SAP组大鼠(P<0.05).BTED使肺组织中TNF-α和IL-6 mRNA基因表达水平、MPO含量显著低于SAP组大鼠(P<0.05).SAP+BTED组大鼠干湿比和HO-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大鼠(P<0.05).当应用ZnPP时,BTED引起大鼠的这些效应则消失.结论:BTED通过HO-1通路减轻SAP大鼠肺部的炎症和水肿.

  • 一种新的可逆型梗阻性黄疸兔模型的建立

    作者:周春献;徐东风;陈钟

    目的:建立一种能简便实行胆汁内外引流的可逆型梗阻性黄疸兔模型。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胆汁外引流组(A组,n=12)、胆汁内引流组(B组,n=12)及假手术组(C组,n=12)。 A、B组采用切断胆总管后分别向肝与十二指肠方向插入硅胶管,两端缝扎固定,夹闭器夹闭硅胶管并缝于皮下的方法建立可逆型梗阻性黄疸模型,造模后第7天再次手术,剪断硅胶管引至体外形成胆汁外引流,去除夹闭器后恢复胆汁内引流;C组采用分离胆总管后打松结的方法作为对照。所有兔于造模前、造模后第7天、再次手术后第7天时采血检测肝功能指标,B超检查肝胆系统;再次手术后第7天取肝脏组织标本作病理学检查。结果:成功建立了可逆型梗阻性黄疸模型。造模前A、B、C3组间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rninase,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γ-G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模后第7天A、B两组TB、DB、ALT、γ-GT较造模前明显增高(均P<0.05),明显高于C组(P<0.05);再次手术后第7天A、B两组TB、DB、ALT、γ-GT较造模后第7天明显下降(P<0.05), A、B、C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7天,B超下可见A、B两组肝脏弥漫性肿大,胆囊增大,肝内胆管、肝总管明显扩张;再次手术后第7天,B超下可见A、B两组肝脏无明显肿大,胆囊萎缩,肝内胆管、肝总管无明显扩张。再次手术后第7天,A组肝小叶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肝窦轻度扩大,汇管区少量炎症细胞浸润伴纤维组织增生;B组汇管区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结论:研究建立的可逆型梗阻性黄疸模型具有可靠有效,可重复性强,再通时操作简单等特点,值得在梗阻性黄疸和胆汁内外引流实验中推广。

  • B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善明;林俊;朱俊;黄世明;陈卫仙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恶性肿瘤导致的直接或间接胆道梗阻所引起的以高胆红素血症、组织和体液黄染、胆管扩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如不及时有效处理,则可发生严重胆道系统感染、胆汁性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肝性脑病、严重电解质紊乱、上消化道大出血及癌结节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其平均生存期不足3个月[1,2]。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1transhepatic1catheter1drainage, PTCD)行胆汁外引流,能有效解除肿瘤引起的胆道机械性梗阻,改善肝功能,缓解患者病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命。现报道如下。

  • CT导引下经皮穿刺肝内胆管胆汁外引流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28例

    作者:郑列祥;杨邦明;杨军;陈志萍

    目的:观察CT导引下经皮穿刺肝内胆管胆汁外引流术在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螺旋CT导引下经皮穿刺肝内胆管,进行胆汁外引流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28例.结果:27例穿刺成功,引流通畅25例,胆汁混合血液2例;无胆汁1例.结论:CT导引下经皮穿刺肝内胆管胆汁外引流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安全、经济、有效,值得推广.

  • 胆汁外引流并胰液内引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作用

    作者:成军;吴咏梅;王建国;廖晓锋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液内引流并胆汁外引流对胆胰瘘的预防作用.方法 总结2005年6月至2009年11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5例,胆汁外引流并胰液内引流24例,单纯胰液内引流21例.结果 胆汁外引流并胰液内引流组无胆瘘胰瘘,胰液内引流无胆汁外引流组胰瘘6例,胆瘘3例.结论 在积极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努力减少吻合纰漏的基础上,胆汁外引流并胰液内引流可以作为预防胆胰瘘的有效措施.

  • 肝内胆管空肠双口非缝合吻合胆汁外、内引流治疗Ⅳ型胆道闭锁1例报道

    作者:邹毅;罗健;黄卫;郭黎

    胆道闭锁临床少见,治疗困难,死亡率高.1968年葛西森夫(kasai)创用肝门部与肠道吻合术获得成功,才改变了过去认为胆道闭锁无法治疗的观念[1].作者参考日本学者船曳孝彦等的"肝内胆管空肠非吻合术式"[2],采用空肠黏膜双口插入左肝内胆管,肝内胆管空肠非缝合吻合,近期胆汁外引流,3个月后胆汁内引流,治疗1例婴儿先天性Ⅳ型胆道闭锁获得成功,随访15年效果良好,现将手术方法、适应证和笔者体会报道如下.

  • 加热对胆汁成分的影响及自体胆盐回收内服的应用价值

    作者:曹建华;邓刚;苏文智;姚建军;宁海峰

    目的 探讨煮沸加热对胆汁主要成分的影响及自体胆盐回收内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留取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后2周患者胆汁,对比常温和煮沸加热30 min后胆汁中胆固醇(TC)、胆汁酸(TBA)、胆红素(TB)、Ca2+浓度及pH值变化.选择梗阻性黄疸行胆汁外引流手术患者40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给予同等热量肠外营养,治疗组回收自体胆盐口服,对照组胆汁不做回收处理.观察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中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浆TBA的变化,及精神差、食欲差、厌油腻、体质量下降、电解质紊乱等临床表现的改善.结果 煮沸加热前后胆汁主要成分中TC、TBA、TB、Ca2+浓度及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胆盐治疗1周后,治疗组肝功能指标中TBIL、TBA、AST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TP、ALB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精神差、食欲差、厌油腻、体质量下降、电解质紊乱等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自体胆盐回收内服简便、安全、有效,在胆汁外引流手术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